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王賜

第425章 王賜

第425章王賜

不僅他有冰塊,正如每個月的津貼一樣,冰票也是按著等級致送給縣衙上下,但是縣裏的其他人似乎都沒有他這種憂慮。縣裏和髡賊們辦交涉最多的吳亞每天在衙署里吃吃喝喝。這個老油子喝的居然是髡賊的什麼浪木酒,吳亞是去了一次百仞城之後喜歡上這種酒和它那奇怪的喝法的,兌上些噝噝冒泡的酸水,再加上碎冰。有時候還會加上幾片薄荷葉。據說喝下去消暑解渴,很是舒適。還屢次向他推薦,吳明晉覺得這種喝法,水火相交,冰火相攻,未免不合養生之道,敬謝不敏了。

至於典史,更是不得了,吳明晉生氣的想:也不知道他是在做誰的官。典史老爺住在衙署里,對髡賊的要求簡直就是隨叫隨到。鞍前馬後的忙個不亦樂乎。髡賊們去南寶開礦,典史帶着衙役一路開道,鞍前馬後忙個不亦樂乎,說辦文書就辦文書,說做地契就做地契。

過去你怎麼不這麼賣力!吳明晉怨恨的想。從典史家裏最近日漸寬氣的吃穿用度和每「星期」――這是髡賊們的計算方式――都要去東門市一趟來看,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這話還真是不錯。

縣裏的教諭王賜,是個最方正不過的夫子了。吳明晉沒料到他也會去找髡賊幫忙。如今西門外的幾百畝學田已經算是易手了。他偷偷的在城牆上看了幾回――學田的模樣大為改觀,讓他且喜且憂,喜得是自己有心要扶助臨高的文氣,卻一直拿不出錢來。現在學田經過這番整頓,縣學的經費是有了着落。憂得是,髡賊靠着這手,不免就插手到士子當中去了。

泥腿子老百姓的想法,吳明晉是不甚關心的。雖然他也知道「民為貴君為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心向背」之類的話,倒是士子們的態度是他最為憂慮的,若是讀書明事理的人也對髡賊有了好感,甚至出了幾個背叛名教的奸惡之徒,這人心就不好辦了。古人雖然沒有明確的「意識形態」上的理論,但是基本的道理還是明白的。所以他對此一直很擔心。

吳明晉沒讀過太多的史籍,但是資治通鑒之類的總是看過得。但凡造反作亂,一旦有讀書人廁身其中,流毒禍害就會百倍千倍於幾個泥腿子揭竿而起。

自古讀書人廁身為賊也不乏其例。據說假髡中也頗有幾個讀書人――真是斯文掃地!吳明晉忽然警覺起來――這王教諭會不會也經受不住髡賊的利誘?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臨高是個小縣城,全縣生員名額不過三十個,只要有幾個秀才賣身投靠……

吳明晉簡直不敢想下去了,秀才從賊,本朝貌似還沒開過這個先例。想到這裏他坐卧不安,趕緊吩咐人去找王教諭。

王賜這會正從西門外進城來――一路走來,不時的嗟嘆。

他是去弔孝得。縣裏的一個「附學」生員剛剛去世。作為師長,這是非去不可的。好在現如今澳洲人路修得好,這家人家又離大路不甚遠,一來一去,居然只用了一天時間。要在過去,非得第二天早晨才能回縣了。

路雖然好走,王賜的心情卻很沉重。去世的生員不過四十齣頭而已。他去弔唁的時候,逝者留下一對孤兒寡母十分可憐,這家的家境很是不堪――原來也不過是靠着開個私塾,收幾個孩子開蒙讀書維持生計而已。縣裏的膏火銀子又是多年發不出來――若是能有錢米貼補,興許他也不會死。

臨高這裏,本來文氣就弱,這樣又死掉了一個,雖然名額空了,自然會有人考上替補,但是本縣原本讀書人就不多……

一般來說,古代凡是走上讀書應試道路的人,家裏不會是赤貧的狀態,在農村,起碼也得是個中農以上才行。但是人一讀上書,家裏就失去了一個壯勞力,如果家中人口不多,或者遇到了什麼三災六病的,很容易陷入到貧困狀態里。

臨高縣裏的讀書人,經濟狀態欠佳的就有不少。不僅是秀才窮,沒份有領膏火銀子的童生更窮,上次縣考的時候,不少童生都是鶉衣百結,形同乞丐一般――除了秀才們要救濟,童生是讀書人的根苗,也得要補助一些。

縣裏自然是拿不出錢來了,士紳的捐助也用得差不多了,向他們開口的次數太多,王賜也實在沒臉再去了。看來只有等秋收之後,學田裏的秋糧下來,學的錢米就能多一些了吧。王賜想。

走過縣城的西門外,看到修繕一新的學田莊的時候,他就會犯嘀咕――自己這步到底是對還是錯?

從地里的情況來說,這學田的面貌是王賜自打到臨高任職以來最好的時候,綠油油的秧苗,整齊的田埂和水渠,園子地里新搭的的籬笆和上面纏繞着正盛開的南瓜花,這番美麗的田園風景,在學田裏他從來就沒見過――見到的只是大片荒蕪的田地和種得半死不活的莊稼。

但是再看那乾脆就修到了西門口的道路,還有城門外剛剛聳立起來的堡壘式的房子,這房子是澳洲人為學田的佃戶們修建的。房子修得很是考究――居然是磚瓦的房子!王賜進去過好幾次,裏面有曬場、有廁所、有牲口棚還有水井,一應生活設施不但應有盡有,而且佈局之合理,使用之方便,都是他前所未見的。當然裏面住得不止是佃戶,還有澳洲人從大陸上成批搜羅來的長工之類的人物,也在種學田。

雖然王賜看不出到底有什麼不妥,但是眼看着這座小寨子煥然一新的矗立在離城門不到半里地的地方,他心裏總覺得不安。

正想着,路上遇到了路大,只見這學田的佃戶庄頭正推著輛全新的手推車在新鋪好的機耕路上走着,車上裝着兩個封著蓋子的大木桶。遠遠得飄來一股說不清楚的氣味,有點象大糞但是要刺鼻的多了。

看到王教諭過來,路大慌忙把車子停下,恭恭敬敬的站在路邊叫了聲:「王老爺。」

王賜原本是和這樣的泥腿子是沒什麼話好說的,但是他有心要打聽下澳洲人的動向,便微笑道:「好,你這是送糞到地頭?」

「回老爺的話,這不是糞,是氨水。」路大說。

「安水?」

「是,是從博鋪那邊運來的,用來肥田,據說比糞尿、豆餅還要好。」

「這樣?」王賜如今對澳洲人的新鮮玩意已經不大會驚訝了。想來這又是他們的新鮮玩意。

「莊稼怎麼樣?」

「好得很!」路大臉上笑開了花,「我種了幾十年的地,從來沒見過這麼好的莊稼!神了!」

路大興緻勃勃的說起澳洲人種地的許多新鮮事,有些是王賜聽說過的,有些則沒有。他饒有興趣的聽着澳洲人的種種奇思怪想和他們的各種新奇古怪的玩意。時而覺得好奇,時而又對他們宏大的手筆感到驚訝。

王賜模模糊糊的感到,澳洲人的厲害之處,還不僅是有許多自己不了解的「奇巧淫技」,更多的是他們的執行力和魄力。

幾百畝的學田,說改造就改造,地翻起來,水渠全部重修。不過一個月時間,學田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他估計著,要是縣裏來搞,就算錢糧充裕,吳大令親自坐鎮,沒個半年也做不出來。至於他腳下的道路,那更是想都不敢想得事情。

不但敢做,而且能做。這一點,讓王賜感到由衷的欽佩。

「百無一用是書生!」他的腦海里忽然閃現出了這樣一句話。自己也好,吳大令也好,縣裏但凡有個功名的人也好,哪個不是飽讀詩書,四書五經爛熟於胸的人?為什麼縣裏許多要辦的事情,要解決的問題卻始終都做不下來呢?光學田的問題,在他手裏已經七八年了,他想來想去就是沒轍;縣裏的土匪和道路,吳大令屢次召集士紳們想解決,也沒有解決。

澳洲人一來,好像是颳起了一場颱風,頃刻之間,就把這一切都颳得乾乾淨淨。

開風氣之先啊。王賜感嘆道。他已經預感到,澳洲人在臨高的所作所為,不會只在臨高而已。

王賜又打聽學田莊內部的事情,路大說眼下學田裏的佃戶,13歲以下的小孩子被送去上學了,食宿都是澳洲人出,不但一日三餐吃得飽,連衣服、被子、鞋子之類的日用品全部是他們供給。孩子基本上就是光着屁股帶張嘴去就可以了。

「什麼?!」王賜失聲驚叫道,「他們在辦學?」

這可大大的刺激了王賜的神經。身為大明臨高縣教育部門的最高領導,他天天在為縣學犯愁,這澳洲人居然不聲不響的辦起了學校――聽路大的口氣,似乎辦得還很不錯!

「是,」路大奇怪的看着他,「老爺您不知道?小的的二個猴崽子已經念了幾個月了。」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臨高啟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臨高啟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425章 王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