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賢若渴

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賢若渴

面貌一樣,但氣勢卻是渾然不同的兩個人,讓葉企孫先生明顯有些疑惑。只是打量了楊震良久之後才的道:「想倒是想了起來,只是你不是叫楊繼善嗎?什麼時候改的名字?如果你不提,我肯定想不出來了。」

「雖然是一個人,但是這兩者之間的氣勢相差太大,實在是有些不敢認了。過去那個楊繼善身上是一股子濃濃的書生氣,可現在的楊震卻滿身的殺伐氣息。雖說面貌大致相同,但從氣勢上誰也不敢說你們是同一個人。」

「我當初還好奇,你當初這個北平大學法學院的學生,放着本專業的課程不學,卻是非要跑到清華理學院去旁聽與所學專業八竿子打不到物理專業。只是當初幾次詢問你,你也不說。」

「當時見你衣衫襤褸,即便冬季也穿的單薄,但環境如此艱苦,卻並未放棄求學慾望。實屬難得連午飯都無錢吃,卻保持着上進心和求知慾。在加上知道你是東北流亡學生出身,家國淪陷。我雖能力有限,但儘可能的照顧。只是當初能力有限,連為你爭取一個轉學的名額,以及減免學費,並在生活上給予一定補助都無法做到。」

「等三六年,我與清華理學院的幾位教授想向學校保舉讓你直接插入物理系第三學年就讀,並為你提供一定的獎學金作為補助生活的時候,你卻已經畢業離開北平,當時我還感覺到很惋惜。」

「就在來東北之前,吳有訓先生閑暇時候還與我談起過當時的你。那時候對那個衣衫襤褸,卻仍舊孜孜不倦,僅僅是一年聽旁聽課,其水平已經達到了本專業三年級水平的年輕人,印象好的可不僅僅是我一個。包括吳有訓教授在內,很多人都對你是印象深刻。當年狄拉克先生到清華做訪問,在上示範課的時候,也是吳有訓先生堅持讓你旁聽的。」

「他說過你當初報考北平大學若是學工科倒也罷了,只是去學法有些可惜了。你的物理學上的天賦,即便是在清華也是少見的。如果你當初報考的是清華,現在恐怕早就考上了美國或是英國的官費留學生了。」

「只不過我們兩個即便是抵達東北的時候,可還不清楚眼下這個在東北打得日本人頭破血流的那個青年將領,居然是當初那個整天跑去清華蹭課的人。不過你隨有物理天賦,如果留在科學界,會有很大的前途。但這樣一來,中國固然是又得了一個理科的天才,但卻少了一位在危難之時獨撐大局的赫赫有名的抗戰英雄了。」

「不過你現在的變化可是很大,當初身上那股子書生氣可是變的很少、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滿身的殺伐之氣。如果你不說,我可是一點也想不起來,如今赫赫有名的抗聯總司令,是當年那個在北平大學讀書,卻整天來清華旁聽的沉默寡言的青年學生。」

聽到葉企孫先生現在還有些好奇的話,楊震哈哈一笑道:「我是東北進關的流亡學生,說實在的很珍惜當時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因為當時心中懷揣科技興國,工業救國的夢想在報考大學的時候,清華與唐山、北平交通大學是我的第一志願。」

「葉先生我當時的夢想是做像您或是吳有訓先生的那樣人,所以才選擇了報考清華物理系。只是因為一些原因錯過了清華的考試,未能拜到葉先生和吳先生的門下聽課、學習,所以一直很遺憾。」

「雖說後來考到了北平大學,但是因為機遇的原因卻是進了法學院。您也知道,當時正值亂世時期,國內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老爺們、這個那個總司令,有幾個遵守法律的?這玩意安邦雖有用,但是即不能救國,也不能讓中國便的強大起來。」

「尤其是在目睹了當時中國的所有機械設備,無論是鐵路、汽車,還是電報、電話都是外國進口,無一樣為中國人自行製造。東北工業當時為全國最發達的地區,但是那些工業設備,甚至製造產品的原材料,沒有一樣是我們中國自己生產和製造的。而日本之所以能侵佔我東北,更是倚仗其多年以來建設的現代化工業基礎。」

「所以在報考大學的時候,我是很堅定是要學理或是學工的。先生所在的清華的理學院,是我當時的第一選擇。那裏不僅有先生,還有很多大名鼎鼎的教授。如吳有訓先生、熊慶來先生、薩本棟先生、張子高先生等一大批國內名師。能在諸位教授門下學習,是我一生的夢想。」

「心揣科技報國的我,一心想要的就是報考國內水平最高的清華理學院,期待能在諸位先生門下學習。只可惜時運不濟,一場大病讓我錯過了清華的招生考試,還有北京大學理學院的招生考試。只能報考招生略微晚一些的北平大學法學院,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只是當時收容東北流亡學生的學校制度,在關內的流亡學生一旦考取某一大學,便不能在繼續在原有的中學讀書,也就不能再取得資助。所以儘管一心想要在先生門下學習,但是實在囊中羞澀,無力重新報考。」

「當年的進關的東北學生,只要有書讀就已經是難得了,哪裏還能挑三揀四?能考上一個大學,就已經是不錯了。只是可惜當年一場大病錯過了清華招生考試,否則我恐怕早就已經是葉教授的弟子了。」

「當時雖然未能拜倒葉教授門下,但心中那點遺憾中希望得到一些彌補。所以就在當時在清華讀書的一個東北同學的幫助之下,只要有空就去您那裏蹭課聽。自己的專業課程,反倒是沒有讀多少,幾乎差一點未能畢業。」

說到這裏,楊震神色多少有些自嘲道:「當年我是學文不成,學理也是稀里糊塗。即沒有因為自己大學的專業成為一名大律師,或是像我的那些同學一樣,進入國民政府那個部門去當一個小官僚。也沒有能成為一名教授,反倒是成了一名軍人。現在的情況和當年的志向,整整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不過葉教授此次能來東北,雖然因為時局的關係,不能在繼續在葉教授門下學習,但也足以彌補當初的遺憾。只是不知道葉教授能否屈居東北,為東北全境的解放事業,為今後中國的發展,走出我們自己的道路盡一份綿力?」

「葉教授,作為一名軍人,我真誠的希望您能夠留在東北。我們這裏太需要您這樣的專家和教授了,太需要您和您的弟子們來到這裏幫助我們建立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國防工業了,尤其是現代化、高科技的國防工業。」

「而不是國民政府那樣仿製出幾款外國的步槍和機槍,連彈藥生產都無法滿足需要的半拉子工業。我們不僅僅要有自己的軍事工業,還要有自己的飛機、汽車、坦克製造工業。還有現代化工、電子、光學、冶金等一系列的工業。我們要做到的是人有我有,人有我精。」

「葉教授我希望,不,應該是懇求您,還有與您一同來的那些專家、教授能留下來,這裏太需要你們了。現代化的工業,是以強大的科研為基礎的,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美英法德,莫不是如此。』

「我們現在引進的這些工業設備,目前依靠的還是美國、蘇聯方面的專家。這種情況如果長時間的持續下去,會給我們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科研是現代工業的命脈和基礎,而命脈和基礎掌握在別人的手中,這對國家以及我們的軍隊,都是極為不利的。」

「一旦這些人因為國內的召喚,或是時局的變化,返回自己的國家,我們的這些工業將會陷入徹底的癱瘓。而且有些東西,我們不想也不準備,更不能讓外國人知道。這對我們民族未來的發展,是相當有害的。」

「還有我們的軍區理工大學,雖然已經完成組建。但是目前因為師資薄弱,只開了化學、基礎物理等簡單的幾個專業。所有的教授,只有寥寥無幾。目前急需的光學、電子、地質等一系列的課程,因為缺乏教授和講師,而遲遲的無法開展。」

「葉先生,我們現在是求賢若渴。只要諸位先生能留在根據地,一切待遇敬請您和各位專家放心,保證是最好的。而且我們保證給諸位先生提供最好的科研、教學環境。如果關內的學子,願意跟隨諸位先生到東北來工作,我們一樣會提供最好的學習環境。所有的費用全部免除,與我們的部隊一樣實行供給制。」

這位葉企孫教授在熊大縝做工作之下,已經定下來留在根據地。作為一名學者兼教育家,這位葉教授在乎的並不是抗聯給予的配車、以美金支付的兩倍薪水等一系列的優厚待遇。他更看中的是能不能將心中的所學,可以學以致用。

對於這位葉企孫教授來說,來東北最關鍵的是自己能不能繼續授課,能不能從事相關專業的研究。葉企孫教授已經定下來留在東北,還有已經決定留下來的周培源教授的事情,楊震已經從熊大縝的彙報之中了解。但其他教授的想法和思路,楊震卻是不清楚。

儘管眼下來到東北的這些教授之中也許有的人會留在這裏,但是很多人恐怕還是會離開。楊震希望這位在中國教育界有着崇高威望的人,能夠協助自己做一些工作。爭取部分人,甚至是大部分留在東北。

楊震真的很希望所有來根據地的這些教授,都能留下來。束星北是物理專家,被後世稱之為中國雷達之父。何乃民教授一來到根據地,就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協助軍工部徹底解決了雙二十三高炮,以及四聯裝十四毫米高射機槍聯動部分不可靠,以及過於笨重的問題。

這些人都是精華,對抗聯今後的發展簡直是至關重要。他們如果真的能夠留下來,楊震相信再加上自己腦海之中,相對超前的思維,為部隊研發一流的裝備,為中國未來打下一個良好的工業基礎,絕對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我為戰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我為戰神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賢若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