第121章 第 121 章

第121章 第 121 章

漢室之前在河套地區損失太大,又不能像是這些叛軍一樣隨便拉壯丁,再過一段時間門就是秋收了,要是拉壯丁的話,回頭地里的糧食家裏的婦孺可未必能很快收回來,朝廷也擠不出太多的糧食用於補償百姓的損失,甚至可能因為前線戰事的不順利還得從民間門征糧。關中還好,這麼多年來,朝廷糧倉一直保持了相當的儲量,但是出了函谷關,朝廷其實控制力並沒有這樣強,糧倉裏面糧食到底有多少,長安知道的就是一個數字,就算是派下御史巡查地方,下面欺上瞞下的手段也多的是。何況,誰也說不清楚,外頭那些郡守,會不會跟叛軍有所勾結。

劉恆從來不是什麼喜歡行險的人,既然能有更加保險的辦法,為什麼還要平白耗費自家的人力物力呢?

因此,一封詔書直接送到了遼國。

「叔平,你覺得如何?」劉昌將詔書給了張辟疆,問道。

張辟疆沉吟一番,說道:「臣以為,王上還是應該答應天子的條件!」劉恆既然已經將劉昌視作是儲君,因此,這會兒給出的條件就非常慷慨,直接將燕趙兩國許給了劉昌,等到剿滅了叛軍,直接將現在的燕王和趙王都封到南邊去。

劉恆如今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怎麼着再做個十多年的天子不成問題,劉昌在遼國這邊獨掌大權習慣了,不可能早早去長安做個一人之下的儲君,但是,遼國不能老是往外發展,得跟大漢保持更多的聯繫,有更多的存在感,順便將更多人的利益綁在劉昌身上。如此,即便將來劉恆年紀大了,變得昏聵,寵愛新人幼子之類的,那劉昌也有反制的手段,不至於到時候還得額外增加一重麻煩。

而拿下燕趙兩國就不一樣了,燕趙兩國已經靠近中原腹地了,在那裏,劉昌也能對中原施加更多的影響,以前跟遼國隔着太遠的距離,不方便跟遼國勾搭的人也能勾搭上了,等到絕大多數官員貴族都上了劉昌的船,那麼,劉恆的想法便不重要起來。

「那叔平以為,寡人該如何出兵呢?」劉昌笑道。

張辟疆笑吟吟地點了點地圖,指着地圖上的大海,說道:「臣以為,直接走海路為上!」

劉昌撫掌笑道:「叔平知我!」比起從陸路出兵,還要越過燕趙,一路大張旗鼓行軍過去,還是走海路成本更低,也更方便。

既然已經下了決心,劉昌乾脆就召集了群臣,表示自己要起兵為天子誅殺叛逆,下面大臣一開始還有些猶豫,畢竟,大家如今都在忙着對外開拓,一下子抽調十萬大軍去吳國齊國沿海作戰,不知道要耽誤多少事情。但是在知道劉恆許下了燕趙兩國為報酬的時候,頓時就興奮起來。之前燕國割讓了兩個郡,遼國在那邊試種了一段時間門棉花,比起木棉還有絲綿,棉花成本可低多了,雖說要精耕細作,但是,如今許多流程都可以用機械,相比較起來,效益卻很高。遼國紡織技術也很高,織出來的提花棉布很快就成了貴族士大夫的新寵,細棉的料子做成內衣可比絲綢舒服多了,所以,棉布一度成了奢侈品。只是相比較起來,燕國還是冷了些,棉花產量並不高,如果再拿下趙國,那麼就可以種植更多的棉花,給遼國增加一個重要的商品。

為了未來棉紡業的發展,暫時耽擱一陣子也是值得的,何況,按照劉昌的意思,這次他們還可以趁機收攏齊國吳國的百姓移民,遼國哪怕這些年人口增長速度很快,但他們就沒有嫌人多的時候,要用人的地方多的是,光靠着人口自然增長,小孩子又不能一生下來就能跑能跳,怎麼着還得成長個十多年,而從外頭引入移民就不一樣了,最多培訓個一年半載,就能直接派上用場了。

因此,一個個立馬摩拳擦掌起來,為了爭取帶兵出征的權力,軍方一幫武將差點沒打破了頭。

如今在遼國,將領都是講武堂出來的,受過系統的教育,軍方還經常搞一些模擬對抗,但是真正作戰經驗並不多。不過,沒關係,遼國打仗,從來都是靠陽謀堂堂正正碾壓過去。我士兵比你強壯,補給比你豐富,武器比你說,比你先進,防禦比你強,你拿什麼贏我!

因此,這種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對於遼國來說,壓根不存在勢均力敵的敵人,別說什麼吳國進口了多少軍械,但是,他們那生產力,就算是給他們足夠的鐵錠,他們能造出來的東西,水準也就是那樣了。私底下,遼國可是拿漢室還有吳國的軍械兵種搞過模擬對抗,對於吳國可能採取的戰術大概比吳國的將領還清楚。至於齊國,就別提了,齊國的軍隊一直以來都是個問題,人家根本對打仗興趣不大,順風仗可以,要是逆風局,對方投降得比誰都快!

因此,劉昌乾脆叫這些將領搞了一次沙盤模擬,誰贏了,誰帶兵。

劉濞雖說預料到遼國可能會起兵幫助長安,但是根本沒想到,遼軍來得那麼快。

如今遼國的戰船上已經用上了蒸汽機,風帆不過是輔助,讓有風的時候可以省點力氣,因此,當遼國的戰船開始沿着長江入海口攻擊吳國沿線的時候,劉濞聽到消息,整個人都不好了。

劉濞的太子劉賢主動請纓,要親臨前線助陣,劉濞想了想,還是答應了下來。

劉濞很喜歡自己這個嫡長子,不過劉賢這麼多年來,也沒真的體現出自己的能力來,劉濞覺得讓兒子去前線督戰,也能體現一下他的能力,自己年紀也不小了,回頭自個的基業還是要傳給劉賢的,如今正好可以讓劉賢立下一些功勞,好叫下面那些人願意臣服少主。

劉賢滿懷信心地出發了,結果等到了地方之後,就發現情況不對勁。

遼軍根本沒有忙着攻城略地,反而在城下搞了幾個大喇叭在那裏喊話,喊的就是遼國的移民政策。

吳國這邊,雖說將國內十六歲到六十歲的成年男子都一網打盡,但是以吳國這些年對下面的盤剝,能夠活到六十的,起碼也得是小康人家,正常的人家,到了三十多歲,就因為營養不良,徭役繁重之類的緣故,衰老不堪,能活到四十的都是少數。這些人中強壯一些的已經被派去攻打中原了,留下來的本來就是一些比較孱弱的,這些人都是被強征來的,對劉濞這個吳王真沒多少忠心可言,之前是被辦法,監軍軍法可不是開玩笑的,他們要是敢做出什麼不該有的舉動,唯一的下場就是被砍下腦袋,掛在城頭上示眾。

如今聽到下面輪番喊話移民,一個個真的都很心動。他們這邊沿海,當年就有不少人跑了,另外也有一些漁民和鹽戶知道一些遼國的事情,在外頭跟同鄉宣揚一番,在這些人口中,遼國簡直就是伊甸園、幻想鄉,一個個將遼國想得跟天堂一樣。當然,跟他們所處的環境相比,如今的遼國對他們來說,真的跟天堂沒什麼兩樣。

遼軍不僅在城下面喊,還直接派人到下頭村鎮鄉里喊,那些家裏青壯被征,家裏大半的糧食也被征去做軍糧,都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活的婦孺們幾乎是立刻就心動了,還有一些膽子大的,看在遼軍給的賞格的份上,跟着到城下幫着喊話。

這般攻心之策下來,城裏頭立馬就軍心不穩。劉賢到了之後,便命人出城驅逐遼軍,結果遼軍一個喊話,頓時下面大半的士卒撒腿就跑,直接投降了,其他那些人一看不好,乾脆砍了督戰的軍法官,也跟着降了,劉賢不光沒能給遼軍一個下馬威,反倒是被遼軍給教訓了一頓。

這還只是個開始,城裏逃兵越來越多,這年頭的軍隊,本來也沒太多榮譽感還有忠誠,在秦漢時候,當兵是沒有軍餉的說法的,就是義務,想要有所收穫,那就是立下軍功,不同等級的軍功對應的就是不同規格的賞賜,只要能立下軍功,錢財、土地乃至爵位,就都有了。

但是,這對於這些孱弱的百姓來說,軍功實在是太遙遠了,他們本來就是一幫愚民,什麼也不懂,不知道長安天子是誰,也沒享受到長安天子的恩惠,也不懂什麼大道理,他們在吳國的地盤上,飽受欺壓,心裏面對劉氏天子其實也是有怨恨的。一面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軍功,稍微一個不注意,就要掉腦袋,自己一死,家裏的人說不定也要因為沒了壯勞力餓死了。一面是遼軍許下的承諾,遼軍在城下支起了大鍋,直接就開始煮飯,一袋袋的白米倒進巨大的不鏽鋼鍋里,然後還加上肉乾肉鬆之類的東西,下面用煤爐燉煮,伙頭兵拿着大勺,在鍋裏面攪拌,再放點調料,隔着老遠,都能聞到魚肉的香味,只教人口水直流,原本肚子裏就沒什麼東西,如今就更加飢餓了。他們不知道移民遼國會不會真的有那許多好東西,但是眼前的好處是能看到的,只要投降,哪怕不移民,也能跟着遼軍填飽肚子,這還有什麼好說的,一個個都忍不住了。

飢餓能讓一個軟弱的懦夫變成吃人的野獸,何況,這還不是一個兩個人,而是一群人。因此,城裏發生兵變簡直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劉賢被親兵護衛著跑了,而反正的士卒們打開了城門,直接投降了。

遼軍根本沒有攻城略地的意思,他們就是過來搶人口的,一座座城池在他們類似的操作下變成了空城,百姓們拖家帶口地上了大船,一路北上,直接將吳國的腹地變成了無人區,還叫人到處傳播流言,說吳國已經被遼軍攻破,哪怕劉濞極力封鎖消息,還是有人將這些傳到了中原。

頓時,吳軍軍心大亂。大家都不是石頭裏面蹦出來的,尤其是吳軍那些精銳,多半是有家有口的,一旦想到自己的家小落到了遼軍手裏,頓時就沒有繼續作戰的心思了,只想着趕緊返回吳國,看看自個的親人有沒有事。

相比較而言,齊國抵抗的時間門就更短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今天也在謀朝篡位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今天也在謀朝篡位中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1章 第 121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