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史記觀止列傳(5)

118.史記觀止列傳(5)

太史公說:我撰述自黃帝以來至太初年為止的史事,共一百三十篇。***

《史記》作者之略歷及其年代

《史記》百三十篇,漢太史令司馬遷所作。遷字子長(見揚雄《法》及王充《論衡》),左馮翊夏陽人(據《自序》「司馬氏人少梁」語案推漢地),今陝西之同鄉韓城縣也。司馬氏世典周史,遷父談,以漢武帝建元元封間仕為太史令。談卒,遷襲官。遷生卒年不見於《太史公自序》及《漢書·司馬遷傳》,惟據《自序》云:「為太史令五年而當太初元年。」張守節《正義》云:「案遷年四十二歲。」以此推算,知遷生於景帝中五年(西紀前一四五年)。父談,學天官於唐都,受《易》於楊何,習道論於黃子。遷皆傳其學。遷又受業孔安國治《尚書》,聞《春秋》於董仲舒。喜遊歷,足跡遍天下,其所經行之地見於本書者如下:

《五帝本紀》:「余常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子海,南浮江淮矣。」

《河渠書》:「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遂至子會稽,大湟,上姑蘇,望五湖。東窺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濟螺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離碓。北自龍門至子朔方。」

《齊太公世家》:「吾適齊,自泰山屬之琅邪,北被於海,膏壤二千餘里。」

《魏世家》:「吾適故大梁之墟。」

《孔子世家》:「余適魯,觀仲尼廟堂。」

《伯夷列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雲。」

《孟嘗君列傳》:「吾嘗過薛,其俗閭里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殊。」

《信陵君列傳》:「吾國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

《春申君列傳》:「吾適楚,觀春申君故城宮室,盛矣哉!」

《屈原賈生列傳》:「余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

《蒙恬列傳》:「吾適北邊,自直道歸,行觀蒙恬取為秦築長城亭障。」

《淮陰侯列傳》:「吾如淮陰,淮陰人為余韓信。……余視其母冢。」

《樊酈滕灌列傳》:「吾適豐沛,問其遺老,觀故蕭、曹、樊噲、滕公之冢。」

《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遺風,鄉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

吾儕試取一地圖,按今地,施朱線,以考遷遊蹤,則知當時全漢版圖,除朝鮮、河西、嶺南諸新開郡外,所歷殆遍矣。

《史記》之名稱及其原料

本書中「史記」之名凡八見:(一)《周本紀》云:「太史伯陽讀史記。」(二)《十二諸侯年表》云:「孔子論史記舊聞。」(三)《十二諸侯年表》:「左丘明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四)《六國表》云:「秦燒天下書,諸侯史記尤甚。」(五)《六國表》云:「史記獨藏周室。」(六)《天官書》云:「余觀史記考事。」(七)《孔子世家》云:「乃因魯史記作《春秋》。」(八)《太史公自序》云:「

史記石室金匱之書。」皆指古史也。「史記」之名,蓋起於魏、晉間,實「太史公記」之省稱耳。

《史記》所據之原料,據班彪《略論》,則(一)《左傳》,(二)《國語》,(三)《世本》,(四)《戰國策》,(五)陸賈《楚漢春秋》。今考本書中自述其取材者如下:

《五帝本紀》:「予觀《春秋》《國語》。」

《殷本紀》:「自成湯以來,采子《詩》《書》。」

《秦始皇本紀》:「吾讀秦記。」

《孝武本紀》:「余究觀方士、祠官之。」

《三代世表》:「余讀牒記,稽其歷譜。」

《十二諸侯年表》:「太史公讀《春秋歷譜牒》。……秦記不載日月,其文略不具。……余於是因秦記,踵《春秋》之後……著諸所聞興壞之端。」

《吳太伯世家》:「余讀《春秋》古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史記觀止(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史記觀止(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8.史記觀止列傳(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