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史記觀止列傳(7)

120.史記觀止列傳(7)

所論關於《史記》真本之種種考證,多采自近人著作而略斷以己意。***其頗繁重,或為讀者所厭。吾所以不憚煩為此者,欲學者知今本《史記》非盡原文而已。着手讀《史記》以前,必須認定此事實,否則必至處處捍格難通也。

讀《史記》法之一

讀《史記》有二法。一,常識的讀法,二,專究的讀法。兩種讀法,有共同之入門準備。

一、先讀《太史公自序》及《漢書·司馬遷傳》,求明了作者年代、性行、經歷及全書大概。

二、讀《漢書·敘傳》論《史記》之部,劉知幾《史通》之《六家篇》《二體篇》《正史篇》,鄭樵《通志總序》論《史記》之部,《隋書·經籍志》及《四庫提要》之史部正史類關於記述《史記》之部分,求略識本書在史學界之位置及價值。

今先論常識的讀法。《史記》為正史之祖,為有組織有宗旨之第一部古史書,文章又極優美。二千年來學者家弦戶誦,形成國民常識之一部,其地位與六經諸子相併。故凡屬學人,必須一讀,無可疑者。惟全篇卷帙頗繁,卒業不易。今為節嗇日力計,先剔出以下各部分:

一十《表》但閱序文,表中內容不必詳究。但瀏覽其體例,略比較各表編次方法之異同便得。

一八《書》本為極重要之部分,惟今所傳似非原本。與其讀此,不如讀《漢書》各志,故可全部從省。

一《世家》中吳、齊、魯、管蔡、陳杞、衛、宋、晉、楚、越、鄭各篇,原料十九采自《左傳》。既讀《左傳》,則此可省。但戰國一部分之《世家》仍須讀,因《戰國策》太無系統故。

一《武帝紀》《日者傳》《龜策傳》等,已證明為偽書,且蕪雜淺俚,自可不讀。《扁鵲倉公傳》等,似是長編,非定本,一涉獵便足。

以上所甄別,約當全書三分之一,所省精力已不少。其餘各部分之讀法略舉如下。

第一,以研究著述體例及宗旨為目的而讀之。《史記》以極複雜之體裁混合組織,而配置極完善,前既之矣。專就《列傳》一部分論,其對於社會文化確能面面顧及。政治方面代表之人物無論矣,學問、藝術方面,亦盛水不漏。試以劉向《七略》比附之:如《仲尼弟子》《老莊申韓》《孟子荀子》等傳,於先秦學派綱羅略具,《儒林傳》於秦、漢間學派淵源敘述特詳,則《六藝略》《諸子略》之屬也;如《司馬穰苴》《孫子吳起》等傳,則《兵書略》之屬也;如《屈原賈生》《司馬相如》等傳,則《詩賦略》之屬也;如《扁鵲倉公傳》,則《方技略》之屬也;如《龜策》《日者》兩傳,則《術數略》之屬也。又如《貨殖傳》之注重社會經濟,《外戚》《佞幸》兩傳暗示漢代政治禍機所伏,處處皆具特識。又其篇目排列,亦似有微意。如《本紀》唐、虞,《世家》吳泰伯,《列傳》伯夷,皆含有表章讓德之意味。此等事前人多已論列,不盡穿鑿附會也。

若以此項目的讀《史記》,宜提高眼光,鳥瞰全書,不可徒拘拘於尋行數墨,庶幾所謂「一家之」者,可以看出。

第二,以研究古代史跡為目的而讀之。《史記》既為最古之通史,欲知古代史跡,總應以之為研究基礎。為此項目的而讀,宜先用「觀大略」的讀法,將全篇一氣呵成瀏覽一過。再用自己眼光尋出每個時代之關鍵要點所在,便專向幾個要點有關係之事項,注意精讀。如此方能鈎元提要,不至泛濫無歸。

第三,以研究文章技術為目的而讀之。《史記》文章之價值,無論何人當不能否認。且二千年來相承誦習,其語調字法,早已形成文學常識之一部。故專為學文計,亦不能不以此書為基礎。學者如以此項目的讀《史記》,則宜擇其尤為傑作之十數篇精讀之。孰為傑作,此憑各人賞會,本難有確定標準。吾生平所最愛讀者則以下各篇:

《項羽本紀》《信陵君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魯仲連鄒陽列傳》《淮陰侯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李將軍列傳》《匈奴列傳》《貨殖列傳》《太史公自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史記觀止(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史記觀止(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20.史記觀止列傳(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