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反賊與暴民

第2章 反賊與暴民

第2章反賊與暴民

朱國昌聞言,捋著下頜的鬍鬚,開口說道。

「在為父看來,接下來我大明王師第一步便是要攻打武宣縣城。」

「在我王師攻破縣城之後,可打開縣庫,開倉放糧,招兵買馬,徵募豪傑之士,藉此來擴充實力。」

「等我大明王師兵精糧足之後,便可趁此廣西亂局,發兵四齣,橫掃地方,吸納裹挾流民,以壯聲勢,最後定可成星火燎原之勢。」

「只要為父這裏能打出聲勢,那天下心向大明的英雄豪傑們自然會起兵響應,到時候,還愁大明不能光復嗎?」

既然敢舉旗造反,那朱國昌對舉旗之後的造反大計,肯定也是有所打算的。

只是,在朱靖安看來,自己這個便宜父親的所謂的造反大計,實在有些過於想當然了。

朱國昌的計劃看起來挺好,但只要細一琢磨就會發現,這計劃壓根不具備任何可行性。

廣西地方現在確實是亂的很,但清廷在兩廣卻是駐紮有重兵。

朱國昌如果真的帶人去打武宣縣城的話,即使僥倖能打破縣城。

那結果也是縣城是第一天打破的,平叛的清軍是第二天趕到的,起義是第二天下午被平定的。

清廷的綠營兵戰鬥力確實拉胯,但那也得分是和誰比!

那些綠營兵的戰鬥力即使再怎麼差,那好歹也是正規軍隊,不可能連一群剛放下鋤頭的民夫都打不過。

兵與民,那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然後,最多第三天朱家父子就可以換上囚服,坐上囚車,排排坐啟程前往京城的菜市口,去體驗一把九族消消樂,以及三千六百刀的凌遲處死套餐了。

這樣旋起旋滅的叛亂,我大清哪年不得爆發個千八百起的?

可最終有成事的嗎?

鬧騰的小的,起義軍連縣境都出不了,就被縣太爺指揮三班衙役給平定了。

鬧騰的大點的,等地方的駐防綠營一到,叛軍的小命也就可以開始倒計時了。

思索著這些,朱靖安語氣中滿是着急的開口說道。

「父親若是真的這樣做,那我們就完了。」

「我大明現在一無精兵,二無良將,三無甲械,四無糧草,不低調行事也就罷了,如何能再去攻打縣城,將事情給鬧大呢?」

「那不是主動招惹清廷發兵來剿嗎?」

「一但清廷真的發兵來剿,就憑現在外邊那些連雞都沒殺過的莊戶百姓,能打的過清廷的經制之兵嗎?!」

朱國昌臉上的表情略顯錯愕,心中對自己兒子忽然開竅感到驚訝。

可面上還是壓住情緒,開口詢問道。

「那安哥兒的意思是?」

朱靖安語氣沉穩的說出了當年朱升對朱元璋說過的那段話。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朱國昌蹙眉道。

「可為父現在已經舉兵了,甚至還喊出了驅除韃虜,光復大明的旗號,清廷還會給我們時間,讓我們用「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一套嗎?」

「太祖爺當年能用高築牆的那一套,那是因為當初是元末,天下紛亂,群雄並起,元廷已經失去了對地方的掌控。」

「是故,太祖爺可以先花時間打牢根基,等根基穩固之後,再去爭奪天下。」

「可現如今的大清雖不說煌煌盛世,卻也算不上天下紛亂的亂世。」

「我們若是再死板的學習太祖爺當年的那一套,肯定是不可取的。」

朱國昌作為一個大明後裔,造反的事情已經琢磨了好些年了,對於造反之後要走什麼路線,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不會被朱靖安三言兩語就給說服。

朱靖安聞言,嘴角一撇,開口說道。

「誰知道?」

朱國昌眉頭再次蹙起。

「什麼意思?」

朱靖安神色鎮定的開口說道。

「我是說,父親舉旗反清復明的事情,有誰知道?」

「父親才剛剛舉旗,事情還沒來得及擴大,知情者滿打滿算,除去我們姓朱的自己人,也就是莊子上的莊戶百姓了吧?」

「而在父親宣佈反清復明的那一刻起,那些莊戶也就被迫都上了賊船,下不去了。」

「只要我們姓朱的自己不說,那些莊戶不說。」

「誰知道父親是在反清復明,而不是抗糧抗稅?」

「難道縣主薄和那些差役的屍體還能死而復生,去狀告父親謀反嗎?」

朱靖安的思維同樣清晰,看着朱國昌若有所思的表情,接着說道。

「只要我們不主動去進攻縣城,把事情鬧大,那我們朱家現在就只是暴民,而不是反賊。」

「清廷對這兩者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如果朱家父子現在打的旗號是反清復明,那絕對會被當做出頭鳥來處理。

哪怕是廣西地方再亂,兵力再怎麼緊張,清廷也會第一時間調兵過來圍剿。

因為對滿清來說,防止大明復辟絕對是最要緊的事情,沒有之一。

朱家父子舉旗的消息如果真的傳開了,那估計乾隆都得親自過問。

因為「防漢意識」,早已深深的銘刻在了清廷統治者的腦海中。

可如果朱家只是抗糧抗稅之後,帶人落草呢?

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現在的廣西由於蝗災和乾旱,以及官府的橫徵暴斂,地主士紳的貪婪兼并。

地方上堪稱是流民遍地,民不聊生。

抗糧抗稅,落草為匪的百姓不計其數。

到處都是亂子。

清廷吃飽了撐得才會專門調集重兵,跑到廣西的山溝溝里來圍剿朱家這一隻小小的匪徒。

我大清哪年地方上不鬧幾次亂子?

大清哪個省府州縣能沒幾伙盤踞地方的山賊匪寇?

如果真的要將這些人都發兵給剿了,綠營兵別說只有六十萬了,他就是再翻一倍也不夠用的。

可綠營兵的數量真要是翻一倍,那乾隆就該晚上睡不着覺了。

所以,如果朱家父子不是造反,而只是落草,那清廷大概率不會真的當回事。

而地方上,縣太爺為了不讓事情鬧大,進而導致自己吃瓜落丟了官帽子,甚至都有可能會主動幫着朱家遮掩。

以免事情敗露!

當官嘛,就是這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這可是無數官場前輩們共同總結出來的官場原則。

……

PS:新書啟航,求收藏,投資,推薦票。

晚上還有一章。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反清:從大明穢土轉生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反清:從大明穢土轉生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反賊與暴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