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張良窺見玄機,眾人向死而行

第三十二章張良窺見玄機,眾人向死而行

中年人走後,祿伯與張雄也正好趕到,見張良安然無恙,兩人同時長舒一口氣。

陳天遙見到祿伯御劍而來,便上前問道:「敢問前輩,可是諸葛景行。」

祿伯點了點頭說道:「正是。」

陳天遙將劍匣砸在地上,跪下說道:「武當陳天遙,拜見師叔。」

祿伯也認出了這劍匣,知道匣中裝的乃是武當山的鎮山至寶,吳王六劍。

當年他們師兄弟七人,也算是悟性奇佳,但卻都無法駕馭這匣中的神兵利器,只能退而求其次。

眼見陳天遙年紀輕輕便能擁有吳王六劍,祿伯也忍不住嘆息道:「武當山數百年,終究是出了一位曠世奇才,師兄辛苦了。」

祿伯說起往事,當年江湖上傳言他們兄弟七人為爭奪掌門之位大打出手,可卻不知道,這本就是一個局。

一個為保武當百年基業,欲使玄門長治久安而導演的一場戲。

當年的武當七傑,都是一等一的少年奇才,他們兄弟情深,又怎會因區區掌門之位,而鬧得不可開交。

這其實是他們的師父,雲陽散人的臨終遺言,當年的七大戰國,雖然以秦國為最強,但也有齊楚兩個大國,再加上後來崛起的趙國,形勢不太明朗。

當時秦國有一統之志,欲懷柔玄門,一統江湖。武當在秦之屬地,只能聽命行事。

雲陽三人便讓他們七人假借爭奪掌門之位未果,負氣而走,奔赴各國。從而在六國之中埋下六處暗棋。

雲陽三人的本意,是為以防萬一。若秦滅六國,武當自然是貴不可言。但若是六國取勝,還能有人為武當說句公道話。

雲陽散人的這份心機和手段,讓人望塵莫及。能如此精準地遇見未來,又怎能不是得道之人?

但武當七傑的下場,卻令人唏噓不已。當年雲陽散人留下遺命,囑咐眾人,但事一國,必須忠君之事,不可墜了武當的名頭。

所以除了現任的武當掌門和諸葛景行之外,其餘五人俱在滅國大戰之中戰死,倒在抵抗秦軍衝鋒的路上。

聽到先輩的故事,陳天遙感慨萬分,原來他之所以能平安地生活在武當山,是有人在用生命守護著這座大山,踐行着他們的使命。

張良之前不知道祿伯的身份,只是到他們家中的老僕,數十年來兢兢業業,對張家居功至偉。

祿伯感慨之餘,對張良說道:「公子,此間事了,老夫想向公子辭行,回武當山終老,為師父守墓,為師兄分憂。」

張良點頭說道:「祿伯為張家操勞半生,理當如此。待完成二弟的遺願,張良再去武當看您。」

張良說的情真意切,祿伯也感動萬分,他在張家風風雨雨數十年,早已將張家人視為自己的親人。

這也是他看到張善死後,為何不顧一切的怒殺陳百里,為其報仇。當日見到陳百里之時。他已然知道對方是司徒元青的徒弟,而他和司徒元青,還有一段淵源。

司徒元青於他有救命之恩,他還未及得報,如今又親手將他的徒弟斬殺,更是不該。

陳百里就算再心術不正,也曾得到司徒元青的苦心教導,為的便是日後能傳承其衣缽。

這一段隱事祿伯,沒有告訴任何人,這一段公案,必須他自己來了。

張良有要事在身,便問及陳天遙等三人要去往何方,一問才知,這三人均是要上龍虎山,參加一年一度的玄門英雄大會。

龍虎山是天下四大玄門之首,門下有不少能人異士。初代龍虎山掌教認為天下的氣運不能為四大玄門獨佔。

便提議舉辦這英雄大會,廣納天下英雄前來比武。一為藉此將玄門武學傳至天下,但從玄門一貫的作風來看,這只是託詞,二為歷練門下弟子,增進其修為。三便是威壓江湖,告訴天下,玄門乃是天底下最強的門派。

因為歷來比武,獲勝者都出自玄門中人,承諾給獲勝者的武學秘籍,到最後都是一句空話。

張良得知玄門英雄大會將在下月中旬開始,便與三人約定,同上龍虎山,挑戰天下英雄。

臨別之際,幾人依依不捨,李書乾說道:「死書生,別忘了欠我一頓酒。」

陳天遙說道:「還有我。」

岳思凝也不甘落後,說道:「死書生,我們為了你差點命喪此處,下次見到你,一定不會放過你。」

這四個少年,只是一面之緣,卻生出故交之感。自從那一場生死之戰後,他們之間的感情變得更加的真摯。

手足之情,生死之交,亦不過如此。

他們之中,張良最長,二十二歲,李書乾二十歲,岳思凝和陳天遙都只有十九歲。

這樣的年紀,這樣的少年,焉能讓人不羨慕。他們這樣的肝膽相照,這樣的俠義心腸,這樣的坦誠以待,這樣的意氣相投。又如何讓人不欽佩。

他們本想與張良同行,卻被張良婉拒,因為他要做的事情,足以震驚天下,日後的結局如何,尚未可知。

隨後福伯與周伯陽等人趕到,幾人便開始籌劃這件驚天大事。

當聽到帝國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撤退,張良的心中生出一種不詳的預感。

之所以會發生的這樣的事情,有兩種情況,其一便是帝國之中發生了大事,不得已退兵,其二便是對方有更大的圖謀,不急於這一時。

若是前一種,他們的勝算自然會大大的增加,但若是后一種,他們的一系列謀划,最終都會落入對方的彀中。

沉思良久,他對眾人說道:「趁現在秦軍並未發覺,后隊轉前隊,撤出博浪沙,再尋時機。」

周伯陽聽聞,反駁道:「大公子,博浪沙刺秦乃是當初二公子定下的,為報答二公子的知遇之恩,我等誓死不退。」

福伯來到張良身邊,輕聲問道:「大公子為何生出這樣的想法?」

張良說道:「只是有些許預感,覺得帝國軍的撤退,其中定有圖謀,而他們所圖,八成與波浪沙有關。」

祿伯沉聲道:「大公子的意思是,帝國軍剛才之所以撤退,為的是在博浪沙,圍而殲之,將反秦的勢力一網打盡?」

「不是沒有這個可能,只是這樣的計策,恐怕不是陳岩.荒狼.顧千柔之流能想得出來的。只怕有人在背後出謀劃策。」福伯說道。

張良沉思良久,斬釘截鐵地說道。「一定是他....」

三人目光齊刷刷的朝着張良看去,只聽張良說道:「那個客棧之中的中年人,也正是他,剛才伸出援手,救下了我等四人的性命。」

祿伯說道:「能從司徒元青手底下把人救下,想來此人也是一品高手無疑。」

張良道:「此人功夫不高,但他們的身邊,有兩位玄門劍仙護衛。」

「玄門劍仙?這天下能稱之為劍仙的,僅僅有十位,而其中的兩位跟在那個中年人的身後?」

張良點了點頭說道:「當日在東海,我曾與他們有一面之緣,斷然不會認錯。」

福伯說道:「如此說來,這中年人一定是帝國的高層,這樣的人物,不管是暗影還是軍隊,都會俯首聽命。」

這事情的發展顯然出乎了他們的意料,明日的博浪沙,註定是一個不祥之地。

可任憑張良如何說,都勸不動周伯陽。對方以張善遺命為由,堅決不肯回師,眼見如此,張良無奈,也只得答應。

但他堅持要改變之前的策略,命福伯率領一百人在外策應,剩下的人全部趕往博浪沙,見機行事。

福伯不同意張良的計策,說道:「公子是將帥之才,理應在外策應,老奴帶人前去衝殺。」

張良眼神堅定,目光如炬,斬釘截鐵地說道:「博浪沙之戰,是二弟的遺願,子房身為兄長,一定要幫他完成,請福伯切莫推辭。」

福伯聽聞,也不再說什麼,安靜地站在旁邊一言不發。

「還有,若是我等身陷重圍,請福伯不要拚死相救。」張良說道。

他的話語一出眾人瞠目結舌,誰知張良說道:「二弟的遺體還在家中,等待着入土為安。此事,拜託福伯了。」

張良說完,便對着福伯深深一躬。隨後說道:「不管此戰勝負如何,請諸位保留性命,以圖後事。」

周伯陽雙手抱拳,對張良說道:「周伯陽要前往營地,指揮死士,大公子保重」

看着周伯陽堅定的背影,張良是既無奈又欽佩。

「今日便在這忘憂亭過夜,忘憂啊忘憂,張良何時才能忘記憂愁。」張良說罷,自顧自地朝着亭中走去。張雄笑呵呵地跟了上去。

祿伯與福伯對視一眼,說道:「這韓國復興的重負,居然壓在兩個少年的身上,二少爺已然不再,希望大少爺不要有什麼閃失。」

福伯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放心,有我們這兩把老骨頭在,大公子不會有事的。除非.......」

祿伯接話道:「除非你我二人不在了。沒有保護好二公子,我心中有愧,若是大公子再有事,你我百年之後,有何面目再見相爺。」

二人相互點了點頭,並肩朝着山上走去。

轉眼已是傍晚時分,夕陽的餘暉照耀在二人的臉上,恍惚之間,他們彷彿又回到了年輕之時。

那個江湖,曾經的江湖,是他們寫就的,而現在的江湖,早已經沒有了他們的名號。

在他們眼中,張良和張善一聲祿伯和福伯,便好過江湖中人叫一萬句大俠、前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漢封神榜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漢封神榜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張良窺見玄機,眾人向死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