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邊

寫在前邊

「報應」這兩個字看似平常,其實是很有趣的一個詞,拆開來講是「報」和「應」兩個字,這兩個字看似思想相同,都是講的一個誘因後邊的結果,但其實細想起來還是有些細微的差距,先說「報」,「報」這個字,我們不禁想到「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感覺更多的是報答,告知之類,好像好的結果稍多一些,起碼有好的層面;而「應」字則不同,感覺最多是中xing詞語或者是被動xing質,如響應,「宋王無以應」等,更多的則是「殺之以應陳涉」,或者「迫切不得已,乃應命至都」等被動接受的層面多一些。

再說「報應」的詞xing,如果是名詞來講,那就是指一個結果,是好是壞不確定,如果做動詞來講,那就是主動的尋求結果,當然是懲罰的意思更多一些。其實,不管名詞還是動詞,「報應」兩個字一旦放在一起,就是懲罰的xing質更多,比如ri常生活里我們經常提到某個人「報應不爽」或「該遭報應」,尤其是那句名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千百年來更是給無數人敲響着jing鍾,多少在人的內心深處產生那麼一種敬畏心理,一定程度上能左右人的思想決策,那這樣的話,好像冥冥之中,有一道無形的力量,驅使人或者逼迫人揚善懲惡,以求自己有一個好的「報應」。

千百年來,從古至今,有關「報應」的故事和傳說數不勝數,這些故事無不例外的都被罩上了一次厚厚的神秘面紗,讓人信其有,可溯其源,但無法求證考查。如《俞曲園筆記》中,主人公王均因為喜歡吃青蛙串,殺生無數,結果自己被鐵條貫頸,死於非命,而且跟青蛙死狀極其相似的故事。當然更有名的是商代紂王因為暴政苛民,貪戀女sè,偷窺女媧娘娘,寫下猥褻詩句而遭報應,最後甚至國破城忘,自己更是死於一把大火,可以說是報應不爽(但奇怪的是這樣的人死後還被封神,難以理解…)。《西遊記》中整個故事的來源不就是李世民生前為了建功立業,殺孽太重,為了逃避惡報,才請唐三藏去西天求經,化解他的罪孽嗎?此類故事,在各種典籍中舉不勝舉,《聊著誌異》、《閱微草堂筆記》中幾乎每個故事都是講因果報應。

既然「報應」不是絕對的,能夠被各種「善行」或者其它手段化解或者弱化,既然制定規則的老天爺有了商量的餘地,於是,這樣因果的關係幾乎就被所有的宗教所利用,鼓吹「因果報應」必然關係,並且通過種種手段讓人相信其宗教力量可以讓人有好的「報應」,當然是不限於今世,更多的是來世或者後世,如果不相信其宗教教條,不按其規定的教條修鍊,就會遭受無數的惡報,給人灌輸巨大的心理壓力,強化其宗教統治力量和膠着力,讓人yu罷不能。

那麼,說了半天,報應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報應到底能不能被改變?我們就帶着這兩個問題開始我們以下的故事……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報應黃抄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報應黃抄本
上一章下一章

寫在前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