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楊震最強勁的對手

第一百五十一章 楊震最強勁的對手

作為一名相當有戰略眼光,而又沒有日軍將領那樣狂妄自大毛病的岡村寧次。對於自己的對手無論是什麼人,歷來都是相當重視的。他也習慣了在戰役之中,多做上兩手準備,而不是像日軍其他將領那樣,不僅是對手不屑一顧,就是經常是一根筋走到底。

他之所以這麼做,除了按照判斷做好充足準備,以及很多東西不是想隱瞞就能夠隱瞞住的之外。其實在他的內心之中還希望,抗聯能夠在偵察到這些情況之後更改主攻方向。將原來的目標綏東,改為經察南進入平津地區。

這樣一來,他完全可以利用察南與平津以北,內外長城之間的大馬群山、燕山、軍都山都層層疊疊的山地,將抗聯參與攻擊的有生力量,逐次的消耗在無窮無盡的山地戰之中。那樣要比在察東的草原、戈壁地貌上,抵抗抗聯的裝甲集群衝擊,對於華北方面軍來說要容易的多。

雖說察南的山地自古以來就被稱之為平津門戶,對於華北方面軍來說至關重要。但岡村寧次認為,在對手火力和裝備都很強大的情況之下。如果能將抗聯拖進察南的山地之中,對華北方面軍才是最有利的。

出了戰術上的考慮之外,將主要力量放在察東一線在戰略上的風險,也是岡村寧次必須要考慮的。儘管認為自己的判斷沒有錯,但是對於他這個華北方面軍司令官來說,多做幾手準備是必須的。

除了兩個師團與一個獨立混成旅團之外,他不敢在察東放太多的兵力。他的防禦重點,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其實還是作為華北平原的門戶與平津地帶的察南。他是華北方面軍的司令官,不是蒙疆駐屯軍的司令官。

他在張家口一線放上整整一個野戰師團的兵力,就是作為機動力量使用的。一旦抗聯的主攻方向是按照自己判斷的那樣是綏東,這個師團可以與晉北出動的兵力,以及原來的守軍配合夾擊抗聯的攻擊部隊。

如果自己的判斷失誤,抗聯向西不過是虛晃一槍,其真正的主攻方向最終還是察南。那麼部署在張家口一線的師團可以與部署在其北面的獨立混成第二旅團,相互配合利用山地層層阻擊,為方面軍調集援軍爭取時間。

那麼只要張家口地區的守軍,能夠為方面軍調動兵力爭取一定的時間。方面軍可以利用平張鐵路以及集中的大量汽車,以最快的時間將部署在平津地區,甚至津浦路沿線的二線部隊調往前線參戰。

岡村寧次自認為自己的這種部署實際上是一舉兩得,可以起到根據戰局的變化隨機應變。如果抗聯的主攻目標不是綏東,他手中有一支應變手段。而如果自己的判斷準確,部署在張家口一線的兵力也可以作為機動力量使用。

如果自己的嚇阻戰略起作用了,能將抗聯的主要有生力量從綏東吸引到察南,那麼這麼部署正好可以形成三面合圍之勢,將抗聯的主攻力量圍殲在察南山區。當然前提能將抗聯的主力,真正目標吸引到察南一線來。

儘管這麼做對於作為華北方面軍司令官的岡村寧次來說,他很清楚這其中的風險。更清楚一旦作為平津以及華北地區門戶的察南丟掉,以及讓對手進入華北平原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這不僅僅是華北的共產軍會依靠抗聯提供的裝備,短時間之內恢復元氣,重新讓經過多次殘酷掃蕩,已經轉為穩定的華北重新陷入去年的情況。更重要的是有可能會丟掉日軍在中國,最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華北大平原。

抗聯不是裝備貧弱的共產軍,他們有飛機、坦克和重炮。越過平津一線就是一望無際,無險可守的華北大平原,而這種地形很有利於他們的裝甲集群快速的突破,卻極為不利於防禦。

當年帝國陸軍也不是利用機械化的優勢,在華北平原上橫衝直撞,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攻佔了河北大部分地區。而從此次戰例來看,抗聯明顯比當年的日軍,對坦克集群作戰研究的更深。

一旦其進入華北平原,只要油料充足,他們的坦克集群可以一口氣衝到黃河邊上,甚至是越過黃河進入黃淮平原。華北平原是侵華日軍主要的糧食等農產品基地,尤其是棉花和油料,是日本維持戰爭所急需的。一旦被抗聯突入這裏,那麼對日本的整體戰略將會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儘管這麼做的風險很大,但是平津以北的層層疊疊的山地,卻成了日軍此刻最好的屏障。山區的地形,也是阻擋抗聯坦克集群的最好戰場。岡村寧次的目的,可不單單是守住自己的地盤。如果能將抗聯的攻擊部隊聚殲在察南山區,那麼對於他來說也算是大功一件。

但在戰役還沒有打響,還沒有能夠真正的確定抗聯的主攻方向之前,岡村寧次不敢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直覺上。所以他的兵力部署明面上看着重點是察東,實際上還是在察南。但其在察南的兵力部署,卻是放在了一個相當有利的位置上。到底是是楊震相當看重的對手,也是整個抗戰期間楊震遭遇的最強勁的對手。岡村寧次的直覺相當的準確,準備的也相當充分。這一系列調整,給抗聯即將展開的攻勢帶來的相當大的戰損。

此次會戰抗聯付出的代價,超過了以往歷次與關東軍作戰所付出的代價。也最終導致了抗聯此次參戰的,防護力最差的t二六坦克損失慘重,在此戰之後全部退出一線作戰轉為訓練使用,或是改裝為其他用途。

此戰之中雖然最終獲勝,但也付出了異常慘重代價。全軍休養生息了將近一年,才恢復元氣的楊震,在戰後對岡村寧次的評價遠在關東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將之上,認為這是他在抗聯重新出山之後,遇到的最強勁的對手。

更是抗聯在未來全軍南下時候,會遭遇到的最強硬的對手。這次的勝利,對於抗聯來說除了損失過於慘重之外,在楊震看來多少還有一些僥倖的因素。如果不是對手在對抗聯的坦克數量和性能上判斷失誤,還是以日軍比較熟悉的t二六坦克作為抗聯主要裝備,而忽視了抗聯可能會裝備的新式坦克。此次會戰,最終鹿死誰手還真的說不準。。

抗聯裝備的t三四坦克,雖然參戰的數量只有九十輛。但是這九十輛防護力遠遠超過日軍對抗聯主戰坦克預料的t三四坦克,依仗其防護力與還算不錯的機動能力,在撕破日軍阻擊線戰鬥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再加上最終陸續投入到察東方向的一百餘輛瑪蒂爾達二型步兵坦克,依靠自身的防護能力,使得日軍反坦克火力無可奈何,從正面突破了日軍密集的反坦克防線。沒有這兩種坦克,抗聯裝甲集群很有可能會在岡村寧次部署的火刺蝟一樣的反坦克火力點前,耗盡自己的血。

英軍自己製造的盾,最終還是沒有能夠擋得住他們自己製造的矛。兩磅反坦克炮,對於開始的t三四坦克,以及後來投入的瑪蒂爾達二型步兵坦克,幾乎是沒有任何的作用。儘管擊毀了不少的t二六坦克,但是卻始終無法擊穿抗聯兩種主力坦克的裝甲。

而缺乏專用穿甲彈的英制與日制野炮口徑雖大,但是其所使用的高爆榴彈對於這兩種坦克來說,也一樣幾乎是毫無作用。儘管也造成了一些威脅,但也只不過就是威脅而已。而三八式野炮雖然在戰場上使用了九五式破甲榴彈,但這種炮彈薄弱的穿甲能力,以及過於稀少的數量對於這兩種坦克也沒有什麼威脅。

岡村寧次在戰前向大本營提出的為日制七十五野炮,生產一些穿甲彈以滿足戰場需要的要求。最終還是因為普通野炮使用穿甲彈,會降低身管使用壽命,而被正在海軍爭奪鋼鐵資源的陸軍高層拒絕。

對於在與海軍爭奪鋼鐵資源之中處於劣勢的陸軍高層來說,這種降低火炮壽命的辦法很不合算。陸軍就那麼一點鋼鐵資源,在生產軍備上要精打細算的。而這些火炮,對於陸軍來說還是相當重要的。

眼下的陸軍威力巨大的九六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都已經全部停產。那裏還捨得冒着大幅度降低火炮身管壽命的風險,去浪費這些對於陸軍來說,現在相當寶貴的現役火炮?等此戰過後日本人醒悟過來,卻是已經晚了。

如果在戰前日軍大本營在大方一些,為那些威力最大的英制二十五磅野炮,或是三八式野炮生產一些穿甲彈。使這批野炮能夠真正的承擔起反坦克重擔來,能夠擊毀抗聯兩種最皮堅肉厚的兩種坦克。

那麼以岡村寧次部署的火炮數量和反坦克火力點的密集程度來看,此戰的結局恐怕就要改寫了。至少楊震的裝甲突擊戰術,損失上要大的多,甚至抗聯的裝甲部隊很有可能會傷筋動骨。

即便是這樣此戰之中抗聯的裝甲部隊損失,對於抗聯戰前坦克總體數量來說,也是相當巨大的。如果不是蘇聯人提供了一批繳獲的德制坦克,而關東軍方面也沒有採取華北方面軍的戰術,那麼這一戰下來,按照在戰場上的損失數量來看,抗聯的裝甲部隊至少也會打成一個半殘。

所以在戰後檢討的時候楊震認為此戰抗聯獲勝,多少有些運氣上的原因。如果日軍在戰前便獲得抗聯兩種新式坦克的情報,而採取應對手段,這一戰按照岡村寧次的部署,恐怕抗聯要吃大虧的。

因為以日本人與德國人的盟友關係,日本人對這兩種德國人在北非戰場和蘇德戰場上遭遇的主要對手,並不是很陌生。而以日本人的工業實力,一旦得知這抗聯也裝備了這兩種坦克,會做好充足準備的。

雖說研製新式的反坦克武器是來不及了,但是他們可以為大量裝備的野炮,生產出一批穿甲彈來,同時可以加快對新式的一式反坦克炮的生產速度。這樣一來,對抗聯的裝甲部隊威脅就大得多了。可以說此戰日本人不是輸在了戰略和戰術上,而是最終輸在了自己的小氣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我為戰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我為戰神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一章 楊震最強勁的對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