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切儘可能的手段

第一章 一切儘可能的手段

對於楊震來說,管他是什麼冷戰還是熱戰,只要對中國人有好處就行。這些佩八轟炸機,既然性能還算可以,那麼用來做上一筆交換也不是一點好處沒有。至少美國人為了了解蘇聯人最新的戰略級別飛機技術,不會吝嗇的一點點東西都不出的。

只是除了對日轟炸之外直到四三年,楊震在整個戰線上卻拒絕有任何的大動作。無論美英怎麼催促,卻就是不肯按照美英的意思發起攻擊。甚至美國人以中斷所有的援助為威脅,他也一直沒有大的行動。

心有餘、但力不足,是楊震遲遲未發動新的攻勢最大的原因。四二年的會戰部隊傷亡太大,部隊即便經過長時間的整補,卻至四二年底還未能恢復元氣。尤其是四一年底、四二年初補充的新兵傷亡近半,更是讓人心疼。

這個傷亡數字,讓楊震始終在實施任何軍事行動的時候,都相當的謹慎。也讓楊震下定決心,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在戰略上整體採取守勢。除了戰備值班機動部隊之外,全軍進入全面長時間的休整期間。

全軍上下這段時間,除了調整編製、補充部隊之外,無論是老部隊,還是新部隊,都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訓練、訓練,再訓練。步兵戰術、炮兵戰術、裝甲兵戰術,步炮協同、步坦協同、地空協同作戰。一遍、兩遍,甚至無數遍。

新兵也不在全部集中之後,進行統一的訓練。而是編成一個新兵團之後,開訓一個新兵團。楊震已經打定主意,在部隊沒有訓練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之前,絕對不在發起任何的主動攻擊。

但兵員補充,卻依舊是他最頭疼的問題。新區動員的速度,遠未達到理想的目標。此次會戰因為作戰目標,主要是四平一線,在人口相對密集一些的南滿,收復的新區並不是很多。無法從根子上滿足需要。

雖然搶佔了整個熱河,但熱河的人口有限。加之去年挺進軍動員一批新兵,再加上北遷的部分居民,本就不多的人口數量,就變得更加的稀少。這就造成了部隊補充兵員,遲遲達不到滿足的需要。

關內儘管給動員來很大一批補充兵員,但這些數量對於抗聯擴編和補充需要來說,依舊還顯得不足。因為擴軍不單單是步兵,還是航空兵、坦克兵和炮兵,都急需大量的人員來擴編。特別是正在擴充的轟炸機部隊,需要補充的新兵不僅要求數量,還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礎。

為了給部隊補充最急需的,東北人民政府甚至將四二年將新區所有的偽滿師道學校,偽滿國中未進入高中繼續學習的男性畢業生。老區的所有師範學校的男性畢業生,以及未考中大學的國高學生。

經過甄別之後全部調撥給了航空兵部隊,主要是補充進入轟炸機部隊。這才勉強滿足了四二年下半年,航空兵主要是轟炸機部隊擴編的急需。同時東北人民政府與航空兵部隊聯手,在每一個地區都創建了航空俱樂部。

航空兵出訓練人員、教練機,地方挑選一批有文化的青年,進入這些俱樂部學習飛行,作為航空兵的後備人才培養基地。所有的男青年只要具有偽滿國中畢業生資格,體檢合格就必須要進入這個俱樂部。

你未來是不是進入部隊是一碼回事,但是現在課餘時間或是業餘時間,必須要學習飛行,掌握一定的飛行技術。這是結合蘇聯、美國等航空發達國家經驗的一個辦法,利用民間資源節省部分的時間和壓力。

為此抗聯特地從美國進口了一大批的初級、中級教練機,每個縣都安排了五架。並挑選了一批因傷或是其他原因無法重返戰場的空地勤人員,到各個縣任武裝部的副部長以及航空科長、教育幹事。

中央為了保證抗聯的補充需要,以及擴編需要的兵員,同時為了減輕關內各個根據地的負擔,減輕群眾的壓力。在陝甘寧邊區、晉察冀、太行等幾大根據地,從地方政權和各個直屬機構身上大動手術。各個地區、縣採取精兵簡政的辦法,精簡了一大批的年輕幹部和工作人員調撥給東北。

在四二年下半年華北大旱已經成定局,整個山西境內已經到處都是河南難民,冀魯豫、冀南區大量地區開始斷糧。河南境內的老百姓聽說東北能吃飽飯,改變了歷史上的逃荒路線,全部進入旱情略微好一些的山西。

中央又動員進入山西的難民向北進入晉北,由抗聯抽調大批的卡車轉送東北地區。為了保證這些難民能夠順利的抵達東北,在整個山西、河北境內都遭受到嚴重旱災,無力負擔湧入山西難民的情況之下。

抗聯出動全部的輕型飛機,就連部分教練機都抽調出來。並集中了一批戰鬥機掩護,甚至一次性出動六十多架運輸機和轟炸機,不斷的向太行區、太岳區空投糧食。為難民向東北中轉,做好物資上的準備。

而晉察冀邊區更是近水樓台先得月,抗聯向察哈爾、熱河調集了大批的卡車運送糧食。為了轉運難民、部隊以及糧食,楊震就連作戰部隊的汽車也抽調了相當一部分。而且晉察冀距離熱河近在尺咫,進入熱河的難民第一批利用公路送往通遼,在用火車轉送至三江平原。

其實今年不僅僅是河南,晉察冀、太行和冀魯豫的旱災一樣嚴重。尤其是自開春以來,就已經開始春旱的晉察冀缺糧問題尤為嚴重,根據地內老百姓去富裕一些的冀中平原討飯。討來乾的給傷員,稀的自己墊吧一些肚子。

大批實在過不下去的老鄉略微一動員,都向察哈爾方向湧來。甚至熱河境內,也湧入了大量的關內百姓。要知道旱災可不僅僅眷顧的是根據地和國統區,敵占區也一樣的嚴重。大批淪陷區的老百姓,在日偽政權根本就無力救災,也不想救災,大批的向北進入熱河。

挺進軍返回的部隊,甚至不得不留下相當一部分,在察哈爾境內開荒種地自給自足或是就食。但察哈爾境內也一樣地瘠民貧,很難養活太多的軍隊。再加上進入察哈爾境內,等待轉運的難民,察哈爾境內的糧食也相當的吃緊。

整個四二年軍區和東北政府為了安置這些難民,調集糧食和物資支援關內的旱情,消耗了很大的一部分精力。好在從難民之中又動員了一部分的新兵,總算在四二年底滿足了部隊的擴編需要。

只是儘管到四二年底部隊已經實現滿編,但技術兵種的擴編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缺口依舊很大。部隊擴編進度緩慢,特別是技術兵種擴充緩慢,也是楊震在整個四二年下半年,以及四三年上半年,始終沒有大動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按照楊震下一步的作戰方案和意圖,至少其中的一部分,讓他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等待日軍在東南亞、太平洋戰場上的血再多流一些。特別是日本海軍,現在流的血還不夠。日本本土的那幾艘龐然大物,不解決對自己是一個相當大的威脅。

眼下大和艦雖說調往了克魯特,但是長門級的兩艘長門號與陸奧號戰列艦,扶桑級的兩艘扶桑號和山城號,眼下都在本土待機呢。尤其是剛剛建成不久的武藏號戰列艦,現在就在柱島海軍基地。

這些軍艦大部分沒有去海底常駐之前,楊震是不會進行下一步的計劃。日軍海軍在圖們江口外那次瘋狂的炮擊琿春,琿春境內縱深落下三百八十毫米以上炮彈幾百發。以及接下來的對北朝鮮抗聯控制區幾次炮擊,讓楊震可謂是印象深刻。

一發四百六十毫米炮彈落下來地動山搖,一座小山灰飛煙滅。這些軍艦留在日本本土,讓楊震在執行下一步作戰計劃的時候,猶如芒刺在背。下一步作戰計劃無論是南滿還是朝鮮,日本海軍的問題都必須解決。所以楊震無論美英再催促,堅決不採取行動。

除了整訓部隊、調整編製,提高部隊各級指揮員的能力和水平之外。楊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重點放在了軍工上,再不就是與李延平換班去延安向中央彙報情況。甚至基本上每兩個月,楊震都要有大半個月的時間在延安。

楊震去延安主要時間,都是在與主席、副主席,以及總司令或是軍委幾個主要負責人開閉門會。或是常常與主席單獨談話,一談就是一整夜。除了部分與李延平同去延安開會之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他自己去延安,就連袁芷若都只是偶爾陪同,他去延安這麼多回談了什麼誰都不清楚。

每次從延安回來,他也不是與東北局和東北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開一夜的會。就是與李延平、郭炳勛等軍區常委,一開會就是一整夜。這些會議從來不做記錄,所以同樣也沒有人知道這些會議的內容是什麼。

於此同時,集寧至通遼的鐵路線,正在抓緊時間進行修建。通遼至集寧的公路,楊震親自拍板調了七個工兵團,以及幾百台工程機械,採取劃分路段分別施工的辦法,正在全力的搶修和進行硬化。

抗聯的大批防空部隊,也陸續的開始開向華北進駐。延安、張家口、大同,都佈設了雷達。華北各個根據地內,也部署了大量的防空哨。而抗聯的後勤和工兵也陸續的進入各個根據地,開始秘密勘察地點。

同時抗聯出動五架起降距離短的輕型聯絡飛機,從冀魯豫軍區向山東軍區運輸了一批大功率電台,以及聯絡參謀人員。並通過太行和冀魯豫軍區,向山東軍區轉送了一批彈藥。並將山東軍區主要負責人接出來送往延安,最終轉來東北治療。

四二年十月份,副總指揮與軍委參謀長,帶着除了太行和晉察冀之外,其餘的幾個大區主要負責人抵達東北考察。從軍工產業到各個訓練基地,從航空兵、裝甲兵部隊,到所有的軍事學校,甚至師一級的教導隊,都看得相當的仔細。關內來東北整訓的部隊,更是考察的重中之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我為戰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我為戰神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一切儘可能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