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24)

第44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24)

【雙倍月票的活動快要結束了,繼續求月票。.這是第一更。】

由夏入秋,幾乎就是轉眼間的事,由秋入冬也是猶如飛一般的迅快。

天氣一天天的轉涼,院中的落葉也一日多過一日。落葉多了,總免不了有人會想到廢物利用一下。

宣徽院的隔壁是群牧司。韓岡所在主院的隔壁,便是群牧使的公廳。除了韓岡擔任同群牧使的那段時間,群牧使的公廳一天下來,有主人在的時候並不多——群牧使一向是樞密院都承旨兼任,群牧制置使更是樞密使或是樞密副使的兼差。

這時候,群牧使也照常不在。不知那邊的官吏趁機在烤些什麼,香味都飄到了宣徽院這邊來了。

「群牧司在鬧什麼?」

時近傍晚了,乍聞到香味,沈括立刻就感到自己肚子餓了。由於要自重身份,口氣就變得很不快。

「三班吃香,群牧呢?能吃什麼?!」

韓岡放下手中筆,對沈括笑說着。

「玉昆。你也是做過群牧使的。這樣說可不好。」

蘇頌也從文稿中抬頭,順便摘下了眼鏡,揉了揉酸脹的雙眼。

「現在又不是了。」

韓岡望了望對面,可能是故意選了樹下生火,煙氣被樹葉分散后就變得淡得看不清。

沈括轉向蘇頌:「子容兄,你也不管管?!」

蘇頌搖搖頭:「那是薛師正的差事,不好插手。」

「韓岡倒想起幼時了。掃起樹葉,瞞着父母烤東西吃。」

韓岡說道。想當年他也是這樣烤過紅薯和玉米的。

「哦,不知那時候玉昆你烤的什麼?」蘇頌饒有興味的問著。

韓岡心一跳。紅薯、玉米這個時代可沒有。想要引進,卻隔着萬里鯨波。他搖搖頭,「還能是什麼,野兔,山雞,還有黃精、山藥。都是些野地里找到的。」

並不是韓岡信口開河,也是在他的記憶中,他的兩位兄長都曾經帶着還年幼的他出去抓過野味,也掘過一些山珍。

不想在這事上跟人多說,韓岡又道:「不如讓人端些菓子過來吧。對面在吃,這邊肚子也餓了。」

「也好。」蘇頌點頭,老實不客氣的又道,「再來些茶。」

「存中你呢?」韓岡又問沈括。

「一樣吧。」沈括道。

很快,三名大臣便就著茶,吃起了糕點。下午茶的時間,公器私用的『《自然》編輯部』也輕鬆了下來。

第五期《自然》正在編纂中,沈括和蘇頌都是為此而來。有了兩人的幫忙,這一期的質量又上升了一個台階。不過審核和校對的工作,依然繁重不堪。

韓岡、沈括和蘇頌都提過,是不是該培養一批編輯來代替自己,處理一下基本的文字工作。可即便是最基本的文字修改,也需要足夠的科學常識,有這方面能力的士子,比三條腿的蛤蟆還少些。不論是韓岡還是蘇頌,都不放心將這方面的工作交給外行人。

到現在為止,也只是培養出幾個拆信的文書,讓他們檢查以稿件的名義送來的信件裏面,到底真的是稿件還是別的無關之事。

沈括又吃了塊綠豆糕,用濃茶清了清口。指著桌上的堆成山的稿件:「也不知要幾天才能看完。就像沙子裏掏金子,一天下來也不一定能淘到幾粒金砂。」

「這事要有耐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真要等到開花結果,就像玉昆之前說過的,」蘇頌沖韓岡笑了笑,「要窮十年之功。」

「要真的有十年功。存下來的稿件怕是要堆滿幾間屋子了。」

沈括看了眼地上存着廢稿的木箱,被他們三人集體否定的稿件,全都會丟進這個木箱中。箱中積存的稿件有上百封之多了,但沒審核的還有更多。

《自然》已經到了第五期,前幾期所引發的回應也越來越多了。如同潮水,湧向了京城。投稿絡繹不絕,在剔除了近三分之一,求官、討好、申冤、求助,以及滿篇詩詞歌賦的信件之後,剩下的投稿依然有五百餘封。而其中有價值的,其實不及十分之一。

前幾期被淘汰和錄用的投稿,都按照時間和錄用與否,分別打包存放了起來。並不會銷毀掉。但時間長了,就免不了像沈括說的一樣,堆滿幾間屋子。

「幾間屋子的事還好說。」韓岡說道,「除了那些亂七八糟的信,現在能給《自然》投稿的,率為有心於格物之輩。不論本心為何、見識高低,都是值得鼓勵的。像這樣只是收下就沒了迴音,說起來有些傷人心啊。」

「那怎麼辦?又不可能一個個都回信。每一期最後都說了抱歉了吧?」

按照韓岡的提議,現在都在每一期最後一頁刊登致歉聲明,對無法回信表示歉意。不能回信也許是現實,但人心必須要考慮到。

蘇頌也搖頭。一一回信的確不可能。他寫想勉勵那些有心格物卻不知從何入手的投稿者,但現實的情況不允許。

如今私信,絕大多數都是託人轉交。有的是拜託親友,還有的則是藉助穩定的來往於商業路線上商人來傳遞。朝廷的驛傳,雖說大臣們偶爾可以借用,但如此大數量的回信,就絕不可能。

而且投稿人來自天南海北,現在最遠的已經有隴西和福建的投稿,可以想見,在未來,嶺南、甚至甘涼的投稿也會有。不說數理化,就是將各地獨特的地理風貌記錄下來,便能登入《自然》之中的地理一科了。那樣的情況下怎麼給人回信?

韓岡自是知道《自然》的發行和收錄,需要一個遍佈全國的郵驛系統。但他沒想到會這麼快就需要了。原本他都做好了連着兩三年都沒有合格投稿的心理準備。但現在,情況比他預計的要樂觀很多,寄來的信件中,有價值的比例比預計的要高不少。估計兩三年之後,就得改為月刊,才能安排下版面了。

「如果要能借用朝廷的驛傳,辦理民間的郵政那就是好了。」韓岡決定先敲敲鼓,沒必要多拖了,「現成的驛站車馬,走慣了的路線,更有大量的人手。」

「不可能吧,朝廷怎麼可能會答應。不說干擾軍情遞送,就是花銷……」沈括說着說着就停了口,驚問韓岡:「要收錢的?!」

「當然要收錢。從東京送到交州是一個價,從東京送到南京則是另一個價。路程越遠,郵遞價格就越高。但不管路程遠近,朝廷的驛傳肯定要比民間託人帶信要快。」見沈括想要說話,韓岡又補充道,「我是說平均速度。」

民間都是順帶送信,不可能像驛傳一樣,目的就是送信,能一程程的送下去。有一些人會比朝廷的步遞要快,但更多的卻會更慢,而且是慢得多。

沈括皺着眉頭:「就算收錢,可驛站傳信也只能送到驛館。還是說送到官府,然後通知人去領?」

「當然不是。」韓岡解釋道,「路、州、縣、鄉都設專門的郵局,一層層的將信轉發下去,也一層層的將信收上來。就像是衙門一樣,鄉鎮、縣監、州郡,然後到路中,最後彙集到京里。驛傳不正是這樣用嗎?」

「玉昆,說明白點。」蘇頌道,放下了手中的茶盞,擺出了洗耳恭聽的姿勢。

「如果韓岡在鞏州隴西縣的鄉里,有信要寄到同一州的寧遠縣。可將信送到鄉中的郵局,如數付了錢。然後當天鄉中的郵局就將信送到縣中郵局,縣中的郵局再送到州治的上級郵局,在那裏進行分揀。確定是本州的寧遠縣,然後就是讓負責這條線的人送下去,傳到寧遠縣中。」

「下面呢?怎麼送?」蘇頌追問道。

「具體到城中,就要先做好準備。必須每一家每一戶都要有個門牌號。廂、坊、街巷,然後是街巷中的第幾戶人家。比如存中府上,正門開在宣化坊北亭巷中,所以便開封府舊城右軍第一廂宣化坊北亭巷一號……從東頭數第一家嘛。」韓岡沖沈括笑了笑,繼續對蘇頌道,「只要知道了門牌號,這樣本城的郵局,就能順利的將信投遞到府上。」

「如果是本路寄信就在路中多一重轉送。如果是隔着好幾路,那就是從京城轉送了。是不是這樣的?」蘇頌說着,問韓岡。

韓岡點頭,「其實東南、河北,中原,西南、這樣的大區域,都要設一個轉運的中心。免得兩浙送江東的信,要到京城走一遭。」

「鄉間呢?」蘇頌又問道。

「郵送不可能到村中。但每個村子都可以在鄉里或鎮上的郵局設個專屬的郵箱,存放本村的郵件。等村裏有人到鄉中、鎮上的時候,順便就能帶回去了。郵箱可以安鎖,郵局和那個村子各拿一把,免得給外人偷拿走。」

「能到鄉鎮就不錯了。的確用不着到村裏。」

蘇頌閉起眼睛,在頭腦中過了一遍。很快就點起了頭。有已經成型的驛傳系統在,將民間的郵政納入進來,還是很容易的。一個達到鄉、鎮一級的郵遞系統,這對國家的意義可想而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宰執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宰執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44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