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歸家的人(可以不訂,和主線關係不

第218章 歸家的人(可以不訂,和主線關係不

第218章歸家的人(可以不訂,和主線關係不大。)

2006年1月27日,除夕的前一天,值守的郭陽早早的到了公司,去工廠轉悠了一陣后就回到辦公室。

悠然的給自己泡了杯茶后,就點開了還在內部測試中的惠農網網站。

只看了一眼,就發現了問題。

功能不完善倒是其次

不夠簡潔,也不夠美觀,這才是主要的問題。

但微光公司才組建惠農網團隊沒多久,能有這個進展已經算不錯了。

在他的設想中,惠農網的定位是農業產業化數字服務平台。

涵蓋在線交易、惠農行情、農技學堂、農友圈、惠農優選等11個主要服務功能。

但現階段要求也沒那麼高,先把農產品交易網搭建起來,後續再慢慢完善。

從這個角度來看,已經算完成任務了。

他一邊琢磨著哪些地方需要改,也一邊記錄下來。

界面也要調整,品類要放到左側豎列排放;

前段時間加班太嚴重,該休息的就回去休息。

儘管父母每天都努力勞作,但在黃土高原這片乾燥的土地上,只能靠天吃飯。

為了保護箱包,眾人都是將其提在手裏、背在身上、扛在肩上。

家家戶戶都貼好了春聯,認識的熟人也多了起來,也引起了村裏黃狗的吠叫。

主人一邊呵斥,一邊又打量是誰家的人回來了。

「是叻,嬸兒。」

因此他將行李箱扛在了肩上,心裏滿懷着激動。

但還要考慮怎麼獲得用戶數,以及保證貨源穩定、運輸配送、銷售保證等等事宜。

「是漢斌回來了啊。」

「出息了啊,在外面賺著大錢了吧,怎麼回來的啊?」

而且因為農產品的特殊性,想獲得農戶的信任並不容易。

這三年裏,他只回來了一次,那也是他工作后第一次存下錢,還掉了家裏的部分欠債。

陸漢斌老家是隴南天水的一個偏僻小山村,從村子到最近的公路,需要步行翻過兩座大山。

進了村子,38戶人家散佈在一條狹長的溝谷里,連年乾旱讓這裏的地表植物僅剩下幾棵光禿禿的楊樹和榆樹。

回鄉的人不少。

他還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但耳旁傳來的聲音卻打斷了他的思緒。

那嬸子臉上的笑容更甚了,「哎呀,火車好啊,我家閨女坐飛機回來的,都差點暈機了。」

考上大學后,學費和生活費都成了問題。

他是家裏的第三個孩子,家裏還有兩個姐姐,都已出嫁,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里,他從小就受到父母的寵溺。

陸漢斌笑道:「坐火車回來的。」

互聯網這塊他也不是很擅長,惠農網想發展起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郭陽一點點的梳理著,等年後再調整一下,網站就可以開始試運行。

理了一會兒,郭陽也決定放鬆放鬆,在網上找小說看了起來。

陸漢斌也看到了山溝邊上的自家房子,殘破得搖搖欲墜,牆壁像裂柿子般觸目。

見郭陽要值守,其實一部分高管團隊也曾想留下來,但全被郭陽趕走了。

除了工廠外,辦公室要不了那麼多人值守。

而後兩年,每年都會給家裏寄一筆錢,家裏的欠債早還完了。

嘉禾昨天就放了假,除了留守的人員,其餘人這時候應該都已經回到了家中。

惠農網ogo的顏色不對,農業嘛,最好還是以綠色為主調,突出打造綠色、健康城市生態圈的理念。

小時候,家裏非常貧窮,主要靠種土豆和玉米維持生活。

貧困地區的人對讀書脫貧寄予了賭博式的厚望。

如果不是一隻黑驢在牆外嗷嗷叫,這裏將毫無生氣。

logo造型上也要改,想了想,兩片綠葉可以保留,但還應該有農業的元素,能不能在葉子上托起一個『農』字?

在這條路上也形成了鮮明的風景。

走在乾燥的黃土道路上,陸漢斌捨不得拖着行李箱,那樣十有八九會壞。

父母放下面子去求人借錢,他到了學校后也知道了有助學貸款。

行情動態和採購數據的位置也要調整;

農產品的照片拍的就像路人拍的一樣,也得改……

……

舉債讀書、因教返貧的情況屢見不鮮。

隨後又大聲向前面山腳下的房子喊道,「廣勝,你家漢斌坐火車回來了。」

廣勝就是陸漢斌的老爹。

這一喊,就吸引了全村的目光。

過年時節,從外鄉回來的人不少,大多也都是坐火車回來的。

「李嬸又在顯擺她家閨女坐飛機回來的了。」

「神氣什麼啊!」

「漢斌也回來了啊,這可有兩年沒回來了。」

「前兩年都在掙錢還債唄,看廣勝家那房子破的,小偷都不想去光顧。」

「在這裏起房子也沒有出路啊,還不如就這麼破著。」

「也是啊,守着幾畝廋田和幾十顆奄奄一息的楊樹,除了等死,好像也沒什麼事情可做。」

「教育才是出路啊,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等娃娃們讀出來就好了。」

「學費也貴啊,哪家供學生不是供得傾家蕩產了。」

「也不知漢斌在外面混得怎麼樣了。」

陸漢斌同樣被李嬸弄的哭笑不得,天水麥積山機場還沒通航,他能說他是飛機轉火車回來的嗎?

這時從房裏面又走出了個年輕女孩,穿着潔白色的羽絨服,下身穿着淺藍色,面容清秀,顯得很是青春靚麗。

女孩招呼道:「漢斌哥。」

陸漢斌點了點頭就算是打了招呼,女孩叫李佩,比她小几歲,也是村裏的大學生。

他們這山溝里是最窮最旱的地方之一,但同時也是有名的『博士鄉』。

家家戶戶都出過大學生,還有留洋教授。

傳奇在這裏層出不窮,在這裏,不出大學生的才值得奇怪。

「有空了聊,我先回家了。」

山溝里環境很空曠,村裏人的議論也被他聽了進去,同樣也被遠處的兩道身影聽了去。

懷着忐忑的心,沉重的步伐,陸漢斌看着那張滄桑的臉,笑着喊道:「爸,媽。」

「唉。」

「球娃叻,你咋曬得這麼黑了呢,還廋了不少。」

「媽,我這是壯了不少。」

「快,進屋說。」

這時,一些看熱鬧的人也湊了過來,父母拿出些松子、面豆豆等零碎用來招待。

陸漢斌也將行李找了角落放了起來,瞥見家裏家徒四壁的模樣,不由一陣心酸。

村裏人問東問西的,陸漢斌一邊遊刃有餘聊著,一邊看看家裏的情況。

屋裏的炭火上還熱著罐罐茶,灶房屋檐老往鍋里掉土,一孔土窯剝落得面目全非。

看他這模樣,有人問道:「怎麼,漢斌這是想起新房了?」

眾人都被吸引了目光。

「要我說,這房子也確實破了點,住着也不踏實。」

「在這山溝里起新房也不是出路啊,還是得出去。」

陸父陸廣勝和陸母也是欲言又止的模樣,兒子早就到了結婚的年齡,但早些年事業不順,近兩年才好些。

想搬出去談何容易。

他們這山溝里,有出息的人是不少,把家裏拖入泥潭的也同樣有。

但在家裏蓋新房,更不是明智的選擇。

陸漢斌笑道:「不修了,爸媽,開年你們和我一起搬出去住吧。」

「搬哪兒去?」

「外面房租貴吧!」

「漢斌,你爸兩口子都60歲了,出去找工作也不好找。」

陸漢斌看着兩老,笑道:「今年攢了些錢,準備在我工作那邊城裏買套房子。」

「在城裏買房子?」眾人盡皆訝然,沉默了一陣后,又是一陣感慨。

「果然還是要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啊!」

「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幼年時長輩就是這樣教的。」

在缺水缺礦甚至缺風的山溝里,讀書,然後搬出去,才是最好的出路。

陸廣勝聽兒子說要在城裏買房,溝壑縱橫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好!好!」

「你這兩年寄回來的錢,還了欠款,我們還給你攢了些,都一起給你。」

「對,在外面買,我們兩老的就留在村裏就行了。」陸母也緊著說道。

陸漢斌皺了皺眉,「不行,你們得和我一起出去,還留在家裏幹啥?」

陸廣勝說:「我們出去不是憑白給伱增加負擔嗎?」

「家裏也還有頭黑驢呢。」

「你們不出去的話,那我也沒必要買房子了啊,我現在在公司有提供住房。」

兩老頓時就急了,眼看着要吵起來,旁邊看戲的村民向陸漢斌問道:「漢斌,你在外面做啥呢,還是種子公司嗎?」

「沒了,我現在在民勤治沙。」

「治沙也能賺錢?」

「有大老闆投資,現在還沒賺錢,以後肯定能賺錢的。」

說到這,陸漢斌扭頭看向父母,「爸媽,你們要嫌沒事做,或者擔心拖累我,也可以和我一起去治沙,每個月都有工資的,一人四五百塊錢一個月還是有的。」

「四五百一個月?」

「那挺不錯的了,兩個人就有近一千塊了呢。」

陸父說:「別人能要我們嗎?」

「要,肯定要,我們公司現在我說了算!」陸漢斌自信的說道,這破房子,實在是住不了人,說不定哪天就塌了。

看父母意動的模樣,他又添了把火。

「買了房,還要錢裝修,根本就沒錢來結婚了。」

談到結婚,兩老才鬆了口,陸漢斌又磨了幾下,才算是讓兩老同意下來。

在這過程,他也詳細的介紹了他的工作。

讓沙海變綠洲,最多時手底下有幾萬人,有幾百台機械,見過大領導,上過新聞報道,在全國人民面前露了相……

村民眼底驚訝的神色藏不住,消息也很快就傳了出去。

還清貸款,城裏買房,高收入,大領導,管了幾萬人……能讓村民圍在一起討論好一陣。

在附近的村子,供一個大學生四年的學費可能是一個家庭年收入的三四十倍。

但舉家負債讀書的例子仍數不勝數,商業貸款+助學貸款也曾將不少人逼上絕路。

陸漢斌幾年時間,不僅還了欠債,還要買房走出去,成了不少人的精神食糧。

陸漢斌也感覺父母的腰杆子直挺了不少,每在村裏呆一天,這種感受就越深。

陸廣勝不再坐在昏暗的屋裏抽旱煙,而是喜歡到處走走逛逛,逢人就問好。

還主動到李嬸家裏,去送上了些兒子買回來的零嘴。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18章 歸家的人(可以不訂,和主線關係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