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洞賓是傳說,還是真有其人?

呂洞賓是傳說,還是真有其人?

在民間,呂洞賓是一位與觀音菩薩、關公一樣婦孺皆知、香火佔盡的人物,他們合稱「三大神明」。唐宋以來,他與鐵拐李、漢鍾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並稱為「八洞神仙」。在山西民間信仰中,他是八仙中最著名、民間傳說最多的一位。談到八仙傳說,人們不禁會問:呂洞賓究竟是仙,還是人?他的故鄉在何處?

呂洞賓,原名呂岩,故鄉在河中府永樂鎮(今山西芮城縣,現芮城縣有紀念呂洞賓的道觀-永樂宮)。他出生於世代官宦之家,祖輩都做過隋唐官吏,呂洞賓自幼熟讀經史,有人說他曾在唐寶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進士,當過地方官吏。

後來,他因厭倦兵起民變的混亂時世,拋棄人間功名富貴,和妻子一起來到中條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對可望,遂改名為呂洞賓;「呂」,指他們夫婦兩口,兩口為呂;「洞」,是居住的山洞;「賓」,即告訴人們自己是山洞裏的賓客。他的道號為純陽子。他在棄官出走之前廣施恩惠,將萬貫家產散發給貧民,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民間傳說他在修鍊過程中,巧遇仙人鍾離權,拜之為師。修仙成功之後,下山雲遊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從不要任何報酬。呂洞賓一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他死後,家鄉百姓為他修建了「呂公祠」,以示紀念。到了金代,因呂洞賓信奉道教,於是將「祠」改成了「觀」。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呂洞賓信奉的道教在群眾中頗為流傳,就想利用宗教和呂洞賓的聲望鞏固自己的統治,派國師丘處機管領道教,拆毀「呂公觀」,大興土木,修建了「永樂宮」。從修建大殿到繪完幾座殿堂的壁畫,歷時110年,幾乎與整個元朝共始終。

呂洞賓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間長期流傳中,卻象雪球的滾動一般,故事愈來愈加豐富,成為一個箭垛式的傳說人物。民間流傳的呂洞賓傳說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儒、道、佛三教交融。呂洞賓修習方術,得道成仙,這是道教出世思想。他成仙之後則要「度盡天下眾生」,這又體現了儒家「兼濟天下」的入世思想。而那長生於人世、樂於施捨的所作所為,又是佛教思想的反映。從呂洞賓傳說中可看到山西民間信仰中三教文化融合的印跡。二是不斷增加世俗化內容,如呂洞賓時常出現於酒樓、茶館、飯鋪等吃吃喝喝,走後留下仙跡。他放蕩形骸,不拘小節,好酒能詩愛女色,所謂「酒色財氣呂洞賓」,所謂「呂洞賓三戲白牡丹」(白牡丹為當時名妓),都為人們所熟知,這些世俗生活內容,使呂洞賓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贏得了百姓喜愛。三是與文人傳說相結合。呂洞賓修行出走之前的儒者經歷,以及他飲酒、賦詩,追求山林的情趣,更適應了中下層文人口味。在故事流傳過程中,附合了許多文人傳說因素,使他同時成為失意知識分子的形象的神仙代表。呂洞賓傳說的這些特點是在長期流傳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多種文化現象的積澱,使得這類傳說的研究意義更為深遠。

南宋初人吳曾所撰的《能改齋漫錄》卷十八中,記有呂祖自傳。據說呂洞賓曾自言:「世言吾飛劍取人頭,吾甚曬之。實有三劍,一斷無明煩惱,二斷無明嗔怒,三斷無明貪慾。」

傳說故事

呂洞賓「參謁黃龍」

呂洞賓(798--?)唐代道士,后道教奉為神仙,是「八仙」中傳聞最廣的一位仙人。姓呂,名岩,字洞賓。一說為唐朝宗室,姓李,武則天時屠殺唐室子孫,於是攜妻子隱居碧水丹山之間,改為呂姓。因常居岩石之下,故名岩。又常洞棲,故號洞賓。也有傳說他是唐朝禮部侍郎呂渭之孫,因感仕途多蹇,轉而學道。《宋史·陳摶傳》記載呂岩為「關西逸人,有劍術,年百餘歲。步履輕捷,頃刻數百里,數來摶齋中」,是位修道有術的高道。《全唐詩》收有他的詩作二百多首。後世道教和民間稱其為「劍仙」、「酒仙」、「詩仙」聞名於世。呂洞賓得道成仙之前,曾流落風塵,在長安酒肆中遇鍾離權,「黃粱一夢」,於是感悟,求其超度。經過鍾離先生生死財色十試,心無所動,於是得受金液大丹與靈寶畢法。後來又遇火龍真君,傳以日月交拜之法。又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自稱「一斷貪嗔,二斷愛欲,三斷煩惱」,併發誓盡渡天下眾生,方願上升仙去。民間流傳有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度鐵拐李岳、飛劍斬黃龍等故事,呂仙形象廣泛深入民間。婦孺皆知。宋代封呂洞賓為「妙通真人」,元代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後世又稱「呂純陽」。王重陽創立全真道后,又被奉為「北五祖」之一,故道教又尊稱他為「呂祖」。全國各地廣建呂祖祠廟,歲時祭祀,至今香火不斷。相傳呂祖誕辰為農曆四月十四日。道教多於此日設齋醮以志紀念。著述甚豐,如《呂祖全書》、《九真上書》、《孚佑上帝文集》、《孚佑上帝天仙金丹心法》等,然大多為託名之作。

呂祖(呂洞賓)修道過程中曾至廬山之黃龍寺。值誨機禪師升座,祖登擂鼓台聽講。師詰座下何人,呂祖曰:「雲水道人。」師曰:「雲盡水干何如?」呂祖曰:「旱殺和尚。」師曰:「黃龍出現。」祖曰:「飛劍斬之。」師大笑曰:「咄!固不可以口舌爭也。」因問功夫如何,呂祖曰:「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師指鐵禪杖云:「饒經千萬劫,終是落空亡。」呂祖豁然大悟,乃留一偈曰:「棄卸飄囊摵碎琴,大丹非獨水中金,自從一見黃龍后,矚咐凡流着意尋。(末一句或作『消盡平生種種心。』)」《仙佛同源》云:「黃龍誨機者,乃商山四皓之一夏黃公所化也。初引鍾離祖師見東華帝君王玄甫,繼托跡於廬山之黃龍寺,架箭張弓以俟呂真人。其慈悲可謂至矣,其所啟發者,止復不少。則呂祖之受益於黃龍,黃龍之傳燈於呂祖,使其集大成歸神化者,豈淺鮮也哉!」

丹藥濟人

八仙之中,呂洞賓名聲最響。因為他行蹤不定,經常在人間濟世度人,上到達官貴人,下到乞丐娼妓,都有受過他點化的。據說,當年鍾離權多次傳授呂洞賓金丹大道,待鍾將最秘密高深的道理講解明白,忽然有兩位仙童手捧金簡寶符,傳達玉帝詔命,委派鍾離權為「九天金闕選仙使」,如同凡間科舉的主考官了,只是主考仙界,何等榮耀。鍾離權拜受詔命已畢,對呂洞賓說:「我馬上要升天去了,你好生在世間修行,等到功德圓滿。也會如我一樣。」洞賓回答說:「我的志向與老師有些不同,必須度盡眾生,才肯上升天庭。」所以呂洞賓雖然後來成了高仙,仍然在塵世救濟眾生。特別是貧窮患病的,洞賓更注意救治。

北宋時,有一年東京(今河南開封市)瘧疾流行,有位賣菜的老媽媽,子孫都染上了瘧疾。一天,有位道人過來,老媽媽招呼他喝茶,禮數周到,並嘆息說:「家中子孫都病,先生能否施治呢?」道士說:「明天早晨等我來。」第二天清晨老媽媽便等在那裏,道士給他一個紗袋,包着一丸藥,說:「發病時讓他拿着這葯,病自然會好。一丸可以治療百人,超過一百人,便沒有效驗了。」老媽媽照他的話做,子孫病好之後,又拿來治疔鄰居,共治好百人之多。超過百人,葯便沒有效驗。老媽媽將紗袋拆開,裏邊沒有葯,只有張紙條,寫着「呂洞賓」三個字。

湖北鄂城某鎮有—位貧窮的婦女,向來患有風癱症,每天爬著來到橋上乞討。一天,遇見一位道士經過,問起她來,貧婦回答說:「丈夫死了,還有位八十歲的婆婆,每天來這兒討些錢米供養婆婆。」道人聽后,便將棕拂麈—頭遞過去,說:「拉着拂麈起身試試看。」婦人牽着拂麈,果然站了起來。又說:「你且試着跟我走。」婦人跟着走了幾步,癱病竟全部消失,恢復了行走能力,忙拜謝說:「先生住在哪裏?我們可以登門道謝。」道士說:「我住在某人家的樓上。」婦人回到家,婆婆十分驚異。問起緣故,知道遇上好人。第二天.找到那家人樓上,並沒有道士,—抬頭,見到呂洞賓畫像,與昨天碰到的道人—模—樣,才知是呂洞賓救治。

呂洞賓類似的故事極多。不過,遇到假正經的市儈,他也會給他們一些教訓。有位富商,十分仰慕呂洞賓,朝夕焚香禮拜禱告,很是虔誠,供品也潔凈。一天呂洞賓變做—個貧窮的道人,拿件舊袍子,到富商當鋪中質當,富商拿袍子—捏,發現袖中有金釵一枝,心卜暗暗歡喜,以為道人準定不知道有這值錢東西,便不聲張,收進袍子,稍給了幾個錢。道人走後,富商拿出金釵來,卻見附着一張紙,題著幾行字:「今日憶,明日憶,憶得我來不相識,釵子留得作香錢,從今與你不交易。」這釵子權當還你供我的香火錢,大家扯平,從此之後再不和你來往了。商人見條,知道—念之差,與神仙當面錯過,後悔不迭。但已沒有用了。

呂岩《穀神歌》

我有一腹空谷虛,言之道有又還無。言之無兮不可舍,

言之有兮不可居。谷兮谷兮太玄妙,神兮神兮真大道。

保之守之不死名,修之煉之仙人號。

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長生。本不遠離,

身還不見。煉之功若成,自然凡骨變。

穀神不死玄牝門,

出入綿綿道若存。修鍊還須夜半子,河車般載上崑崙。

龍又吟,虎又嘯,風雲際會黃婆叫。火中奼女正含嬌,

回觀水底嬰兒俏。嬰兒奼女見黃婆,兒女相逢兩意和。

金殿玉堂門十二,金翁木母正來過。重門過後牢關鎖,

點檢鬥牛先下火。進火消陰始一陽,千歲仙桃初結果。

曲江東岸金烏飛,西岸清光玉兔輝。烏兔走歸峰頂上,

爐中奼女脫青衣。脫卻青衣露素體,嬰兒領入重幃里。

十月情濃產一男,說道長生永不死。勸君煉,勸君修,

穀神不死此中求。此中悟取玄微處,與君白日登瀛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幻想人生不寂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幻想人生不寂寞
上一章下一章

呂洞賓是傳說,還是真有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