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楊震的固執

第一百二十七章 楊震的固執

自進入會戰準備階段開始,儘管總部盡了全力調配幹部,想辦法調整編製。關內兄弟部隊,想盡辦法補充新兵。但在楊震固執的不肯降低標準的要求之下,到此次會戰之前也只擴編了六個步兵師。

因為對於楊震來說,他要的是那種無堅不摧,拉出去就能打硬仗的部隊。而不是建立在沙灘上,一個浪頭打過來就灰飛煙滅,沙子堆起來的部隊。在這一點上儘管知道可能要承擔的壓力有多大,但楊震也是堅決不肯妥協的。

楊震在某些人眼中過於苛刻的標準,讓抗聯即便是經過了將近大半年的擴編,兵力依舊不能說滿足要求。可楊震寧願在兵力使用上,就這麼緊巴巴的,甚至是有些捉襟見肘。寧願就這麼精打細算,也堅決不同意降低任何的標準。

為了在兵力緊張的情況之下,滿足兩線作戰的要求。楊震和郭炳勛在兵力使用上,精細到了每一個團,在坦克部隊的運用上甚至到營一級。但無論計算在精細,同時在相距幾百公里的兩線作戰,並同時承擔兩個主戰場,對於抗聯來說還是有些不堪重荷。

在這種情況之下,楊震與郭炳勛經過慎重的考慮,以及反覆的沙盤推演。還是決定發揮自己坦克數量與性能,皆遠遠多於關東軍的優勢。以及遼河中部平原、低山丘陵,適合發揮坦克作戰的地形。在整個冀中作戰期間,在東北戰場上這個採取以攻代守。

但在全部兵力一分為二的情況之下,東北戰場留守的整體兵力,相對於關東軍來說還是不足。尤其是在主要兵力,都要放在更適合坦克作戰的四平以南,鐵嶺以北的中長鐵路沿線,相對狹長地帶情況之下,地形複雜的東部山區整體兵力不足。

所以楊震在幾經考慮之下,採取了一反常態的戰術。在東部山區採取這種淺縱深與大縱深穿插,相互結合的戰術。在更加適合坦克作戰的西線,也就是遼河以西的康平、法庫正面,採取防禦態勢。

並在戰前,專門將準備用於東北戰場東線的參戰部隊,拉到了通化一帶的山區,進行長達三個月的戰術合成演練。在戰術演練階段,所有能設想情況都經過反覆的演練。尤其是針對東部山區特殊的地形,日軍可能會採取的伏擊戰術,都經過了專門的演練。

經過苦心訓練不僅部隊山地穿插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針對遼東山區特殊地形,也拿出了一套相當詳細的戰術。並專門調整了部隊的武器裝備,增加了重迫擊炮的編製,使之更適合東線的戰術要求。

選擇的坦克類型,也是從抗聯裝備的多種坦克之中經過苦心比對,以及在德軍裝甲兵軍官的建議之下,才最終敲定的美製m三型輕型坦克。儘管德國軍官以及抗聯的裝甲兵幹部,都認為這種坦克性能,主要是火力與裝甲防護力比德制三號坦克要差的多。

特別是外形過於高大,使得目標過於明顯。在山區地形上,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弱點。日軍如果在制高點設置觀察哨,很遠就可以發現機動的這種坦克。而且其不良的觀察視線,在山地作戰也會影響到火力發揮。

但是這種美製輕型坦克,馬力大、越野能力強,行駛速度相當的快。雖說這外形有些過於高大,顯得很晃眼。可三十一度的爬坡能力,不僅在山區地形上使用坦克作戰至關重要,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弱點。

火力上雖說只裝備了一門三七坦克炮,但是卻配備了三挺機槍,反步兵火力可謂相當的強。最關鍵的是,這種眼下美國援助抗聯的主力坦克,因為數量相當的充足。即便遭遇到較大的戰損,但是補充上也很容易。

當然這種坦克最大的問題是,只能使用航空燃油,無法使用抗聯自己生產的汽油。不過依託東北作戰,在美國人的慷慨之下,這種燃油的數量還是有保障的。所以在東北戰場上,這種坦克就像楊震在平西打的那次坦克穿插作戰一樣,主要被放在了東線山區使用。

而且這種坦克,在東線山區作戰也的確發揮了楊震期待的作用。只是這種坦克的裝甲,相對於關東軍眼下的反坦克炮密度來說,還是有些過於薄弱。戰果的確很大,但是損失數量也相當的不輕。在此次作戰之中,這種坦克也是抗聯所有型號的坦克之中損失最大的。

至於被楊震留在東北戰區作戰的英制步兵坦克,因為拙劣的越野性能,以及過於緩慢的速度。無法執行這種山地穿插作戰,除了部分被調往關內參戰之外,主要被用於遼河平原上,與英制巡洋坦克配合進行正面突破。

在楊震苦心積慮的計劃之下,東北戰場至少到目前為止,還算基本上達成了當初設想的戰術要求。通過這種又拉又打的戰術,將關東軍乃至整個朝鮮軍,都牢牢牽制在東北以及朝鮮半島。無論關內戰場形勢如何的危急,關東軍卻無法從東北抽調一兵一卒南下進關。

東北戰場眼下的僵持,雖說讓抗聯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但是眼下這種僵持局面,卻正是楊震需要的。因為抗聯在東北的整個作戰行動,本身就是為了配合在華北戰場作戰,分散日軍兵力而進行的。

至於攻城略地、一鼓作氣收復南滿,楊震知道自己現在還沒有這麼好的胃口。他知道以自己目前的兵力和實力,還遠遠做不到可以兩面同時與侵華日軍兩大戰略集團作戰,並一鼓作氣同時打垮這兩大戰略集團。

儘管楊震在戰前,為東北戰場制定了縝密的作戰計劃。但在此次會戰之中,從一開始東北戰場就被定為輔助戰場。以牽制並儘可能的消耗關東軍有生力量為主,攻城略地倒是沒有在計劃之中。在東北虛張聲勢,華北大動干戈,才是他真正的意圖所在。

東北的攻勢看起來驚天動地,其實真正的戰略意圖就是一句話。讓關東軍昏頭漲腦,無力支援關內作戰,減輕華北戰場可能會承受的壓力。同時也最大限度的分散日軍大本營,對關內戰場的關注。

而如果東北戰場眼下的僵持局面,如果繼續的持續下去。至少在華北作戰結束之前,不出現太大的變化。那麼這個戰略目標的實現,就不成太大問題的。不過儘管眼下的東北戰局,還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在進行,但楊震認為還是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

仔細考慮東北戰場眼下的實際情況后,楊震電告負責整個東北戰場指揮的郭炳勛與王光宇,並主持後方工作的政委李延平,在東北戰場上以穩為主。一切的戰略戰術行動,要以吸引日軍無法南下為中心。

在戰術運用上,不要吝嗇裝備和物資,尤其是不要懼怕坦克的消耗,但是也不要一味的運用單一戰術。在採取大縱深穿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快打快撤,以及後續的接應。還有在大縱深穿插的時候,要注意虛實結合,要多採取佯攻配合。

最關鍵的是,要注意朝鮮軍的動向。只要東北戰場形勢,未出現根本性的不利變化,朝鮮境內的兵力,就絕對不能減少。同時要加大對朝鮮海峽的封鎖力度,以及對朝鮮半島整個日控區交通線的轟炸。

在電報上,楊震也督促後勤以及軍工部門,加快向關內戰場運輸彈藥的速度。利用華北戰場短暫的平靜期,在華北戰區儘可能多囤積彈藥和油料。尤其是第一階段消耗最大的各種口徑的炮彈,至少要儲備夠五個基數。

給東北戰場的電報發回去后,楊震強行壓制住返回東北一趟的念頭,將心思又轉回了華北戰局。儘管轉入防禦之後的作戰方案,已經全部部署下去。各部隊也已經調整到位,但楊震依舊不敢有任何的放鬆和鬆懈。

五天的休整時間,對於下面的部隊是一個大戰期間難得的平靜和恢復期。但對於楊震以及所有華北參戰部隊的高級幹部來說,卻是更加的忙碌。相對於下面的幹部,重點只在自己的前沿和所屬部隊身上,楊震看待問題的目光卻是要放在整個華北。

從山西到山東,從豫東到天津,都是楊震要考慮的。每一個戰場上的每一個細節和變化,可能會對下一步戰局的影響,都是楊震要注意的。五天的休整期間,楊震與他手下的作戰參謀,卻是比任何人都忙碌。

來自各方面的情報匯總,對日軍下一步動作的預判,與中央以及周邊各大戰略區密集的通訊聯絡。讓總部的各部門,感覺到這五天的休整期間,自己的工作非但沒有隨着戰局的平穩而有所減輕,反倒是比戰時還要忙碌的多。

好在與華北其他根據地相比,冀中地區着實富庶。而正在重組的冀中軍區和冀中地方政府,對抗聯的供應也一直都放在優先地位。這段時間之內雖說忙碌了許多,但是這伙食水平也大幅度的上升。

一天三頓白面饅頭管夠,頓頓都有一個葷菜。這一點讓即便是在東北,因為某些原因細糧供應數量不多,主食也是以粗糧為主的幹部很是滿足。每天吃飯的時候,成了楊震總部工作人員,最難得的放鬆時間。

雖說下面的部隊,其實這段時間之內吃的更好。尤其是隸屬東線集群的部隊,在渤海軍區的全力保證之下,伙食標準可以說遠遠的超過總部。但對於總部人員來說,眼下的伙食水平還是讓他們感覺到相當滿意。

畢竟熱飯以及鮮肉,要比罐頭食品有味道的多。唯一讓這些總部工作人員不太滿意的是,總部炊事班的炊事員手藝不是很高。渤海軍區慰問的那些海鮮,做出來的味道實在不咋地,多少有浪費那些原材料的嫌疑。

對於總部伙食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楊震也沒有干涉。反倒是告訴柴世榮,這段時間大家都很辛苦。即便是不能搞會餐,但也要儘可能的提高一下伙食標準,也算是補償一下大家的辛苦。各地送來的慰問品只要是生鮮食品,在給與一定補償的情況之下該收下就收下。適當的提高一下伙食標準,也有利於鼓舞士氣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我為戰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我為戰神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 楊震的固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