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節:晨鐘暮鼓中了卻殘生

第41節:晨鐘暮鼓中了卻殘生

在是否懲辦各級辦案官吏的問題上,江浙派與兩湖派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以大學士翁同龢為首的江浙派力主懲辦這些草菅人命的貪官污吏;另一派以四川總督丁寶楨為首,附和的多是兩湖籍官員,故稱兩湖派。他們認為不能為了區區兩個平頭百姓處理這麼多官吏。由於這兩派的爭吵,刑部平反的奏疏,一直拖了兩個月,遲遲不上,直到光緒三年(1877)二月十日,奏疏才上去,但是對於巡撫楊昌浚、欽差胡瑞瀾並未提出參革,許多受賄、包庇等情弊也未提及,馬虎了事,直到二月十六日以光緒帝名義下的平反諭旨才將二人革職。楊昌浚雖然革了職,劉錫彤雖然是充軍到黑龍江,但對劉子翰卻完全開脫了。其餘承辦此案的知府、知縣,都只是革職了事,隻字不提行賄受賄之事。

從楊乃武、小白菜一方來説,冤案昭雪無疑是莫大的幸事,而事實上他們只是民間的一個小案,在那個時代其實是不足為怪的。可是現在被渲染成愛情故事的案件背後陷藏着重大的政治鬥爭,難怪楊乃武在出獄后曾想去拜見救他一命的浙省大小官員,很多人並沒有出面見他,畢竟參與這場鬥爭不光是為了一個楊乃武。參與對楊乃武審判的多是湖南籍官員,他們大多是左宗棠一手提拔的,在對瀆職官吏的懲辦上,朝廷也只採取了革職了事,而並沒有量刑處罪,這就表明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刑事案件。

在這場無辜的冤案中,楊乃武幾乎被折磨成了殘廢,刑部卻説刑傷業已平復,並無傷筋折骨的情況。

經歷了三年多的牢獄之災以及各級官吏的殘忍折磨,楊乃武雖死裏逃生,家人團聚,但受此打擊,人雖未亡而家已破,痛定思痛,實在是悲多歡少啊!從北京回家的路費仍然是胡雪岩資助的。

楊家人回到餘杭縣后,已是家產蕩然,生活困難。楊乃武依靠親友幫助,贖回了幾畝桑地,以養蠶種桑為生。這時他雖然只有36歲,正當年富力壯的有為之年,但經過這場災難,稜角已被磨盡,心灰意冷,輕易不與外界交往,專心致志研究孵育蠶種。餘杭盛產絲棉,行銷全國。楊家世代養蠶,對育種有一定經驗。過了三年,楊乃武所育蠶種名氣就傳開了,遠近都來購買,他家的蠶種牌記是"風采牡丹,楊乃武記".凡是楊家出賣的蠶種,都蓋上了這個牌記。每到育種時,全家大小日夜忙碌,家裏生活也日漸好轉。楊乃武就是這樣安靜地度過了自己的後半生,直到1914年去世,終年74歲。

小白菜出獄后,回到餘杭,萬念俱灰,在南門外石門塘准提庵出家為尼,法名慧定。庵里沒有香火,以養豬、養雞為生。從此就在青燈古佛旁、晨鐘暮鼓中了卻殘生,於1930年去世。她的墓塔建在餘杭東門外的文昌閣旁,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和坦然,墓址選在河岸路旁。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清十五疑案真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清十五疑案真相
上一章下一章

第41節:晨鐘暮鼓中了卻殘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