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神舟十八號

第37章:神舟十八號

唐,長安城。

各里坊中不少人都對留聲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發明真是一看就會,有動手能力強的已經開始忙活起來了。

皇宮內。

「聲音的本質就是空氣的震動?」這還是李世民第一次聽到如此.新奇的論斷。

從字面意思上推測,如果沒有空氣就沒有聲音?

何以證明?李世民又忽然想到NASA自由落體實驗,或許可以在那個真空實驗室中做這個實驗。

【咱們航天走到今天太不容易了,想當年美俄牽頭十六國聯手組建國際空間站,唯獨排擠我們進入,理由是我們的航天技術太落後了,咱們靠着一股不服輸的精神,一路的摸爬滾打直到如今也有了自己的空間站】

胡惟庸等人都沉默了,這是他們首次,對天幕提到的「力」有了一次深刻的認識。

留聲機卻能留下昨日的記憶,雖然只是留住了聲音,但依舊是讓人神往。

【神舟八號在2011年11月1日升空,在11月3日,與天宮空間站成功實現空間交會對接,實現了空間技術的重大跨越,也是我們空間站建造的前提】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七號,這期間,每次神舟飛船都有其任務和目標,從無人試飛到無人飛船,再到載人飛船,載人飛船出艙太空行走,無人飛船對接空間站,載人飛船對接空間站等等。

「那他們為什麼能浮起來?」

對於朱元璋等人來說,這次的震撼不亞於旅行者1號探測器帶來的強烈,其中種種所見,無異於神術。

但凡商業嗅覺靈敏點的人都知道,這是個跨時代的發明,是個一定會爆火、會迅速普及的商品,而且這東西還有手搖版和電氣版的,完美的填補了電力普及前這段空檔的時間。

「應該是太遠的緣故,離地球太遠了,鞭長莫及。」

空間站是什麼?這個發射速度像飛機那樣有要求嗎?用的燃料是石油嗎?為什麼地球太陽月亮星星等都不會掉下來?

這一點李世民倒推算不出來了,也不敢說得太滿,因為商業這東西瞬息萬變,他也看不清楚走勢。

吾輩日夜苦讀,書海遨遊,不就是為了認識這個世界嗎?新學舊學又有何妨?

新學能幫助我們認識世界,那就接納它,舊學妨礙我們認識世界,那就丟掉它。

「臣等不知。」

李世民嘗試站在商業的角度來分析,發現以純聲音的服務行業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像說書和戲曲行業等,除此之外還會產生哪些影響?

千百年來,竟然沒有人認識到這一點。

「這是.神跡嗎?」科學部眾人一個個雙目失神,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的很難相信,為什麼這些東西不會掉下來。

而這東西,和電、磁一樣,看不見摸不著,卻無處不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

【.】

【第二就是開展空間科學實驗,涉及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航天醫學、航天技術等領域,還將在天上研究水生生態項目,研究空間自循環水生生態系統,通俗一點說就是養斑馬魚和金魚藻】

【首先熱烈祝賀神舟十八號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而現在,國際空間站快要退役了。

這,可能是他們永遠都無法忘卻的記憶。

「地球外面就是太空了,那裏什麼也沒有,後世上天去幹什麼?」李世民輕聲問道,聲音有些乾澀。

明,金陵城,奉天殿前。

「是什麼呢?」杜平揪著頭喃喃自問,眼神中顯得很是痛苦。

而且我們最後也建成了自己的空間站,萬掌柜、蘇先生等人都升起了一股驕傲的情緒。

朱元璋沉默了,若不是親眼所見,真的難以想像天地之間竟是此番物理規則,或者用後世的話說,叫宇宙的本源/法則。

「這就是為什麼太陽月亮星星不會掉下來的原因。」

「我們日常見到的,包括扔出去的石子等都受到了重力的影響才無法飛起來,或者說浮起來。」

伴着「轟隆隆」地巨大響聲,屹立的神舟十八號尾部噴着火苗,從地面緩緩爬升。

隨着天幕中三個躺着的男子抬起手敬了個禮,天幕鏡頭就切換到遠處視角。

萬掌柜等人感覺狠狠出了口惡氣,太欺負人了,憑什麼十六國聯手組建空間要將咱排擠在外。

【神舟五號,2003年10月15日,載着首位航天員楊利偉順利升空,是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這也讓我國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后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同一時間,神舟十八號尾部火苗處噴出海量的白色氣體,氣體一層層向四周擴散和碰撞堆疊,竟形成了一座瑰麗而夢幻的雲山,雲山被火苗染透成了火紅色。

「真是天道好輪迴!」蘇先生夾了顆花生,腮幫子用力的咬碎,還惡狠狠地來回咀嚼,發出咔咔咔的聲響。

望着不斷飄過的彈幕,此時的神舟十八號明顯是用於航天領域,載人飛船、上天。

【.】

【像咱中國載人航天發展30年以來了,也不是光投入沒產出,現在已經有4000多項技術成果應用到各個行業,像床墊枕頭裏的記憶海綿、實時更新的天氣預報、凈水器紙尿褲、泡麵里的脫水蔬菜包、尿不濕、煙霧報警器等等】

天幕再次切換。

一干君臣都陷入了獃滯狀態,這就是火箭的發射實況嗎?

此前他們就得知,熱氣球、飛機、火箭各有各的飛行原理,各有各應用的領域,飛機主要應用於運輸等,而火箭主要是軍事、航天等領域。

此刻宋濂對新舊學問之爭倒是釋懷了,朝聞道,夕可死矣。

唐,長安城皇宮中。

只是當時真空實驗室特地疏散了工作人員,看來真空環境下對人的危害很大,窒息的危險是一個,其他方面呢?

他提筆將這些思考寫下,又看看天幕中的留聲機,真是越看越欣喜。

以一國之力,達到了十六國的成就!

雖然時間上晚了很多,但那也是全球唯一一個以一己之力建造的太空站。

少年時的豪雲壯志,金榜題名時的春風得意,新婚之日的賓主盡歡,舉案齊眉時的溫言細語,小兒降生時的哇哇啼哭,甚至老友相隔千里遠的親切問候,該記錄、能記錄的時刻太多太多了。

【現在不少國外的宇航員都開始學習中文,因為不久國際空間站快要退役了,到時候我們將是太空裏唯一的空間站】

【3、2、1,發射!】

連聖人都能說出「三人行必有我師」,怎麼到了如今反而無法接受新學了呢?

此前旅行者1號早就告訴了眾人,天之廣闊,星星之遙不可及,兩者根本不在同一層面,現在則再次揭示了太空中的一部分物理規則。

天幕的鏡頭始終跟着神舟十八號,從地平面到半空中,再到仰視的角度,看着它從一棵樹的大小,慢慢變成一根拇指大小,再到比尾指還小,神舟十八號宛若一柄利刃,刺入藍天白雲中。

其實很好猜,物理學中只有牛頓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看起來和這東西沾點邊,而其中牛頓第三定律是火箭升空的原理,那麼只剩下萬有引力定律和這個有關了。

「再就是神舟飛船,是燃燒噴出的氣體提供的力來克服重力。」

李世民當然也不期待他們能回答出什麼來,此時腦子裏還被剛才的影象深深震撼着,他知道蔚藍的天空上什麼都沒有,衝出這個地球后才是太空,那裏才是星星所在地,神舟十八號毫無疑問是要衝出去地球,去什麼空間站。

「是重力,或者說萬有引力。」孫傳時臉色顯得蒼白,顯然是思考過度。

【祝賀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神舟十八號】

行過大半生,雙腳差不多入黃土了,未識天地之廣闊,宇宙之奧妙,實在是慚愧。

金陵城,和興茶食店。

【可以看到,每次神舟飛船的發射都是有其重要的任務的,那你知道神舟十八號飛船的主要是什麼嗎?】

升到已經看不見身影后,其身後拖出了一道長長的「白雲」。

雲山中間,神舟十八號宛若一柄曳着火紅色光芒的飛劍,尾部拖着比自身還長的熊熊火焰,直直而上。

其中,神舟五號和神舟七號中的兩個片段,將朱元璋從椅子上驚了起來。

那就是楊利偉吃東西的場景,重點不是食物,而是食物懸空飄來飄去、記事本懸空飛過、楊利偉懸空

以及翟志剛出艙五分鐘,也是憑空而立。

【第三就是實施航天員出艙活動及貨物進出艙,此外還有一些其他任務如防護裝置安裝,開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動等】

【神舟二號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2001年1月10日升空,首次在自研飛船中開展空間實驗】

難道說《南華經》一書中說的御風而立,遨遊天地是真實存在的。

「此前天幕提到過,熱氣球能浮空是因為熱氣提供的浮力克服了重力的影響,甚至飛機能起飛也是藉助了機翼氣流下方提供的升力克服了重力。」

【神舟七號,發射於2008年9月25日,是我國航天員首次太空走出艙活動,也是我國航天歷史中的又一個里程碑,其中航天員翟志剛成為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

朱元璋等人也是回過神來,眼神困惑。

【其實神舟十八號的主要任務有三個,第一就是與神舟十七號飛船乘組輪班,畢竟十七號上的宇航員在天上也待了6個月了,該下班了】

【先回顧一下神舟系列飛船的歷史,神舟一號是我們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發射升空,是神舟飛船與長征2F火箭的首飛,無人在軌飛行21小時11分,繞地球14圈,驗證了飛船的基本設計和性能,為後續的載人飛船奠定了基礎】

「萬有引力定律?」杜平轉過頭,眼神很是困惑。

胡惟庸、宋濂等人一句話都說不完整了,「這」

此時大臣們都相繼站了起來,劉基望着天幕提及的過往,一幕幕,有很多話想說想問,有太多太多了。

此時,除了轟隆隆的聲音外,還伴隨着一連串響個不停的「爆竹」聲。

「說的沒錯!」萬掌柜覺得胸中一口悶氣一掃而空,「小李,給諸位客官上酒上點心,我請客!」

「好!掌柜大氣!」不少人也是紛紛給萬掌柜喝彩。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短視頻劇透歷史:開局現代戰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短視頻劇透歷史:開局現代戰爭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章:神舟十八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