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吳起歸附

第237章 吳起歸附

第237章吳起歸附

其實,陳心石還真的是在搞歧視,往往胡人和周人立下了相同的功勛,那些周人能夠兌換官職等,可胡人士兵只能用來兌換糧食等物品。

雖然有時候他們也會也會獲得官職,可那需要時間,就像羌族人,在得到了大周朝廷的信任之後,他們才會將其任命為官職,而不是隨便任命。

突厥人來大周的不長,參加的戰鬥也不多,自然會受到不少限制。

在西寧府,那些突厥人被羌族人壓得死死的,完全不敢將這種不滿表示出來,可清寧府的那些突厥人就沒有這樣的限制了。

程不識在的時候,這些突厥人都知道對方說一不二,他們如果搞鬧事,那絕對沒有好果子吃。

可這位代理刺史上台後,對於突厥人沒有採取合適的政策,因此,直接使得他們鬧騰起來了。

突厥人中的青壯年都被強制徵兵了,可在他們部落戰之中,還是有不少男子的。

因此,在這些人的帶動之下,整個突厥部落都開始躁動不安起來。

陳心石當時正好穿過陽平關,就聽到了這事,於是,他連忙從西寧府調集了一萬騎兵,直接鎮壓了那些突厥人的,對於那些帶頭鬧事的突厥人,陳心石雖然當場處死了,可這一次的事情,也讓他開始有了些許擔心,清寧府是大周的重地,那裏有着大量的糧倉,要是一不小心,讓那些突厥人點燃了糧倉,豈不是要遭。

所以,他直接下令,將清寧府境內的突厥人全部遷移到東臨府,那裏現在不是一般的缺人,在陳心石強制遷移了東臨府人口之後,東臨府又遭遇到了匈奴人半年多的圍攻,基本上,那裏的唐人都已經死光了,後面陳心石雖然又佔領了那裏,可也只是將其當成一個跳板罷了。

因為有着大量的部隊駐紮,所以東臨府的軍屯制倒是開展起來了,可那裏的人口,基本上是十室九空,千里荒無人煙。

可大周其他各地的人口也不多,陳心石也不可能再將西寧府的那些人口再遷移過去。

當初那些東臨府籍的百姓們好不容易在西寧府安穩下來,這會兒又讓他們遷移的話,估計這個消息剛放出來,整個西寧府就得炸翻天。

不過,清寧府的那些突厥人,數量還不到十萬,對於東臨府的人口填充問題解決不大,不過陳心石暫時也找不到其他的人口了。

而清寧府的刺史,則有西門豹擔任,這個戰國時期的能臣之前一直忙着治理江南三府的水患,現在將他調到清寧府擔任刺史,也是為了表彰他的功績。

在忙完這些之後,陳心石才回到了京都城。

「見過陛下。」

陳心石回到京都城的第二天,王猛就將吳起引薦給了陳心石。

作為竇建德的重要將領,吳起的名聲已經傳遍了附近國家。

因此,對於吳起這樣的噠大才,陳心石可不敢隨意懈怠,於是,他給足了吳起面子。

對於陳心石的態度,吳起非常滿意。

他在看到衛青和霍去病的待遇后,對於自己的將來也算是有了一點信心。

霍去病和衛青不但是親戚,而且關係斐然,兩人從西寧府就一直追隨陳心石,但到了大周建立之後,他們仍舊受到了不俗的待遇。

還能夠獨自統領幾十萬大軍,能夠這樣信任臣子的君主,可不多。

但吳起哪裏知道,陳心石之所以那麼信任衛霍二人,完全是因為在歷史上的了解,再加上自己實際的考察,這讓他對二人轉安全放心。

可如果你讓侯君集、侯景這樣的人獨統一軍,陳心石是百分之百不信任的。

吳起在歷史上雖然殺妻取將,但是其在魯不反魯,在魏不反魏,這正是無數皇帝們夢寐以求的臣子人選。

對皇帝而言,臣子貪戀權勢並不可怕,這些東西他們都可以賜予對方,可怕的是對方表面忠誠,實際上暗藏禍心,這種人是最危險的。

所以,陳心石對於吳起的過去不但沒有介意,反而在他的印象中加分不少,當初他知道竇建德中了離間計后,明明可以帶領武卒重新掌控政權,可他沒有這麼做,反而選擇離開。

這樣的臣子,陳心石對他一百個放心。

於是,他打算當場將吳起任命為一地刺史,讓其訓練營武卒,可以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能。

可吳起認為,現在的大周,雖然看上去生機勃勃,但是體內已經有了病根,要想真正建立千秋萬世之功,行開天闢地之業,必須進行變法,於是,陳心石將其任命為廷尉,負責先行改變大周的官吏。

姓名:吳起

身份:廷尉

所屬勢力:大周王朝

武力:67

智力:96

統御:94

政治:95

魅力:60

裝備:布衣,布靴。

特性:

1.神機妙算:兩者智力相差不到2的時候,能夠看清敵人的計謀。

2.武卒主帥:能夠訓練六階精銳兵種武卒,在統領武卒時,武卒士氣不會下降,戰鬥力增加百分之十。

3.變法圖強:吳起學習了法家學說,能夠主持變法(可開啟事件吳起變法)。

吳起和申不害一樣,都能夠實行變法,可兩者的變法思路不同。

申不害主張以法治國,實行進一步改革,並汲取道家「君人南面之術」加以改造,提出了一整套「修術行道」,「內修政教」的「術」治方略,可吳起的主要變法思路是均爵平祿和廢除無用、無能的官職,剝奪王室貴族的威權,使他們不能徇私情,因私廢公。

兩人的變法各有其優點,也有其缺點,所以對於全國性的變法,陳心石目前還是有一定的疑慮,不過,對於吳起所提出的改革吏制,他還是很有興趣的。

於是,吳起就先開始想辦法重新修訂大周的律法。

修訂一國律法,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會涉及到許多人,所以在大周建立之初,陳心石為了儘快穩固下全國的局勢,於是繼續沿用了大乾的律法。

但那些法律,已經有些不實用了,所以要重新修定。

而對於旁邊的大唐,吳起則一點也不擔心。

他自己也知道大唐的李世民是個明主,在他麾下,有着不少的能臣,可是大周和大唐已經拉開了差距,縱然李世民怎麼發展,也是沒有辦法輕易繞過這個差距的。

大周手中的東臨府雖然基本沒有什麼人口,可就算除過這裏,大周目前也擁有着六府之地,而大唐手中,則只剩下五府,其中江州府和武陽府更是剛剛收復,說損失慘重也不為過。

所以,無論從兵員還是後勤,大唐都遠遠落在後面,而且隨着時間的流逝,兩者之間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所以他認為,大周不應該忙着攻略大唐,而是因為先解決自己的問題,等處理完那些隱患之後,政治清明,將士用命,這個王朝才能夠走得更遠。

吳起的主張也得到了王猛的認可,大周雖然擊敗了匈奴人,可自己的損失也不小,如果不能夠先恢復的話,他們就算是想開始攻擊大唐,也顯得有心無力。

而且臨安府剛剛到手,要完全消化這麼一個地方,自然也是需要時間的。

雖然臨安府已經投降,可這裏作為攻略大唐的橋頭堡,不將這裏弄好的話,他們的攻擊也是無法持續多久的。

因此,在王猛和吳起的支持下,大周慢慢開始了自己的吏制改革。

而與此同時,在大唐的上官桀也受到了李世民的懲罰。

對於這個因為爭奪功勞而損失了臨安府的罪魁禍首,李世民很想將其處死,以儆效尤。

可上官桀和廣安府刺史桑弘羊已經結成了姻親,加上他之前也是大唐的一地刺史,手中有着不少的人脈,於是有不少人求情。

世家門閥在李世民起家之時就給予了許多幫助,所以在他繼位之後,這些世家門閥的力量也大為增加,因此,上官桀靠着這股力量,讓李世民也不得不讓步。

不過,上官桀雖然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可是李世民也將其罷黜,永不錄用。

李世民雖然氣憤,可是事情已經造成,後果也無法挽回了,因此,他只能想辦法彌補措施。

為了能夠保住大唐的現有領地,李世民讓李牧鎮守太原府,一方面抵擋大周的威脅,另一方面,開始聯繫其他的那些草原部落。

在匈奴人損失慘重之後,他對於大草原的統治已經受到了嚴重威脅,李世民利用投奔他的那些突厥人,開始逐步聯繫那些對匈奴人心存不滿的游牧民族,大唐知道,在匈奴人被擊敗之後,他們已經很難對大周繼續造成威脅了,所以,他們必須再次扶持一個強大的草原霸主出來。

雖然這些草原霸主的存在對於大唐也有很強的威脅,可他們和近在咫尺的大周比起來,可就不值一提了。

大周的陳心石是明目張膽地要吞併整個大唐,而那些草原的游牧民族不過是掠奪一些財物罷了,所以對於大唐這邊來說,怎麼選擇並不困難。

但是,在匈奴人統治的草原上,再找一個替代者,何其困難,其他的那些游牧民族完全沒有先前突厥人那樣的實力。

這一次匈奴人的損失雖然嚴重,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的剩餘力量也足夠對付那些普通的游牧民族了。

不過,在明面上,大唐和大周都陷入了平靜之中。

徐晃在程不識進駐臨安府之後,就重新返回了東臨府,這些大周目前最特殊的刺史在日常,開始在東臨府修建起了那些道路。

而那些商隊們,也開始從西寧府和臨安府之間往來,在交易著一車車貨物的時候,也不斷將大周的變化帶給臨安府。

時光如梭,在大周的群臣們都在不斷進行改革的時候,在遙遠的大海之上,趙匡胤他們的船隊也已經到達了自己的目標。

在大海之中,有着無數的島嶼,這些島嶼的面積有大有小,大的比整個乾陽府都大,而小的也有一個鄉鎮大小。

在這裏,雖然我有着很多土著居民,但是他們的文明相當落後,和中原九國比起來,簡直相當於原始部落,因此,這裏的那些居民對於趙匡胤的大軍,自然是無法阻擋的。

所以,當趙匡胤他們來到這裏的時候,憑藉着自己手中的一萬多部隊,加上那些被劫掠的平民,很快就站穩了腳跟。

從而建立了自己的大宋王朝,起初的大宋領土不是很大,但在呂布和狄青的不斷征討下,他們所統治的區域也不斷增大,人口也不斷增多。

但在大宋快速擴張的時候,他們卻遇到了一個頗為棘手的問題,那就是人口。

在大宋王朝,趙匡胤帶來的乾人數量也不過才五六萬,可現在歸順在他們統治之下的那些本地土著,數量已經快接近二十萬了。

雖然這二十萬人口還沒有一個京都城多,但是,作為被統治者,那些土著們的文明落後,但卻桀驁不馴,非常難以管理。

而且和中原王朝的大多數人口生活在平原等地區不同,這些土著們專門往深山老林里鑽,所以部落與部落之中的距離都很遠,交通也極為不便利。

雖然趙匡胤給自己麾下的乾人給予了豐厚的待遇,讓他們和自己綁到了一起,可過少的人口還是無法完全壓制住那些本地的土著。

況且,這些跟隨他的大乾人受到了恩惠,那麼本地的土著自然是被剝削了的。

趙匡胤讓所有的大乾人成為了地主,那耕地和勞作的任務,自然落到了那些土著的身上。

而且,在海外,有很多東西是他們都無法生產的,所以,他們不但要征服那些土著部落,還需要對大海上的船隊發起攻擊。

但劫掠終究不是正途,趙匡胤也知道,自己能夠劫掠一時,但不能劫掠一世,要是真的做得太狠,一來沒有商隊願意來到這裏,二來,還很有可能引來其他國家的水師。

他們所在的島嶼雖然距離大陸較遠,可中原九國的水師,是絕對能夠到達這裏的。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NPC造反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NPC造反了
上一章下一章

第237章 吳起歸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