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長蛇(五)

第五十九章 長蛇(五)

?身為大將者,最重要的素質莫過於鎮定。兩軍交戰,金鼓齊鳴、旌旗蔽日之際,大將須有見難不畏死,決疑不辟罪的決心,唯有如此,方能舉萬眾如紋枰對弈,誅千軍如輕提一子。當是時也,哪怕是心中壓着萬鈞重擔、焦慮至極,也不能輕易對外人體現。這也就是荀子在其《議兵》一文中所說的:「遇敵決戰,必道吾所明,無道吾所疑。」不然則不足以統率下屬,穩定軍心,威懾敵軍。

石勒自然知道這個道理,這些年的南征北戰,也使他成熟了很多。因此雖然面臨大戰,但他絲毫不曾顯露心中的焦急。此前刻意找了書生來講解詩文,也有向一眾將士們展現鎮定,示以必勝信心的意思。但種種忐忑不安的情緒和巨大的壓力,不能因為強自壓抑著,就說它們不存在。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石勒沒有對付陸遙的把握。

好在有孟孫先生在。這等人物無論面對什麼難題,總有辦法。石勒對自己這麼說着。

就在這時,前頭傳來喝問:「什麼人?」

石勒一愣,才發現前方樹影稀疏,有道簡易的木柵攔路。柵欄後有幾名士卒正扶刀按劍,警惕地站起身來。原來已經走到地頭了,那木柵後面,正是張賓所在之處。

「是我!」石勒連忙緊走幾步,將面龐顯露在月光之下,隨即示意分佈營帳外各處侍立的甲士、哨卒們不必跪拜施禮。待到士卒將木柵打開,他招手將甲士首領喚到面前,壓低聲音道:「孟孫先生可睡了?」

營帳內這時傳來人聲:「多謝大將軍關懷,我正翻閱卷宗,尚未休息。大將軍,請進,請進。」

也不知為什麼,聽見這聲音,石勒頓時便覺得安心了。他笑了笑,掀開簾幕大步而入。

新近出任石勒部下右長史的張賓果然尚未休息。他披着件袍子,正在翻閱面前案几上堆積著的卷宗。案幾的角落上一燈如豆,只能勉強照亮案几上尺許見方的區域。張賓也因此隱在暗處,石勒只能看清他骨節堅勁、卻顯得細長靈巧的雙手,正小心翼翼地收起幾幅絹卷,將之收攏到一旁木架上堆積起來的諸多卷宗里去。

「先生這帳子裏如此昏暗,怎還看得清文字?那些蠢材真是……在營帳里點起燈燭有什麼關係!」石勒頓時皺眉。軍中不得肆意點起火燭,是石勒自己頒佈的嚴令,但下屬們執行得過於嚴格,卻給張賓添了麻煩。

待要返身去取自己攜來的松明火把,卻聽張賓笑道:「大軍潛伏於距敵咫尺之處,小心謹慎些是應該的。我自家要求如此,將軍不必介懷。」

張賓既這般說來,石勒便不那麼尷尬,兩人在昏暗的帳中相對而坐,石勒隱約見到張賓瘦削的面容。當張賓略前趨些,那雙眼睛便在燈光映照下格外明亮深邃,似乎能夠洞徹人心。

兩人對坐一會兒,石勒慢慢道:「自起兵以來,我常常親身在前線參與搏殺,身當險阻、險死還生的次數說也說不清了;但那時候,我絲毫也不知道什麼叫猶疑,什麼叫畏懼。如今擁兵十萬橫行中原,斬殺朝廷將帥如砍瓜切菜一般,每逢戰前卻往往糾結些用兵上的瑣碎小結,反覺得不如當年那麼痛快酣暢了。」

他這番話說得隱晦,張賓卻聽得明白。原來是大將軍在即將到來的決戰前,忽然感覺對大局把握不清,這才會夤夜來尋自己攀談。

張賓只是個書生,只在投奔石勒以後,才親身經歷戰陣廝殺,論起軍事上的經驗,較之於身經百戰的石勒差得太遠。可或許世上真的有天縱奇才之人,這書生暢曉戎機、剖斷如流,竟使得石勒不得不仰賴他的意見。

聽得石勒言語,張賓微微一笑,也不說破石勒的心事,只淡然道:「所謂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法,不可不察也。將軍遇敵慎重,正合兵法。吾歷觀諸將多矣,也唯獨如將軍這樣兼具英武、睿智,又能夠放眼全局的人物,可與共成大事。」

這番恭維來得猛烈,石勒明知是個馬屁,還是忍不住開懷而笑:「先生過譽,過譽了。」

張賓緊跟一句:「至於困擾將軍的問題,屬下不才,約莫也能猜測出一二。」

張賓胸有成竹的神態,立即吸引了石勒的注意力:「哦?煩請先生說來。」

「一者,將軍憂慮的是我軍糧秣不濟。中原軍興以來,地方殘破、十室九空,原有的農田、亭舍,大部分都荒蕪了。我軍轉戰諸多郡國,每到一處,都將當地官私倉儲徵發一空,否則也無以維繫吃喝用度。可這樣的徵發絕對無法長期維持,眼看着不久之後,必有一場大飢荒來臨。到那時候,縱使我們能繳獲東海王的囤積,也供應不了全軍支用。十餘萬大軍衣食無著,立有土崩瓦解之虞。如今的煊赫聲勢,轉眼就會化作烏有。」

「正是!」石勒直起上身,雙掌按著案幾:「既然孟孫先生已經想到了,那您以為,我們該怎麼辦?」

「將軍,以屬下愚見,您根本就無須憂慮此事。」張賓微微一笑,眼神中卻無由透出一股兇悍狠厲的神色,與他文弱書生般的外表極不協調:「大晉天下如此廣大,哪裏不能作為廝殺之所?中原雖然殘破,青徐、江漢、東南、河北、幽燕、乃至關中,哪裏不能容納大軍縱橫馳奔?只需擊潰東海王幕府大軍,我中原群雄的聲勢必然攀上前所未有的高峰,以此聲威,驅得勝之師,東西南北無所不可。至於眼前這些荒蕪州郡,不妨扔給願意收拾殘局之人,讓他們焦頭爛額去……待到中原的草長高些,又是我們牧馬的好時候!」

兩人所說的確實是糧秣物資的問題,但又不僅限於糧秣。石勒其實是憂慮即將到來的飢荒,將會影響自己立足中原的計劃。而張賓的意思,則是暗暗勸諫石勒,希望他不必拘泥於一地,而應當繼續秉持長期以來的戰法,在更大的範圍內展開活動,一來既可以充分殺傷晉軍,二來則用一次次的勝利積累起在各路反晉勢力中的聲望。

石勒沉吟片刻,微微頷首:「先生說很有道理,只是……」

張賓打斷了石勒的話:「將軍期望如匈奴漢國那邊,儘快建制立國,拿下穩固的根基。這個想法並沒有錯,我們也遲早要這樣做。但是,漢王劉淵名聞天下數十載,他以尊奉前漢的名義號召晉室軍民,以匈奴大單於的威望統合匈奴、鮮卑、雜胡,這才能崎嶇於一州之地而抗衡天下。請將軍自問,您的威望,與匈奴相比如何?」

「……那麼……便煩請先生儘快制定方案出來。今後具體的方向如何,我們還得細細商量。」石勒靜默了一會兒,便沉聲應了。在座兩人都是極其果斷的性子,關係到中原賊寇數十萬人前途的大政,就這麼一言而決。

這些日子石勒忙於實際的作戰指揮,少有餘暇能想到更長遠的事情。偶爾想的多些,常常羨慕匈奴人割據一方,稱王稱霸的快活。沒想到按照張賓的說法,哪怕打贏了這場大戰,還得像原來那樣東奔西跑,這未免讓他有點情緒低落。但他畢竟不是尋常庸碌之輩,立即就振作起精神:「先生,這一樁且不去細論吧……你剛才說,猜測出了困擾我的問題,還有什麼?」

張賓攏了攏斜披在肩上的袍服,答道:「二者,將軍憂慮的是匈奴漢國。大將軍與匈奴漢國之間的關係,在匈奴看來為主從,在我們眼中實則不過是盟友罷了。如今彼輩揮雄師勁旅鼓行向南,氈帳相望不絕,鉦鼓之聲振天動地,大有一舉傾覆晉朝之勢。在此情況下,大將軍如果奮力戰勝東海王,則恐怕洛陽晉軍因此而喪膽。我們徒然為匈奴前驅,反而讓匈奴人輕輕鬆鬆取得洛陽。但若因此而要對東海王手下留情……無論將軍麾下眾將、還是東萊郡公及其部屬,都絕不能接受這種功虧一簣的局面。」

石勒愣愣地看了張賓半晌,深深俯首嘆道:「先生運籌帷幄之中,而能洞查紛亂局勢,真不愧是我的張子房啊。然則……」

匈奴是千百年來與中國爭衡的強大民族,如今縱無極盛時地跨萬里之威,卻依舊足以震懾石勒之類出身雜胡小帥的人。何況石勒和王彌在內的諸多將領都受匈奴封贈官職,數年來都打着匈奴漢國的旗號縱橫中原。說到與匈奴人之間的矛盾,饒是石勒膽大,也不由自主地壓低了聲音:「可有良策應付?」

「有!」張賓答得斬釘截鐵:「將軍欲圖兩全之策,倒也不難。只消得借一人之力即可。」

「什麼人?先生快快說來」

張賓藉著燈燭的微光,往案幾邊的木架掏摸了半天,翻出一卷帛書:「將軍,便是此人。」

帛書在案几上攤開,石勒伸頭看了看,臉色頓時冷了下來:「先生,我雖粗鄙無文,但這些日子也粗略學了點東西,勉強認得百十大字。這兩個字我恰好記得很牢……」

說到這裏,過去那幾番痛苦經歷、王陽等多名戰死心腹的面容彷彿就在眼前重現。石勒突然覺得滿腔鬱氣難以發泄,於是劈手將帛書奪來,指節重重叩擊著那反覆出現的兩個字,氣急敗壞道:「陸遙,我認得這兩個字!他是我們的大敵!大敵!這人……這人怎麼可能襄助我等?孟孫先生,莫非你這些日子太過操勞……糊塗了么?」

******

最近章節序號老是搞錯,果然智商待充值的樣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扶風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扶風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九章 長蛇(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