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虛實(11)

第31章 虛實(11)

會議的氣氛很是沉悶。

大宋在遼國的商人,大批的被捕入獄,財物也大量被沒收。其中有許多人,都跟議政重臣們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可議政們的態度,竟然不是憤怒,只是沉悶。如果是外人看來,這就很有些奇怪了。

但作為當事人,卻沒有任何值得驚訝的地方。

因為兩位宰相,到現在都沒有表態,氣氛當然激烈不起來。

「損失很大啊。」章惇拿着新出的鉛筆——他實在不清楚,為什麼根本就沒有鉛,為什麼韓岡硬是要命名作鉛筆——在冊子上點着,「至少三百萬貫。怎麼會這麼多?」

有了章惇開口,氣氛算是一松。

方才還如蛤蜊一樣,死不開口,轉眼就開始踴躍發言了。

「這不是鐵路修通了。在國境上裝卸貨,還不如直接運到析津府方便。」

「在析津府買進賣出,據說利潤比石子鋪榷場要高出三成。」

「眼裏就只有錢了,命都不顧了。」

「誰能知道耶律乙辛會發狠。?」

「大概是耶律乙辛忍不住了。」

「詐病欺人,這還是皇帝該做的事?」

耶律乙辛是當真傷了。韓岡低頭看着報告,更詳細的情報已經放在了兩位宰相的桌上,只是這點小事,就沒必要更正了。

「耶律乙辛這麼做,兩三年內,沒人敢去遼國境內做買賣了。」

「他都火燒眉毛了,哪會考慮那麼多?」

這一次,換作韓岡敲了敲桌子,把飛出去的話題拉了回來,「風涼話就少說吧,先弄清楚整件事,再討論一下怎麼辦。」

「玉昆說得對,」章惇也發話,「沒用的風涼話就別說了。景叔,遼國對我皇宋商人的搜捕,規模到底有多大?」

「從現在得到的消息來看,」游師雄道,鐵路總局被戲稱為小都堂,就是因為政、軍、工、漕、刑,以及情報搜集,什麼事都能插上一腳,尤其是與鐵路相關的信息,比樞密院還要快速、精確,「遼人對商會的搜捕,主要還局限在析津府和捺缽附近,而許多不在這一區域的商人已經在返回河北。不過……」他抬頭看了看圓桌旁的同僚,「許多人都是直接放棄了自身所攜帶的貨物,總體損失要遠遠超過三百萬貫。」

「這生意做得太吃虧了,」李承之偏過頭對韓岡道,「賺沒賺多少,一丟都是幾百上千萬貫。」

韓岡低聲道,「與遼人打交道,的確要冒風險,但不與遼人打交道又太可惜。不說那些特產了,誰知道收復幽燕的機會什麼時候來呢?」

有句話韓岡沒說。要不是耶律乙辛下手快,在遼國境內亂竄的大宋商人,遲早能將遼國的老底給掀開來。

遼國牧場裏面的牛羊馬,日本的金銀礦,白山黑水中的木材,甚至人口,都是大宋所需要的。

同時,繁榮的貿易,使得宋人能夠自由進出遼國,反過來難度稍大一點,但也只是難度稍大。

比起過去兩國之間還有兄弟之約的時候,在東京街頭上看見契丹人的幾率反而更高了許多。

當然他們不會僅僅是做生意,相互之間刺探、收買,都是不用說的。

相對而言,大宋的優勢更大一點。國力上的差距,兩國的上層都看得很清楚,遼國能夠自恃的,不過是過去百多年一直壓着大宋的歷史罷了。

因而與大宋一邊有着私下往來的很多,耶律乙辛得國不正,就是這些人為自己尋到的最好的理由。

「玉昆,」章惇提聲問韓岡,「你說該怎麼辦?」

韓岡毫不猶豫,「人命關天,先保住人命。」他反問章惇,「子厚兄你的意思呢?」

章惇道,「得搜捕遼國在京師的細作。」

韓岡點頭,「對等報復這是必要的。勉仲,這件事就交給開封府了。」他又對章惇解釋道,「可以拿這些細作把我們的人交換回來。」

章惇沉吟起來,「那就要派人去跟遼人交涉一下了。」

「派誰去?」張璪問,「……以什麼名目?」

自從耶律乙辛篡位之後,大宋與遼國沒有正式的官方外交。而且大宋一直拒不承認耶律乙辛的皇帝之位。

即便商貿往來,即便連鐵路也連了起來,即便都堂私下裏與耶律乙辛也偶有溝通,但官面上,不會有任何妥協。

主持與遼國商貿往來的,是一個沒有名目的行會,但決定了輸送遼國的商品的價格。傾銷鐵器,傾銷絲綢,傾銷瓷器,傾銷棉布,傾銷玻璃器皿,傾銷一切能夠賺錢的工業品。只要有利潤,除了兵器之外,什麼都能賣。私下裏許多議政重臣都參與其中,但這也是不能拿到光天化日之下來說明的。

「使臣待會兒再定,名目也好說。」章惇問,「被遼人劫走的財物怎麼辦?」

立刻就有人回道:「肯定得讓遼國交還!」

「如果遼國不肯交還呢?」章惇再問。

沒人敢立刻回答了。

那就意味着,朝廷如果不想成為笑柄,就必須做出更加強硬的反應。

這個決定,只有宰相才夠資格說出來。

廳中數十道視線都聚集到韓岡的身上。既然是章惇問得的,就該他回答。

「以我之見,如果遼人不肯交還無故扣押的國人,同時不願賠償國人的損失,應該向其宣戰!」

韓岡的話,惹起了今天會議以來最大的一片聲浪。

「相公是要攻遼?!」熊本第一個叫了起來。

韓岡更正,「前提是遼國不願意釋放無辜國人,並賠償他們的損失。」

這是借口。

所有人都這麼認為,儘管他們中的大部分,都在遼人的行動中受到了不小的損失。但每一位議政都不會認為以此為由,與遼人交戰,是出自於韓岡的本心,而不是權謀。

借口這東西,想找總能找得到。雖然不至於編一個遼宣宗遺腹子,但隨便找個遼國的宗室子弟,扶持他回去復國,也是相當容易的借口。

眼下的這一個,比不上為兄弟之邦復國更有號召力,更加名正言順,但只是作為開戰借口而已,哪裏需要那麼多計較。

「雖然遼國的局勢沒有變成我們希望的那一種,但不論打不打,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蠻夷都是畏威而不懷德,你不去做出要打的樣子,他們就不會把你說的話當真。和平不到絕望的時候,我們也不當訴之於戰爭。但如果當真開戰,這一切的起因,完全是來自遼人不改其強盜本性的緣故。」

聽到韓岡的發言,所有人都覺得,還真像那麼一回事。

不過如果當真要開戰,有一個問題必須先行確認。

「敢問相公,攻打遼國,到底能不能贏。」

這是最重要的問題,只有一個讓人信服的肯定答案,才能得到議政們的認可。

「想必這些年北境的變化,諸位都應該看得清楚。可以這麼說,現在只憑河東、河北兩地駐軍,就可以對抗遼國不落下風。」

如果只看軍事實力、動員能力、生產能力,只憑關西,就足以與遼國對抗。這一句,韓岡就不想在這個場合公開說了。

「只是不落下風?」

韓岡的回答是不能讓人滿足的。

「所謂不落下風。就是未慮勝先慮敗。河北河東直面遼國,兩路的軍備,從開國時,就是抗衡遼軍。不過舊日的戰略規劃,雖是阻敵於邊境之上,但希望去幾乎都放在一紙盟書上,遼人一句威脅,就不得不奉上金銀。而如今,則是不斷修築邊境寨堡,便是要組成一張,在邊境上攔住遼軍的主力。」

韓岡的話,讓許多人陷入今日與舊日的對比之中。都經歷過連西夏都能騎到頭上的日子,如今直接壓制遼人,自是讓人心懷大暢。

韓忠彥道,「遼人的火炮不少了。」

「遼國全面轉向火器建軍,戰鬥力的確有提升,但也損失了遼軍最大的特點。截長補短,整體上變得平庸了。」韓岡插話道,「火器對後勤的依賴是遠遠超過此前的任何冷兵器。樞密院應該最清楚這一點。」

張璪和沈括同時點了一下頭。

韓岡繼續道,「遼人本是離合之兵,一擊不中,遠飆千里,我大宋精兵那是望塵莫及。但騎兵加了重炮后呢,就變成了老鼠拖龜,吭哧吭哧一天也走不到三十里。」

韓岡的話說得有趣,會場中帶起了一陣暢快的笑聲。

「至少不用擔心被遼人打進來。想必諸位都明白這一點了,不需要我連篇累牘的再說了。總結一下,就是比起二十年前,皇宋與遼國的攻防之勢。是顛倒過來的,開戰和終戰的權力,已掌握在我們手中。遼人大舉來攻,只會被擋在邊境上的寨堡外,至於小股的敵人,進入河北之後,能逃過半個月都算多的。」

不論之後會有什麼變化,至少現在,議政們都相信了韓岡的話。畢竟這些變化,都是他們一直看在眼中的。

「既然不怕遼人反擊,那是否能收復幽燕故地?」韓忠彥又問。

這一回,韓岡卻是搖頭了,「畢其功於一役,這是不現實的。當年對西夏,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也是幾次會戰,其中不小心還敗了一場。要不是遼人在背後偷襲,更得幾年的時間。」

現在的大宋,根本不可能動員舉國之力。雖然比過去的情況要好一點,但地域歧視依然嚴重——這在千年之後都沒辦法消除,現在就更不用說了。

北方看不起南方人,南方人也敵視北方,地域的鴻溝幾乎無法彌補。這還是尋常時的看法,一旦關係到切身相關的利益,那問題就更加嚴重了。

一旦遼國佔領了河北、河東,讓江南出錢出人,如果這件事交由各地州議會來決定,有多少議員會投票贊成,多少反對?

如果遼人佔了大宋的半壁江山,朝廷不得不將行在搬到江寧、杭州,南方各路會支持朝廷光復舊地嗎?

韓岡不覺得在沒有進行宣傳鼓吹的情況下,能動員起江南百姓的支持。只有南遷的僑居之民,才會鼎力支持,南方的土著只會抱怨朝廷收得稅太多了,抱怨朝廷把他們的子弟送上戰場。這是現實,必須要承認。

而且大宋軍事動員上的水平,也還沒有達到與鐵路及熱、兵器戰爭相配合的程度。

也許過去,韓岡對於軍事動員,沒有太深的認識。但現在的韓岡,在中樞做了十年,也曾多次參與和指揮過戰爭。他明白一件事,就是軍事動員,是一件必須要有着精密計劃和計算的學科,不是派吏員下鄉把民夫趕出來就算合格的。

戰爭期間,徵發百姓服役,這就是動員,但每一次徵發,都會有大量的逃亡,導致同樣多的工作,要壓在人數遠比預計要少的民夫身上,接下來,就是民夫不堪其苦加速逃亡,剩下的民夫接受他們丟下的任務,如此近乎於死循環的過程。那要浪費多少民力?

低劣的動員手段,就像榨油一樣,用簡單的重鎚,你可以把油菜籽裏面的油料給擠壓出來,但被榨出來的,最多只是六七成,還有三分之一沒有弄出來。想要榨出更多的油料,就得換更好的壓榨機。想要將民力用盡,就得對動員手段進行更好的優化。

何況如今的戰爭,不僅僅是民夫,軍隊了,還包括工廠、鐵路等各方面的戰備,必須做到相互配合才能發揮出更多的實力。

不過韓岡雖然給了否定的答案,卻讓人更加相信他之前的判斷,不管怎麼說,一個能理智的判斷成敗的領導者,比總是宣揚戰無不勝的人,更值得相信。

「玉昆,已經說了很多了。」章惇出來,「總結起來就兩點,一個,向遼國要人要賠償,第二,遼國不幹,我們就打他。」

章惇故意用了輕鬆的口吻,但沒有人笑,反而因為他的總結,結束了之前的討論,讓氣氛漸漸嚴肅了起來。

因為已經到了最後。

「大家可以表決了。對玉昆的提議,同意,還是不同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宰執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宰執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31章 虛實(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