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以一換五百

第三百三十一章以一換五百

西域大小盆地星羅棋佈,大軍極易縱橫馳突,設防困難,故而歷史上中原王朝唯有鼎盛時期才能「鞭長及西」,北涼都護府的說法便沿襲大奉朝的中興之時,如今青蒼臨瑤鳳翔三鎮的存在,便是為了勾連西域中原兩地,而在臨瑤軍鎮以西的廣袤地帶,又以密雲山口為首要咽喉之地,爛陀山便位於此處埡口左側山脈,天然利於屯兵儲資。

先後兩支騎軍沿着這條橫向的寬闊山口向東緩行,後者是典型的北莽輕騎建制,除去百夫長千夫長披掛鐵甲與中原騎將無異,騎卒大多身披皮革製成的輕韌戰甲,配置五花八門,馬刀、長矛、騎弓,甚至還能看到許多懸掛在輔馬兩側的狼牙棒和套馬索。那支先行騎軍則顯然要更「重」,為了不傷戰馬腳力,還有雙騎輔馬,兩匹分別馱負「兵甲」,即兵器與鐵甲,「甲馬」掛有引人注目的甲囊,那套近乎繁瑣的盔甲內附皮里,外罩鱗甲或是鎖子甲,武器也相對更加齊整,一律是長矛、騎弓和馬刀三種,全部懸佩在兵馬之上,而胯下這撥人數在三千左右的騎軍,騎乘戰馬也披有皮質護甲,僅從這一人三騎的規模來看,就能知道這三千騎且不論戰力高低,但在北莽邊軍中肯定是排得上號的「老子軍」。

按照北莽心腹大敵北涼邊軍的調侃說法,北莽邊軍大致分為三種,綽號兒子軍的騎軍屬於南朝精銳,一人雙騎,算是南朝廟堂權貴的親兒子,什麼好物件都不缺,戰馬優秀,兵甲精良,諸如瓦築君子館這些重要軍鎮的騎軍就在此列,至於孫子軍就要遜色許多,在北涼尤其是涼州關外鐵騎眼中就跟馬背上的軍功差不多,不堪一擊。還有一種被稱為老子軍的強勢騎軍,則不容小覷,輔馬多達三四甚至五匹之多,例如董卓的私家騎軍,洪敬岩的柔然鐵騎,還有柳珪楊元贊等北莽大將軍的老底子親軍皆是如此,數量不多,可戰力極強,不存在兵力懸殊便不敢死戰的情況,勝則勢如破竹,敗則全軍覆沒,在戰場上很大程度能夠主導形勢。

這支總計萬人的北莽大型騎軍,正是成功幫助種檀登上爛陀山的送旨軍,是南朝數家豪閥湊出來的壓箱底本錢,第一場涼莽大戰過後,把賭注放在流州和幽州兩處戰場的南朝高門大傷元氣,既然柳珪楊元贊這些成名已久的南朝邊軍元老靠不住,這回那六七個同氣連枝的南朝甲乙大族學乖了,押注押到了名聲鵲起的夏捺缽種檀身上,當然背靠大樹好乘涼的種檀也掏出不少家族老本,那三千精騎正是出自種家鐵騎,一口氣派遣給了種檀半數,連大將軍種神通麾下也不過三千私騎,足可見種家對這位長房嫡子的器重,不過這也毫不奇怪,畢竟種檀是連女帝陛下都在朝堂上親口稱讚的後進之輩,遍觀北莽官場二十年,這份殊榮,廟堂前輩裏頭大概就只有柳珪和董卓寥寥兩人了。

種檀騎在一匹昵稱為「美人」的汗血寶馬之上,本該志得意滿的年輕武將眼神陰沉,望向山口遠處,身邊一名心腹千夫長好奇道:「少主,八十多騎馬欄子都撒出去了,而且都是自家兒郎,出不了錯,我估摸著到達那流州鳳翔軍鎮之前,都不會有戰事發生,少主在擔心什麼?」

種檀耳畔響着大軍中的熟悉馬蹄聲和些許駝鈴聲,皺眉道:「太平靜了。」

出身種家的千夫長伸手撓了撓那顆大光頭,咧嘴笑道:「少主這趟跑去爛陀山本來就出人意料,北涼邊軍來不及反應也正常。就流州那點可憐巴巴的騎軍,光是應付黃宋濮的兵馬就夠吃上一大壺的了,哪裏顧得上咱們?」

種檀嘆了口氣,憂心忡忡道:「上次戰事董卓都已經打下了涼州虎頭城,流州也保持了均勢,最終卻輸掉了整場戰役,就是因為幽州輸得太慘了。此次大戰在拒北城以北,但是勝負關鍵卻在流州啊。我怕就怕兩次大戰,都因為我種檀身處何處便輸在何處……」

那名千夫長趕忙打斷種檀的晦氣言語,悻悻然道:「少主莫要烏鴉嘴!」

種檀自嘲一笑,然後眼神堅毅,沉聲道:「時刻盯着前方馬欄子的動靜,傳回諜報稍有異樣凝滯,我們先鋒三千騎就進入戰時準備,以最快速度衝出密雲山口,務必保證身後六千騎能夠在平坦地帶鋪展陣型。」

這位夏捺缽之所以親率三千種家鐵騎開路,正是擔心給人堵死在密雲山口之內,身後那些來源雜亂的六千騎,未必能夠成功擋住大股北涼騎軍突如其來的衝擊,甚至極有可能給敵軍逼迫得出現海水倒灌之勢,到時候密雲山口內就會是一場一邊倒的屠殺了,即便爛陀山僧兵就近在咫尺,對於戰機勝負都是稍縱即逝的騎軍之戰而言,意義其實不大。從頭到尾經歷過葫蘆口慘烈戰事的種檀很清楚,紙面上的兵力優劣,都是虛的,不但涼莽戰場的葫蘆口證明了這一點,中原廣陵道的那次西楚復國,謝西陲和寇江淮那兩個年輕人,也用一場場匪夷所思的勝利證明了這一點。

雖說種檀事前與父親種神通還有小叔種涼有過一場議事,認為流州險峻形勢不允許北涼出動兩萬騎來堵截,而兵力一旦少於兩萬騎,那麼種檀的一萬騎軍和即將動身趕赴戰場的近萬爛陀山僧兵,就在流州以西的任何戰場上穩穩立於不敗之地,但是種檀從來不覺得沙場上有什麼必然之勢,西京朝堂上那場君臣問答,女帝陛下當着滿殿重臣的面對這位年輕人讚不絕口,種檀言語不多,自稱「並無出眾之處,用兵唯有謹慎」,這不僅僅是照顧柳珪董卓那些「敗軍之將」的顏面,更多是種檀調兵遣將的真實寫照。

種檀自言自語道:「只要讓我出了這密雲山口,任你徐鳳年在流州有翻雲覆雨的手腕,也無關大局了。不過就算你有這份魄力趕來堵截,又當真能攔得住我?」

雖然臨近出口處,尚有一段路程,前方馬欄子最近一次傳遞迴來的軍情也不曾有異樣,但是種檀突然眯起眼,下達了一份莫名其妙的軍令,「三千先鋒騎,換馬!披甲!」

種檀一馬當先,向前衝殺而去。

若是山口外沒有北涼騎軍守株待兔,那就當做一場演武好了。

————

兵法上向來有半渡而擊一說,因時因地而異。

一名年輕儒雅的騎將抬起手臂,身後兩鎮六千騎驟然而停。

他抬頭眺望約莫三里地外的密雲山口,他身後六千人馬都風塵僕僕,流露出疲憊神色,一人雙騎,人馬皆疲,照理說這種形勢下的騎軍,沒有小半個鐘頭的休憩整頓,戰力絕對恢復不到巔峰狀態。一匹天底下最好的神駒,大概能夠一天奔出三百里。所謂的六百里加急甚至是八百里加急,那都是用驛站輪番換馬和驛馬撞死人不計罪的巨大代價換來的,事實上決定一支騎軍速度的真正關鍵,是騎軍最次一等戰馬的體力,那些名垂青史的長途奔襲騎戰,都建立在害馬慘重的前提上,簡單說來就是不斷活活跑死腳力孱弱的承重副馬,以此保證戰馬在戰場上的體力和衝擊力,否則一支兩三次衝殺就精疲力盡的騎軍,如何能夠對敵軍造成殺傷力?

這次奔襲西域,北涼都護府和流州刺史府的既定方略,都是要求他和另外一支騎軍儘力聯手堵截種檀萬騎,進而迫使此人身後爛陀山僧兵越晚進入流州青蒼主戰場,所以歸根結底,這場阻截戰不求戰果大小,不過是盡量為郁鸞刀部騎軍的孤軍深入和主力龍象軍贏取時間,很好打,但也很不好打,保守的打法,就是不理睬爛陀山步卒僧兵,只需要跟種檀的開路騎軍糾纏不休,如此一來,任務就算完成。可是在兩支騎軍並駕齊驅的途中,他提出了一個風險極大的想法,一個導致兩支騎軍都很不好打的激進方針,他本以為那個綽號曹矮冬瓜的年輕人會斷然否決,會搬出「以大局為重」這個說法,但是那個還是第一次與他並肩作戰的年輕北涼騎將,竟然二話不說就答應下來,不但如此,還主動擔負起更為「送死」的任務,理由是他曹嵬麾下人馬更多、而且他曹大將軍行軍打仗的本事也大些,這讓他哭笑不得的同時,也有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他當年在廣陵道,習慣了獨力挑起所有擔子,習慣了數萬甚至十數萬大軍生死全部繫於一身的沉重。

這場仗,還沒打起來,就讓他感到很陌生。

他謝西陲轉頭望向那些隸屬於臨瑤鳳翔兩座軍鎮的騎軍,下意識伸手握住那柄前不久才到手的戰刀,第六代徐刀。

許多事情許多細節,他也是真正到了西北進入邊軍之後才開始了解,比如手中戰刀,原來涼刀開鋒有兩次的講究,一次是在工坊磨刃,一次是在沙場殺人飲血,否則那把戰刀,如果僅有前一次,那就稱不得涼刀。

謝西陲笑了笑。

北涼寒苦,可窮講究真多。

不過他喜歡,很喜歡。

他身後這六千騎,「來路」複雜,既有原先在兩鎮割據稱王的強悍馬賊出身,也有為了戶籍而上陣搏殺的流州難民青壯,還有那個叫柴冬笛的婦人拉攏起來的西域流騎。

準確說來,跟他謝西陲一樣,相對與北莽蠻子身經百戰的北涼邊軍,都是雛兒,人是如此,新配發的腰間涼刀更是如此。

割下北莽蠻子的頭顱為刀染血開鋒,比起為那些水靈的胭脂郡婆姨破-瓜,一點不差!

這個說法很粗糲鄙俗,更不知最早是從誰嘴裏傳出。

雖說師從西楚曹長卿卻出身於市井巷弄的謝西陲,自然還是很喜歡。

謝西陲的軍令一條一條精準傳達下去,將六千騎按照來源分作三部,以出身最正的兩千五百騎兩鎮騎卒作為先鋒,對出現在密雲出口外的種檀部騎軍展開衝鋒,衝突敵陣,得利則全軍齊進,未能得利,只要穩住陣腳,讓北莽騎軍無法成功在山口外鋪展陣型,便小戰既退,第二支流民千騎替補而沖,繼而換做柴冬笛部兩千騎軍,更退迭進。他親自率領五百龍象軍精銳在旁壓陣,一旦北莽騎軍出現

破陣而出的跡象,謝西陲就會讓那五百死士精騎,就算戰死,也要用自己屍體堵住密雲山口的出口處。

在和曹嵬萬騎分道揚鑣之後,後者已經將絕大部分涼弩和騎弓都轉交給謝西陲這支騎軍。

最好的情況當然是種檀部騎軍精銳殿後,由尋常騎軍率先衝出密雲山口,但是謝西陲相信,那名靠着葫蘆口足足卧弓、鸞鶴兩城北涼邊軍屍體當上夏捺缽的年輕人,絕對不至於如此掉以輕心。

即便種檀真的如此名不副實,那麼謝西陲更有自信在實打實的戰場上,拿回那份己方先手失誤錯過的戰功。

謝西陲幾乎與山口內的種檀同時下令,然後說出如出一轍的言語,「換馬!披甲!」

————

曹嵬一萬騎在與謝西陲分開后,開始不計戰馬體力損傷地進行了一場快若奔雷的長途奔襲。

直接繞過了密雲山口!

他要以密雲山口西端的附近一處入口闖進,然後將自己身陷死地,沿着山口迅速東奔,最終處於種檀騎軍和爛陀山僧兵之間,拼得就是謝西陲六千騎能夠守住東大門口!能夠等到他能夠在種檀騎軍的屁股上狠狠捅一刀!

所以曹嵬在與謝西陲分別的時候,半真半假玩笑了一句:姓謝的,我曹大將軍那可是板上釘釘要成為老涼王徐驍那樣的男人,結果這次等於是把腦袋拴在你謝西陲的褲腰帶上了,千萬別讓我英年早逝啊!

謝西陲當時沒有豪言壯語,只是點了點頭。

謝西陲看到那個矮小武將疾馳而去的時候,背對自己,抬起手臂,伸出大拇指。

不知到底是什麼曹嵬獨有的意義,或又是什麼北涼邊軍的古怪講究。

萬騎突進,其勢大如山崩潮湧。

曹嵬嘴唇乾裂,滲出些許血絲,卻滿臉笑意,怒吼道:「老子要讓密雲山口一役,成為不輸於盧升象雪夜下廬州、褚祿山千騎開蜀的豪壯騎戰!曹嵬可以死,唯獨不能死得籍籍無名!」

————

密雲山口雖然呈現出收束之勢,如同女子纖腰,可畢竟仍然能夠讓二十餘騎並排衝出。

先前謝西陲僅用眼力就可以看到數騎北莽馬欄子奔回山口傳遞軍情。

大戰一觸即發。

但是種檀部騎軍的衝出要比預期更快,也更為迅猛。

以至於鳳翔臨瑤兩鎮騎軍的當頭五十騎幾乎一個瞬間,就被蠻橫衝散。

雖然在北涼輕弩騎弓已經齊射,箭矢如雨潑灑向出口,很快就射落二三十騎北莽蠻子,但是北莽騎軍總體上勢頭不減。

謝西陲立即改變策略,第一時間就下令五百龍象軍死士騎軍撲殺而去。

敵我雙方屍體都不夠,遠遠不足以形成一條天然的攔馬樁!

謝西陲停馬在山口外半里地的地方,身邊僅有數十騎親衛扈從和六名傳令騎卒。

他並非那種衝鋒陷陣的猛將,當初親臨戰場讓離陽春秋老將閻震春全軍覆沒,謝西陲一樣不曾上陣殺敵。

不是謝西陲沒有那種一怒殺人的匹夫之勇,而是武力平平的他無比清楚,一個活着去準確發號施令的主將,才能夠率軍殺敵盈野。

謝西陲不但讓那五百精騎赴死,甚至還下了一條軍令,若是廝殺過後墜馬而未死,請諸位儘力殺馬於陣上!

謝西陲想起那一張張原本眼神堅毅的臉龐,在聽到這條命令后,幾乎人人眼中都有痛楚之色,最後又都默然策馬而去。

五百龍象精騎奔火速赴戰場后,

謝西陲面無表情地下令給稍稍撤退的兩鎮騎軍展開半扇形陣型,一旦那五百騎出現潰退跡象,或是僅剩五十騎站在戰場上的時候,就必須對密雲山口進行不分敵我的攢射。

臨瑤鳳翔兩鎮騎軍的副將欲言又止,咬牙領命。

然後謝西陲又讓臨瑤鳳翔騎軍在扇面弧頂處,讓出一條可供二十騎並排向前衝鋒的通道,讓一千騎流民青壯列隊準備就緒,集中軍中所有槍矛配送給這些膂力出眾的流民青壯騎卒。

並且臨時挑出擅長騎射步射的六百人,單獨成軍,位於兩鎮騎軍的那座扇面之前。

謝西陲坐在馬背上,看着那處狹窄到不能再狹窄的戰場,更是一座人馬皆亡的奇怪戰場。

他雖然看不清密雲山口內的場景,但完全能夠想像那裏的密集鐵甲,不斷擠壓擁簇在一起,如一片蝗群,如一窩蟻穴。

如果拂水房的諜報出現紕漏,爛陀山僧兵並不需要整頓收攏,就已經與種檀騎軍彙集在一起。

如果曹嵬騎軍的推進不夠迅猛,或者是出現在戰場上的時候已是強弩之末。

如果他謝西陲守不住這道口子。

只要有一個如果成真,那麼流州戰事才開始,就已經是糜爛不堪的境地了。

這一刻,謝西陲不知為何,想起了那個似乎總是言笑溫和的年輕人,那個在涼州關外親口對自己建議多走走多看看的年輕人。

謝西陲深呼吸一口氣,用自己才能聽到的嗓音自言自語道:「你為我大楚留下五百讀書種子,謝西陲何惜以一死相報?」

從今天起,再無大楚將軍謝西陲,只有北涼邊軍謝西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雪中悍刀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雪中悍刀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一章以一換五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