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

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

東海郡,乃是舊南青州所在,郡治在朐山縣。當初越王勾踐為了入霸中原,在朐山附近建都。

秦一統天下后,朐山縣一地立石為界,為大秦的東門,也就是秦朝的極東之地。朐山縣外朐山港,是一個天然良港,在港外有一海上大島郁州遮蔽,所以不用懼怕遭到海上風浪襲擊。

朐山縣位於登州和江都兩大港之間,本是地理位置極其出色,但無耐東海郡人煙稀少,在大業七年時全郡也只有二萬七千戶,在全國中位於下郡。

於是朐山縣就孤伶伶的懸在這東海之邊,差一點被人遺忘了。但也因此躲避了隋末的天下大亂,無數百姓都蜂擁至此避難。海東豪傑臧君相從流民中招募精壯乘勢而起。

眼下杜伏威五萬江淮軍逼近東海郡,已將朐山縣包圍得水泄不通。

杜伏威大軍北上之後,趙軍駐紮在東海郡的人馬,為了收縮戰線,當下放棄了東海郡絕大部分城池。宋金剛率領御衛軍主力,已是退到了琅琊郡,而東海郡郡治朐山縣,交給他的部將虎牙郎將高濤駐守。

高濤就是上一次幫助李重九攻下高句麗都城平壤的原隋軍將領。因破平壤之功,高濤已被李重九提拔為虎牙郎將。因為御衛軍新立,李重九將當年被俘的隋軍府兵中,願意加入趙軍的士卒,挑選了兩千人加入御衛軍,加強御衛軍的戰鬥力。

這些被俘隋軍府兵,都算是從軍很久的老兵了,戰鬥經驗十分豐富。對於新成立的御衛軍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們一到御衛軍。不少人就立即被提拔為低級將領。

高濤駐紮在這朐山城中三千士卒,其中有五百名隋軍老兵。不少人已是充為伙長隊副隊正,至於其他士卒,也多是東海郡本地的子弟兵。當年臧君相被殺后,他的五萬部屬多半投降趙軍。

徐世績將臧君相的五萬人馬,大部分淘汰回家,讓他們去耕田,只是揀了其中精壯五千人。這五千人精壯,屯衛軍拿走一半,剩下一半歸給宋金剛的御衛軍。宋金剛直接將其中一千五百名士卒。調給了高濤。

所以說現在的朐山城內,趙軍這三千人馬雖是剛剛組建的新軍,但論戰鬥力實不遜色於一般的久經沙場之師。

三日前當杜伏威打到朐山城下時,聽聞城內只有三千人馬,不以為意,當即派人勸降。但杜伏威的勸降被高濤拒絕。杜伏威大怒派他的大將之中,最驍勇善戰的王雄涎率領丹陽精兵攻城。

結果王雄涎攻打了兩日,卻拿朐山城沒有絲毫辦法。

杜伏威得知消息后大怒,但他又不可能率這五萬人馬。一直圍攻這朐山城。

在杜伏威的計劃之中,攻下臨沂縣之後,琅琊郡唾手可得,這時候無論是向西。收取濟北,齊,魯二郡。兵壓黃河,還是東顧北海。高密,東萊各郡。奪取山東,坐海而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收了山東之後,江淮揚州就連成一片。江淮軍就可以用江揚之富庶糧米,養山東善戰之師,有了山東的拱衛,無論將來和李唐,趙國任何一方翻臉,他杜伏威都有一戰的底氣。

所以杜伏威取大放小,他覺得朐山城這兩三千人馬不過是蝦兵蟹將,自己的義子王雄涎不用數日就可以收拾了,自己沒必要在這裏耽擱功夫,延誤北進的時機。於是杜伏威令王雄涎率八千人馬,駐紮在朐山城城下圍城,自己率領江淮軍主力繼續北上,進入琅琊郡,圍攻琅琊郡郡治所在臨沂縣,同時尋求與宋金剛御衛軍主力決戰的機會。

現在王雄涎的人馬,已是昨日晚上已是攻陷了城東的碼頭,將朐山港封鎖。

海面上的漁船都是被江淮軍收羅起來,下令停靠在岸邊。港口漁村上挨家挨戶地搜查。當地漁民百姓們都被轟出了自己的屋子,然後被江淮軍關押到一處,之後一切糧米食鹽都被江淮軍士卒收繳起來,甚至連屋子外曬著的鹹魚都不放過。

隨即穿着青色戰襖江淮軍士卒,在港口這裏用土木簡易壘築了兩個小堡,封死了海上的出口。

高濤自然知道江淮軍這麼做的用意,封堵了朐山港也就斷絕了,城內守軍補給來援。不用幾日城內兵糧就會消耗一空,這時候江淮軍就可以不費一兵一卒攻破朐山城。

當初高濤認為朐山城是死城,早晚都要被佔據有優勢兵力的江淮軍攻下,與其如此,倒不如將他放棄,退至青州防守。

江淮軍佔據地盤越多,越要分出兵力卻防守,而趙軍雖然放棄幾個郡,但是兵力收縮卻得到加強,這是高濤向宋金剛獻策的意見,不爭一城一地的得失。但是沒有料到宋金剛,想也不想就拒絕了,直接下了軍令讓他率領本部三千人馬守住朐山港,並告訴他五日後援兵就會抵達。

高濤不明白宋金剛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但他見自己申述無效后,還是決定執行命令。將士以服從決定為忠誠,哪怕這個決定是錯的,在高濤的念頭裏就是這樣,就好比當初征討遼東時,明知高句麗是死地,但是三十萬隋軍府兵仍是義無反顧。

現在高濤與他將士,經過兩日激戰後,仍在朐山城堅守。

眼下處境雖十分艱難,但不會比當初征遼時候更差。

高濤如此寬慰著部下,同時前往看望傷兵。傷兵營內聚攏了兩三百號士卒,高濤平日愛兵如子,現在袍澤受傷,他自也是要慰問的。傷兵營里醫藥都缺,不少人都是他當初一併從高句麗出生入死回來的袍澤,這一次沒有折在遼東,好幾人卻是死在了朐山城。

高濤見了這一幕,這一點眼淚落下。當初遼東回來的大隋士卒,是死一個少一個。

走出傷兵營后,高濤又巡視城牆上守備,趙軍士卒們都是精神疲憊的依在城牆一旁,而城外則是彪悍勇猛的江淮精兵。眼下城中缺糧這才最令他睏乏的,但幸虧眼下軍心沒有動蕩,只是不知能夠堅守到第五日。

高濤正在思考應之策。

「漲潮了,郎將!」

聽着士卒的話,高濤轉過頭看向海面上,但見波濤起伏,海面銀星點點,遠處的郁洲島上一片鬱鬱蔥蔥的景色,高濤聽說這郁洲島上有仙人之說,還聽說似乎田橫也在此島上駐過,但不知是不是他麾下五百壯士自刎的那個島。

當初南朝失了淮北之地,宋明帝僑置青、冀二州於海上郁洲,是準備要以此島為基地,反攻淮北的,但志大才疏的宋明帝,最終沒有實現這一天,反而是郁洲島上留下了不少開墾的江南僑民,現在島上也有不少漁民居住。

正在高濤想着這些的時候,突然看見郁洲島附近有着黑色的小船,從岸上划離,這黑色的小船似乎並不止一艘兩艘,而是十艘百艘之多。而岸上似乎也有無數的將士正等待登船。

高濤心底一震,但他的部下更關切問道:「郎將這是什麼?」

高濤不敢確定這是否援兵,於是道:「這裏看不清楚,隨本將上望樓看了再說,爾等不可呱噪,一如平常,不可讓江淮軍看出的異常。」

「諾!」

城下江淮軍駐紮之地,十分低洼,根本不可能看到郁州島上的情況,所以這一幕只有城頭上能見到。

高濤登上城東望樓,想看得更清楚一點,果真這個角度可以十分清晰看見海灣上的全景、確實是無數船舸正朝朐山港北面而去。每艘船上載着八至十人的士卒,這些士卒身上都是穿着赤甲。

高濤心底一陣激動,他手中的拳頭握得緊緊的,他已有九成九確定這是趙軍的人馬了。不過他又想這援兵又是從何而來呢?憑着宋金剛手頭的兵力,防守琅琊郡都不夠的,哪裏還能派出援軍在這裏登陸。

不過高濤確信這登陸的士卒,確實是趙軍無疑。

趙軍士卒乘着這漲潮的勢頭從北側海角山頭那登岸,那北側海角距離城下有兩三里的距離,江淮軍以為根本不會有趙軍援兵,何況唯一可以登陸的港口又被他們封鎖住了,所以根本沒有派士卒,卻防守這山頭上,甚至連一個嘹望哨都沒有。如此正給了城中援兵一個登岸的機會。

數百艘戰船乘着這漲潮的契機,順利避開了岸邊的礁石急流,大多順利地在海角上登陸。

「成功了!」見到這一幕高濤,不由興奮地揮舞了拳頭,當下噔噔地下了城樓對部下道:「立即挑選死士,隨我襲營!」

部下領命而去。

高濤不知道,此刻在郁州島北面海域上,上百艘渡海大艦在海面上停泊著。

艦隊浮海,望去猶如一團烏雲,籠罩在海面之上,艦上的桅杆密集如林,直豎仰天。

這是趙軍的海上艦隊,而出現黎陽渡的三百艘河船,則是程名振率領一萬趙軍水師。

而李重九率領的趙軍真正主力,正在此地,其中有三萬武衛軍,翊衛軍士卒,以及五千廷衛軍和三千操船水手。

海面上一片風平浪靜,但海面下卻是暗流涌動,正如馬上入夜的海灣,就要迎來一場廝殺一般。(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江山國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江山國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