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談話之保證

第三百三十四章 談話之保證

不過在對這位中了人家的激將法還渾然不知,反倒是自以為是,甚至還有些洋洋得意的束星北老兄苦笑之餘。對楊震有過一些了解的葉企孫與吳有訓二位先生,現在卻感覺這個曾經讓他們自以為熟悉的前清華旁聽生,卻是讓他們越來越看不透。

此時身上哪裏還有半點在會面之初,對自己行大禮的那點書生氣。反倒是舉手投足之間,都顯示出那股子久經沙場軍人,特有的金戈鐵馬氣息。而且還是一個狡猾多端,論起心眼來幾乎趕上那些官場上的老油條。

經歷過這場短暫的小小風波,兩個人才真正發現眼前這個年輕的將軍,早已經非之前那個沉默寡言學生,反倒成了一名短短的時間之內,幾乎不用考慮,隨手就能給別人下了一個圈套。讓人將自己賣給了他,還在幫着他數錢的睿智將軍。

只是葉企孫與吳有訓先生在苦笑之餘,心中也多少有些感嘆。他們不清楚眼前的這個自己曾經的半個學生,這些年究竟遭遇到了什麼情況。能在身上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變的兩個人根本就不相信他們會是同一個人。只是怎麼也琢磨不透的兩個人,也只能感嘆造化弄人。

束星北教授已經表態了,那麼剩下的幾位先生就不能不有一個態度。此刻經過複雜的心理鬥爭的葉企孫與吳有訓兩位教授,在楊震同意不強留除非他點名必須留下的教授后,最終也答應了將會留在東北抗聯根據地。

畢竟對於他們來說,所有的生命不僅僅在教學上,還希望能真正發揮自己專長和所學。而且他們的真正才學,單純的放在教學上,無疑也是一種浪費。能安安心心坐下來,研究自己的課題,對這些教授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祈望。

但這個願望,在連必要的實驗儀器都缺乏的大後方,是根本就無法實現的。此時一心祈求外援的國民政府既沒有能力,將他們的想法變成現實。更沒有那個想法,給他們提供研究條件和課題。

遷移到國內的各個大學,在漫長的遷移和輾轉之中,也丟光了幾乎所有的科研儀器。如今在北平時,曾經以科研儀器全而著稱的這幾所中國最著名的大學,現在已經淪落到連必要的授課的工具都需要教授自己動手製作。

而抗聯這裏最新式的美國進口科研儀器,以及優厚的研究條件,的確很讓他們動心。最關鍵的是,抗聯還給他們提供了科研的課題。在這裏,他們會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所學,也更能學以致用。

但周培源和吳大猷兩位教授,卻是還在猶豫。儘管他們從楊震的話語之中,明白自己留在這裏會更有發展,自己的學識會更有發揮的地方。而且這裏的醫療條件,更有利於自己夫人的健康,但他們實在是有些放心不下留在關內的學生。

相對於更放不下學生的周培源先生,那邊的吳大猷先生則除了這些原因之外,對於政治上的顧慮也是有一些的。畢竟之前的多年隔閡,甚至不了解,在加上某些方面的刻意宣傳,對這邊總是有一定的顧慮。

而且他對抗聯在理工大學設置政委,以及各系都設立黨委書記,甚至根據地內的各個中小學都設立黨支部的情況,也是很不以為然。認為搞這些政治會衝擊學術研究和教學,更會影響到西南聯大一貫講究的學術自由。

他認為學術就是學術,一旦涉及到政治,就不會那麼的單純了。而抗聯在各個學校設立黨組織,無疑會代表着他們的手會伸的很長。作為單純的教授,從不涉及政治的吳大猷先生,一向很煩感在校園之中搞黨派,搞政治。

而且他不認為以抗聯目前的能力,能在研究的方面上對他們有什麼幫助。雖說通過這些天的參觀和考察,對這裏的努力有了一定的印象。但他認為知識的過程是一個積累,學術的氛圍也是一個積累。他不認為抗聯至少在目前,有這個學術氛圍和傳統。

雖然抗聯這裏有大批的新式科研和教學用的儀器。但是學術是需要交流的,留在這裏,很難與外界取得聯繫。這裏太封閉了,很難與外界接觸到。這一點對於自己的學術積累,是相當不利的。

最關鍵的是他擔心自己妻子的身體,雖然抗聯提供了特效藥,但是肺結核這種病是根本無法痊癒的。只能是儘可能的恢復身體,以及延長壽命。如果抗聯打了敗仗,在來一次長途遷移的話,自己妻子的身體很有可能承受不住。

這些年國軍給他帶來的失望太多了,一次次的敗仗,一次次輾轉遷移。從華北的北平,一直遷移到西南邊陲的昆明才總算安定了下來。但妻子本身就虛弱的身體,隨着一次次的遷移卻是每況愈下。甚至在去年,差一點就永遠的離開了自己。

如今大後方的條件雖然艱苦了一些,生活水準也隨着物價的飛漲每況愈下。就連給妻子想弄點滋補品,都沒有錢去買。但不管怎麼說,至少是安定下來了,不用在到處的遷移。如果來到東北,固然這裏有治療肺病的特效藥,營養條件也好的多。

來到這裏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妻子已經能下地走路,而且也原來持續不退的低燒總算消退了。甚至抗聯專門給他妻子配備的那位中俄混血兒醫生告訴他,如果持續治療,他的妻子雖然不能說完全徹底的恢復,但是至少可以保證短時間之內不在犯病。而且如果恢復狀況良好的情況之下,未必不能生育。

這是讓他自抗戰爆發以來,在艱難和困苦之中最高興的事情,也是他之前不敢想像的事情。但儘管這樣,他依舊很擔心如果抗聯失敗了,再一次的長途遷移,還是會毀了妻子本就虛弱的身體。前車之鑒太多了,愛妻如命的他實在不敢冒任何的風險。

但是在參觀與考察的時候,見到的那些美國進口的最新式科研設備和儀器,卻又是讓吳大猷先生異常心動。要知道這些最新式的科研設備和儀器,在國內的其他地方根本就見不到。別說在一路遷移的過程之中,大部分科研儀器基本丟光的現在的西南聯大,就是在北平的時候,幾家大學加在一起也沒有這麼多的新式儀器和設備。

這些儀器和設備,眼下在國內的其他大學自己買不起。而現在幾乎都要窮瘋了的國民政府,也不會去花費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美元去給進口。眼下的國內,也就這麼一家捨得下這麼大的力氣,花費了這麼大的代價去搞這些儀器。

正是有了這些儀器,吳大猷才敢肯定,眼前這位年輕人說的那些,絕對不會是無的放矢。肯花這麼大的代價,進口這麼多的科研儀器,就一定有什麼大的項目。讓自己真的能學以致用,無疑對他包括周培源先生在內,又是極具誘惑力的。

相對於只放心不下學生的周培源先生,這位不像涉及到任何的政治和黨派,只想專心教書和做學問的吳大猷先生,心中眼下的思緒要複雜的多。留下還是回去,對於他來說,這個決心都是很難下的。

他們一直沒有答覆,楊震也沒有任何的催促,只是坐在那裏,靜靜的看着二位先生。良久,這二位先生在經過慎重的考慮之後,最終還是點頭答應了楊震的這個要求。但是二位先生答應的前提,與葉企孫和吳有訓二位先生是一樣的。

周培源先生是因為楊震答應了自己的兩個條件,至於吳大猷先生,則還是研究和愛妻戰勝了一切。畢竟抗聯打敗仗,丟光了本錢,那只是偶然性。但是愛妻在東北會有更好的醫療和療養,自己能安心的做研究,不用整天為愛妻搞點營養品而發愁這才是必然性。

儘管不想涉及到政治與黨派之爭,但是對於還多少有些政治敏感性的吳大猷先生來說,他之所以留下來還有一點。他從這些身居高位,卻是吃穿極為樸素。但是對建設和教育,卻捨得下血本的人身上,看到了一種希望,一種對中國未來的希望。

強制免費的義務教育制,就連書本和校服,都是統一免費提供。這一點不僅僅在中國,就是全世界也絕無僅有。更別說無論窮富,所有的兒童每天免費提供一杯牛奶、一個雞蛋,保證這些正在長身體,急需營養的孩子能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這在全國其他的地方想都不敢想。

而他們這些手握大權,在關內有些省份就是土皇帝的人,卻是衣着簡樸。吃的也是極其簡單,沒有雞鴨魚肉,有的只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連家常菜都算不上,甚至可以說有些苛刻的飲食標準。單憑着這份魄力和堅持,他們就有成大事的希望。

這才是吳大猷答應留下來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在這些年輕人身上看到了希望。儘管他對於抗聯這種在學校建立黨委、黨支部,團委、團支部,並在學生中發展黨員和團員的做法很是討厭,認為是政治干涉了學術自由。但在他的心中,總歸還是希望戰勝了觀念上的保守。

對於這幾位先生的要求,楊震基本上還是點頭了。但是他點出了幾個人,必須要留在東北。其中就有眼下在佳木斯考察的王淦昌、饒毓泰、霍秉權,以及張文裕、王承書夫婦、吳征鎧幾個人。楊震希望幾位先生能夠幫助抗聯做工作,將這幾位先生都能留下來。

不過楊震同意,此時已經拿到美國密歇根大學攻讀博士機會的王承書先生可以不參加。由抗聯出面協調從根據地取道蘇聯,乘坐美國輪船直接去美國讀書。而且楊震還承諾,每個月由抗聯駐美辦事處給予王承書先生一定的補助,以讓她安心在美國讀書。

得到了楊震的這幾個承諾,幾位先生也就沒有什麼好說的,紛紛點頭同意留下。並答應去做楊震點名要求留下的那幾位先生的工作,爭取將他們幾個都留下來。而楊震也同意,將幾位先生沒有同來東北的家眷,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搶運到東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我為戰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我為戰神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四章 談話之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