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237朕真的是窮怕了!

第237章 237朕真的是窮怕了!

第237章237朕真的是窮怕了!

李景隆被王布犁給問愣住了。

他緩了一會才開口道:「你怎麼能輕易就看破了我的設定?」

王布犁:???

「我這鬼點子當然是給針對性人群出的,而且還要花大價錢尋一個口技好的說書先生,不是色中餓鬼,誰會體驗這個啊!」

沉默了一會,王布犁才開口道:

「小公爺,你果然是萬里挑一的經商奇才啊,這個鬼點子着實是過於生艹,讓我不知道如何評價,只能是期待成果。」

「哈哈哈哈。」

李景隆叉著腰狂笑。

以前被王布犁的騷玩法壓制的抬不起頭來,今天總算是壓過他一頭。

李景隆臉上的興奮之色不減。

即使他完全沒有意識到,他扮演關羽完全是讓自己爽,又不是讓別人爽的套路當中,但也樂此不疲,覺得自己進步極大。

七國之亂的根源在於天子薄情寡恩,不知敦睦九族。

只要你這個當皇帝不輕易削藩,他們怎麼可能造反呢?

朱棣的靖難清君側行動,更是讓朱元璋確信了這一點,皇帝不削藩,藩王怎麼可能會公然造反?

大明帝國將來的重任,就得落在你小子這種人身上呢!

王布犁等著李景隆笑聲止住了才開口道:

畢竟成了親的人,又娶了公主,總之變得不那麼自由。

「好。」

「我這陣子又收稅又砍人的,有時間去你那裏坐一坐,瞧瞧你這關雲長演的改進多少了。」

輕易黜削諸侯土地,故釀成戰事,並且由此告誡太子朱標要好好對待藩王。

老朱也並不是不知道分封的壞處,更是拿大漢七國之亂來考校朱標。

而且為了防止藩王造反,老朱當真是自有就給他們灌輸賢王典範,同時也大力培養他們的軍事技能。

因為他不想兒子們成為陳叔寶、李後主那樣的人。

可惜這小子到現在都沒有回過味來。

因為老朱自己個都認為自己這套理論是沒問題的,雖然搞了皇明祖訓對諸王採取了限制措施,而且他的兒子不當人的事傳到他耳中讓他生氣,但總歸對分封制度,從來沒有動搖過。

他不單單是想要天下百姓按照他設定的四民運轉,同時自己的兒子們也是如此,皇帝的位置就只能是太子朱標這一脈做。

除非出現不可抗力!

但是老朱卻是拿出他那自己的理論來教育兒子,七國之亂絕非分封制度之弊端導致,更非儒臣所言錯在七國。

畢竟快入冬了,夜秦淮的生意下降了很正常,大家都不怎麼願意出門耍了。

反正他曹國公的爵位誰都搶不走,作為皇帝斂財的白手套,說不受信任顯然是不可能的。

李景隆今天本來就是去縣衙尋他的,聽聞王布犁去了皇宮,這才在路上等他。

待到告別了李景隆,王布犁瞧著天色尚早,也沒有一絲想要去縣衙的意思,就算是完成政治任務放假了。

即使他也是皇帝的親戚,皇宮那個地界也不是他能隨便就去的。

如何能讓李景隆不得意?

「藩屏帝室」是朱元璋分封的終極意圖。

李景隆瞧著慢慢溜達的王布犁,心想自己當真是太好心了。

故而朱元璋在仙境當中看見朱棣打出清君側的口號,從而當上皇帝之後,雖然有些驚詫,但總體而言是符合他的設想的。

洪武三年,老朱進行第一次大分封,便講明了分封乃國家長治久安之計,當以史為鑒,懲宋元孤立的弊端。

朱標說問題出現在七國。

王布犁瞧著仰天狂笑的李景隆,心裏也笑開了花.

小公爺不鑽研軍事,專心開發青樓新套路,那也是極好的。

第一,出於防禦北元的考慮,蒙古未肅清,一直對明朝存在着威脅。

就老二老三老四,朱元璋還是有側重點的,給他們的王府護衛全都是百戰老兵。

他的核心理念是有其一套政治規劃。

第三,配合廢除宰相制度,防範權臣把持朝政,故而賦予諸王「清君側」的權力。

朱元璋建立分封制,大封諸王。

第二,出於轉移軍事權力的現實需要,將功臣宿將手中的軍權轉移到自己兒子手中,以為後來誅殺功臣做好準備。

萬一等他過陣子成親,今後怕是不能自由的前往夜秦淮。

老朱認為帝王之子必須具備軍事能力,而對舞文弄墨不屑一顧,所以對於朱棣等人是半文盲,老朱一丁點都不在乎。

這也能解釋老朱看到葉伯巨的萬字建言書,氣的大怒認為他離間皇家親情,直接把他抓進大牢活活餓死。

朱元璋還在研究有關給他的子孫後代定下俸祿的事情。

因為朱棣的行徑,更是驗證了他政治設想的成功。

朱元璋希望諸王能夠勤民奉天,謹慎修身,永為國家藩輔。

其中兵力最多的就是老二秦王,手底下足有一萬九千人。

曹國公李文忠被命令選陝西諸衛精壯軍士為秦府護衛,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被選中的士卒必須沒有犯罪記錄。

而且這些護衛軍拉出去都是能立馬上戰場的,老朱派人征雲南的時候,直接把楚王府的六千人馬給拉走了。

待到秦晉燕三王長大,對於邊關的戰事,老朱多是讓公侯都聽他們的,給他們打下手,用來歷練統帥的能力。

當然在藍玉快被處死之前,四川有西南蠻人作亂,蜀王是要聽從涼國公藍玉的調遣的。

並且朱元璋還定下規矩:凡軍中應有機務,一奏朝廷,一啟王知,永著於令。

諸王不僅擁有極大的軍事權力,也擁有節制布政司的權力。

這也是老朱較為隱晦的暗招。

這些藩王是皇帝在地方上的代言人,防止地方勢力做大,勾結在一起欺瞞朝廷,符合老朱分封的意圖。

而且王布犁全家目前也不受大明律的管轄了。

朱元璋將「親戚之家」的範圍明確限定為:皇后、皇妃、東宮妃、王妃、郡王妃、駙馬、儀賓、魏國公、曹國公、信國公、西平侯、武定侯家。

這些家皆為外戚,一旦犯罪,必歸宗正司取問。

老朱正在思所當中,猛然進入仙境。

這一次倒是沒有看什麼影視化作品,而是他面前出現了一本冊子。

朱元璋很是激動,這是他第一次能夠摸到仙境當中的書籍。

於是他上前打開冊子,仔細閱讀起來。

然後朱元璋嘴角忍不住抽搐。

這些大明王爺的所作所為,涉及方方面面,大抵能分六種情況。

殺戮、奪財,凌虐軍民等。

性質最為惡劣,如代王朱桂,經常殺人劫財,還是三瓜倆棗的,關建是他也不缺錢花。

而且還他媽的是團伙作案,帶着親兒子手執大棍,袖藏斧錘,逐捶軍民。

主打的就是一個傷害別人有樂子。

這個兒子如今才兩歲多,親娘乃是郭子興之女郭惠妃。

無論是朱元璋還是馬皇后,對於朱桂也是極為寵愛,對這個義妹也是多加照顧。

結果朱桂這麼頑劣?

朱元璋看見剛開頭的記載就有些遭不住。

可等他看第二個還得是老二排在前頭,老三也不逞多讓后,臉色就越發陰沉起來。

老四往後等人的名字都沒見在上面,然後是他那些沒出生的孩子的所作所為。

因為後面的罪過,都算不得過分。

比如凌辱朝廷官員或者王府官、凌駕干涉地方,自私製作印信、夜開城門的鐵牌。

同外藩交往,在禮議上僭越,在王府自家私自設殿祭祀他這個高祖老父親。

畢竟祭祖這件事,可不是一個旁支子嗣能組織的。

一條條的記錄,看的朱元璋青筋暴跳。

他本來以為皇帝就當的夠不靠譜的了,沒成想這幫藩王們更是胡作非為,比皇帝還要過分!

前面看着的是藩王的造孽史記,越往後看的就是朱家子孫受苦史。

因為朱棣是藩王上位,所以就開始對藩王限制極大,免得有人走了他的後路。

既然我淋過雨,索性我就把所有的傘全都給掀嘍,你們一個都別想有人打傘。

也就是說,無論人事、考察還是司法,藩王對王官都沒有任何實質權力。

相形之下,經過朱棣的刻意轉變,朝廷賦予王府官監察藩王及王府的職權,鼓勵王官告發,打壓藩王。

這使得王官雖名為藩王屬官,但其實際地位卻位於藩王之上,形成了一種名實不相符的局面。

王官「欺凌」藩王的現象也在所難免,且頻繁地發生。

連宣德的親弟弟都被下人欺負的想要自殺,被朝廷知悉后,梁王還上書給下人免罪,氣得宣德大怒。

他認定是這個人欺辱的弟弟連上書都是被脅迫的,平日裏過的日子定然凄慘無比,遂差人做掉下人。

辱王的情況可想而知。

但好就好在朱元璋沒有看見什麼子孫後代賣溝子的史料。

從正德朝開始,宗祿成為財政的重要開支,藩府所在的布政司出現了拖欠宗祿的現象。

朝廷徵收稅賦越來越少,需要供養的藩王也越來越多。

針對如何減少宗祿開支,以緩解財政負擔的問題,嘉靖一朝的士大夫官員紛紛上疏建言。

其中就有人大膽提議放開藩禁,就是出了五服的讓他們從士農工商之業,自謀生路,這樣朝廷與宗室便是兩難自解。

到了萬曆年間,宗室遇到的困難更大,許多人都收不到祿米。

下層宗室多不能自存,提出兩項建議。

一是聽無名無爵的宗室從士農工商之業。

二是令宗室中有文學才能者一體應舉入仕,按照王親任官事例,不任京官不握兵權。

但是,總有官員不想推動這樣做。

他們便把朱元璋編纂的祖訓拿出來,說祖宗之法不可違。

《皇明祖訓》中有部分限制諸王權力過於膨脹的內容,但絕無限制宗室諸如出入自由、交往自由、參與政治等內容的條款。

藩禁政策主要形成於靖難之後的永宣時期。

禮部並非不知,借《祖訓》來論事,是大明朝官員的慣習做法,意在表達藩禁政策已經實施一百多年,根深蒂固,難於更改。

當然也有官員從實際考慮,大明宗藩位於全國各地,期間情況大相徑庭,難於整齊劃一,若不綜合各宗情況從容商量,恐激於駭聞,反生嫌隙。

最重要的是開禁乃對宗室制度的變更,事關重大,禮部不敢擔責,怕落個變亂之罪。

他們秉承著就是既然這座屎山還能運行,且有效的運行了一百多年了,咱就不要隨便改代碼了。

改完代(政)碼(策)大明能不能平和運行還是個問題呢。

一旦出了問題,這口鍋誰背啊?

反正我是來當官掙錢的,不是來背鍋的。

朱元璋越往後翻,越心驚。

因為他想着就是自己的子孫後代不用幹活也餓不死。

但這本冊子上記載的事情,卻是讓他大吃一驚。

到了大明後期,朝廷賦稅都收不上來,藩王的宗祿更是拖欠的不行。

藩王主脈倒是還好些,能過着酒池肉林的生活,他們有點好心的,就救濟一二自己的窮親戚。

可窮親戚太多了,以至於許多下層宗室都沒有名字,去要飯吃,甚至主動坐牢就為了口吃食。

朱元璋看到這裏,眼淚都下來了。

怎麼會變成這樣?

咱制定的不讓子孫後代餓死的,用不着乞討的生活,怎麼他們還有人過上了這種悲苦的祖先生活!

到了最後不少宗室人竟然都加入了起義軍,喊著吃他娘穿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一同推翻大明的統治,更是讓朱元璋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這本小冊子,朱元璋前面看的是咬牙切齒,暗罵自己的兒孫不爭氣,後面看的是淚流滿臉,充滿了懷疑。

他們如何能落到這般窘迫的田地啊?

咱定的政策出發點是極好的,但怎麼就沒按照咱預想的發展咧?

朱元璋黃袍加身後,定然是發生了「變質」,只是他自己都沒有體會出來罷了。

當年始皇帝游會稽,車隊駛過,項羽在人叢里言語:「彼可取而代之!」

這句話,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腦子裏都浮現過。

史上不乏接近成功的造反者,最後不虎頭蛇尾的卻只有朱元璋,因為老朱是他同類造反當中變化最小、最少的一個。

拋除老朱嗜殺的性子外,其實他是一個非常節儉之人,而且也不是做樣子,是窮慣了的,難以改變。

而且他的老農思想絲毫沒有改變,只要自己夠節儉,給子孫後代們留下的富貴就更多,那他就更高興!

陳友諒、張士誠等人腐化的極快,反倒是老朱一直帶頭節儉,遏制住奢侈風頭。

無他,真是窮怕了。

為子孫計,朱元璋不想自己的後代再去過那種苦日子了,所以才想給子孫後代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現在老朱瞧著這本薄薄的冊子,着實是哭嚎了一陣。

他們哪有美好的未來啊?

朕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那大的家底,怎麼就養不起咱的子孫後代了呢?

糧食全都哪裏去了?

錢都去了哪?

朱元璋可以肯定大明中後期一定發現銀礦了,講道理是不該缺錢的。

可朝廷沒有錢了,宗室也沒有錢了,官府收不上來稅。

難不成年年大災?

可真要這樣,百姓早就該活不下去造反了啊!

錢被誰給拿走了?

在淚水留下來那一刻,他腦子裏立馬就浮現了最不信任的那個團體。

那就是文官!

他們上下其手,把本該屬於咱大明的錢,咱子孫的口糧全都給貪墨走了。

可那是大明一百多年以後的事情,朱元璋不知道要怎麼殺了那麼些文官。

同時也讓他清楚的知道,他自己的祖訓會給子孫後代設置上一道極大的枷鎖,那些文官集團會有祖訓來限制後代皇帝的所作所為。

老朱還想再端詳端詳那本薄薄的冊子,結果畫面一轉就瞧見王布犁在那裏滑雪。

等到回到現實之後,朱元璋紅着眼睛,終於感受到他自己的操心,對於後代子孫們而言,其實是有些雞肋的。

是他想簡單了。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你不能光想着對伱有利的那一面,而忘記了對你不利的那一面。

朱標這個時候守在身邊,瞧見他爹這番神色,大抵是沒看見什麼好事。

於是趕忙給他爹倒涼茶,讓他爹消消火。

過了好一會,朱元璋才開口道:「標兒,咱定的祖訓錯了?」

「啊?」

朱標瞪着眼睛有些不敢相信,因為他以前聽自家老爹對於這件事是非常得意的。

有這本祖訓存在,後世子孫想要遭到臣子欺騙都很難得。

難不成在仙境當中,爹他看見未來這本祖訓不好的地方了!

朱元璋便慢慢的給朱標講了一下藩王不成器的事情,以及到了大明後期宗室子孫的慘樣。

這番話聽得朱標更加不知所措。

如此一來,便同父皇定下政策的出發點,南轅北轍了屬於是。

「爹,這件事還需從長計議啊!」朱標連忙開導了他爹一句。

「是啊,咱還得從長計議。」

朱元璋擦了擦自己的淚痕,只覺得心力交瘁,照這樣下去,他每日都發愁,不知道還能扛多久高強度的工作。

朱標心裏暗暗咋舌,這次又沒有趕上親自瞧一瞧,也太突然了。

不過對於他爹的描述,朱標一時間也想不到什麼好辦法。

尤其是這種秘辛之事,絕不能為外人道。

就算是問朱標也不知道該怎麼問,免得被人看破了,覺得你這個太子腦瓜子不正常!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夢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夢境
上一章下一章

第237章 237朕真的是窮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