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後記美女作家備忘錄(4)

4.後記美女作家備忘錄(4)

從小讀《紅樓夢》,就明白了盛極必衰的道理,誰知這一波衰得竟這樣快?還有林妹妹剛進賈府那會兒,老太太也是極疼愛的,可是疼愛有什麼用,到頭來世事在黛玉那裏還是一百個不如願。******其實世本來就難料,不如思者何止二三?所以同樣生於70年代的作家艾琳和她同一茬作家差不多,有殷切的成名願望,為愛,為成名,為金錢,總之為了出人頭地奮不頋身不惜付出一切。也許是因為年輕,也許是跟所處時代有關,她們都是一些豁得出去的人,也是一些目的明確的人。她們用脂粉、文字加上一些出格的行將自己裝扮成另類,費了多大勁兒,吃了多少苦頭,落下多少話把兒,真正賺到了什麼她們冷暖自知。

7。

然而她們的盛衰與我無關,我不過是一個看客,一個中國式的看客。但是同時我又是她們的同行和讀者,她們靈動的文字、新鮮的感覺、對愛感受的精確傳達、對都市氣息的敏銳捕捉等等都令我喜歡,還有她們的表達方式,那種敘述的欣快,無羈和放縱,還有那種天才的詩意和語感,都讓我沉浸到她們的感受中去。說一句很可能會讓一些人不高興的話,假如把她們的小說統統摘出去,我真不知道我們90年代的文學還有多少新鮮東西?至少那個構成所謂中國文學的聲音會單薄許多,單調許多,而這個聲音應該是如交響樂一般宏大和豐富的。我同意那些嗅覺敏銳、下筆傳達意的評論家所說,這々年輕的作家給我們的小說帶來了一種新鮮的氣質,她們的加入給我們的文壇注入了生氣和生機。

從我個人的閱讀,我喜歡棉棉的《啦啦啦》、《每個好孩子都有糖吃》、《我們害怕》等等,她的那本由《啦啦啦》改成的長篇《糖》我也覺得挺不錯。周潔茹小說的輕盈靈動讓我感嘆,我尤其煙歡她一本隨筆的名字:《天使有了**》。不知她這句話從何而來,這實在應該算得上是一個極靈感、極經典的句子。她們兩個在我看來都是天資極好的作家,難得小小年紀小說中就顯出了滄桑。衛慧很明顯是沾了時尚不少光的,她看都市的眼光不是由內而外的,而是從外面看進去的,因此時髦的和異國調的東西在她筆下很搶眼,因此顯得很前衛。我還煙歡魏微的《到明孝陵乘涼》,無所謂它曾經上過排行榜。這篇小說像酒一樣醇厚,是那種家釀的糯米酒。她寫的地域和生活我一樣熟悉和經歷過,不過像她這樣的小說我寫不出。金仁順的《伎》我也覺得非常好,她寫出了女人的另一種生活,在我看來正是文學調的生活,儘管她們是以聲色悅人的\"伎\"。看看我上面提到的,無一例外都是《作家》雜誌1998年第7期隆重推出的70年代女作家。可見時光過去了,英雄所見略同。

以上純粹是個人讀後感,不作任何證明使用。我說這些,並不是想表明我什麼立場,恰恰是想表明我沒立場。作為一個寫小說的人,我認為先應當肯定的是文學和文學作品本身的品性。而圍繞這一點,社會應當為其提供儘可能寬鬆和寬容的創作環境,這也正是我們一貫堅持的方向。也正因為有這樣的支持,我才會寫這麼一本書,一本關於作家的書,而且是關於一位70年代出生的備受爭議的年輕女作家的書。很難想像這本書會產生於一個思想壓抑的時代。有記者問我擔心不擔心這本書可能會引起批評和爭議,我說不,這正表明了我們文學空氣的活躍。當然,我也無法預知這本書會不會真惹惱誰得罪誰,但我能想像喜愛這本書的人一定具備這樣三個因素:愛好文學、對青春抱有欣悅的態度、能接受新生事物。如果不具備這三條,作者在此忠告別碰這本書。一個人最不應該做的就是跟自己過不去了。

2000年12月20日北京蓮花

null

全書結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美女作家(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美女作家(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後記美女作家備忘錄(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