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海洋攻略

第242章 海洋攻略

第242章海洋攻略

「陛下,現在的情況已經十分清楚了,其他國家雖然會反對,可他們目前對於海外的局勢完全鞭長莫及,一旦我們能夠調動足夠的水師,先擊敗了趙匡胤,那麼,就可以在其他國家反應過來之前,成功控制絕大多數海域的。」

王猛此刻卻力勸陳心石對海洋進行進軍。

對於現在的大周來說,收拾趙匡胤並不需要從北方派兵,也不需要調集其他的將領南下。

在京都城,就有相當合適的人選,加上韓世忠麾下的水師,完全可以完成這一次的任務了。

「那你想讓誰去?」

陳心石思索了一會兒之後,就主動問起了王猛,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一時半會兒,在北方是打不起來的,這樣一來,只要南方這邊的行動夠快,確實可以趕在其他國家反應之前佈局海外。

一旦佔據了那些島嶼,一來可以當成水師的補給基地,另一方面,也可以藉助那些島嶼控制更加廣袤的海域,從這一點上看,進軍海外也並不是沒有任何好處。

不過,這一次的主將人選,卻讓陳心石泛起了難,張定邊投降了大周,這一次肯定是要他親自為統帥的,但是,水師都督韓世忠和張定邊之間的恩怨,恐怕沒有那麼容易化解。

「陛下,廷尉吳起是最合適的人選。」

王猛早就猜到了陳心石的問題,於是直接說出了答案。

廷尉吳起,原本是負責改革大周吏治的,但改著改著,已經完全改不動了,這個時候,要是將他繼續待在廷尉的職位上,只會人矛盾越來越激化,所以,將吳起調離,才是最合適的辦法。

而北方軍團之中,因為吳起之前的改革,已經對他有所不滿了,就算讓他去指揮顏良手中的那些武卒,也有很大可能會造成其他事情,所以,將吳起調到西寧府功勛集團完全伸不到的南方水師之中,就可以避免那種事情了。

南方水師是韓世忠從江南三府之中招募而成的,完全沒有西寧府和清寧府的士兵。

雖然韓世忠和韓慶是父子關係,可這兩人和西寧府功勛集團並沒有太大的聯繫,所以,吳起到了江南水師,自然不會被針對。

而且,吳起身為廷尉,是三公九卿之一,頗受陳心石重視,這樣的人作為主帥,也能夠壓製得住韓世忠和張定邊兩人。

「吳起,他擅長水戰嗎?」

陳心石的眼神中充滿了疑惑。

吳起統領武卒的時候自然是相當不凡的,可水師打仗和步兵打仗完全不同,吳起能不能適應這樣的情況,可說不準啊。

「主公,戰爭之事,無非大同小異,具體的水戰,自然有韓世忠和張定邊操持,而且我們的水師實力遠勝於趙匡胤,到時候擊敗他們自然是不難的。」

王猛顯得信心滿滿。

吳起就算是不擅長水戰,可光是駐紮在平陽府的水師大營中,就有三萬水師。

這些人安全夠剿滅趙匡胤了,他之所以推舉吳起為帥,一方面是為了扶持張定邊,這個曾經的黃巾軍大將才能頗為不俗,完全值得重用。

可大周不可能一下子將一個降將就重用起來,要想讓張定邊真的受到重用,他起碼得有一定的軍功。

而眼前這次戰爭,自然是刷功勛的好機會。

至於吳起,王猛則是為了讓他積攢威望。

雖然在竇建德哪裏,吳起就已經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可大周和大夏不同,他要想真的實行變法改革,首先得擁有一定的威望和人脈。

而江南水師,就是吳起唯一的選擇。

同時,隨着江南水師的強大,也可以反過來制衡西寧府功勛集團,這一點,應該也是陳心石所期待的。

西寧府功勛集團的忠誠自然不用懷疑,可是,讓一家獨大,並不是合理的統治手段。

陳心石顯然想到了這一層一意思,於是,他同意了王猛的請求。

任命吳起為主帥,韓世忠為副帥,張定邊為先鋒,開始了對大宋的攻略進程。

在當年趙匡胤偷走了大周平陽府的水師戰船之後,大周的水師基本上就相當於名存實亡了,但好在陳心石也知曉水師對於江南三府的重要性,這才讓韓世忠一邊在平陽府訓練新兵,一定安排工匠打造戰船。

在古代,造船技術的提升是很慢的,幾年時間,自然不會將那些戰船的製造工藝提升到哪裏去,不過,趨於平穩的大周,對於海船等的需求性自然也就增加了。

在一定程度上,倒是培養了一大批的造船工匠。

不過,因為當時大周的重心都放在了北方,所以,韓世忠能夠得到的軍費一般都是不多的,但就算這樣,歷經多年時間,他也成功打造出了一支三萬人的水師隊伍。

作為大型的水師,各種船隻自然是一應俱全,甚至和大乾那些已經使用多年的戰船相比,新製造的戰船要更加強大,也更加堅固。

在經過了大周的統一之戰後,投石機的應用已經完全趨於成熟,於是,韓世忠創造性地在那些最大的樓船上面按照了一些小型投石機,從而可以使用他們投射那些裝滿了火油的陶罐,再利用船上的弓箭手們,就可以輕易引燃敵船了。

韓世忠對於自己打造的水師十分得意,可是,當陳心石的命令送到他這裏的時候,這位大周的水師都督卻愣住了。

「張定邊?」

韓世忠喃喃自語道,他沒有想到,這個多年前的對手居然也投奔了大周,現在更是成為了這一次的先鋒。

」夫君莫非還對當年之事耿耿於懷?「

梁紅玉看着韓世忠的反應,輕聲問道。

作為大周有數的水師將領,再加上韓慶的關係,韓世忠在大周的地位雖然比不上那兩位皇親國戚,可也是處於頂尖的。

現在陳心石將張定邊任命為先鋒,很可能會引起韓世忠的不滿。

梁紅玉為了自己夫君着想,還是準備勸一下的。

他們的這位皇帝陛下雖然看上去忠厚,但他決定的事,可不是那麼輕易就能夠更改的。

而且任用吳起為帥,加上之前大周朝堂之中的一些傳言,讓她感覺事情更加麻煩。

「怎麼可能,當年我之所以敗給張定邊,無非是因為大乾水師疏於訓練,又被前任水師都督一戰折損了大部分的兵力,這才無法守住平陽府,否則,當年張寶絕對沒有辦法踏過平陽府一步的。」

韓世忠立即反駁。

他現在在大周的地位不俗,怎麼肯定還和一個多年前的對手慪氣,不過張定邊的出現,卻讓他感覺到了一絲不尋常。

在剛才的聖旨中,並沒有說他們要去幹啥,只是任命了相關將領,讓他們先熟悉一個月。

一次性調動三萬水師,這樣的動靜,在大周可不是小行動了。

當然,三萬人不多,在大周北方,隨便調動下駐軍,都是五萬十萬的調,可江南就完全不一樣了。

旁邊的大唐臨海地方不多,他們的水師本來就弱於大乾,在各地起義爆發之後,大唐僅剩的那點兒水師就直接灰飛煙滅了。

現在李世民雖然明面上已經統一了大唐,可在實際情況中,他們目前的重心也用來防備大周的北方軍團。那幾十萬的大軍,可就架在他們脖子上呢。

所以,大唐的水師,可以說是毫無動靜。

那麼,在這個時候調動三萬水師,應該不是對大唐動手了。

其實在韓世忠心中,倒是想過,利用水師,從海面上攻擊武陽府,但他手中的水師兵力實在是太少了,目前並不具備實現的可能。

而且,對於大唐的軍事部署,一般都是北方軍團行動的,他們也不可能會讓江南水師分取他們的功勞。

「聽說張定邊是從海外來的,這一次陛下任命他為先鋒,多半是要進軍海外了。」

梁紅玉看着疑惑不解的韓世忠,突然說了一句。

這位大周的水師都督一直以來都忙着訓練自己的水師,對於海外的情況完全不知道。

因此,在接到這個命令的時候,自然是一頭霧水了。

……

吳起在接到聖旨之後,也不由自主地嘆了一口氣,大周西寧府功勛集團的強大,完全超乎了他的想像。

功勛制度雖然有利於激發將士們的戰鬥力,可是相對應的,等這些軍功貴族們進入各地,擔任官吏的時候,弊端一下子就出來了。

沒有經歷過各種政務學習的軍功貴族們,對於各地的治理可以說是一團糟,這一次,在他的牽頭下,雖然處理了一些影響極其惡劣的官吏,但並沒有堵上這個缺口。

即將實行的科舉制度自然會為這個新生王朝提供大量的合格官員,但是,如果想辦法堵住軍功貴族們,才是大周最應該解決的問題。

從陳心石的沉默中,吳起知道,這位皇帝想要解決這一弊端,但是,他又離不開西寧府功勛集團。

在大周的周邊,還有着無數的敵人,在沒有徹底一統中原九國之前,軍功貴族們依舊是大周的主要依靠力量。

「現在只能夠利用江南水師,從而慢慢削弱北方軍團的影響力,不然根本無法動手改革的。」

王猛猜測吳起的情緒可能不是很好,於是主動來安慰他。

在吳起沒有來到大周之前,或許陳心石都沒有想到,那些一路上為他征戰的軍功貴族們已經成為了這個帝國的一個負擔。

「世家,寒門,軍功貴族,我們的陛下一心想要維持平衡,可戰爭不結束的話,如何削弱那些軍功貴族們的勢力呢?」

吳起苦笑着說道。

「所以,現在需要重新扶持江南的軍功貴族們,陛下已經決定了,一旦消滅了趙匡胤,大周對於海外會更加重視,到時候,估計可以大大增強江南水師的戰力,雖然達不到北方軍團的幾十萬人,可至少也能超過十萬。」

王猛也頗為感慨,隨着大周的逐漸增強,總會有一些勢力成長起來。

起初,這些勢力和大周的利益還是一致的,但到了一定的階段,他們的存在,卻不可避免地威脅到了皇權。

雖然陳心石一心想要統一中原九國,可光是眼前的大唐,就已經將他們攔在了眼前。

不過,好在他們的這位皇帝陛下還足夠年輕,有足夠的時間來實現一統中原的重任。

……

吳起雖然有些怨言,但最終還是同意了王猛的建議,大周的北方軍團確實強大,可他如果能夠打造一個相應的南方軍團的話,那未嘗不能扭轉局勢。

在吳起的帶領下,三萬水軍在熟悉了一個月之後,靜悄悄地出了平陽府,前往了海外。

在擊敗了張定邊后,狄青的面前就已經沒有了任何的阻礙,這位大宋的頂級名將利用這一次的經歷,不但鍛煉了他們的實力,更是因此而俘獲了不少的人口。

利用那些海盜俘虜,狄青不但補上了自己損失的士兵,而且還增加了大宋的人口。

不過,一艘戰船的失去,終究是一件影響極其惡劣的事情。

目前的大宋,雖然能夠修建那些小型的戰船,但是對於大型戰船,還是沒有足夠的建造經驗的。

而且,製造一艘大型戰船,所需要的各種花費,也都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

目前的大宋,光是維持現有的統治,就已經十分困難了,根本沒有辦法製造大型戰船。

於是,因為一艘戰船的緣故,趙光義就開始彈劾起了狄青,這位大宋皇帝的親弟弟,目前的晉陽殿下,直接對狄青的兵力下手了。

作為大宋的第一將領,狄青手中執掌著八千大軍,這嚴重威脅到了皇權的統治。

雖然趙匡胤本人並不在意這件事,但是趙光義卻不依不饒,況且狄青在這一次的清剿海盜中,確實存在着失誤。

於是,為了平息自己這位弟弟的擔心,趙匡胤直接將狄青手中的士兵分出了一半,然後由趙光義統領。

這才讓這位晉王殿下停止了彈劾,而隨着晉陽統領軍權,大宋的形式也開始發生了轉變。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NPC造反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NPC造反了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2章 海洋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