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呦親!

友情提示呦親!

妃嬪等級

皇后(1)18抬

正一品:皇貴妃(1)14抬

從一品:貴妃、淑妃、賢妃、德妃(各1)10抬

側一品:妃(4)

正二品:貴姬、淑姬、賢姬、德姬(各2)8抬

從二品:昭儀昭媛昭容昭華(儀1餘各2)

側二品:淑儀淑媛淑容淑華(同上)

正三品:修儀修媛修容修華(同上)6抬

從三品:夫人婕妤(夫人1婕妤2)

側三品:貴嬪、淑嬪、賢嬪、德嬪(各2)

正四品:貴儀(4)4抬

從四品:充儀充媛充容充華(同上)

側四品:順儀順媛順容順華(同上)

正五品:姬(6)2抬

從五品:容華婉容(容4婉8)

側五品:婉儀芳儀芬儀賢儀德儀佩儀微儀(婉2餘各4)

正六品:嬪(8)

從六品:良儀良媛良娣(儀1餘各4)

側六品:小儀小媛小娣(同上)

正七品:祥姬、惠姬、靜姬、漣姬、麗姬、溫姬、

柔姬、安姬、庄姬、容姬、寧姬、宸姬、宜姬(各4)

從七品:貴人(16)

側七品:美人才人淑人麗人良人佳人(各32)

正八品:常在(64)

從八品:芳婉柔婉凝婉(不限)

側八品:娘子舞涓寶林娛靈(不限)

正九品:御女、采女、淑女、黛女(不限)

從九品:順常順成(不限)

側九品:承徽列榮(不限)(

正十品:答應(不限)

從十品:選侍婉侍勤侍(不限)

側十品:官女子(不限)

無品:表衣承衣充衣華衣更衣

秀女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zichou第三聲yin第二聲mao第三聲chen第二聲si第四聲wu第三聲wei第四聲shen第一聲you第四聲xuhai第四聲

不滿周歲——襁褓;2~3歲——孩提;女孩7歲——髫年;男孩8歲——齠年;幼年泛稱——總角;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13~15歲——舞勺之年;15~20歲——舞象之年;12歲(女)——金釵之年;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15歲(男)——志學之年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20歲(女)——桃李年華;24歲(女)花信年華;至出嫁——梅之年,標梅之年;至30歲(女)——半老徐娘;20歲(男)——弱冠;30歲(男)——而立之年;壯年時期——春秋鼎盛;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歷之年;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從心之年、懸車之年;80~90歲——耄耋之年;90歲鮐背之年;100歲——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於宰相通稱,簡稱」相」。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后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設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奉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

【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於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後即廢除。

【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

【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

【御史】本為史官,秦以後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於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

【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以後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

【左徒】戰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後世左右拾遺相當。主要職責是規諫皇帝、舉薦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

【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曆法、祭祀等事。秦漢以後設太史令,其職掌範圍漸小,其地位漸低。

【長史】秦時為丞相屬官,兩漢以後成為將軍屬官,是幕僚之長。

【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後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官(尚書)的副職。

【侍中】原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以後,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郎中】戰國時為宮廷侍衛。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官員,分掌各司事務。

【參軍】」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晉以後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隋唐以後逐漸成為地方官員。

【令尹】戰國時楚國執掌軍政大權的長官,相當於丞相。明清時指縣長。

【都尉】職位次於將軍的武官。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

【節度使】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后內地也遍設,造成割據局面,因此世稱」藩鎮」。

【經略使】也簡稱」經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並置。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於總督。

【刺使】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後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

【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為省極地方長官,地位略次於總督,別稱」撫院」、」撫台」、」撫軍」。

【校尉】兩漢時期次於將軍的官職。

【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

【提轄】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軍隊、督捕盜賊等事務。

【從事】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

【知府】即」太守」,又稱」知州」。

【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又稱」知縣」。

【里正】古代的鄉官,即一里之長。

【里胥】管理鄉里事務的公差。

正一品: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內務府總管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文職外官: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游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四品:

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京職外官: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

文職外官:知府、土知府、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

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醫院院使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御、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

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

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御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

副千戶

正六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

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

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

長官使、長官、百戶

從六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

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

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

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僕寺主薄、

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贊禮郎、

鴻臚寺滿洲鳴贊

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按察司經歷、教授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從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

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博士、助教、欽天監靈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京職外官: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職京官: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御醫、

太常寺協律郎、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

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

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

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從八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典薄、國子監典薄、鴻臚寺主薄、欽天監摯壺正、

祀祭署祀丞、神樂署署丞、僧錄司左右覺義、道錄司左右至義

文職外官:布政司照磨、鹽運司知事、訓導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武職外官:無

正九品:

文職京官: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欽天監監侯、司書、太常寺漢贊禮郎

文職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從九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詔、滿洲孔目、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國子監典籍、

鴻臚寺漢鳴贊、序班、刑部司獄、欽天監司晨、博士、

太醫院吏目、太常寺司樂、工部司匠

文職外官;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

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巡檢、土巡檢

宮女等級:從五品以上可以稱姑姑

正三品:掌事嬤嬤(管理所有宮裏大事,負責分發俸祿,分配宮女等)(1)

從三品:御前尚義(皇帝貼身宮女)(2)

正四品:禮教司儀(教導正七品以下小主和宮女)(2)

從四品:風儀女官(太后,太妃,皇后或側皇后貼身宮女)(每個主子1名)

正五品:各宮主管(每個宮裏的主管宮女,可監督其他宮女)(每個宮1名)

從五品:御花園,佛堂等其他宮殿裏的主管宮女(每殿1名)

正六品:浣衣局主管(管教犯錯的宮女)(4)

從六品:冷宮主管(分配冷宮裏的食物,衣裳)(2)

正七品:一等宮女(端茶倒水等輕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無)

從七品:二等宮女(做飯煎藥等不輕不重的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無)

正八品:三等宮女(燒煤守夜等重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無)

從八品:打掃道路和每晚巡視的宮女(8)

正九品:冷宮宮女(1位妃嬪1名)

從九品:浣衣局裏的宮女(不限)

太醫/醫女/醫生等級:

正三品:太醫院院長(1)

從三品:太醫院副院長(2)

正四品:各部部長(6)

從四品:各部副部長(6)

正五品:御醫(8)

從五品:太醫(16)

正六品:太后,皇后,側皇后貼身醫女(每位妃子各1名)

從六品:娘娘/太妃/太嬪貼身醫女(每位妃子各1名)

正七品:醫師(2)

從七品:醫員(4)

正八品:實習醫女/醫生(8)

從八品:學習醫女/醫生(8)

正九品:藥劑醫女(16)

從九品:使喚醫女(不限)

侍衛等級:

正三品:侍衛統領(1)

正四品:護衛使統領(1)

正五品:御前帶刀侍衛(1)

正六品:護衛使(16)

正七品:皇后/側皇后/太后貼身侍衛(每位妃子各1名)

正八品:各宮小主/娘娘/太妃/太嬪貼身侍衛(每位妃子各1名)

正九品:侍衛(不限)

歌姬等級:

正六品:天籟[1]

從六品:繞樑[2]

正七品:飛泉[4]

從七品:鳴玉[8]

正八品:珠圓[16]

從八品:玉潤[32]

正九品:娓娓[不限]

舞姬等級:

正六品:驚鴻[1]

從六品:游龍[2]

正七品:流風[4]

從七品:回雪[8]

正八品:婀娜[16]

從八品:飛揚[32]

正九品:翩翩[不限]

樂師等級:

正六品:清音[1]

從六品:幽韻[2]

正七品:行雲[4]

從七品:流水[8]

正八品:斷風[16]

從八品:悠揚[32]

正九品:錚錚[不限]

御廚等級:

正五品:御膳房房長[1]

從五品:副房長[1]

正六品:各部部長[6]

從六品:副部長[6]

正七品:太后,皇后,娘娘專用御廚[每個妃子1個]

從七品:御廚[8]

正八品:實習廚工[16]

從八品:學習廚工[16]]

正九品:一等廚工(綽菜,切菜)[8]

從九品:二等廚工(洗菜,燒火)[8]

公、侯、伯、子、男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漢以太常、光祿勛、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謂之九寺大卿。歷代略有變動,迄於清皆因之。

(1)光祿寺:掌宮廷宿衛及侍從,北齊以後掌膳食帳幕,唐以後始專司膳。

(2)太僕寺:掌輿馬畜牧之事,北齊始曰太僕寺,清光緒改革官制時併入陸軍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漢改太常,掌宗廟禮儀,至北齊始有太常寺,清末廢。

(4)宗正寺:明清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清為大理院。

(6)衛尉寺:掌門衛屯兵,北齊改為衛尉寺,隋改為軍器儀仗、帳幕之類,明廢,清有鑾儀衛。

(7)鴻臚寺:秦曰典客,漢改大鴻臚,掌贊導相禮。鴻,聲也,臚,傳也,傳聲贊導,故曰鴻臚。至北齊曰鴻臚寺,清末廢。

(8)少府寺:掌山澤之事,后又掌宮中服飾衣物、寶貨珍貴之物,隋改為監,歷代因之,明始廢。

(9)太府寺:即大司農,掌錢穀金帛諸貨幣。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曆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

秘書官制

主書:戰國時魏國為國君保各種文字資料的人員。

御史大夫:秦朝時負責監察百官,代表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國家重要圖冊、典籍,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等。西漢時,御史大夫與丞相、太尉合稱三公。丞相缺位時,往往由御史大夫遞補。晉以後御史大夫不再負責文書工作。

令史:漢代郎以下負責文書工作的官職。分:蘭台令史、尚書令史。隋:唐以後,令史變為三省、六部御史台低級事務員的稱謂。

宰相:封建時代「宰相為君主之幕僚長。」相當於現在的秘書長。

諫議大夫:西漢時稱秘書工作人員的諫大夫。東漢時改稱諫議大夫。隋、唐時錄屬於門下省,職責是侍從和規諫。宋代設諫院,遼金沿置,明代廢除。

黃門侍郎:西漢時在宮內內服務的郎官。東漢時黃門侍郎為專職,職責是侍從皇帝,傳達詔命。南朝以後黃門侍郎負責掌管機密文件。

左右曹:漢代處理皇帝文書的官職。這種官職不是專職,而是加職。大臣能得到左右曹加官,就能處理皇帝的文書。

譯官令九譯令:漢代設置的翻譯官,負責翻譯異國來信之語言。相當於當代的外文秘書。

符寶郎:東漢時掌管天子印璽及符節的官。

御史中丞:漢代御史大夫的下屬官員,負責中央館、圖書館,處理直達君主的一切奏章,監督在外行使巡察權的各部刺史等。漢以後御史中丞為御史的長官,與司隸校尉國為最有權威的督察官。

從事:漢代刺史的佐吏,如別駕、治中、主簿等都為從事。當時各郡國也有從事。

書佐:漢代主管文書的小吏。像功曹書佐、典郡書佐等,負責起草和繕寫文書。

尚書:尚書是主管文書的意思。漢代在宮廷中主管文書的官稱為尚書。

二千石曹尚書:漢代郡國守相的官傣為二千石,古習慣上稱地方行政長官為二千石。那時尚書是分曹辦事,分管郡國守相文書的尚書被稱為二千石曹尚書。

三公曹尚書:東漢時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那時尚書是分曹辦事,分管三公職掌的文書的尚書被稱為三公尚書。

尚書令:尚書的主管為尚書令。隋、唐時逐漸形成以尚書為尚書省長官的制度,這樣尚書令就不是主管文書的官,而是中央行政監督各部門的最高首長。

丞相:秦、漢時期定的制度。以丞相為輔佐皇帝的最重政務長官,與太尉、御史大夫地位略等。漢代初期有時置左右丞相各一人。一般只置一人,不分左右。明初亦說左右丞相,不久即廢,此後不再有丞相之名。

中書令:漢武帝時以宦官充任,職掌傳宣詔令。曹丕即位後設中書監及中書令,監令同等,其權任相當於宰相,習慣上監在令前。隋、唐以後,中書監廢止,只存中書令。

中書監:魏時曹丕即位后所設,與中書令同等權位。

中書省:魏晉以後,尚書令之權被中書監、中書令所代,開始以中書省為中央總機構。至梁、陳時,中書省內部事務官中有中書舍人五人,領主事十人,書吏二百人。

中書舍人:唐、宋時中書舍人是相當尊貴的官職。明代設中書科中書舍人,僅掌書寫誥敕等事,官階從七品。開始名為中書省直省舍人,后固中書省廢而改稱中書科中書舍人。中書舍人不為人重視,僅作為外觀裝點而已。其中有以工書得名實際擔任繕寫者,清仍其制,一般稱中書科中書,是無是輕者之官。

秘書令:漢末曹操為魏王,初置秘書令,掌機要文書。曹丕即位后,改為中書監和中書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宮・浮華笙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宮・浮華笙歌
上一章下一章

友情提示呦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