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

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

漢家制度,郡國兵無詔不得出郡界,這次起兵討董的多半是郡守國相,荀貞、孫堅亦然,所以這個「將軍號」是一定要上表請授的,不止荀貞、孫堅得了一個「行某某將軍」的銜,餘下如張邈、王匡、劉岱、橋瑁、袁遺等州郡長吏,包括曹操、鮑信這兩個校尉也都互相各表了一個類似的頭銜,當然,至於朝中會不會同意,自就是無關緊要了,而袁紹自稱車騎將軍,一是因如上的緣故,二來則顯是為了壓住袁術的后將軍,好能成為「名實相符」的真正盟主。

袁紹一呼之下,關東州郡群起。

雖說無論是朝廷、還是地方,對此都早已有了心理準備,可真的一旦群雄起兵,卻還是天下震動。一時間,荊、徐、豫、兗、青、冀諸州風煙大起,千軍萬馬席捲了半個帝國,黎民百姓,因之騷動,德行之士,為之驚駭,而鄉野輕俠、豪傑之輩則紛紛奔走相告,攬眾往投。

徐州境內。

琅琊郡。

郡治,陰德、臧霸幾乎同時聽聞了此事,並皆聞知荀貞也是起兵的一路。

陰德震驚非常,半晌沒有反應過來,揪著頷下的鬍鬚,疼痛不自覺,末了,對左右嘆道:「董卓悖逆,今袁紹起兵,順天行舉,荀廣陵亦在其列,惜乎我有名無實,竟不能共襄大事。」

他手上無兵無馬,只有一個琅琊相的虛名而已,早就不忿臧霸以兵專權,卻是能非常理解袁紹對董卓的痛恨。

臧霸聞知此訊后,先是驚訝,繼而拊案,對左右說道:「董卓擁兵十萬,坐據神京,天子在手,呼令海內,袁本初、荀廣陵諸君卻敢起於州郡,揮師逆討,我不如也。」

臧霸帳下雖有數千兵馬,在琅琊是個霸主,可他沒有什麼太高的野望,所想者只是保住既得的利益罷了,比起袁紹、荀貞等人「志在國家」的壯志雄心,他自愧不如。

東海郡。

州府,陶謙在陰德、臧霸前就聞知了此事。

饒是他頗有城府,聽說了此事後,也忍不住在滿堂的州吏前露出了一點異色。

他這一點異色不是驚訝,也不是駭怕,而是高興的。

群雄一起兵,勝則罷,如若不成,天下必然崩亂。他身居徐州刺史之位,天下一亂,以徐州為資,倚海西顧,他就進可逐鹿爭霸,退亦足能自保為真正的一方諸侯。

此是他高興的之一。

之二當然便是荀貞就要起兵離郡。只等荀貞走後,他就可以按照早已定下的計劃動手收拾薛禮,再坐等袁紹、荀貞和董卓分出勝負,到時視機而動,就可把整個徐州五郡都納入掌中了。

陶謙對左右說道:「袁本初固天下名望,然張邈、劉岱諸人,或黨人舊魁,或漢家宗親,或公卿子弟,亦俱一時之雄,各負盛名,今雖共舉袁本初為盟主,沒有王爵之加,實尊卑無序。袁本初、袁公路兄弟又不和。觀彼起兵諸將,善戰者又無幾。以此之眾,何能比之董卓麾下之精兵強將,挾朝廷以為名?事必無成。可笑荀潁陰,卻竟也參合其中,吾且待其事敗。」

陶謙分析得不錯,他這一番分析的大概意思在不久之後,尚書鄭泰為阻董卓發兵擊討聯軍時也曾對董卓說過。關東聯軍的聲勢雖盛,奈何卻有兩個最大的短板,一個是知兵善戰者不多,一個是袁紹名望雖高,可他的「車騎將軍」是自稱的,不是朝廷所授,難以號令群雄。

陶謙急不可耐地等著荀貞離郡,可荀貞卻不能立刻就走。

在離開廣陵前,他需得先把郡事安置妥當。

郡事有二,一為政事,二為軍事。

政事方面,荀貞決定以郡主簿袁綏來代理郡中諸事,而以姚昇為其輔佐,此外,一直負責監督郡中各縣農事的宣康、欒固等十一人也都被他留了下來,上則配合袁、姚,下則監視各縣。

荀攸、戲志才、程嘉等人都是荀貞得用的心腹,荀貞之所以沒有用他們留守卻是出於兩個緣故,一是因為將來討董,荀貞離不開他們出謀劃策,二是因為他們都是外州人,不是本地人,便是留在廣陵也難以得到廣陵郡吏、士人的配合,所以最好的留守主事人只能是袁綏。

而又之所以用姚昇為輔,卻不用宣康這等親信為輔,則是因為姚昇年歲較長,以前做過縣長吏,並出身名族,其家鄉又還挨着廣陵,能力、出身、名望、人脈都比宣康等強。

軍事方面,荀貞留下了兩千人,其中一千是郡卒,駐在郡治廣陵縣,由姚昇指揮,另一千是分別由五百義從和五百丹陽兵組成的新營,由陳褒統帶,命駐東陽。

東陽縣在廣陵郡的最西邊,臨着下邳國,荀貞令陳褒屯兵此地,一是為呼應廣陵縣的駐軍,以鎮郡中,二則是為了震懾下邳國的笮融。要說荀貞最需防備的陶謙,可陶謙帳下兵強馬壯,又有臧霸為爪牙,如他真想趁荀貞離郡之機而進取廣陵,荀貞便是再多留下兩千人也是無用,所以,他乾脆就不理會陶謙那邊,而專門盯防笮融這裏,省得笮融搞點什麼噁心人的小動作。

荀貞帳下諸將,陳褒不以勇武著稱,其所長者在「機敏」二字,荀貞此次出郡,留守部隊不需進擊擴張,重點是看好地盤,所以生性機敏、靈活細心的陳褒是統軍鎮疆的不二人選。

郡吏中,秦松也被留下了,他能言善道,在州中、在郡中都交遊頗廣,萬一有事,他可以擔負起轉圜、出使之任。

袁綏主政,陳褒主軍,秦松主外交,有此三人留守,只要陶謙不大舉進犯,郡中足能保無事。

荀貞本部義從四千,姚昇從丹陽募集來了五千人,臧洪等在郡中前後共募得了六千壯勇,各縣精銳縣卒編成的「定郡營」有千餘人,經過裁汰、擴充,郡卒共計兩千,這總共是一萬八千餘步騎,留下了兩千人,還有一萬六千餘人,這一萬六千餘人就是荀貞此次起兵的力量了。

這一萬六千餘人成分挺雜,有義從、有丹陽兵、有廣陵壯勇、有郡卒、有縣卒,沒有出兵時,可以各部自行其事,而今要出兵作戰了,卻就需要再整體地編製一下,以方便指揮。

荀貞和戲志才等幾經商議,早有定案,當下便將定好的部曲編製頒下。

共將此一萬六千餘人分成六部,外加一個別部。

首先,從義從中選出一千五百人,從丹陽兵中選出四千五百人,共計六千人,平分為二,每部三千勁卒,這是作為主力使用的前、后二部,分以許仲、荀成兩人為此二部校尉。

其次,餘下的兩千義從,去掉騎兵,還有一千餘人,加上「定郡營」、剩下的五百丹陽兵和剩下的一千郡卒,不到四千人,荀貞留為中軍,是為「中部」,由他親自統帶,分以典韋、趙雲、陳容等為部中各曲軍候。

再次,六千廣陵壯勇中選出五千人,分為兩部,各二千五百人,以之為左、右二部,分以臧洪、陳到為此二部校尉,——便不說陳到早就投到了荀貞麾下,跟着荀貞南征北戰,只說他早前和陳容、陳褒共平郡中賊寇的功勞,現提拔他做一個部校尉也在情理之中。

前、后、中、左、右五部,依漢家軍制,這是「一個軍」的慣常編製。

此五部外,又將軍中的所有的騎兵,包括原本義從中的和郡兵中原有的,共計千騎,又編成一部,名為「騎部」,以辛璦為此部的部校尉。

五千廣陵壯勇還剩下千人,荀貞實現了之前答應給劉備的承諾,又將此千人編成了一個別部,以劉備為此一別部的別部司馬,簡雍、關羽皆在此部中,張飛則不在,他被荀貞編入了騎部中,在辛璦手下做了一個曲軍候。

這六個部和一個別部,前、后、中、騎四部是作戰的主力,骨幹都是由荀貞的義從組成,餘下如丹陽兵、定郡營、郡卒等組成部分也皆為青壯敢戰之士,並且甲械多全,左、右和劉備的別部是替補部隊,這六千人雖也都是精選出來的壯勇,可既沒受過多久的操練,也不像丹陽兵常年居住深山,剽悍勇猛,甲械亦基本沒有,都是伐木為兵,等著到了豫州再補充。

郡中軍政留守諸事辦妥,諸部編成,已是正月初十,荀貞不再拖延,當日即點兵出郡。

陳芷諸女不能隨他出戰,登上城頭目送。

荀貞一馬當先,諸部兵馬絡繹出營,緊隨其後,或行或馳,一萬六千餘人加上輜重,佈滿道上,旗鼓鮮明,塵土飛卷,城外、道邊,俱是聞訊而來看望的士人、百姓,觀者如堵。

陳芷立在城頭,望着荀貞遠去,輕輕撫摸小腹,喃喃自語。

她聲音太小,便是近在身側的唐兒也沒有聽清。

唐兒問道:「夫人,你說什麼?」

陳芷沒有回答唐兒,只是默默地望着荀貞在萬眾壯夫、旌旗如林的簇擁下漸行漸遠。

她剛才說了什麼,她這會兒心中在想些什麼,其實她不用說出來,唐兒、遲婢、吳妦等女也能猜到,因為即使她們不像陳芷懷了身孕,可陳芷之所想和所說也正是她們的所想和所想說。

亂世將至,男兒爭雄天下,或將浴血百戰,或將九死一生,留在後方的妻女們什麼也做不了,她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日夜為他們擔憂,朝夕盼着他們的歸來,便是如吳妦這樣曾在軍中行走、街頭行刺、膽氣不遜鬚眉的巾幗,在這個亂世序幕已然揭開的時代所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最風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三國之最風流
上一章下一章

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