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貼近實戰的新兵訓練

第一百一十章 貼近實戰的新兵訓練

同時中央撤銷了原來的東北野戰軍建制,東北軍區與野戰軍重新改為實施一體化的領導,不在分別設置領導層次。不過對於楊震提出的加強東北軍區領導力量的要求,現在到處都缺幹部的中央下了很大的決心,最終卻還是沒有能滿足他的全部要求。

對於這一系列變動,楊震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不過對於他來說,現在即沒有心思也沒有時間去管這些事情。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大戰在即,繁重的戰前準備工作,讓楊震忙的連睡覺的時間都所剩無幾。

在返回東北之後,楊震沒有立即返回哈爾濱。而是在將所有的工作委託給了李延平和郭炳勛之後,自己帶着一批從總部趕來的作戰參謀,秘密化妝成蒙古牧民或是游商。親自趕往東西烏珠穆沁旗、阿巴嘎旗、克什克騰旗、圍場和豐寧地區秘密考察彈藥、物資囤積點,以及野戰機場設置點。

這些東西實際上在戰役結束之後,總部就已經抽調一批人手秘密進行,但是楊震多少還有些不太放心。此次作戰補給線過於漫長,而戰場所在的位置,又多處於交通極不發達的地區。

不做事先好充足的準備,一旦遭遇到意外損失可就太大了。而且日軍的戰場偵察能力相當的強,這些物資和彈藥的囤積點,野戰機場選擇,一旦部署不周密,很容易給日軍留下可以利用的空子。

最關鍵的是這些地點隱秘與否,不僅關係到這批物資的安全,更關係到戰役打響之前能不能將秘密保守到最後一刻,以達到最大限度的戰役突然性,也是楊震一個重點考慮的方面。大批物資和彈藥的前送,必定會引起日軍的注意力。如果隱蔽不好,很容易驚動日軍的。所以楊震才要親自看一看,並詳細考察所有的物資前送路線。

直到十二月二日,才完成考察秘密返回哈爾濱的楊震。卻沒有進行任何的休息,連一路的風塵都沒有來得及洗去。便立即着手開始在李延平和郭炳勛兩個人已經拿出的方案基礎上,進行部隊的調整和擴編。

經過東北局與東北人民政府的多方面努力,到十一月下旬截止,在新解放區為抗聯動員了十五萬的補充兵員。在加上老根據地動員的三萬補充兵員,雖說與要求的還有近四分之一的數量差距,但是至少足夠滿足主力部隊擴編需要了。

至於各個二級軍區下屬的地方武裝的恢復和補充,時間上暫時還沒有那麼緊迫,可以稍微的緩一緩。眼下還是要將兵力擴充的重點先放在主力上,為即將展開的第二階段會戰,做好最後的準備。

抗聯使用這些新兵,除了將第一階段傷亡補充齊備之後,又新組建了六個師、三個獨立旅的兵力。其中除了一到十師,只補充了部分新兵之外。其餘的部隊則採取了以老帶新,老兵和老部隊為骨幹,新兵作為骨幹的混編方式組建。

這種擴編模式既保證了部隊的擴編,又使得戰鬥力不至於因為新兵過多而下滑的太快。為了在四二年戰役發起之前,儘快的提高這批新兵的戰鬥力。這批新兵按照抗聯總部的要求,除了進行兩個月的基礎訓練之後,全部被拉到合成訓練基地,進行綜合性的訓練。

讓剛完成兩個月基礎訓練的新兵,趴在戰壕裏面先用炮彈炸上一頓,再用燃燒彈燒上一遍之後,坦克直接從頭頂上來回駛過。甚至讓新兵排成一排,在兩個間隔不到五米的坦克行軍隊列之間躺着的訓練方式,恐怕也只有抗聯能做出來。

看着抗聯的新兵訓練方式,兩位老帥在目瞪口呆之餘,才知道什麼是他們口中所謂的貼近實戰訓練。先不說訓練的時候物資消耗量有多大,就是這個殘酷的程度,換了任何一支軍隊恐怕都做不到。

這是新兵訓練,不是老兵演習。在只完成兩個的基礎訓練的新兵之中進行這種訓練,除了抗聯恐怕全世界軍隊沒有一支敢這麼玩的。這是讓新兵在訓練場上,就體會到什麼叫做戰爭的殘酷性。

其實兩個老帥不知道的是,到了綜合訓練場,就已經是進入綜合訓練階段了。真正的基礎訓練從這批新兵進入部隊,進行完一個月的隊列和內務訓練,以及基本戰術和體能訓練之後,心理訓練就隨着戰術基礎訓練展開已經開始。

在新兵團還沒有來得及熟悉發下來槍械,剛剛熟悉軍營的他們,就被命令挖掘好戰壕之後蹲在戰壕之中,讓機槍子彈在距離他們所在地不足一百米的地方,對他們所在的戰壕頭頂進行平射,同時引爆埋設在他們所在位置前後五米距離內的炸藥點,製造炮火效果。

這種不惜工本代價的訓練,固然付出了相當的代價。那些沒有上過戰場的新兵,即便是有老兵作為骨幹帶着,但是面對着這種訓練方式一點問題不出也是不可能的。等到這批新兵完成基本軍事訓練下部隊的時候,僅僅在各階段的訓練之中就足足傷亡了五百多人。

但是對於抗聯來說,這種代價也是實在無奈的事情。短短的四個月時間,要讓這批新兵完成從一名農民到合格軍人的轉變,時間實在是太短了。不在訓練上儘可能穿插進的貼近實戰的訓練,讓新兵在訓練場上就體會到戰場實際情況。等到了戰場上,這批新兵付出的代價只能是更大。

這些新兵下部隊之後,馬上面臨的就是一場惡戰,中間留給他們適應的時間幾乎沒有。不儘可能的對這些新兵採取貼近實戰的訓練方法,恐怕一場戰役下來,這批新兵能剩下一半就不錯了。

而這種高昂的代價,正是抗聯所承擔不起的。所以楊震才親自製定了這個訓練計劃,除了加速這些新兵走向成熟,縮短新兵成長的過程之外,就是為了提高新兵在戰場上的心理承受能力。

儘管這多少顯得有些殘酷,但是這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此次補充部隊的新兵,幾乎佔到部隊總數的三分之一。而滿打滿算最多只有四個月的訓練時間,根本讓他們無法真正認識到什麼叫做戰爭。

一旦這些新兵到了戰場上心理崩潰,那麼對戰局很可能會帶來決定性的影響。一個能捲走十個,十個就能捲走一百個。在殘酷的戰爭面前,無論在強大的軍紀和思想工作都比不上對生的渴望。這種訓練雖然顯得有些殘酷,但是無疑也提前加速了這批新兵的成長。

沒有辦法,此次會戰留給抗聯準備的時間上太緊了。按照時間來計算,眼下根本就不可能採取去年的那種在完成訓練之後,拉到與日軍對峙地帶,以小規模輪戰的方式,讓這批新兵接受什麼叫做真正的戰場。

其實一個新兵在完成基本訓練之後,上戰場面對的很多不是戰術問題,而是心理素質上的問題。戰術問題好解決,但是心理上的害怕卻是最難解決的。不斷在身邊炸響的炮彈,打在自己身邊的無數發子彈,身邊倒下戰友血肉橫飛的屍體,都會引起第一次上戰場新兵的心理崩潰。

老兵知道在戰場上該怎麼樣的保護自己,熟悉了戰爭,已經見慣了生死的他們,心理狀態自然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這些沒有經歷過實戰的新兵,無論在訓練場上學的在精,到了戰場上面對着槍林彈雨,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恐懼。

在心理恐懼之下,無論在精的戰術,都會丟的一乾二淨。提前讓他們在訓練場上感受一下戰場上的實際情況,對他們克服心理障礙還有一定好處的。只有解決了心理上的障礙和恐懼,這批新兵才能真正的成熟,才能使用到投入到戰場上。

在主力部隊進行擴編和調整,忙着整訓新兵的同時,根據第一階段作戰的經驗,楊震對各個部隊的武器裝備也同時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原有的營屬五十七毫米無後坐力炮排在部隊之中撤編,全部改為新式的八二無後坐力炮。

五十七毫米無後坐力炮固然機動靈活,使用上也可以部分代替原有的小口徑戰防炮。但是此戰過後部隊普遍反應,在對付日軍永備工事的時候,遠射的威力還是有些偏小,射程也有些過近。

在加上與蘇聯人達成的協議,抗聯需要提供給蘇聯方面的數量很大。在這種火炮已經停產,楊震又不想重開生產線的情況之下。五十七毫米無後坐力炮被全部從一線部隊撤編,全軍統一改裝為庫存的八二無後坐力炮。

步兵武器裝備調整,除了五十七毫米無後坐力炮被換裝之外,各個步兵營的十二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增加了兩挺的編製。原有的連屬通用機槍,則全部下發到各個步兵排。每個步兵排,數量增加到了三挺。

原來的師屬炮兵團,除了新編製的師因為數量上的不足,還在使用日式九五野炮之外。老部隊的師屬炮兵團的野炮營,則撤裝了全部的日式三八式野炮和波蘭造一**七式野炮,改裝為蘇聯交付的七十六毫米加農炮。

至於蘇聯方面交換過來的那部分M三零式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彈炮,楊震沒有交給師屬炮兵團。而是用這批榴彈炮,替換下了縱隊所屬炮兵以及直屬炮兵中的,波蘭造一百毫米奧匈制榴彈炮。

這批被替換下來的一百毫米榴彈炮則選出還能使用的,給每個師屬炮兵團增加了一部分編製。而被蘇制火炮替換下來的三八式野炮和波蘭造法式野炮,除了增加了對挺進軍的補充之外,以及留下部分作為儲備之外,全部空運關內戰場。

而英國人隨同這批坦克轉送過來的那批兩磅炮,楊震則給包括挺進軍在內的所有部隊,每個步兵團都組建了一個六門制的連。作為團屬直瞄火力,用來對付日軍輕裝甲目標以及土木工事。

這批兩磅炮,雖說在北非和蘇德戰場上已經落後。但是在亞洲戰場上,對付日軍的坦克,還有土木工事還是沒有問題的。最關鍵的這種兩磅炮很輕,在山地作戰之中還是可以發揮相當大作用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我為戰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我為戰神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章 貼近實戰的新兵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