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摩尼

第四十八章 摩尼

本人的第二部小說《晚宋》正式開始發表。起點書號110104。

歡迎大家一如往的支持多多點擊,多多投票。

這部小說本人覺得應在各方面都要強過《李唐傳奇》

簡介:

宋蒙聯合滅金是南宋王朝所犯下的最大戰略錯誤,如果宋蒙當時談判失敗,歷史之路又該如何走?本書就假設了一個偶然的因素導致了宋蒙聯合滅金的談判失敗后,歷史從此改變的故事。本書主人翁李思業是唐朝一支沒落宗室的後裔,城破后十四歲的他被擄到金國成為奴隸,幾經波折,他重獲自由身後回到故國的都城臨安,並漸成商賈。一個偶然的發現,他毒殺了扮作使者前來談判的蒙古大汗窩闊台,歷史從此走錯,李思業本人的命運也隨之發生了改變。本書描述一個少年從奴隸到開國皇帝的傳奇故事。本書為架空歷史小說,請勿和史實對號入座。

===============================================

摩尼教是三世紀在巴比倫興起的世界性宗教,又稱牟尼教或明教,主要吸收猶太教-基督教等教義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傳播到東方來以後,又染上了一些佛教的輪迴色彩,告訴信徒要信奉光明之神,遠離黑暗和邪惡,以求來生獲得幸福,摩尼教強烈主張眾生平等,因此被不少統治階級以其教義中描述神話故事為借口判為異端邪說,後來被波斯接受立為國教,但波斯被大食所滅后,摩尼教因其起源於猶太教而被伊斯蘭教視為仇敵進行了殘酷的迫害,摩尼教徒們也被迫分散到世界各地。唐高宗時,摩尼教徒隨波斯商人來到中國的福建、浙江一帶傳教,被胸懷寬廣的唐朝所接納,但在開元二十年之時,有浙東地方官告發摩尼教徒蠱惑山民藐視大唐律法而被唐玄宗所禁絕。摩尼教遂向西發展,被回紇登利可汗所接受,逐漸成為回紇的國教。唐、回兩國談判之時,准許摩尼教重回大唐傳教便是條件之一(參看第三部),大曆三年,摩尼教重返大唐。

大曆六年十月,宣州寧國縣山洪爆發,全縣被淹,縣令也死於洪水之中,全家死絕的就有五百餘戶,洪水過後阻斷了寧國縣與外界的聯繫,直到半月後,方才被商人發現告之宣州府,宣州刺史立刻派人到寧國縣了解情況,方才得知寧國縣已經是瘟疫流行,全縣人口已經死亡過半。宣州當即發八百里加急向金陵求救,

李月得報立即命令軍隊開赴寧國縣救援,將未死之人全部**寧國縣,建立難民營異地安置,但軍中也開始有人染疫,三日即死,無人敢再進寧國縣掩埋屍體。就在這時一支約百人剛隨『巴蜀商行從長安來到宣州的摩尼教徒挺身而出,自願到寧國縣掩埋屍體,二十天後,這群僅剩三十三人的摩尼教徒終於從寧國縣走了出來,艱難地完成了掩埋屍體的任務。

宣州刺史江上清親自上書,向李月彙報了這支摩尼教徒的巨大功績,十二月,李月在金陵府勤政院接見了這批從死神手中逃出來的摩尼教徒。

「大將軍別來無恙否?」

摩尼教徒剛剛走進西閣大殿,一名年老的摩尼教徒便站出來向李月問候。

李月一怔,他立刻認出這名老者竟是當年在回紇見過的國師睿息,他大吃一驚,連忙過來施禮道:

「國師親到江南,李月無禮!」

「大將軍,不,應該是吳王殿下,我已經不是回紇的國師了,國師之位我讓給了總教派來的副教主,我現在是負責在大唐傳教,當年我就說過,或許我們有緣在江南再見,果然是這樣啊!」

「大師不顧年邁,率領教徒捨身救我百姓,李月十分感激,來!各位請坐。」

隨後李月命功曹事官員去接待其他摩尼教徒,自己和崔煥則專門接見了睿息。

「吳王殿下,我是在前年來到長安的,皇上十分信守當年的承諾,並不干涉我們的傳教活動,去年我們已經在長安建立了寺院,教徒也發展到了二千多人,主要以下層民眾為主。我想殿下也知道,摩尼教初來大唐之時,便是在東南一帶傳教,到開元二十年時已頗有百姓基礎,這次我來江南就是想請殿下答應我重新恢復在江南一地的傳教。」

李月聽了睿息的話,沉思了一會兒說道:「既然皇上答應你們在我朝傳教,從原則上我並不反對,但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雙方達成共識。」

睿息早就知道李月必然要提條件,他便微微一笑,等待對方的要求,這時李月看了看崔煥,崔煥知其意,便笑着說道:「首先是傳教的地方,剛開始時暫時不要在浙西一帶傳教,你們可去越州、福州、泉州一帶可好?」

「這個沒問題,我們的基礎本來就是那一帶。」

「其次希望你們盡量在百越等少數民族中傳教,勸服他們下山入籍成為普通百姓。」

「這也是我們教義的宗旨,在光明之神下,眾生平等。」

「好!最後一條是你們必須遵守大唐的律法,不得觸犯大唐的刑律,更不得煽動百姓與官府為敵,當年殿下在台州就處死了一名自稱是摩尼教神婆的女巫,望你們以後自重。」

睿息微微一笑答道:「此事我也有所聽聞,我們摩尼教並無神婆的說法,更不會為己斂財,這一定是人借摩尼教之名蠱惑我的信徒,這就更需要真正的摩尼教徒去宣揚我們為善的教義,免得被不法之人所趁,況且我早聞江南一帶百姓富足、官吏清廉,乃大唐百姓所嚮往之理想之地,我在大唐多年知道普通百姓小富即安,若如此,再有人鼓動百姓也不會跟隨造反,崔大人何必多慮?」

「大師說得好,自古只有官逼民反,哪有百姓吃飽飯還造反之理,我同意大師在江南傳教。」

「多謝吳王殿下和崔大人,我還有一個請求,我想在泉州和明州各建一座大雲光明寺,不知能否答應?」

不待李月說話,崔煥便搶先說道:「此事大師可向功曹事祠廟署申請,按章審批。」

睿息點點頭,他摸出兩枚戒指遞給李月道:

「這戒指是用我波斯國璽的碎片所做,非金非玉,一枚名王者之戒,一枚曰霸者之戒,王者之戒上鑲有血鑽,而霸者之戒上鑲的是黑鑽,這兩顆鑽石也是來自波斯國王的權杖,我聞殿下膝下有二子,現將這兩枚戒指權作見面之禮獻上,請殿下笑納。」

「如此珍貴的禮物,李月替犬子謝過大師了。」

第二天,睿息便向祠廟署遞交建寺申請,按金陵政制,新教建廟屬甲等公務,需經吳王審批後方可執行。

金陵府在經蕭隱、崔煥兩任長史后逐漸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政務制度,比如將日常公務的重要性分為甲、乙、丙、丁、戊五等,戊級公務由從事直接審批即可,如本錢在五百貫以下的店鋪開張等;丁級公務則需要主薄批准;以此類推丙級公務就需要一署之長司馬來審批;到了最高一等的甲級公務,如平亂、賑災、頒令等則需要吳王的簽字方可施行;在分級的基礎上又按所屬分為白麻和黃麻二類,白麻類公務用白麻紙記錄必須報金陵府審批;而黃麻類公務則直接由地方審批即可,一般用黃色麻紙記錄,但也必須送金陵府備案。這套制度在後來被李月用金字刻在鐵碑之上,立在了勤政院的廣場中央。

話說睿息向祠廟署遞交建寺申請后,時間已臨近新年,就在新年的前一天,睿息接到官府通知,建寺申請已經批下來了,讓他到祠廟署領取批文,批文上說根據規定新教初建寺只能建一處,所以祠廟署只批准在明州建寺,三年後方可申請在泉州增置,睿息雖然有點遺憾但他對勤政院的效率卻深感震驚,他去年在長安申請增置一處大雲光明寺時,足足等了大半年,到今年的六月方才批下來,而金陵卻只用了二十天便完成了所有的審批手續,這不由讓睿息感到了前途的光明。

新年一過,睿息便率領教徒奔赴明州建寺,睿息當年便是東南一帶的摩尼教主,如今教主的歸來讓無數信仰者歡欣若狂,睿息本人還未到明州,聞訊從各地趕來的信徒奔出明州城數十裏外前來迎接,一件睿息,狂熱的教徒們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高高將睿息抬起,睿息當即向信徒們表示要建寺的心愿,在場的數萬信徒當場清囊而出,共捐錢數萬貫,一個月後,睿息共收到各地信徒捐款計十五萬貫,糧食二十餘萬石。三個月後,一座規模宏大的寺廟在明州建成,供奉光明之神也就是摩尼教的創始者摩尼的法像,各地趕來登記的教徒超過了十萬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李唐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李唐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 摩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