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入鄉必得隨俗,是多年不間斷的旅行告訴我的做人道理(1)

5.入鄉必得隨俗,是多年不間斷的旅行告訴我的做人道理(1)

遺憾的是,此番之行無緣得見峇里島神廟中最著名的百沙基陵廟。***

擁有千年歷史,建在阿貢火山上的百沙基陵廟,亦被稱為「萬寺之母」。據說這座陵廟的層級石雕建築,與柬埔寨的吳哥相近似。

建造伊始,是被用以專祀阿貢火山間歇噴的火山之神。

當峇里島的第一束晨光點亮房間,「東方希臘」式的夢境悄然成真,無怪乎最叫人上心的便是那海神與愛神。

只是這「海神」不是那個有着呼風之術,能夠掀起或是平息狂暴大海的男子波塞冬,「愛神」亦不是那個獨自坐於木星上,有時會向著地球方向射上一箭的男孩丘比特,而是座建造於海面巨岩上的海神廟。

每逢海水漲潮之時,神廟四周漸被海水環繞,竟是會與陸地隔離,恰如一座水上樓閣漂浮懸於海平面上,只有待落潮時方可以再相通。

據說,十六世紀這座寺廟建成之時忽逢巨浪,寺廟一度岌岌可危。於是寺內和尚解下身側腰帶拋入海中,腰帶瞬時化作兩條海蛇,終是得以鎮住風浪,這海蛇亦從此成為了寺廟的守護神。

海神廟前流淌著的股神妙清泉,乃是由設計了海神廟的祭師作法時所感應,遂命人將岩石鑿開來而形成的,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身處海水之中的這股清泉不咸反甜,亦從未斷流過。

我們去時可巧遇着漲潮時分,海神廟與陸地間的唯一連接之路淹沒在了海水之下,竟無法登臨神廟。於是,只得跑去海神廟對岸陸地上的一小亭,未曾想立在亭中竟是可遠眺日落美景,難怪此處早已成為峇里島上一大勝景。

「我並沒有在夢鄉

讓一行詩顯得榮耀

我生活在瓦爾登湖

再沒有比這裏更接近上帝和天堂

我是他的石岸

是他掠過湖心的一陣清風

在我的手心裏

是他的碧水

是他的白沙

而他最深隱的泉眼

高懸在我的哲思之上」

無比熱愛的詩人海子,當年隨身帶着四本書卧軌于山海關,其中一本便是梭羅的《瓦爾登湖》。

而在峇里島就有着梭羅筆下這一汪「高懸於哲思之上」的泉眼,即我們眼前的聖泉寺。

十一世紀以來就有的聖泉寺,因廟裏有一汪「聖水池」,因而冠名。

桑海都已變做桑田的一千多年,聖龕已是苔痕斑斑,而聖泉依舊奔涌如當年。

不同於海神廟被世人頂禮遙拜,聖泉寺則仍是一座有着虔誠信徒祭祀參拜的日常寺廟,建築規模宏大完整,幾乎是涵蓋了峇里島廟宇類建築的所有特點。

如是一派江南風骨似的天水成碧,且又萬分遜柔的聖泉寺,竟有着爭強的傳說在。古時一位喜歡自誇魔力的王,旋即引來諸神之戰。王被天神擊敗,變出一處毒泉,致使諸多天神誤引泉水而亡。「天神之王」的因陀羅神遂以寶劍插入大地,引出了這一股長生不老聖泉之水。

石壘水池池底遍佈黑色細沙,泉眼處如水涌沙舞,怎麼看都像是一朵朵碩大的黑牡丹,盛開在倒映着藍天綠樹的清泉里。聖泉經由一排二十四個龍,流入其之下的聖池內,這座聖池便是千百年來善男信女們的接水口與沐浴池。每一個出水口的功效都不同,有的作為消災解禍,有的則可洗滌心靈,有的能夠驅逐病痛。對應着每個龍下方的聖泉下,皆有一枚石樁供人站立,否則便會沒頂。

峇里島人,婚喪嫁娶生老病死一生都離不開寺廟的緣由,與聖泉寺內這池聖水是密不可分的。出生起便要到聖泉內受洗禮,人故去全家人亦得到聖泉內再受洗禮。更有島上虔誠民眾早中晚來此沐浴,另有大多數當地人參拜后,皆會大小桶的往家拎「聖水」。

入鄉必得隨俗,是多年不間斷的旅行告訴我的做人道理。

當地風俗,出入寺廟不得着短褲或短裙,需圍上sarung及繫上黃腰帶,以示對神靈的尊敬。

在進到聖泉寺前,我同right先生便第一回穿上了當地的傳統服裝sarung,即紗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在路上,遇見最好的自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在路上,遇見最好的自己
上一章下一章

5.入鄉必得隨俗,是多年不間斷的旅行告訴我的做人道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