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為慕昇平擬休兵(七)

第34章 為慕昇平擬休兵(七)

【第二更】

從制置使司的軍議上離開,折家叔侄方有了暢所yu言的空間。[.

上馬返回軍營,折可大問著並轡而行的十六叔:「樞密不用西軍的理由有幾分是真心話?」

折可大在軍議上一直都被這個問題困擾。韓岡說要讓京營歷練一下,但萬一他們死傷太重,回京之後,可就不好交代了。在京城生活了百多年,不知有多少親朋好友,若是這些來自開封周邊的禁軍傷亡太大,光是口水就能把人給淹死。

「反正我是不信。」折克仁搖頭,「西軍jing銳可比樞密現在手上的京營和代州兵強得多,不比我們河外兵要差,更別說他們肯定比京營聽話得多。換做是我,肯定是將西軍做主力。」

「會不會是韓樞密和呂樞密之間有什麼瓜葛。」折可大道,「聽說兩位樞密之間不是那麼和睦,要是用了西軍做主力,回京后見到了呂樞密說不定都難抬頭。」

「不至於。」政治上的原因折克仁早就考慮過了,但從他與韓岡的接觸中,並不覺得韓岡會為這點小事而忽視京營與西軍之間戰力的差距。從韓岡到忻口寨后的佈置來看,他對遼人沒有半點輕視,對京營的戰鬥力也看得很清楚。

折可大想了想,點了點頭。韓岡給他的感覺,也不像是那麼斤斤計較、小雞肚腸的人。

「不管樞密是什麼理由,既然不肯用西軍,能用的也只有我們麟府軍了。有那六千多西軍在太原清剿趁火打劫的賊寇,我們也不用擔心後方不穩。」

折克仁都不提代州和太原的軍隊,在經過了遼人如火一般的侵襲之後,河東路除麟府這河外之地外,另外的兩處重兵之地實力大弱,只有打下手的份。

折可大沉默的看着前方。

這就是折可大對韓岡不肯動用西軍頗有微詞的緣故。在戰爭中受到重用可不是好事,那代表着更多的危險、鮮血和犧牲,那些可都是折家的兒郎。

他不怕自己犧牲,甚至因為戰爭而熱血沸騰,但一旦涉及折家的利益,就是他必須要考慮的事了。

……………………

同樣的問題並沒有困擾到韓岡的幾位親信幕僚。似乎不調西軍北上忻口寨,並不是什麼值得在意的事。

章楶、黃裳等人,各自管着一攤,手下也有一批人聽命,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但他們每ri的忙碌,對河東制置使司是不可或缺的一面。

之前困擾韓岡的糧食,隨着百姓的疏散,以及軍隊有節制的行動,還有制置使司合理有效的安排運輸計劃,已經不再成為問題。在忻口寨中,逐漸囤積起來了一批足夠供給全軍大規模作戰半個月的糧草來。只是這個數量,對於韓岡想要達成的目的還是差了很遠。

韓岡希望京營禁軍至少能擁有有西軍三五成的實力,ri后在重奪燕雲的大戰中,他們是必須要派上用場的一份子。

但韓岡不會揠苗助長,讓京營禁軍感受一下戰爭氣氛,然後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讓他們在戰場上見識見識血腥。這就是韓岡現在對京營禁軍的全部要求。

就是在太谷縣那樣危急關頭,韓岡對京營禁軍的要求,也是徐徐而進,保持對遼軍的威懾力,而不是直接與遼軍一較高下——換做他手中的是jing銳的西軍,那麼在太谷城下全殲敵寇就是韓岡必然的選擇——所以就必須要有更多的作戰時間,將一兩次決定勝負誰屬的決戰,拉長成持續不斷的低烈度戰鬥。

不過要實現這樣的想法,就要考驗制置使司制訂作戰計劃的水平。韓岡為此付出了不少的心力。不過他也清楚眼下最為重要的任務是奪回代州,還不至於會主次顛倒就是了。

韓岡正在看着一份份公文,一名親兵進來通報:「樞密。京師派中使來了。」

韓岡放下了手上的文件,抬頭問道:「是傳詔嗎?」

「似乎不是。只是說帶了皇后口諭。」

「知道了。」這位中使多半是為遼人請和而來,此事不難猜,只是韓岡有些驚訝來得這麼快,也不多想,直接道,「帶他進來。」

韓岡很快就見到了遠道而來的這位中使。雖然是身攜皇后口諭,但他還是很懂規矩的向韓岡行禮——沒有帶着正式的經過兩府簽字畫押認可的詔書,口諭、中旨之流,是壓不住韓岡這樣的宰輔重臣。

「姜榮拜見樞密。」

應該是ri夜兼程,整個人都像是在灰堆里打過滾,不過韓岡還是將人給認出來了,的確是是皇後身邊的姜榮。

姜榮是皇後身側的親信內侍,不過官位不高,離轉入武官序列還有着很長的一段距離。所以在侍候皇后處理政務時,多是御葯院的大貂璫侍立左右。說是皇後身邊的親信人,也就是端茶遞水的差事。

「黃門此來不知何事?殿下到底有何吩咐?」

韓岡接到郭逵的通報這才過去幾天,想不到朝廷問政的使臣就來了,估計剛剛接到雄州或是保州的奏章,皇后就立刻遣了姜榮北上。

「是為遼人近ri遣使上京請和一事。」

「請和?北虜看來是撐不住了。」韓岡嗤笑一聲,問:「耶律乙辛開了什麼條件?」

「增幣十萬,銀絹各半。如此遼國願意收兵,讓國界恢復到開戰前的局面。」

「也就是說用十萬歲幣加上興靈、武州來換回代州?」

姜榮想了想,補充道:「還有就是和平。兩家罷兵,重歸舊盟。」

「這是和談成立后的結果,不是可以當做交換的條件。」韓岡搖了搖頭,「朝廷可不要給耶律乙辛那廝糊弄了。殿下、平章還有兩府幾位相公是怎麼考慮的?」

「此事事關重大,不能不經由兩府照準,聖人也無法獨斷。所以聖人分派中使,來詢問幾位樞密的意見。小人便是這樣被派來河東。」姜榮站得正了一點,「小人奉聖人口諭問樞密,這一回不知是當和還是不當和?」

韓岡站起身,說得毅然決然:「請黃門回京後上覆聖人,當然要和!」

韓岡的回答讓姜戎愣了一下。他的答話好像是迫不及待一般。難道這位河東制置使已經沒有獲勝的信心了?

「還請樞密說下緣由,小人回京后也好向聖人回報。」

「現在中國還滅不了北虜。當然,北虜更不可能滅了中國。打到最後,只是徒耗國力而無所收穫——所以只有議和一條路。我們不是已經逼到耶律乙辛遣使求和了嗎?差不多已經夠了。」

姜榮點了點頭。他是親眼看見奉命議和的遼使上京后,給京城百姓帶來了多少欣喜,又讓多少家酒樓賣光了窖藏的美酒。

「不過有件事很重要。」韓岡緊接着補充道:「就是這一回在什麼基礎上議和?」

「基礎?」姜榮張大眼,等著韓岡的解釋。

「澶淵之盟,中國付了三十萬銀絹的歲幣。之後慶曆增幣,又加了二十萬。換來的是北虜不動兵戈。熙寧劃界,也是中國割地。同樣是為了北虜不要趁火打劫——當時天下連年災異,實在不能開戰。」韓岡扳動手指,一樁樁來數。暗暗嘆了一口氣,他還記得當時蕭禧是怎麼空口白牙的將朝廷鬧成了一鍋粥,「所以這幾次的和約,是建立在北虜勢強而中國勢弱的基礎上的。」

「的確如此。」姜榮點頭表示同意。

「但此番宋遼交兵。陝西那邊是大勝,呂樞密收復了興靈。河北雖有小挫,可也是進攻不利,遼人並沒有佔到便宜。河東雖然開局不利,可如今遼軍被逼到只剩代州半州之地了。在眼下的局面上,恩賜北虜和平的是中國。耶律乙辛是沒有任何資格開出條件,他只能接受。歲幣也好,割地也好。當是要明白,現在是北虜一方勢弱,而中國勢強。」

姜榮越聽越是吃驚,韓岡的這個態度可是把遼國鄙視到了骨頭裏。

「自然,」韓岡接着道,「和平還是必須的。在中國國力徹底壓倒北虜之前,保持一段時間的和平對國家和百姓都有好處。」

「那以樞密之意,當向遼人開出什麼條件才合適?」

「兩國疆界維持現狀,嗯……這得是在收復代州失地之後才能開出的條件。」

也就是說,搶下的就是我的,丟掉的等我搶回來那還是我的。姜榮心中一轉,也就是明白了。可他變得更不明白韓岡為什麼敢這麼說:「但遼賊能答應嗎?」

「興靈和武州的所有權可以拿錢贖買過來,省得北虜不鬆口。」

「贖買?」

「太祖皇帝不是在設立封樁庫時說過嗎?存在裏面的銀絹是為了贖回被割讓的燕雲諸州。如果北虜不肯答應這筆交易,那麼就會拿封樁錢來招募國中勇士,搜求北虜首級。十匹絹一個北虜首級,以二十萬人計,也不過兩百萬匹絹罷了。」

「……那樞密覺得用多少錢買下武州和興靈合適?」

「又不是買北虜盤踞的土地,興靈、武州這兩處都已經在中國手中了,說買下來只是給耶律乙辛一個台階下,多了都是朝廷丟臉。三五萬貫也就是了。不是歲幣,是一次xing的付出,是給耶律乙辛的簽字費。只是要他承認兩地歸宋,簽個名畫個押而已。」

姜榮在韓岡的話中聽到了無可動搖的信心,他小心向韓岡的求證:「樞密可有把握打下代州?」

韓岡豎起一根手指:「如果輜重補給能做到充分及時,那麼入秋之前,代州全境將不會再有北虜一兵一卒能安然存在。」

韓岡的自信,感染了姜榮。這可是從無一敗,名望如神入聖的韓樞密。他既然放言說遼軍必敗,那麼還有什麼值得懷疑?

他向著韓岡躬身行禮,「小人回京后,必將樞密的話原原本本奏上聖人。」

韓岡笑着點頭。對什麼人,說什麼話。要加強京城那裏與遼人談判時的底氣,他也不得不大吹一陣。

反正只要結果好那就行了。他並不在乎這一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宰執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宰執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34章 為慕昇平擬休兵(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