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明九識欲斬三屍(上)

第一百四十四章:明九識欲斬三屍(上)

陳琦主要向眾位高僧大德請教佛法,關於佛家九識論方面的內容,這些是佛家基礎佛法理論,卻並不涉及各派功法傳承,眾人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讓陳琦受益頗多。

所謂九識,前五識,眼識:眼觀色,喜美麗、厭醜陋;耳識:耳聽聲,喜悅耳、厭刺耳;鼻識:鼻聞香,喜香氣、厭臭氣;舌識:舌嘗味,喜好吃、厭難吃;身識:身感觸,喜舒適、厭難受。

人們通常會把五感和五識弄混淆,所謂五識的「識」,意為分辨,辨別,是對於五感的主觀判斷喜好愛憎。例如,你喝了一口飲料,這味道在里嘴裏就是味覺感官,但是你心裏主觀判斷這個味道好不好喝,喜不喜歡,才是舌識。

第六識意識,意緣法,喜順意、厭逆意,就是前面五感的綜合判斷,假如,你到一家高檔餐廳吃了一頓飯,你聽了樂隊演奏的音樂,欣賞了雕刻菜肴的精美,聞了飯菜的香味,品嘗了味道,觸摸了真皮沙發的質感,綜合在一起,組成了你對這家餐廳的印象感官,喜不喜歡,滿不滿意,這才是意識。

人們生活中,前六識一直起著作用,不可或缺,第六識和人們常說的第六感沒什麼關係,也沒有那麼神奇,只是佛家總結人們觀察認識世界的六種方法。

第七識末那識,對前「六識」起分別而取捨,喜愛的則貪念、厭惡的則嗔恨,數眾生奔波於此。第七識是朝向人的內在思想,並且在很大的程度上,不受感官感受的影響。第七識讓我們意識到自我的存在,也造成自我執著、使人拘泥於與他人的區別。

準確來說,就是自我心中的執著執念,這讓陳琦想到了武道意志,這是武者修行的基礎,也可以理解為迸發與人的內心靈魂深處的執念,也應該屬於末那識。

第八識阿賴耶識,人們對貪、嗔的貯藏記憶,即成「業」,業有善業、惡業,所謂「三尺頭上有神明」,是指善惡行為都由藏識記憶。眾生的習性由此生,也是輪迴的種子,所謂善惡有報,指藏識中善惡的種子在因緣成熟時會顯現,就象種子遇到合適的環境就會生根發芽。

第八識是建立在第七識的基礎上的,人們的心中的執念各有不同,這個時候按照道德標準來將這些執念劃分成善惡兩種,有的人執著與夢想,是值得肯定的,有的是過於執著於仇恨,被蒙蔽雙眼,不擇手段,就會作惡。

仙道修行有一句話:順為仙,執為魔。仙道修行也講究順應本心真我,就是道心,這個道心也可以看成一種執念,不過道心必須順應天道,順應人道,符合道德。道心不符合道德,行為就會作惡,人道賞罰就會降下業力和罪孽,永生永世無法成仙。

執為魔,魔道修行也有自己的道心,可以稱之為魔心,將內心看成真我、本我,行事肆無忌憚,毫無顧忌的釋放自身享受,追求絕對的自由、痛快,逍遙快活,不管他人死活。

人類的內心從根本上來說,主要來至與本能,人體交。配繁衍的本能,演化成;人體進食生存的本能演化成暴食慾;人體鬥爭生存本能,演化成戰鬥殺戮。

從心理學上來講,將人的人格劃分為三個層次,即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衝動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它不理會社會道德、外在的行為規範,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標乃是求得個體的舒適,生存及繁殖,它是無意識的,不被個體所覺察。

魔道就是以本我為真我,以自身的本能為道心,自然不符合道德,被斥之為魔。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內化道德規範,內化社會及文化環境的價值觀念而形成,其機能主要在監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為,超我的特點是追求完美,所以它與本我一樣是非現實的,超我大部分也是無意識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去滿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則」。

仙道修行者的道心是屬於符合道德的超我,順應人道法則,同樣這樣做的還有以「凈土宗」為代表的小乘佛教,膜拜佛祖,勸人向善,切勿作惡,善惡由心,於是有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言語。

參悟到這裏,陳琦發現以前他對於仙道修行者道心和行為認知判斷有誤,修仙者與人為善,關切友愛,除魔衛道,救助眾生可能真的是發自內心本性,那是他們的道心真心,必然按照如此行事,行為行事並不是只是受因果約束。

修仙者本身並未脫離人道約束,受制於人道賞罰的業力功德,道心也受到道德約束,否則無法成仙,除非墮入魔道,走另一條路。

所以說,仙道修行者按道德來判斷,絕對是真正的君子、好人,這是他們的道心決定了,他們無法違背本心行事,否則道心不穩,道基被毀,法力全失。

在修道界,仙道代表正義,魔道代表邪惡,這是毋庸置疑的,非黑即白,沒有灰色地帶,也沒有什麼偽君子真小人。

魔道修行除了功法上太過激進後患無窮,還要與人道,與眾生道為敵,道路崎嶇艱難可想而知,修行十分艱辛,能有所成者不多,所以無數年來一直被仙佛兩道死死壓在身下。

當然仙道代表正義,並不代表着仙道修行者都是道德高尚全然無私的聖人,修道者可以順應道心,卻不能放任,必須有所節制,不能被道心完全左右一切,這就需要理智判斷,心理學上稱之為自我。

自我,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行思考、感覺、判斷或記憶的部分,自我的機能是尋求「本我」衝動得以滿足,而同時保護整個機體不受傷害,它遵循的是「現實原則」,為本我服務。

自我就是人們人格的理智部分,修仙者之所以很少在亂世之中救世,拯救萬民於水火,這符合他們的道心本心,卻很少會去,那是他們有理智自我的判斷,那樣做雖然會獲得一些功德,卻會被更多的因果業力纏身,得不償失。

當然,一些初入仙道的修行者無法看到這些,自會有師門長輩教導約束他們,所以混跡人間的大都是一些沒有師承的散修。

同樣,魔道修行也是如此,雖然是本心道心,卻不能過於沉迷於不能自拔,否則是無法有所成就的。

仙道修行需要看破道德,魔道修行需要看破。

陳琦發覺之前他對修道者的道心和行為認知有誤,是因為他的道心本心,心中大願是開闢武道,這是無關對錯善惡的,屬於絕對的理智自我,沒有看破道德,看破超我本我這個過程,缺少樹立道心本心,而又堪破本心的這個修行過程。

當然,陳琦現在明悟了這些,過程雖然不同,結果卻是殊途同歸。

佛家第九識,阿摩羅識,覺識的本來面目,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是諸佛的境界,釋迦牟尼佛大徹大悟后說:一切眾生皆俱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眾生只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回到清凈識,即是成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吾來此世開武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吾來此世開武道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明九識欲斬三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