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思路和建議

第二百五十七章 思路和建議

一場大戰剛剛結束,需要楊震處理的事情可謂是千頭萬緒。僅僅是戰役結束后,擺在他面前需要立即處理的就有兩件事情。一是要安排已經結束戰事的部隊回撤東北休整,一是還要按照中央要求,從進入華北作戰的部隊之中,挑選安排留駐華北的部隊。

這麼多的部隊長期駐紮在華北,對整個河北地區供應的壓力也相當的大。此次會戰雖說收復了河北境內的主要產糧區,但河北這一帶種植的都是冬小麥,秋季播種夏初開鐮收割。河北戰場上連番大戰,整個冀中、冀南區破壞都是很大。

在戰事的破壞之下,今年冀中區冬小麥減產已經是必然的。眼下集中在冀南、冀魯邊戰區的幾十萬大軍,主要還是依靠繳獲的去年秋糧在支撐。實際上到戰役後期,部隊的糧食已經發生部分的困難。

考慮到河北本地的負擔能力,楊震還是決定除了按照中央要求,留駐華北的部隊之外,其餘的部隊儘快的撤回東北。以減輕整個華北戰場的供應壓力,同時也久戰之後的部隊,好好的休整一下。

除了這兩件事情之外,楊震還要從東北調集坦克、飛機等重裝備,補充留駐華北的裝甲、航空部隊,在一場空前大戰過後,在裝備方面出現的缺口。尤其是戰損較大的坦克,以及戰鬥機、攻擊機。

這邊戰役尚未結束,楊震就已經給東北發報。要求他們從四四年生產的t三四坦克之中,調撥一批為留駐華北的裝甲部隊換裝。上次陝北出現危機的時候,抗聯抽調在晉北作戰的裝甲部隊渡過黃河支援陝北,讓某些方面抓住了把柄,利用這一點向美國方面施壓。

為此美國人再三強調,他們提供的武器裝備,只能用於對日作戰。一旦發現抗聯將美國坦克用於針對國內形勢,哪怕是對某些方面進行威懾,他們會立即停止一切裝備的援助。當然這個威脅不僅僅是針對抗聯,重慶方面受到的壓力更大。

因為與只是在重武器以及軍工原料上,對美國有部分依賴的抗聯相比,重慶方面對武器裝備的需求量要大的多。那位美國輪椅總統專門派出代表,抵達重慶某些方面施壓。考慮到眼下暫時還不宜與美國人翻臉,所以楊震還是決定給留駐華北的坦克部隊全部換裝。

原有的美英製造的坦克,全部抽調回東北。以免給與某些方面,製造政治上的借口。而且根據眼下的情報,美國人在四四年開始,向重慶方面提供了大批美製三七反坦克炮。同時加大了對重慶方面作戰飛機,以及陸軍武器的援助。

僅僅四四年一月到四月,美國就援助給了重慶方面,由加拿大兵工廠根據英制布倫輕機槍改進的七九輕機槍一萬餘挺。三七反坦克炮三百門,一零五榴彈炮二百門,七五山炮三百門。同時還提供了一批登陸意大利后,繳獲的意大利造輕重機槍和山野炮。

美國人給與重慶多少武器裝備,楊震倒是很不在意。不過美國人加大了對重慶方面的反坦克武器援助,卻讓楊震有些不安。眼下中國戰場上,日軍所有的坦克力量,基本上都在華北戰場上。整個華中、華東,甚至河南戰區都沒有一輛坦克。

這個時候給了重慶這麼多的反坦克炮,而且隨着時間的進展,數量還在不斷的增大。這就有些讓楊震懷疑,美國人對某些方面的施壓只是表面上的。眼下整個戰爭態勢,已經逐漸明朗,楊震並不想在這個時候,在輿論上搞出什麼口舌來。

其實抗聯的t三四坦克,與蘇聯自己製造的坦克在外表上是一樣的。但是內在差別,還是相當大的。除了火炮、動力和外形沒有改變之外,內部的行走機構以及穩定結構,都根據美製m四坦克,針對t三四坦克的缺點進行了一定的修改。

火炮也加裝了m四坦克上的垂直穩定器,光學瞄準系統則採取的是德制四號坦克上使用的。也就是說抗聯自己製造的t三四坦克,實際上t三四坦克的外表,內部實際上是美式坦克的標準。

不僅坦克操縱性能,有了較大的提高。同時也大幅度的減緩了t三四坦克,原來遠離行駛震動過大,對乘員遠距離行軍造成的過度疲勞的毛病。火炮的射擊精度,與蘇制坦克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只不過這種改進型坦克,四三年底才開始量產,到目前產量還不是很大。

不過雖說總產量目前只有三百多輛,但正好可以給留駐華北的坦克部隊換裝,替換下這些坦克部隊之中美英系列的各種坦克。而且楊震也已經決定,等到中央決定讓這些坦克部隊返回東北的時候,也是撤人不撤裝備。

為此,在部隊回撤之前。楊震在與老總協商之後,決定由晉察冀軍區選派人員,並抽調兩個旅的建制部隊,跟隨留駐的坦克部隊進行訓練。等到抗聯部隊撤離的時候,就地接收這些裝備。

至於各個步兵師在此次會戰之中,因為傷亡出現的兵力缺口補充,中央已經答應由晉察冀、晉冀魯豫軍區共同解決。但很多事情上,在郭炳勛眼下遠在東北的情況之下,還是需要楊震親自處理。

不過在留駐華北的部隊總負責人的人選上,楊震考慮良久后,還是沒有將最適合人選的陳翰章給留下。而是選擇了由陶凈非擔任司令員,黃玉清擔任政治委員,統一負責指揮留駐華北境內的部隊。

眼下留駐華北的部隊,在華北各個根據地整編完畢之前,主要起到戰場威懾作用。至少在四四年的下半年,華北戰場大戰的爆發性可能不大。留駐華北的部隊,更多的是起到訓練作用。所以楊震留下了陶凈非和黃玉清兩個人,負責指揮留駐華北的部隊。

至於杜開山,給楊震一萬個膽子,他也不敢將杜開山留在華北。這個好惹是生非的傢伙,還是調回東北戰場比較好。將他留在華北,不見得會搞出什麼事情來。在陳翰章下一步還有重要任務的情況之下,陶凈非也就成為最佳的人選。

在安排完畢其餘參戰部隊回撤的序列,以及回撤的路線,並安排由陳翰章統一指揮部隊回撤東北工作后。楊震與老總乘坐飛機,直飛延安向中央彙報工作。甚至就連這個時代的北平城,都沒有來得及抽出時間去看上一眼。

抵達延安后,楊震才知道這次自己奉命返回延安彙報,不僅僅是就此次會戰整個進程向中央彙報,以及研究中央遷往北平的事情。中央這次調自己返回延安原因,遠沒有楊震想像的那麼簡單。

而此次返回延安彙報的不單單是他一個人,還有山西戰場的副總指揮,華北三大軍區的司令員、政委,各個中央局的負責人。由抗聯專門派出飛機,從已經被日軍放棄的煙台,接回來的山東軍區司令員,以及山東的黨政軍並新四軍負責人。就連總指揮與東北人民政府主席,也在他之前抵達延安。

中央此時電召各大區負責人返回延安,主要是針對此次會戰結束之後,國內形勢的發展和變化,研究並制定今後兩年之內工作的整體安排。這次會議涉及到面積,可謂是相當的廣,工農商都涉及在內。

儘管楊震除了在軍事上涉及到東北的問題之外,其他方面會議上極少發言,甚至在會場上基本上閉口不言,能不列席的儘可能的不去參與。但是每一個方面的會議,無論是工業、農業,還是軍事上的問題,主席卻都點名要他參加。

搞的楊震有些不明白,自己在東北局並不分管這些,為什麼這種地方經濟建設中央還要自己參加?自己打仗還可以,換到什麼工業建設,還有什麼農業政策制定,自己實在是不是那塊料。在東北的時候自己也就動動嘴皮子,真正的工作都是東北局完成的。

摸不清主席意圖的楊震,也只能耐著性子參加這些什麼工業、農業的會議。不過除了軍事問題上的各方面會議上,基本上是只帶着耳朵不帶嘴。尤其是農業問題的會議,如果不是主要領導參加,半點都不通他甚至到會場上會睡上一覺。

不過在華北工業發展會議中,楊震還是針對華北工業建設,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尤其是在石景山鋼鐵廠復產的問題上,楊震堅決反對晉察冀分局提出的以石景山鋼鐵廠為基礎,加上日本人留在宣化以及在唐山新建設的小高爐,建設新的石景山鋼鐵廠,並儘快的恢復這個鐵廠生產的思路。

對石景山鋼鐵廠的復產上,楊震不是不同意,但楊震反對在北平復產。楊震的意見是將這座鋼鐵廠原有的美國造二百五十噸高爐,以及日軍佔領石景山鋼鐵廠后,從國內運來的三百八十噸高爐,以及十一座小高爐全部遷往宣化。

再加上東北局從美援之中,調配的十座電爐和三座轉爐。與四零年日本人在宣化修建,現在已經完成搶修的十五座高爐,以及日本人運到唐山的兩座一百五十噸的鍊鋼高爐。集中到一起建設一個大型的鋼鐵廠。

就近利用龍煙鐵礦優良的鐵礦資源,以及山西大同地區出產的優質工業用煤。宣化雖說地處塞外,位置有些偏北。但是在平綏鐵路通車之後,宣化的交通條件已經得到根本改善。而且就眼下來說,位於整個華北根據地的大後方。將鋼鐵廠建設在那裏,單單就一個安全性,也不是其他地區可以相比的。

為了說服參加會議的中央以及各大區領導,楊震從政治、軍事、原料供應等各方面,闡述了自己認為宣化比北平更適合的原因。楊震還是那句話,除了交通和電力上略佔一定的優勢之外,北平絕對不適合建設成一個重工業區。

冀東的唐山、河北的宣化,在發展重工業的時候優勢都要超過北平。尤其是宣化,無論是從軍事角度考慮,還是從資源利用方面考慮,都是距離沿海過近的北平無法相比的。將石景山鋼鐵廠遷往宣化,遠比留下北平繼續建設要好的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我為戰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我為戰神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七章 思路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