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

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

騎兵的行軍速度很快,又是在本州境內,不需要帶太多的輜重,所以兩天後,荀貞便引部到達了合鄉。

合鄉北鄰魯國,魯國尚有殘存的黃巾,故此,荀敞在西進任城前,選了一曲兵馬留駐。到了合鄉,荀貞即召合鄉縣的長吏和此曲的曲軍侯來見,詢問合鄉周邊近期的情況。

合鄉的長吏和這個曲軍侯稟報道:魯國的黃巾近日皆無南下侵擾,據探報,魯黃巾的主力似乎都北上去了濟北,與濟北黃巾會和了。

荀貞聽罷,顧對左右說道:「青兗黃巾,同氣連枝,魯國黃巾北上支援,看來他們是想在濟北與文謙、子龍打一場硬仗了。」問帳下幕府的從吏,「濟北今天可有軍報送來?」

從吏答道:「尚無。」

荀貞沉吟稍頃,令道:「可傳檄文謙,叫他不要浪戰,務以謹慎為要,小心濟北黃巾給他設伏。」又問道,「子龍到哪裏了?」

從吏答道:「趙將軍已率部抵至濟北,至遲今晚即可與樂將軍會師在肥城。」

「好。」荀貞點了點頭,摸了摸頷下的短髭,短暫地考慮了一下,說道,「傳檄文謙,與子龍會師后,可先作勢南下,試探一下蛇丘、剛縣等地的濟北黃巾,看他們會否有所異動。」

魯國的北部與濟北的南部接壤,魯國黃巾北上,只能是與蛇丘、剛縣等地的濟北黃巾會合,所以如果有大仗,就極有可能會在濟北的南部發生,這樣的話,便可以暫時改變一下「主攻盧縣,圍城打援」的計劃,佯裝南下,先試一試蛇丘等地黃巾的虛實內情。

畢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打仗固然比勇,但同時也一定要細緻謹慎。

從吏應諾,自有人起草檄文,傳送給樂進、趙雲。

魯國黃巾、濟北戰況,這些雖然重要,然皆非荀貞親至合鄉的原因。

荀貞親領兵來合鄉,為的是曹操。

故而,在簡單地了解了下魯與濟北的形勢,給樂進、趙雲下達了隨機應變的指令之後,荀貞把合鄉的長吏和那個曲軍侯打發走,把重點轉到了任城縣的戰場。

荀貞問道:「孟德給我來書,卿等怎麼看?」

在快到合鄉的時候,大約是曹操知道了荀貞的動向,他遣人給荀貞送來了一道私書,落款既非兗州刺史,也不是行奮武將軍,而是他的本名。在這道私人性質的信件中,曹操殷勤問候,致意荀貞,在略述了久別思念之情后,約荀貞在山陽郡與沛、魯兩國的交界處一見。

對曹操的這個請求也好,期望也罷,荀貞帳下的謀士文臣們各有己見,但有一點是大致相同的,那即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認為沒有必要與曹操相見。

有的認為這是曹操的緩兵之計,曹操是想通過此舉來給他自己多爭取點時間,好能組織、調集更多的兵力,比如再向兗州的各郡要兵,或就地徵募等等,以能有更大的把握去攻下任城。

有的認為這是曹操的伏兵之計,曹操也許在約荀貞相見的地方埋伏下了精兵,以圖趁機把荀貞拿下,「擒賊先擒王」,從而結束這場戰爭。

包括戲志才、荀攸在內,也不建議荀貞「應約」,他倆倒不認為曹操會設伏,只是認為沒有這個必要,打仗嘛,沙場上見勝負就是,見什麼面。

唯有程嘉意見不同。

程嘉認為:曹操既然提出見面,那就與他見上一見,如果不應,未免顯得己方懦弱,消息傳開,可能會使兗州兵的士氣有所提高。

程嘉的這個觀點有些對。

荀貞若是不應約的話,曹操那邊確實有可能會大肆宣揚,把荀貞的「沒必要」見,說成是荀貞「怕」見。

程嘉好大喜功,因為身矮面丑,深藏內心的自卑導致了他外在爭強好勝的表現,所以會有這個見解。荀攸等人聽了程嘉的這個意見后,皆覺得頗有道理。

荀貞傾向於見,但他的出發點與程嘉又有不同。

他心道:「君昌所言,不能說錯,以孟德之智,確有此一可能。」說道,「吾與孟德相知,君昌所慮,雖有道理,然必非孟德之本欲。」

戲志才問道:「然以將軍之見,曹東郡是何意也?」

曹操被袁紹表為兗州刺史已經有段時日了,但徐州方面,自上而下,不論是文臣,抑或是武將,卻都仍稱他「曹東郡」,或「曹奮武」,又或「曹將軍」,無有一人以「兗州」相稱,之所以如此,沒有別的緣故,只是在表明他們不承認曹操這個「兗州刺史」的合法地位。

荀貞撫案喟嘆,說道:「人情、人情,身而為人,豈可無情?孟德之相約,無非人情故罷了。」摘下腰間的鞶囊,出示給諸人看,又道,「此鞶囊,孟德之所贈也,吾用至今,雖早破舊,不舍換之。而今王室凌遲,海內紛爭,群雄並起,如南北袁、劉荊州者,固皆負四方之望,堪稱州郡之雄,可要說能與我知己的人,唯孟德而已。吾觀孟德如是,料孟德看我亦同。」

「將軍的意思,是要應約了?」

「我便與他見上一見。」

有人擔憂地說道:「將軍寬仁,因念舊情,可若是曹東郡不像將軍這麼想,他萬一真的設伏?」

荀貞顧視坐在上席上的辛璦,又指了指侍立在帳門口的典韋,笑道:「吾有玉郎、阿韋,孟德便是真的設伏,其帳下誰可與比?他又焉能奈我何?」

就此定下。

從合鄉到曹操相約的地點,距離不遠,五六十里地,快馬的話,半日可到。當下,荀貞回書曹操,答應了他的請求,約定明天下午相見,見面時,雙方都只帶百騎相從。

荀貞的回書在當天晚上,被送到了曹操的手中。

曹操看罷,笑對夏侯惇等人說道:「我去書貞之,約他相見時,卿等皆以為貞之必不會應,如何?是不是如我所料,他應了我的此約?貞之與我,知交者也,非卿等可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最風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三國之最風流
上一章下一章

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