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廟堂大亂(上).

第五百四十九章.廟堂大亂(上).

……

……

德慶皇帝畢竟是至高無上的天子,威勢極重,見到他大發雷霆之後,原本爭吵聲不斷的皇極殿很快就安靜了下來。

只見德慶皇帝大聲怒斥之後,聲音反倒是低沉了下來,只是眼中的怒火更熾,冷聲說道:「你們是朝廷大臣,不是市井間的潑婦匹夫!這裏是皇極殿,不是街頭邊的茶館戲院!像你們這般吵成一團、歇斯底里,毫無城府風度,只知道一味攻訐,成何體統?!朕要你們何用?!又如何敢指望你們代朕牧民、輔佐朕治理天下!?」

德慶皇帝的聲音不大,但壓迫力十足,幾位爭吵最凶的官員,在德慶皇帝的怒斥之下皆是膽戰心驚、垂頭縮腦,再也沒有之前的氣勢。

不過,德慶皇帝雖然是通過一頓怒斥控制住了場面,但德慶皇帝心中很清楚,局面只是暫時得到控制而已,畢竟朝中各大派系此番已是徹底撕破了臉面,相互間敵意十足,除非有某一方徹底認輸,否則這場衝突絕不會輕易結束,德慶皇帝就算是可以強行壓制一時,效果也絕不可能持續長久,種種矛盾只會隱藏起來,等到將來某一刻迎來更加激烈的爆發。

於是,此時的德慶皇帝,表面上是一副怒不可遏的模樣,連連斥責百官、怒聲不斷,也確實嚇住了一些朝廷大員,但德慶皇帝的內心依然冷靜,只是極速思索着眼前局面的解決之策。

然而,如今的局面之複雜、各大派系的矛盾之深,已是毫不遜色於崇禎時期東林黨與閹黨之間的相互攻伐,想要解決這般複雜局面,智慧、手段、時機缺一不可,又豈是德慶皇帝倉促間就可以處理的?

德慶皇帝一時間想不到解決之策,心中不由懊惱,只覺得自己之前一味的靜觀其變實在是失策至極,竟是任由這場混亂擴大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懊惱之餘,德慶皇帝又惡狠狠的瞪視了隱藏在百官中的趙俊臣一眼。

今日早朝上,趙俊臣至始至終都是低調至極,甚至連一句話都沒說過,但以德慶皇帝的智慧眼光,自然看得清楚,眼前的複雜局勢全都是源自於趙俊臣的推波助瀾,說趙俊臣乃是今日局勢的幕後黑手也不為過!

也正因為如此,趙俊臣如今的低調偽裝,落在德慶皇帝眼中就顯得愈加可恨了。

因為一時間沒有想到解決各派矛盾衝突的有效辦法,所以德慶皇帝暗暗思索之餘,口中依然是怒斥不停,這一方面是為了爭取更長的考慮時間,尋找扭轉局勢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進一步打壓群臣的氣焰。

只見德慶皇帝繼續怒斥道:「爾等身為朝廷大臣,朕重用你們、發給你們俸祿、授予你們權柄,乃是為了輔佐朕治理天下,絕不是為了讓你們結黨營私、相互攻訐!你們今日的種種表現,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難道真以為朕看不出來嗎?!你們這般明目張膽,還有沒有將朕放在眼裏?!」

說完,德慶皇帝的目光轉向了位於百官前列的幾位核心重臣,又說道:「沈常茂何在!?周尚景何在?!程遠道何在?!……趙俊臣何在?!」

隨着德慶皇帝的發言,沈常茂、周尚景、程遠道三位閣老以及趙俊臣紛紛出列,皆是垂首躬身答道:「老臣在!」

德慶皇帝再次瞪視了四人一眼之後,終於將心中的怒火發泄到四人頭上,譏諷道:「哦?原來你們四位都在啊!朕原本還以為你們四人今日告假沒有上朝呢!但你們既然就在這裏,剛才百官們激烈爭吵的時候,你們四人身為朝中重臣,為何是不發一言、沒有阻止!?若是只想要冷眼旁觀、隔岸觀火,事不關己就高高掛起,朕又要你們何用?朕還不如請幾尊泥塑雕像擺在這裏,至少泥塑雕像絕不會給朕添亂!」

眼見德慶皇帝少有的同時斥責了幾大黨派的領頭人,朝中百官更加是膽戰心驚,以為德慶皇帝這次是發了真火,只害怕德慶皇帝斥責了幾位核心重臣之後,就會將矛頭轉向自己。

與此同時,百官見到德慶皇帝在怒斥的時候,竟是將趙俊臣與三位閣老擺放在同一位置,又紛紛感到意外,這意味着德慶皇帝正式認可了趙俊臣的權勢與影響力,已是將趙俊臣與幾位閣老擺放在同一高度了。

另一邊,面對德慶皇帝的斥責,四位重臣的表現各有不同,程遠道誠惶誠恐,沈常茂隱隱有些委屈,周尚景神色古井無波,似乎另有想法,而趙俊臣依然是低調至極,讓人看不出任何的心思變化。

不過,聽到德慶皇帝的斥責之後,四人皆是下跪請罪,表現出了應有的謙卑之意。

而德慶皇帝見到四人的表現之後,又看到百官們皆是一副噤若寒蟬的模樣,眼中終於是閃過了一絲滿意之色。

在德慶皇帝看來,百官們的表現證明了自己的威嚴依然是足以震懾朝野,這讓德慶皇帝的心情稍稍舒暢了一些。

不過,德慶皇帝的怒斥雖然嚇住了百官,但他對於今日的局面,一時間依然沒有想到解決辦法,於是德慶皇帝再次怒斥了百官幾句之後,就表現出了一副厭倦心灰的模樣,打算直接離開皇極殿,就這樣將百官晾在這裏,趁勢結束早朝,進一步表明自己的憤怒姿態之餘,也可以進一步爭取解決問題的時間。

然而,德慶皇帝剛剛從龍椅上站起來身來,轉身就要離開皇極殿的時候,某位至始至終都低調無比的人突然出列發言了。

若說這段時間以來朝中最低調的人,絕不是周尚景、也並不是趙俊臣,而是太子朱和堉。

在德慶皇帝南巡期間,太子朱和堉捅了商稅的大亂子,等到德慶皇帝回京之後,又再次與德慶皇帝發生了觀點衝突,所以德慶皇帝這段時間以來一直不愛搭理朱和堉。

另一邊,朱和堉接受了趙山才的建議,為了減少百官們的敵意,這段時間以來一直是少有行動,每日早朝都幾乎沒有發言,只是偶爾會暗示「太子.黨」眾人支持德慶皇帝的立場,以此來緩和父子二人的矛盾。

但就在這個時候,太子朱和堉卻是突然出列發言了。

只見太子朱和堉出列之後,揚聲說道:「父皇,兒臣有話要講!」

然而,聽到太子朱和堉的發言之後,德慶皇帝離開皇極殿的腳步並沒有任何停頓。

在德慶皇帝看來,太子朱和堉一向是性格莽撞,說話辦事也很少會考慮後果,今日「太子.黨」面對混亂局勢的時候,不僅沒有阻止,反倒是添油加火唯恐天下不亂,這樣的大局眼光更是讓德慶皇帝心中不滿。

所以,對於太子朱和堉的發言,德慶皇帝壓根沒有聽完的意思,在德慶皇帝看來,太子朱和堉根本不可能有什麼好建議,這個時候不添亂就算是不錯了。

然而,太子朱和堉接下來的一番話,卻是讓德慶皇帝大吃一驚!對太子朱和堉的看法也瞬間扭轉了不少。

事實上,太子朱和堉的一番發言,不僅是頓時間止住了德慶皇帝的腳步,百官們也皆是心中震驚不已,就像是一顆巨石投入了平靜湖面,引起了軒然大波。

哪怕是深沉如周尚景、低調如趙俊臣,聽到太子朱和堉的發言之後,也紛紛是面色大變,只覺得廟堂局勢的發展首次超乎了他們二人的預料。

見德慶皇帝離開的腳步完全沒有停止的意思之後,太子朱和堉不等德慶皇帝詢問,就急聲說道:「父皇,近幾日的早朝局勢,可謂是混亂至極,百官們相互攻訐、寸步不讓,若是長此以往,朝廷今後只會陷入爭鬥泥濘之中,再也難以脫身,這樣一來,不僅朝廷的聲譽會受到損失,朝中大事與諸般政務也會耽擱,說是天下大亂也不為過!」

說到這裏,太子朱和堉的聲音稍稍一頓,然後用更加宏亮的聲音說道:「兒臣認為,今日早朝之上,百官相互爭吵之餘,某些大臣的說法也有些道理,近些日子以來的種種風波,大都是源自於內閣的空位,這個空缺讓百官們皆是眼紅,欲得之而後快,在廷推之際,自然會有無數爭鬥與混亂!若是想要結束這些爭鬥與混亂,最好的辦法就是儘早確定內閣的人選!然而,用廷推之法決定內閣人選,百官們各有想法,相互間誰也說服不了誰,不僅是浪費時間,而且還會激發矛盾與衝突,今日早朝的情況就是明證,所以兒臣認為,在現如今的情況下,內閣人選已是不適合再用廷推之法決定了,還望父皇乾坤獨斷,改廷推為特簡,繞過百官的想法各異,由父皇您親自任命!」

隨着太子朱和堉的話聲落下,德慶皇帝眼中突然間閃過了一絲異色,原本即將要離開皇極殿的腳步,也頓時停了下來,轉身目光炯炯的打量著太子朱和堉。

與此同時,百官則是嘩然。

前文已是講過,內閣人選的決定,總共有兩種方式,一種稱為「廷推」,乃是明朝九卿與都察院共同決定人選;另一種稱為「特簡」,則是皇帝直接任命內閣人選。

原本,在內閣成立之初,「特簡」是決定內閣人選的主要方式,但隨着內閣權勢越來越大,皇權受到了限制,「特簡」的方式已是越來越少見了,反倒是「廷推」成為了主流,也成為了明朝君臣之間的默契。

而如今,太子朱和堉的這番建議,就是要打破君臣之間的默契,將內閣人選的決定權交由皇帝決定,這無疑會很大程度上增強皇權的影響力……

所以,德慶皇帝自然是大感興趣,而百官們則是大為震驚!

於是,這場早朝還要繼續進行下去。

只是,因為太子朱和堉突然間提出的建議,這場早朝的主題,則是從各大派系的衝突,悄然間變成了皇權與臣權之間的矛盾!

……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攝政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攝政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九章.廟堂大亂(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