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第七十三章塵埃落定(2)

495.第七十三章塵埃落定(2)

而且,書中還附有勝海舟感激之餘所作的三詩歌。***

喜樂偕忘入夢際

不意竟與神心通

啟於鎌倉紛亂世

功成今日或不存

堅冰至於圓滿日

春風駘蕩化無蹤

實際上,隱藏在這三詩歌中的「日本之心」淋漓盡致地道出了明治之心。其中「啟於鎌倉紛亂世……」乃是對天長地久的期盼之心,並不打算將現實政治的責任推卸到朝廷身上。慶喜想必也是心滿意足地回到了當時尚在巢鴨的別墅。

順帶一提,勝海舟死於不久后的1月21日。這位七十七歲的政界大長老在19日沐浴之後,猝然摔倒,昏睡了三天。他氣息平穩,猶如沉睡一般,直至上午五點半才停止了呼吸。

前文已述,勝家由慶喜的小兒子精加以繼承。

準確地說,在德川公爵家隱居的慶喜被授以與家達同樣高的公爵爵位並在宮中舉行親授儀式的時間是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6月3日。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如此一來,可以說自孝明帝以來紛爭不斷的「公武合體」的理想在歷經三十年的歲月之後終於實現。這自然並非慶喜一人之功,而是整個日本以明治大帝為核心團結一致的結果。

但就在日本人團結一致之際,日本遭到了又一次國難的來襲,便是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的日俄戰爭。

關於這場戰役,如今已無須贅述。然而,有人將這場戰爭解釋為表現日本人好戰的侵略戰爭,對於這種解釋,顯然必須以民族名義加以駁斥。

在慶喜時代,整個日本便企圖避開這些帝國主義矛頭,最終還是被逼至了避無可避的窘境。

這場戰爭的元兇究竟是誰?

又或許可以說,這場戰爭是英國算計的結果。對英國而,俄羅斯帝國是一大強敵,是英國侵略亞洲的一大敵國。於是,英國便巧妙地將俄國的矛頭轉向日本,企圖削弱雙方的力量。

我們理應銘記,大帝當時直至最後仍堅決反對開戰,在取得戰爭勝利之前,可謂煞費苦心。這一點早已經過多次探討,毋庸置疑。顯而易見,日本之所以能夠取得震驚世界的勝利,原因便在於日本民族以明治大帝為核心的團結一致。想到這一點,便不得不重新評估慶喜恭順的價值。

大帝自然也清楚這一點,所以在戰後行賞時,甚至連以玩家姿態生活的大徹大悟的慶喜都得到了恩賞。

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4月30日,慶喜受賜勛一等旭日大綬章。如此一來,慶喜成為了受賜從一位勛一等旭日大綬章的公爵,官位甚至高於昔日的正二位權大納徵夷大將軍。

小人的行為和事迹總是會顯露出拙劣的補過痕迹,而對於偉人功績,其本人越是沉默,便越顯得光芒四射。世間上有人以為,慶喜是藉著退至水戶的時機而從政界消失的,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看起來似乎是敗退,但事實上,他的做法卻變成了國民整合的黏着劑。人生便是如此微妙,只要沒有蓋棺定論,某種價值便難以確定,絕不可草率評價。

對大帝而,想必慶喜便是虔誠高尚的日本人的理想師表,而且越是加以深思,便越以為然。

政治以政策為武器,在天皇身邊不斷磨鍊。然而,脫離於此、靜靜地以人類本來面目生活也是一種境界不同的政治。不,事實上可以說,從事這種政治的人是遠比那些浴血紛爭、相互怨恨之徒更為優秀的政治家。顯而易見,慶喜便是以此為目標而貫徹痛苦恭順之人……

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12月,慶喜在新創立的公爵家隱居。慶喜該年七十四歲,家督由七男久以慶久之名繼承。

生於明治十七年(1884年)9月的慶久當時二十七歲,夫人是威仁親王之女實枝子,同慶喜的母親文明夫人一樣出身於有栖川親王家。這位慶久公爵與夫人之間的次女便是高松親王妃殿下,此事前文已有提及。

因此,在妃殿下年幼時,晚年的慶喜曾抱着她哄玩。事實上,筆者亦曾親眼見過當時的慶喜公與妃殿下的珍貴照片,照片上七十餘歲的老翁和童女之間洋溢着的真實而美麗的人味,幾乎可以直接為這張照片題名為「幸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德川慶喜 最後的幕府將軍(上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德川慶喜 最後的幕府將軍(上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95.第七十三章塵埃落定(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