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不單單是城市

第四百零三章 不單單是城市

不過將神戶、名古屋夷為平地,並徹底的摧毀了大久野島這個毒氣戰基地之後,並不意味着抗聯的轟炸力度會有所減輕。這些地方的軍工廠,以及化學戰生產基地,只是抗聯的第一批目標。

楊震要做的不僅僅是在戰場上戰勝日本人,還要從精神和意志上徹底摧毀日本人。在休整並對戰術進行了一定總結以及調整之後,而空襲暫停了一段時間之後。當時間進入四三年的時候,抗聯用炸彈對整個日本四島的居民,致以了熱烈的節日問候。

東京城區日本人的一九四三年新年,是隨着抗聯的大規模空襲拉開的。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一日清晨三時,二百架抗聯的斯特林轟炸機,一百架七十架B二十四轟炸機,在電子戰飛機的配合之下,準時的出現在日本東京上空。將攜帶的六百多噸美製凝固汽油彈,全部傾瀉在東京城區。

抗聯對日空襲,美國人除了提供轟炸機之外,還提供了大量的美製凝固汽油彈半成品。這些美國人自己研製出來的凝固汽油彈的威力,略微超過了抗聯自己研製的同類產品。在後方工廠完成組裝之後,楊震沒有絲毫猶豫的將其直接用到了日本人的頭上。

而隨着美英轟炸機的陸續抵達,以及採取流水線態勢培養的空勤人員數量越來越多,抗聯可以投入對日轟炸的力量也越來大。美國人在裝備和工業設備的援助上摳摳索索的,但是對於抗聯對日轟炸所需物資方面援助,卻是相當的大方。英國人的大方勁,也不次於美國人。

不僅在重型轟炸機援助數量上相當的大方,最高峰的時候一個月就給了二百架。油料、炸彈半成品、飛機零部件等需要,也是出手相當的闊綽。抗聯一時無法自產的優質航空燃油的數量,甚至還要超過給予蘇聯的量。

到四三年年底,抗聯重型轟炸機群的數量,始終保持在五百架以上的隨時可以出動的規模。大批的B二十四轟炸機、斯特林轟炸機,將成百上千噸的高爆炸彈、凝固汽油彈,投擲在日本本土。

甚至到了四四年,抗聯曾經在多次轟炸之中出動了上千架的斯特林、B二十四轟炸機、B十七轟炸機,以及大量的其他種類轟炸機組成的機群。在大量電子戰飛機的配合之下,對東京持續了整整一天的戰略轟炸。東京市區一天之內落彈三千餘噸,幾乎整個東京市都被徹底的毀滅掉。

隨着抗聯對日本本土轟炸的力度越來越大,將日本人陸軍航空兵的力量從前線不斷的削弱。不僅戰損的飛機無法補充,為了增加本土的防空能力,日本人只能不斷的從東北向朝鮮,以及本土抽調作戰飛機。

為了保證本土的安全,日本陸軍航空兵抽調大批兵力,沿日本海沿岸分別以朝鮮和本州設置了三道攔截線。試圖將抗聯的轟炸機群攔截在日本海上空,以儘可能的減輕抗聯對本土的空中威脅。

但構築這三道空中攔截線,對於日本人來說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對着上百萬平方公里,南北寬兩千三百餘公里,東西間隔一千三百公里的日本海這麼大的面積,需要動用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

要知道南北長度在一千二百多公里的日本列島,四個主要島嶼中的三個北海道、本州、九州,西部幾乎全部都在日本海沿岸。面積廣大的日本海,幾乎全部成為抗聯轟炸機群出入的通道。

海內基本上無大型島嶼,無法設置前哨基地。甚至小島的數量都不多,主要集中在朝鮮和日本本土周邊的日本海,讓抗聯都不用刻意的選擇航線。只要儘可能的離朝鮮半島南部,遠一些就可以。

日本人在海上控制的獨島、郁陵島、隱岐諸島,又是抗聯重點盯防地區。日本人想要在這些島嶼上設置雷達站,可沒有等修好又被炸。炸了再修,修了再炸。這幾個雷達站,從日本人開建,一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修好,更沒有發揮日本人期待他們發揮的作用。

無奈的日本人,只能將雷達站後撤設置在沿海一線。日本人不僅在本土與朝鮮半島南部沿着日本海一線,建設了數個大型的雷達站,提供所需的大量情報。在日本海上部署了大量的輕型艦艇,作為防空警戒艦艇。

但日本人的雷達技術發展緩慢、水平落後,最關鍵的是笨重的嚇人,那些拖網漁船改裝的所謂警戒艇根本就無法安裝。部署的警戒艇數量雖大,但是在觀測手段上還是以望遠鏡加上聽音筒為主。

在抗聯的通信干擾之下,這些警戒艇就算捕捉到抗聯的轟炸機群,也無法將消息在第一時間之內傳遞迴本土。再加上抗聯每次出動轟炸機群,都會有伊爾四或是DB三轟炸機,清理這些警戒艇。日軍在日本海內雖說部署了大量的警戒艇,但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日本海軍又無論如何在抗聯從來不轟炸自己勢力範圍的情況之下,從太平洋戰場抽調大中型艦艇回來承擔本土防禦警戒艦的任務。而且在美軍反擊力圖越來越大,自身都感覺艦艇不夠用的海軍,也實在無力抽調太多的艦艇回本土增援。

海軍唯一標示的支持,就是派出剛剛服役的武藏號超級戰列艦,與金剛號戰列巡洋艦一起搭夥,在兩艘重巡洋艦外加十幾艘驅逐艦的護衛之下,跑到圖們江口對琿春境內的抗聯雷達站,一口氣打了六百多發四百六十毫米艦炮彈。

除了炸平了幾個小山包之外,基本上沒有取得任何效果的炮擊,也是海軍唯一一次實際上的支援行動。在抗聯出動的幾十架布倫海姆輕轟炸機機的圍攻之下,挨了十幾枚無關痛癢的火箭彈,以及兩枚航空近矢彈,一艘驅逐艦被炸傷之後。海軍立即撤回了所有艦艇,在沒有一次類似的行動。

無奈之下的日本陸軍,想要徹底封死抗聯的轟炸機群突入日本本土的路徑,日軍只能想辦法抽調大批的航空兵。日本陸軍航空兵為了構築這三道攔截線,抽調回本土和朝鮮境內大批的戰鬥機。

在這種態勢之下,缺乏性能足夠空優戰鬥機的航空兵戰鬥機部隊,承受的巨大壓力,到了四三年初暫時反倒是得到了一定的緩解。被日軍新式戰鬥機壓的很窘迫的戰鬥機部隊,總算可以略微的緩一口氣了。

在十月初的那次大轟炸不久,面對着遭到重創的本土。為了保證本土的安全,日本陸軍不得不將所有的二式戰鬥機,全部撤回到本土擔任防空任務。同時關東軍補充戰損飛機的力度和速度,也在不斷的下降。

對於日本人來說惱火的不僅僅是抗聯對本土轟炸,其所採取的釜底抽薪戰術,給本土的軍工生產帶來的損失。通過不斷的點燃一個又一個的日本城市,對國民將戰爭維持下去的士氣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更讓日本人無語的是,抗聯的轟炸不僅僅是持續在城市,在鄉村做的更加過分。不斷的派遣飛機,對日本的鐵路、公路系統,甚至城市被其轟炸后的廢墟之中,都投擲了大量的地雷。

而且這些地雷,全部都是木殼製造的。投擲在什麼地方,會根據季節變化以及當地的環境漆上一層保護色。而且對其外形加工上,還做了一定的偽裝。工兵排除的時候不僅異常的緩慢不說,還自身被炸的損失慘重。

最讓日本人恨的咬牙切齒的是,抗聯投擲這種很難排除的木殼地雷,並不僅僅局限於交通線和工廠區。甚至對日本本土的主要產糧區,也大規模的投擲外表刷成綠色或是土黃色的地雷。

這些外表被偽裝成一個土塊,一個罐頭,甚至一個零件的地雷,給日本人造成了比大轟炸還要無窮無盡的麻煩。因為這些地雷數量之大、分佈之廣,就是日本人調集了所有的工兵,也無法短時間之內排除掉這些地雷。更何況很多的時候,這些地雷究竟什麼樣,工兵都分辨不出來。

當然如果日本人有耐心的話,讓這些空投下來的詭雷就在那裏獃著也不是不行。抗聯的這些地雷都是木製的,而且是經過特殊設計的,都是有一定保質期的。如果遇到雨天,碰上大雨會引爆。遇到連綿小雨的時候,隨着雨水的浸透也會導致地雷失效。

遭遇到嚙齒類動物或是蟻類的嗑咬,也是很容易被破壞掉的。當然如果日本人倒霉,正趕上連年乾旱,或是老鼠都被打絕了,那麼就別怪人家了。畢竟設計武器使用壽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儘可能的將使用壽命設計長固然不容易,涉及到的學科N多。但有意識的將壽命設計短一些,在還要保證威力的情況之下,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要知道即便是木製的地雷,如果用了好木材和採取一定的工藝,維持幾十年的壽命也沒問題的。

至於為何將這些地雷,設計的使用壽命都不長,原因很簡單。楊震可不希望有一天,自己的部隊踏上日本本土的時候,踩中自己埋設的地雷。一年時間最好,略多一些他不在乎。但只要別短到三兩天就失效,他也無所謂。

這些地雷都是用軍工廠製造武器裝備,尤其是生產槍托和製造飛機下腳料製造的。而且這些地雷大部分都是軍工廠工人在業餘時間,作為一項消遣製造出來的。既沒有浪費除了炸藥之外太多的原材料,也沒有浪費什麼工時。

雷體的結構和密封辦法,還是一個在飛機廠工作,曾經專門給廟裏建造柱子的木匠靈機一動提出來的。至於炸藥,都是拆卸日本人投擲下來未爆炸的炸彈,以及到期的炮彈。就是引信的製造麻煩了一些,但也沒有太過於麻煩。畢竟抗聯的兵工廠製造各種地雷引信,都已經是熟能生巧,甚至比製造子彈還要熟練。

唯一的麻煩是,為了製造減速傘,根據地內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手絹和雨傘出手。在降落傘有限的情況之下,改為採取了毛巾等東西替代。又不需要什麼複雜的工藝,發動根據地內所有的家庭婦女參與,一年就可以製造出成百上千萬的超小型的降落傘。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我為戰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我為戰神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零三章 不單單是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