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第二十章(5)

256.第二十章(5)

西德尼和伊蓮最後一次來西安是1996年,沈燕帶他們去了輞川,因為沈燕聽說在輞川的一個山溝里,有一個造紙的老人,還在造紙賣紙,據說採用的是古法造紙技藝。

在輞川的一個小山溝,在山溝外一個清淺的河灘,一片白石灘上,他們果然看到了一個大約八十多歲的老人在慢悠悠地造紙,也沒有家人,也沒有幫手,只是他一個人,孤零零的。因為這裏遊客不多,生意也十分清淡,但老人卻似乎並不在意,自己做自己的,不太與外界來往。

據沈燕回來說,老人年歲已高,身體似乎很不好,一口的關中話,藍田口音,和我的藍田口音很相像。她還專

334

門問了,老人姓蔡,脖子上還掛了一塊玉佩,是龍鳳玉佩,一看就是藍田玉,但是玉質一般,做工粗糙得乏善可陳。但是值得他們慶幸的是老人的造紙術卻是古法造紙,與其他地方的造紙術不太相同,一切皆用手工,而且是最原始的那種,西德尼夫婦喜出望外,極為興奮,完整地留下了影像資料,帶足了樣品,滿載而歸。

沈燕記得和老人交談時,老人說:「你現在來還能看到這法子造紙,如今的年輕人誰也不願干這個又苦又累的行當,還不掙錢……」他說着,神沮喪,一臉的悲哀。「等我死了,這種造紙術就失傳了……」

西德尼和伊蓮夫婦後來在美國的波士頓開了一家民間手工紙博物館,在博物館,他們展出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的手工紙工具和紙張,以及與手工紙有關的各種資料圖片和研究成果,十分豐富,非常全面。而且,在博物館門前,他們還特意放了兩個兵馬俑——一個兵俑一個馬俑,對外免費開放。

如果讀者朋友有機會去美國,去波士頓的時候,你不妨抽出一點時間,去博物館看看,那裏面就有我們中國的民間手工紙的實物和工藝,以及由中國流傳到世界各地的手工紙工具和工藝,以及它們工藝的演變和變化過程,如果你仔細看的話,一定會現這些民間手工紙,他們的歷史和沿革,它們的根都在中國。

他們博物館的地址是:

伊蓮。柯萊茨基(elainekoretsky)

造紙博物館館長

335

地址:carriagehouse

8evansroad

brookline,ma02146-2116

u。s。a

電話:617-232-1636

傳真:617-277-7719

自那以後,每次我回到老家藍田,都會到縣城的玉店看看,遇到喜歡的玉石或者雕件也會買一些,留作紀念或者送人。由於開採量很大,藍田玉被低賤地賣著,尤其是那些原石,以石頭一樣的價格成噸成噸的在低廉地交易,遠不似在遙遠的古代被人珍惜,被人貴重,實在令人痛惜。

每次回到藍田,我也會到縣城的店鋪或者鄉鎮的街道看一看那些粗糙的手工紙,問一問這些手工紙的產地來源和原料工藝,這已經成為我的習慣了,成為我的下意識,不由自主,無法控制,就如同有人在神秘地引導着我。所不同的是,看得多了,我現如今的街邊小店裏的手工紙,它們的質量比以前差多了,而且越來越差,它們的用途也越來越單一,僅僅用作包裝和燒紙了,沒有人用它們寫字畫畫,連剪窗花也不用了,都用機製紙了。

再也沒有人那麼虔誠地對待這些紙張了,再也沒有人會把這些紙張敬若神明。

我心裏深感悲哀。

然而,每當我看到或者想起藍田玉,想起手工紙,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遙遠的歷史,曲折的往事,那些充滿坎坷與艱辛的文明之路。

336

當然,我還會想起在輞川的那個姓蔡的老人,雖然我沒見過他,我一直在想,那個造紙的老人會不會就是我書中描寫的主人公蔡水生?沈燕見到他的時候他年事已高,算一算他的年紀,現在應該早已不在人世了。但是,時不時地,我仍然會固執地想起他,想他可能的身世和他身上生的故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竹林夢(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竹林夢(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56.第二十章(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