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覓仙草出海受挫 始皇帝病死沙丘

第1章 覓仙草出海受挫 始皇帝病死沙丘

引: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

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葯,茫然使心哀。

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氏載秦女,樓船幾時回?

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

自文王起兵,武王伐紂,立大周,創禮樂,封諸侯,尊王攘夷以固國本,忽忽已過八百年。

初時,諸侯用力,天子勤奮,百姓安居樂業,遂偃武修文,馬放南山,天下太平。

然乾坤應變,人心弗古,諸侯睹天子威儀,競相效仿,遂群雄爭霸,兄弟鬩牆,刀兵相向,禮崩樂壞。

及三家分晉,田齊代姜,大周已名存實亡,諸侯目無天子,競相稱王,逐鹿中原欲問鼎天下。

后百餘年間,諸侯攻伐,戰火紛爭,赧王五十九年,秦破王都,降天子為周公,至此周滅,百餘諸侯亦只剩秦、齊、楚、魏、趙、韓、燕七國矣。

及至秦王政繼位,年方十三,然素有長志,誅嫪毐,逐權臣,用賢士,張法度,重戰功,奮五世餘烈,驅虎狼之師,十年收並六國,華夏終得一統。

天下既定,秦王政自認功蓋三皇,德兼五帝,遂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於咸陽登基稱始皇帝,取李斯之策,廢分封,置郡縣,築邊城,制陵寢,修交通,書同文,車同軌,統貨幣,重法繩,意圖將大秦國祚延續萬世。

六國雖滅,然民心未定,始皇帝遂效仿周天子巡遊天下,於諸多名山勒石記功,頌秦德、罪六國、明律令、正風俗,意圖收天下之心,又受方士蠱惑,遍天下尋覓仙草,並出海求取靈藥,以圖長生不死。

然天下間,何嘗有不死之人耶?

天道若此,非凡人所能相抗也,帝王也慨莫能外!

后詩仙亦喟然嘆之。

……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歲首,始皇帝第五次巡遊天下。

數萬兵馬奴僕相隨,車馬儀仗無數,旌旗連綿不絕,浩浩蕩蕩離京師咸陽,南出武關,順馳道一路過南陽,渡長江,游雲夢、登蒼梧、祭會稽,越浙江,沿東海乘船而上,一路餐風露宿,歷經風雨,春二月,抵達琅琊。

琅琊位於東海之濱,時常能見山嶽光影現於海中,當地人語,此乃上古失落海外之瀛洲、方丈、蓬萊三座神山,上有不死仙草,東海之民深信不疑,燕齊大量方士常年聚於琅琊附近,齊國數代君王也曾派遣使臣方士出海尋找,然終不可得。

數年前,始皇帝第一次東巡,齊國方士徐福韓終等上書始皇帝,請造船出海,尋覓神山取回仙草,始皇帝大喜,命工匠於東海造大海船出海。

然出海之事一波三折,東海無垠,煙波茫茫,神山也無跡可尋,始皇帝先後兩次巡遊東海,船隊皆未成功。

此次前來,始皇帝依舊抱有極大奢望,然召當地官員方士問及,才知徐福早在去歲便已經返回,依舊無功,如今藏於嶗山,不敢前來相見。

始皇帝雖然震怒,然仍舊赦免徐福,讓人將其尋來細問緣由,徐福及隨行方士船工皆言海中有巨蛟攔路,船不得過,於是始皇帝命工匠建造巨弩置於海船之上,后親自乘船操弩,往複於東海尋覓十數日,在之罘外海十里射殺數頭海中巨獸。

巨蛟既除,徐福再無託詞,或又言神山具實,然神語仙草不可輕與,要童男童女三千為祭,另並五穀百工。

始皇帝一一應允,令琅琊官員招募三千童男童女,另備五穀數船,百工數百,一併賦予徐福帶走。

船隊離去,始皇帝於東海停留月余,日日登山頂眺望東海深處,然只見海濤翻滾,船隊一去無蹤,杳無音訊。

眼看夏日到來,天氣日漸炎熱,東海也時常狂風暴雨,繼續等待無果,隨行官員皆紛紛進言,勸始皇帝暫且離開琅琊,待徐福率領船隊歸來,如有收穫,必然會將不死仙草送往京師。

始皇帝無奈應允,拔營啟行,乘船入渤海巡遊燕地。

六月,天氣炎熱焦躁,始皇帝身體不適,巡遊隊伍西返,及至平原津,已經無法乘車,不得不暫停西歸,移居沙丘行宮修養治療。

消息傳開,沿途百姓甚至隨行奴僕軍卒,私下皆言始皇帝將死,言語傳及始皇帝耳中,始皇帝大怒,令斬言死者數十人,曰再有言死者,誅三族。

始皇帝雖惡言死,然卻自知命不長久,但心念長生,時於昏迷中念及神山仙草,照顧起居的宮女宦官皆不敢擾。

七月,始皇帝沉珂日甚,時常數日水米不進,葯湯難咽,御醫萬般醫治卻並無好轉,李斯等隨行百官更是憂慮,但卻又束手無策。

如若是尋常君王,生老病死也無妨,然始皇帝自登基始,一直未曾立下太子。

雖有嫡長之禮,然君王傳承,非是民間世族一般簡單,不得始皇帝立儲諭令,無人可名正言順繼承大統,更何況始皇帝有二十餘子。

然此時此地,始皇帝病重卻無立儲之書,文武百官更是惶然無助,不知一旦始皇帝崩駕該如何處置。

就在百官焦慮難耐之時,昏迷數日的始皇帝突然大叫一聲靈藥至矣,並霍然坐起,戚然獨坐床榻許久之後,命召隨行禁軍統領王離。

少時,王離披甲大步入宮,見始皇帝康復,大喜,跪於榻前拜曰:「陛下召臣有何吩咐?」

始皇帝命貼身宦官取來兵策虎符,並與王離曰:「今朕封你為大將軍,掌虎符,節制關中十萬禁軍,不可懈怠誤事!」

王離大喜,捧虎符伏拜泣曰:「臣定不負陛下重託!」

始皇帝微微點頭,待王離離去,又召趙高前來,令扶蘇將兵權交於蒙恬,速歸京師治喪。

詔書擬定交於始皇帝御覽無誤之後封印,始皇帝將詔書交於趙高曰:「卿隨朕多年,穩妥持重,朕自知命不久矣,速速安排信使將此書送去上郡交於長公子手中,萬不可怠慢!」

「喏,臣定速辦!」趙高領旨退出寢宮。

始皇帝突然清醒,似有病癒之兆,百官皆喜極而泣,於行轅中奔走相告。

然趙高知曉,始皇帝性命恐在旦夕之間,因而面對手上這份已經行璽的御書糾結不已,沉思許久之後,竟然將其藏匿不發。

如他所料,始皇帝短暫清醒便很快再次陷入昏迷,李斯候於寢宮外殿,來去踱步焦慮不安。

不久,太醫令自寢宮出,李斯見之,疾步上前低聲詢問:「陛下若何?」

太醫令神情恍惚,曰:「陛下已無藥石可醫,還請丞相儘快安排後事。」

李斯一聽如五雷轟頂,一把揪住太醫令袖袍急曰:「卻不得活歸咸陽乎?」

太醫令泣曰:「臣何敢欺瞞丞相,陛下今日蘇醒,實乃迴光返照之象,恐命在旦夕也。」

李斯頓時骨軟腿酥臉色大變,喘息許久之後定神曰:「此言太醫令切莫外傳,不然恐大禍臨頭!」

太醫令答曰:「丞相放心,臣定然不會胡言亂語,然下天氣炎熱,陛下一旦殯天,遺體不能久放,須儘快準備返歸京師治喪。」

李斯自然明白,低聲叮囑太醫令一番,又讓幾位內侍宦官驅散寢宮宮女僕奴僕,言陛下病重,受不得驚擾,除太醫之外,無陛下相召,無人得進入寢宮。

至於靜候宮外的文武百官,太醫令也遵李斯叮囑,言陛下病情已然好轉,再過一兩日就能乘車,不過陛下還需靜養,不許打擾。

百官聞言皆無懷疑,行宮內外頓時歡呼震天。

一切佈置妥當,李斯感覺頭昏眼花眼前發黑。

李斯眼下年逾七旬,比之始皇帝要年長許多,縱觀朝堂,他既是帝王之下第一人,又是首屈一指之長者。

陪同天子巡遊雖是莫大殊榮,但對李斯而言,卻是一項要命苦差。

十月寒冬出發,眼下已然七月入秋,在外巡遊已近一年。

萬里顛簸餐風露宿,就算是貴為丞相,也照樣苦不堪言,更何況他如此老邁之身。

然從當初楚國一區區倉吏到如今成為權傾朝野之大秦丞相,李斯對於人心事故爛熟於心,尤其對於朝堂傾軋和帝王傳承更是洞若觀火。

當初始皇帝繼秦王位,秦國亂象橫生,王族公室同室操戈,甚至導致長安君成蟜叛國出逃,繼位之後更是被呂不韋與太后架空權勢,不得親政。

冠禮之日,嫪毐謀反,始皇帝親提寶劍領百餘將士與叛軍血戰雍都,歷腥風血雨才真正坐穩江山。

而後始皇帝逐權臣,納良策,用賢士,修兵戈,大秦國勢日盛,十年掃平六國,終有眼下一統天下之勢,無人膽敢抗衡。

始皇帝本春秋鼎盛,然卻崩駕於外,這讓李斯恐慌不已,仿若有泰山壓頂。

最讓他擔心的之事,乃是儲君。

國不可一日無君。

然始皇帝崩駕並未留下立儲詔書。

一旦始皇帝崩駕消息傳出,諸多太子定然皆會蠢蠢欲動,競相爭奪皇帝之位,如若皇室內亂,六國遺貴亦不會放過此千載難逢之大好機會,定然推波助瀾暗中作亂。

始皇帝在時,威勢滔天,然巡遊途中仍舊數次遇刺,博浪沙更是差點兒車毀人亡,另還有人假隕石之名造謠始皇帝死而地分,可見六國之地反秦之心不死,如今始皇帝駕崩消息走漏,定然更加混亂。

李斯輔佐始皇帝一手締造了大秦,自然不許其發生任何變故。

果然,半日之後,始皇帝已經氣若遊絲幾不可聞。

又一日之後,七月丙寅日中,太醫令入宮診斷之後暗報李斯,始皇帝氣絕,已然駕崩。

李斯傷痛欲絕,然卻不敢有任何異樣,只令百官和禁軍僕從收拾車馬儀仗,準備啟程回歸咸陽。

隨行百官皆以為始皇帝病癒,頓時歡呼雀躍,整個行宮忙亂起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秦漢演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秦漢演義
上一章下一章

第1章 覓仙草出海受挫 始皇帝病死沙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