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楊震最頭疼的事

第二十一章 楊震最頭疼的事

同樣也是考慮到補給的問題,原本就地休整、整訓的挺進軍除了留下堅持在熱西地區的兵力,由駐守林西的考慮到補給部隊負責整訓之外。其餘的主力部隊,開到通遼與陳翰章所部會合之後,全部由雙遼上車直接由火車到齊齊哈爾一線整訓。

隨同挺進軍一起調到東北工作的大批地方幹部,則全部交給東北局和東北人民政府接受。至於晉察冀軍區按照中央的命令,轉交的從北平動員來的幾百名大學生,也全部交給東北局分配工作。

忙碌了整整將近一個月之後,才完成全軍最新的部署。但是各部需要的補充兵員,卻是讓楊震一籌莫展。新區工作剛剛展開,兵員動員極其困難。挺進軍轉交給抗聯的幾個新兵團的兵力,全部加在一起也無法滿足補充需要。甚至連缺口的三分一,都無法達到。

陳翰章在通遼一線解救的勞工和偽滿軍俘虜,其中各項條件能夠達到抗聯徵兵標準的只有一半,剩餘的只能暫時先安置到生產建設兵團。或是安排到各個工廠基建隊伍之中,利用他們給關東軍做苦力,而鍛鍊出來的建設土木工程能力,加快工程的進展。

關東軍此次徵集的勞工之中,除了少量的從山東抓來的勞工之外。其餘部分中的青壯年不到三分之二,剩餘的人大部分都超過三十歲,甚至還有一部分的年齡在四十歲以上。再加上長期的殘酷摧殘,身體條件已經無法滿足徵兵需要。

而這些關東軍強征的勞工,絕大部分家都在南滿。現在日軍雖說停止了反擊,但是對抗聯控制區依舊是嚴密的封鎖。即便是給不符合條件的勞工發放了路費,這些勞工也無法返鄉,只能暫時安置在生產建設兵團。

現在最大的困境,不單單是補充此次戰役傷亡所需的補充兵員無法滿足需要。最大的困難是為下一步,打通與關內交通線最關鍵的第二階段會戰做準備,需要的擴編部隊,兵員來源甚至還沒有一點影子。

雖說眼下抗聯的兵力,還能滿足現階段防禦作戰的需要。但如果中央批准楊震的計劃,那麼第二階段作戰一旦全面展開,這兵力缺口就會相當的大。按照楊震的計劃所需,在第二階段會戰全面展開之前,抗聯至少還需要增加九師的編製。

除了打通交通線所需的至少十二個師的兵力之外,全面搶佔熱河,並在關東軍全力反擊之下守住熱河、西滿,以及防禦整個根據地所需,都需要大量兵力的投入。這個規模,眼下抗聯的編製遠遠無法滿足需要。

但眼下北滿老根據地內兵員潛力,基本上已經挖掘餘燼。如果繼續動員兵員,將會損傷根據地的元氣。不僅會對各個工廠的建設與發展,會產生衝擊性的影響,甚至還要影響到老根據地內農業生產。

新收復的地區,則因為地方工作機構才開始建立,還在進行清剿敵偽殘餘。軍分區和各個縣委的地方武裝工作部,有的還沒有設置。使得工作開展的相當緩慢,兵員徵集相當的緩慢很是不讓人滿意。談下無法徵集到足夠的補充兵員,已經成了最讓楊震頭疼的事情。

除了補充兵員數量嚴重無法滿足需要之外,李延平與蘇聯方面交涉遲遲得不到結果,所有急需的物資運送不進來,更是讓他惱火異常。眼看已經到了換裝的時候,冬裝的來源還無着落讓他更是上火。

這是到了冬季,零下幾十度的東北。如果沒有足夠數量的冬裝,不用關東軍來攻,就是凍也將部隊給凍垮了。雖說已經想出一定的替代方案,但是這些替代方案並不能完全的取代原有製作冬裝的棉花。整個部隊換裝所需的棉花數量,還是相當大的。

而且不單單是部隊製作冬裝,需要大量的棉花。還有整個根據地內連同新開闢地區老百姓製作冬裝,也需要的大量棉花。最關鍵的是,眼看北滿地區就要下霜了。如果通道在不打開,即便是到時候即便是另外搞到棉花,那麼在時間上也來不及了。

還有急需的軍工原料,以及目前最需要的汽油,都被卡在蘇聯港口運不進來。時間不等人,這些物資再運不進來,那麼影響的就不單單是部隊換裝的問題了。嚴峻的形勢,讓楊震只能暫時放下召開作戰總結會議,親自出馬與蘇聯方面談判。

沒有辦法,即便美國人也施加了部分的壓力,但是蘇聯人明顯並不是很買賬不說。與東北局和李延平的談判蘇聯代表的態度,簡直可以胡攪蠻纏來形容。無論李延平怎麼開口,就是絲毫不退讓。

蘇聯人不吐口,急需的物資就運不進來。部隊過冬需要的冬裝,也無法得到解決。而美國的運輸船隊,在蘇聯港口每耽擱一天,抗聯就要向美國船東支付大量的違約金,也對抗聯產生了巨大的資金壓力。

美國人可不管你因為什麼無法卸貨,人家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規定來。只要你超過原定合同的規定,一天不能卸貨就要支付一天的違約金。而美國的商船隊都是私營的,美國政府也不好在這方面插手。

別說眼下美國人還沒有開始動員,就算已經開始全國動員,轉入戰時軌道,但是美國人也是親兄弟、明算賬的。各方几乎同時來臨的壓力,使得楊震心中就算一萬個不願意,但是現實逼人。面對着嚴峻的現實,他也只能。

還有一點原因,也逼得原本打算坐鎮幕後的楊震不得不親自出面。就在此次會戰結束的頭一天,英國軍事代表團找到李延平,同意抗聯提出的抗聯先不出兵東南亞。而是如果日軍入侵英屬東南亞殖民地,抗聯則在發起攻勢,牽制南下日軍的建議。

為了增加抗聯的戰鬥力,可以更多的牽制南下的日軍。英國政府同意在十一月之前,將其原來答應的將其在北非繳獲的意大利坦克,全部轉交給抗聯。同時額外增加一百五十輛北非英軍換裝下來的馬爾蒂達二型坦克,以及十字軍型巡洋坦克。

不過英國人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在德軍的反坦克能力遠高於日軍的情況之下,希望抗聯能夠將美國人準備援助給他們的美製坦克,轉交給英國人使用。英國人將使用自己的坦克,一比一的替換這些美製坦克交給抗聯。

作為補償,英國人將轉讓給抗聯一批颶風式戰鬥機。如果抗聯可以接受,他們還可以將因為散熱器的原因,無法投入北非作戰,只能在本土使用的盟約者巡洋坦克,提供給抗聯五百輛。

考慮到抗聯很難接受以性能優異的多的美製坦克,替換這些不咋地的英制坦克。而在眼下,英國人又不想過於得罪抗聯。英國代表特地點出,這五百輛坦克是免費提供給抗聯的。包括所有的運費在內,全部由英國人承擔。

二,也是最關鍵的一件事就是交通線的問題。英國人希望抗聯能夠儘快的與蘇聯人達成協議,開放交通線。以保證這些裝備能夠在日軍南下之前,全部運到抗聯手中。英國人已經親自出馬在莫斯科與蘇聯人談判,但是希望抗聯能夠儘可能的退讓一步,以便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達成協議。

另外英國人還建議,抗聯能夠選拔出一批飛行員以及地勤人員,到英國接受遠程轟炸和地面導航,以及防空作戰的培訓。以準備為未來,對某些敵對方面實施戰略轟炸。這個敵對方面是誰,大家自然是心照不宣。

對於英國人的這個建議用意,楊震很清楚他們打的很精的如意算盤。抗聯派出人員去英國培訓,即便是派出老飛行員,也至少得大半年的時間才能完成訓練。如果派出一批新飛行員,那麼時間還要延長。

英國人現在開這個口子,無疑是別有用心的。培養一批遠程轟炸機飛行員,絕對不是短時間之內就可以完成的。而相對英國飛行員來說,文化和知識水平都較低抗聯飛行員,所需的時間之內能更長。

眼下雖說東南亞空氣之中的戰爭硝煙味道,不是傻子都能聞的出來。但是畢竟屯兵於泰國邊境的日軍,還沒有南下英屬馬來亞。並不想兩面受敵的英國,還是儘可能的不想惹怒日軍。在他們看來最起碼能拖住一段時間,讓他們的大英帝國喘口氣是最好的。

而相對於大量的軍事援助來說,培養飛行員對英國人來說即符合自身的利益,又不會觸怒日本人,使其入侵的計劃提前。因為現在自身也處於戰爭中,還需要美國援助的英國人,拿不出太多的裝備,給距離自己整整半個地球遠的抗聯。

同時提供現役的裝備,也容易給日本人南下進攻東南亞英屬殖民地,以很好的借口。培養飛行員,就沒有這個擔心了。一是培養飛行員的時間不可能太短,而且在遠離中國的英國本土。

這些飛行員到英國去,直接往軍事基地裏面一關,可以做到嚴格的保密不說,還可以避免刺激日本人。也可以在自身裝備不足的情況之下,堵住某些人的嘴巴,讓他們找不出挑剔的理由來。大大的減輕了英國人在軍備上的壓力,也讓美國人的臉上更好看一些。

而一旦日本人如果真的南下入侵英屬東南亞殖民地,那麼英日兩國也就等於公開撕破臉,也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到時候這些飛行員一培訓完畢,或是英國人提供一批重轟炸機,或是由美國人提供一批重轟炸機,可以在第一時間對日本本土進行空襲。

削弱日本人的戰爭潛力以及軍工生產,減輕東南亞英軍的壓力。就算做不到這些,但是也可以將南下的日本航空兵吸引回本土,減輕英國人在東南亞的空中壓力。這對於英國人來說,根本就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如果日本人沒有南下,那麼將抗聯的飛行員往回國一送也就萬事大吉。反正只要不給他們英國的飛機,這些英國人培養出來的飛行員,愛轟炸日本人就去轟炸,對英國人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即便是被俘了,英國人到時候也可以來一個一推六二五死不認賬。到時候日本人,也拿他們的大英帝國沒有辦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我為戰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我為戰神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楊震最頭疼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