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5章 舉薦

第2535章 舉薦

第2535章舉薦

「哦,顏俊彥?」張梟摸了摸小鬍子,根據他之前整理史料的經驗,顏俊彥倒是個老實人,在廣州當了四年推官,跟陳子壯家族關係頗為密切。崇禎初年顏俊彥主持府試時將陳子壯的弟弟陳子升提拔為榜首,陳氏家族多人為其門生。陳子壯亦詳加點評過顏俊彥的《顏彥叔先生聯捷合稿》,並於1629年左右出資以家刻在廣東出版。《盟水齋存牘》刊印之際,陳子壯為之寫序,同時為序的還有禮部尚書韓日纘、東閣大學士何吾騶、吏部給事中盧兆龍、肇慶知府陸鏊、按察副使王應華,吏禮二科給事中李樂作引。

可惜啊,昏昏濁世吾獨立,憂國此中真乏人。渾濁的大明官場容不下老實人,這會兒顏俊彥恐怕已經革職歸家,種豆南山下了吧。

不過,這裏還是有點問題。他想起來陳子壯圈子裏的密友鄺露,就是因為得罪了黃熙胤才跑路廣西的,連梁元柱求情都沒用。以顏俊彥跟陳子壯家族的關係,與鄺露的交情必然也不淺,如果黃熙胤真跟顏俊彥是好友,對鄺露理應網開一面才是。所以,這老小子的話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還得留個心眼才是。

至於黃熙胤,倒也是個老熟人。此人在歷史上原本並不出名,不過因為「迫害鄺露」的關係,反而名聲顯赫了。此人當過多年的南海縣縣令,如果他能投降的話,倒是比眼前這個上任不久的廣州通判對他更有用。

想到這裏,張梟問到:「那虛稅最後免了沒?」

「回首長,原本府台大人已經同意上報朝廷力爭免除虛稅,奈何趕上了王尊德征臨高,所需軍費缺額頗多,不僅未能免除,還在各縣田賦中多加了幾厘。所補之田非南海一縣,牽香山、順德諸縣諸邑新生之田而補之。可嘆那王尊德不識大宋軍威,落了個雞飛蛋打的下場,賠了夫人又折兵。」魏必福不禁嘆息起來。

「卧槽!」張梟心中暗暗吐槽,原來當年王尊德攻打臨高的軍費從這裏出的,這可都是元老院的錢!

他想起了什麼,問道:「黃熙胤原是南海縣縣令,廣州光復的時候他去哪裏了?」

魏必福早就揣著這件事了,為什麼呢?因為黃熙胤並不像大多數元老以為的「自盡身亡」,實際上,在正式的檔案中他被記載為「下落不明」。

黃熙胤並未自殺,也沒有正式投降。而是乘着廣州光復之初的混亂局面,悄悄地藏匿到鄉下去了,準備等到風平浪靜之後設法回家鄉去。不過因為邊境封閉,加上他還有家眷,想走也走不了。眼瞅著兩年多了澳洲人的統治已經穩固,自己一家子人在鄉下坐吃山空漸漸有混不下去了。黃熙胤便起了「復出」的念頭。

只是現在復出多少有些尷尬,澳洲人難免會覺得他「動機不純」。黃熙胤思來想去,只有來托魏必福這個「老相識」了。畢竟在當初的廣州降官里他的品級最高,如今在澳洲人那裏混得也算是好的。而且當初他們之間的交情也還算不壞。

時隔兩年多魏必福再一次看到黃熙胤大吃一驚,還以為自己見鬼了。二人久別重逢,一番暢談之後他才算是知道了這位黃縣令也打算「改弦易轍」了。

「黃兄,不是我說你,兩年前大軍入城,你直接隨我投了元老院就好了!如今都過了兩年多,你再投……」

劉翔入城之初,對降人只要沒有大的「歷史問題」,都是一概錄用的,雖說一般不給實職,參議的頭銜總也給一個,每月一筆車馬費,全家吃喝不愁。

現在再去投奔,「投機」的嫌疑不說,元老院在廣東的統治大為穩定,願意不願意再錄用都是個問題。

「總是小弟一時糊塗!」黃熙胤道,「還請兄長代為轉圜。」說罷,奉上了禮物。

禮物是一副上好的黃金頭面。魏必福捨不得這副好頭面,又想到當初黃熙胤和自己也有交情。便滿口答應了下來。

雖然答應了下來,這件事卻不容易辦。魏未福一直等著機會。眼下首長問起,倒是個好機會!

「黃老爺他並未自盡,只是憂懼戰亂,便帶着家小避居到南海鄉下去了。」

「躲起來了?」

「正是。」魏必福笑道,「他亦不願意去投明國,便在南海鄉下耕讀度日。」

「你怎麼知道的?」張梟忽然發問。

「前些日子學生到鄉下去,在九江鎮上遇到過他。當時學生也嚇了一跳,還以為白日撞鬼了。」

「哈哈,原來如此,我還以為他死了呢!」張梟心想,有這個人豈不是更好!而且他既然沒有自殺,也沒有北上,顯而易見就有「投髡」之心了。搞不好,還專門來請託了眼前的這位魏參議。這真是睡覺送枕頭--來得正好。當下說道:

「既然如此,勞煩你你替我奔走一趟,就說我有意聘請他為廣州府參議,隨我在南海參議顧問。」

「首長有命,學生自當遵命!」魏必福暗暗高興,沒想到這事這麼容易就辦成了!看起來,張首長很想在南海有一番作為,「明日學生就出發去辦理此事!」

「嗯,你告訴他,不要有顧慮。既然願意出山,就老老實實的為元老院辦差。若是不願意,我也不勉強他,讓他在鄉下安分守當個好公民。」

「是,是,學生明白。」

「不過他既然還在鄉下,只能繼續勞煩魏參議繼續為我講講這個『難』字了。」

魏必福心想,自己的這番應答應是令眼前這位新首長頗滿意,便站起身來,說到:「粵介裔夷之交,狂寇陸梁,依山阻海,往往竊發。粵中故多巨盜,風氣不靖。賈人之商於粵者,近無不飽牙儈之腹,小則傾資,大則喪命,用是向以嶺南為利藪,今且為鬼國矣。曾有黎亞潮等六犯,嘯黨駕艇,白日殺人,打劫官差,白晝塔營殺溺三門皂之命,罄掠十七人之資。賊自清遠行劫,經三水而下,莫有過而問者,直至石州擔峽,而後成擒。省會之地五方雜處,異省棍徒指稱名色,潛踞地方為祟,而一被告發,輒鳥獸散,官府往往不得而問焉。粵地帶山襟海,峒穴最險。沙島荒幻之地,蹤跡難測,故數十年來,山有建號之妖,海有樹幟之寇……」

說到這裏,魏必福停了下來,他突然意識到澳洲人也曾經是他口中的巨寇。

「怎麼了?繼續說啊。」張梟對魏必福的舉止感到不解。

魏必福臉色有些緊張,偷偷瞄了一眼張梟的神色並無異樣,繼續道:「民不得安於寢,商不得出諸途。環山而北,遵海而南,皆坑塹,盡鼎沸也。」

「依你之見,是何成因?」

「前朝海禁甚嚴,餉船出入,必由香山抽盤,必由市司投單,無朦朧停泊之理,卻有洋賊千餘突入內河,該官地方兵哨及市司等官,見利忘害,表裏為奸,此乃盜匪與官府勾結。又有官吏參與走私,因粵中多盜,有以緝盜為名,削小民之膚,吸小民之髓,以捕衙民壯指盜唆盜,扳陷嚇詐,窩宰勒索,捏誣騙害,無所不用其極。三是破產小民日多,轉為盜匪。吏治日污,民生日困,望民訟而訟者日少,諱言盜而盜者愈多。推求其故,由地方官改盜為竊,規避處分,意欲舍重就輕,苟免參劾。不知民犯斬絞之罪,僅得流徙之刑,亦復有何顧忌?無怪越諱盜而盜越多。至借盜銷案之謀,尤為狡詐:一起盜案,則牽數案之盜以充之;一犯到案,則累前後數案而入之。或授意胥吏誘供,或差役逼嚇,在犯人均之一死,多認與少認於罪無加,不若多受几案,以免鞭笞。官吏欣然得計。不知官可免參處,賊亦可免查拿矣。尤可異者,被劫不報案,可借口為不知,一報案而委員勘驗,動索夫馬。欲滿其所欲,則劫后無餘財;不給其所求,又不據實具稟。無怪乎被劫之家,苦上加苦,吞聲忍氣,不肯報官也。而官正樂其不報,以為少報一案,免受一案之累。烏知官少一案之累,民間多無數劫案之累乎?」

魏必福的回答讓張梟還算滿意,州縣官希望老百姓打官司,因為民事官司,官員、胥吏可以從中得到好處;而盜案是刑事案件,盜案多即意味着地方治安狀況不好,不僅影響官員的聲譽,甚至還可能遭到彈劾。因此望民訟而訟者日少,諱言盜而盜者愈多。

以元老院在海南剿匪的經驗,正式行動之前會通過長期的摸排調查將土匪的背景信息摸得一清二楚。比如臨高首次全縣剿匪之前,情報委員會就摸清了全縣的匪情:長期活動的五十人以上的匪股有三十八股;一百人以上的七股,這還不包括許多平時種地,有事作匪的家居土匪。而且力求一次性打掉犯罪團伙,避免陷入無邊的治安戰。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臨高啟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臨高啟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2535章 舉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