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選擇東京的原因

第一百一十九章 選擇東京的原因

說到這裏,楊震看着面前的這些老戰友,語氣異常嚴肅的道:「這次我決定對日空襲,對我們來說只是一個逐步積累經驗的開始。所有的事情和經驗,都需要點點的累積。我們不能指望一次性吃出一個胖子來,更不能指望我們所有的技戰術技能一步到位。」

「這次只是一個開端,至於未來是否繼續,那麼還是要看我們今後的發展而定。但是這一步,我們是必須要邁出去的。而這次日本陸海軍航空兵傾巢出動對付美英的機會,是我們在今後類似行動之中,唯一的能夠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戰果的機會。」

「等日本陸海軍航空兵完成對美英作戰,返回本土或是調回東北之後,我們再想進行類似的行動,這代價恐怕就要大的多了。以日本人一貫的效率來說,我們趁其不備捅了他們一刀之後,等他們反應過來之後再想以微小的代價,給他們同樣來那麼一下子,恐怕機會就不會再有了。」

「任何一支軍隊,甚至是一個人的成長,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世界沒有不勞而獲的好事。既然這個代價早晚要付出,那麼為什麼不利用日本人目前麻痹的心態,以最小的,我們目前完全可以承擔的代價,去換取我們成長所必須的經驗?同志們,機會難得啊。」

當然楊震儘管嘴上說的很誠懇,但是他沒有將所有心中想的都講出來。他堅持此次空襲,就是為了讓美國人在未來,至少在其收復馬里亞納群島之前,將所有的對日空襲基地都放在抗聯的根據地之內。

只有這樣,抗聯才能化被動為主動。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利用美國人急於報復,以及削弱日本戰爭潛力的想法。逼着美國人主動提供最新的導航、防空、遠程通信聯絡、電子戰,以及大型遠程轟炸機的相關技術和設備。

否則,美國人是絕對不會向抗聯提供這些技術和裝備的。整個二戰期間,美國雖說提供給了蘇聯人大量的作戰飛機,但是B十七一類的戰略轟炸機,他們一架都沒有提供。對於蘇聯人都這種待遇,更何況是中國人?

在那本美英兩國與抗聯簽訂的協議之中,雖說美英兩國答應提供一部分作戰飛機。但是對於飛機的種類和性能,卻沒有做出任何的規定。如果美英堅持只提供戰術飛機,抗聯也是無可奈何。

主動權在人家的手中握著,給不給你,給你什麼樣的飛機,還是人家說的算。況且戰略轟炸機這種大國利器,別說美英只不過是出於同一利益而暫時站在一起的臨時盟友而已,就是換了任何一個人都是輕易不會提供的。換了楊震自己,恐怕會做的更絕。

想要獲得攥在美英手中的大國利器,讓自己的航空兵獲得戰略進攻的手段,不採取一些辦法。只是自己被動的去等待,對於抗聯來說那是自己將主動權拱手與人。自己不去努力爭取,誰來替你爭取?

有着強大的航空工業的美國人,不是自己無法做到。如果人家想要拋開你,那麼不會有任何的障礙。以美國人的實力來說,對日本本土空襲晚上一兩年,對其整個戰略局面不會有什麼決定性的影響。但是這一兩年卻是抗聯等待不起的。

而抗聯如果在珍珠港事變之後,對日本本土實施一次象徵性的空襲,亡羊補牢的日本人勢必要加強對本土的空中防禦。這樣幾個月之後那位美國將軍如果利用航母起飛中程轟炸機,對日本本土實施的空襲行動不發生改變的話,恐怕面臨將會是毀滅性的打擊。

只有這樣自己才能一點點的逼着,美國人正確認識到抗聯北滿根據地,在對日作戰的時候所處的有利地位。而將空襲日本本土的基地,放在抗聯的根據地之中。而美國人對日空襲的基地放在抗聯的根據地內,才是達成自己最終目的的所有前提。

引蛇出洞的戰術,不僅僅對自己的敵人可以使用,對於自己身邊的那三位心懷叵測的盟友,在必要的時候也是一樣的適用。主動出擊相對於被動等待,能獲得更多的利益。無論手段光彩與否,結果才是最重要的。

談完自己堅持對日空襲的出發點之後,楊震頓了頓走到會議室牆壁上掛着的大幅日本民用地圖之前,指着地圖道:「我之所以將第一次空襲目標放在東京,最大的原因,就是對日本人心理的打擊。」

「我們的轟炸機數量有限,沒有英國人那樣的一口氣一次投入幾百架,甚至上千架轟炸機的能力。而與以木製建築為主的日本城市相比,以鋼筋混凝土建築為主的大型工廠,摧毀的難度會相當的大。」

「我們的力量有限,轟炸機的性能也不是很好。我們手中的伊爾四轟炸機,從我們北滿根據地起飛,到日本本土幾乎已經達到最大作戰半徑。按照目前的航程來計算,抵達日本本土最多不能攜帶超過七百五十公斤的炸彈。」

「即便是我們出動一百架轟炸機,一次投放的炸彈數量也會是有限的。七十多噸的炸彈,在還要計算精度與投彈偏差的情況之下。對於一個佈滿鋼筋混凝土的大型工廠來說,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與其採取隔靴捎癢的辦法,還不如利用日本本土以木製建築的特點,給他們的城市來上一把大火。日本的工業,除了化學、冶金方面之外,很多生產戰略物資的工廠,都是家庭作坊式的,集中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之中。」

「他們的坦克、大炮、飛機等一些大型裝備是在大型工廠內生產。但是一些小型的零部件,依靠的卻是大量家庭作坊式的工廠生產。這些必要的零件很小,但是離開了這些零件他們的飛機和坦克,一樣無法開動。」

「既然我們目前對日空襲的力量有限,對各大軍工基地很難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無法從根本上削弱日本的戰爭潛力。那麼我們就選擇在心理上,給予日本人最大的打擊。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做戰爭的苦難,讓他們也品嘗到什麼叫做戰爭的別樣紅利。」

「同時我們利用燃燒彈,點燃日本的城市。即可以給他們帶來嚴重的心理上的打擊,也可以從另外一方面,摧毀他們這些佈滿城市的家庭作坊式的工廠。沒有了小,但是關鍵的零部件,他們的武器裝備一樣無法投入使用。最主要的是逼迫日本人對原來集中在城市內的工廠,向鄉村進行疏散。」

「這對於日本人來說,即是耗費精力,也是耗費資源。我們這是採取另外一種手段,削弱日本的工業生產能力。至少轉移過程之中,他們所有的生產必須要停止。同時也要調動大量的資源,來保證這種遷移順利進行。」

「同志們,打人不見得非得向著關鍵部位上去動手。我們可以一根根的切斷他們的毛細血管,慢慢的給他們放血。一次性的放血量雖說微不足道,但是日積月累,一樣可以要了他們的命。」

「而東京是日本的首都,是日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中心。住在哪裏的天皇,對日本人來說就是神。如果東京受到空襲,那麼對日本人的心理和士氣的打擊,將會是相當致命的。」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東京是日本的科技中心,大量的武器研發機構和高等教育機構都集中在這裏。相對於對他們兵工廠的空襲,打掉他們的研發機構,對他們的軍工生產能力威脅更大。這是我堅持將我們第一次空襲日本本的目標,定在了東京的最根本的理由。」

「另外也正是東京是日本的首都,是幾乎所有人眼中日本本土防衛最森嚴的地方,我才決定要從東京開始完成我們從防守到進攻的轉變。出其不意,可不僅僅是地面部隊才可以使用的戰術。」

「我們火燒東京,不僅僅是要摧毀他們的政治、經濟、教育、科研的精華,更要將他們民眾的信心徹底的摧垮。我們要讓那些日本人知道什麼叫做玩火者自焚,知道中國人在被逼到牆角的情況之下,也會呲出自己的獠牙,伸出自己的利爪。」

這次楊震依舊沒有將話說全,還是只講明了那些能夠說出口的理由。他決定轟炸東京,理由絕對不是表面上的這些。如果單純是這樣,那麼他不會將轟炸的核心放在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而會將轟炸的重點,放在東京的工業區。

楊震在後世便一直認為,無論二戰後日本在短時間之內恢復元氣原因有多少。最根本的就只有一條,那就是他在站前幾十年之內培養的科技人才,在二戰之中基本上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失,幾乎是完整的保留下來,這才是日本經濟短時間之內恢復的最根本的原因。

相對於後來中國人工業化過程的異常艱難,日本經濟卻在短時間之內恢復並快速的起飛。除了有一部分政治原因,以及發達國家在技術和設備上的封鎖之外,更多的是在經濟和工業人才的基礎上。

軍事上的勝利,是無法徹底的摧毀一個國家的。哪怕是一個國家在戰爭之中,徹底的被夷為平地。但是只要他的人才尚存,這個國家依舊能夠短時間的恢復元氣。二戰後的西德、日本,無一不是這種國家。

想要徹底的摧毀一個國家,單靠軍事手段是無法解決的,徹底摧毀他的文化傳承和清洗人才基礎,才是最有效的一種手段。這其中除了貴族、律師、醫生、高級官員等所謂的精英階層之外,教授和講師等科學人才是最關鍵的。

在佔領東波蘭之後蘇聯人大開殺戒,殺了幾萬波蘭軍官和所謂的精英階層。德國人將大批的波蘭科學家、工程師以及律師、醫生投入集中營和毒氣室的目的,就是抱着這樣的想法。

當然這種事情,別說抗聯還沒有佔領日本本土,就是佔領了楊震也不能像蘇德那樣去做。既然在地面上不能這麼做,那麼利用轟炸機從空中去抹平這些日本戰後復興的希望,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我為戰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我為戰神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選擇東京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