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第665章 向海而生(六)

666.第665章 向海而生(六)

第665章向海而生(六)

山東登州,知府府邸

不管即墨藍家的目的是什麼,沈瑞本也是要在登州大興文教,藍竎肯來開書院,沈瑞是歡迎之至。

更妙的是藍竎其人與藍田頗像,也是天文曆法、牛經馬譜、乃至奇門遁甲樣樣雜學都精通的人物,為人又不迂腐,言談間對登州的魯班學堂也頗認可。

沈瑞既把「技術學校」搭建起來了,自然希望能多推廣科學技術。

往小里說,是當下致富需要,往大里說,便是想打響大明的技術革命了。

現下登州魯班學堂里的只能算是技術工人,便是成手,也只是技藝精湛,離沈瑞所想要的「工程師」還是差得甚遠。

想要得到工程師,一方面是從技術工人中篩選學識好的、有學習意識、創新意識的,進一步培養。

另一方面,就是從那些本就富有學識的讀書人——秀才、舉人乃至進士中尋找喜愛技術、肯鑽研所謂雜學的,為他們提供科研氛圍與空間,進一步定向引導。

而無論培養,還是引導,這藍竎都是不錯的領路人。

歷朝歷代都不乏科學家,不提張衡、祖沖之、沈括、宋應星這等大家,就說沈瑞身邊,那李鐩、李延清父子,於水利工程、器械製造上便極有建樹。

這樣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多起來,有舞台讓他們大展拳腳,何愁大明未來!

這次登州幾處修築水渠、水車工程,都賴李鐩指點,工部派下來的一位主事與幾位大使、副使也都是了不得的技術人才,幫了沈瑞、幫了登州百姓大忙。

而李延清在兵械司也是大展身手,改良了不少兵械,尤其是改進了用於水戰的碗口銃、「沒奈何」等傳統火器。

沈瑞對於火器的製造是不清楚的,也沒辦法提供更多有效幫助。

只能是把自己能想起來的內容寫下來,託詞記不得哪本講奇門遁甲煉器煉丹的古籍所書,讓李延清自行研究。

再讓人送密信給遠在福建的戴大賓,讓他多多留意西洋人,弄些西洋火銃來。

張會那邊將李延清所造兵械小範圍試用后,便悄然運來了登州,如今已裝備了潘家玉手下兩個千戶的兵馬,正在進行進一步的實踐演練檢驗。

沈瑞也叮囑了潘家玉,將每次演習結果都找人詳細記錄下來,及時反饋給李延清,好讓他能根據實際效果做進一步調整。

因德州衛上下栽在了胡節受賄案里,潘家玉已順順噹噹將自己的舊部下統統要了回來。

而今指揮使趙盛又向沈瑞示好,沒少撥人撥銀撥家什到潘家玉手上,他的日子越發順心,操練也就越發用心。

尤其有了南京水師精英的幫襯,又有戚宣這樣的老將坐鎮,潘家練兵也不含糊,如今登州水師已是很有些模樣了。

沈瑞直言將對人才培養的設想盡數告知藍竎,藍竎雖面上一派老氣橫秋,撫須道些「沈大人年輕有為」之類的廢話,眼神卻是異常明亮。

沈瑞看得出,藍竎是動心的,不由十分滿意,便也大開方便之門,對藍竎還沒影兒的書院拋出不少優惠待遇。

校址地段隨他選,房舍隨他設計,府衙除了幫忙蓋房外,還可以提供一定的經費供給科研與學子獎學金等等。

藍竎謝過之後,表示要在城南山地上擇址建校而在非城中,道是城中日漸繁華,怕學子們無心讀書。

沈瑞也笑着答應了。

雖藍竎這話不免捎帶上了在城內的府學縣學,但歷來出了名的書院多是依山而建的,讀書也要有個優美安靜的好環境嘛。

他也正好順勢在南山規劃出一片大學城來。

談妥書院大概后,藍竎便告辭而去,由大於師爺送往沈府客院住下。

陳師爺方向沈瑞道:「瞧著藍先生是個治學的大家,東家覺得怎樣。」

沈瑞笑道:「我原見過藍章大人與藍田兄,這位藍先生卻是比那父子活絡得多了。對他這書院,我是頗為期待吶。」

「藍大人父子太過剛直了些。雖剛直是風骨,卻也是過剛易折……」陳師爺嘆了口氣。

轉而又笑道:「藍先生在山東頗有盛名,他開書院,定不少學子前來求學,我登州亦是揚名。」

望了望書房牆上沈瑞著人繪製的蓬萊縣地圖,陳師爺笑眯眯道:「北邊靠海港起來了,東西兩面有驛路,如今南邊再添書院也就起來了,四角俱全,興盛指日可待。」

沈瑞哈哈大笑道:「治學像先生說的話,後面兩句更像姜先生、小於先生說的。」

肯千里求學的人家,也不會是窮人家,學子們吃喝花銷,教書先生們、教員們的家眷……一座大學城盤活一片區域經濟的事兒早在沈瑞的開發計劃表上了。

陳師爺笑道:「東家也莫覺得老朽迂腐了,如今跟着東家開拓這登州,自也要學着些『經濟』事。」

說笑兩句,又自從那經濟事上說到了如今登州所仗最大經濟來源,海貿。

沈瑞說了與衛所那邊商討的結果,又道:「我待往文登去看看,那邊也是良港,且與南邊兒海面上的聯繫不少。既想開海,那邊也不能鎖起來不用——何況防也是防不住的。」

陳師爺沉吟片刻,道:「東家所慮甚是。只是,若是此去,便要對上王家的事了。」

王家是宮裏憲廟敬妃的母家,這位太妃雖膝下荒涼,如今在後宮無聲無息,但因養過德清長公主,如今長公主很是關照於她,連帶着,也關照王家。

沈瑞來登州之初,德清長公主府便打過招呼了。

初時沈瑞並沒將這麼個王家放在心上。

待到了各縣清丈田畝時,王家到底還是端出外戚家的派頭來了,不許官府來量地。

他家的地,文登縣有,寧海州也有。

這兩處父母官都沒甚背景,不肯得罪這樣的人家,便推諉拖拉起來。

其實說起來,王家也不過是在偏遠山區的文登縣逞逞威風吧,莫說擱在京里,便是擱在整個山東看,王家也是不入流的。

沈瑞當時正在處理海島及流民事,便也沒理會,盡了禮數往德清長公主府送了信,便丟開手,待回頭收拾。

德清長公主遠比不得之淳安大長公主權勢,且德清夫婦都是飽讀詩書,極是通情達理,回信間客客氣氣表示定會勸著敬太妃娘家云云。

還派了個管事往文登與去王家人說話。

可惜王家人倒屬滾刀肉的,這事兒一拖二拖,就拖到了收秋也沒解決。

而這兩個月宗室這邊也頗多故事。

先是小皇帝藉著慶王府、靖江王府等幾樁傷天害理的案子狠狠敲打了諸藩一番。

之後張禬在查德王府「強佔民田」事時,絲毫沒留情面。

又快又狠的將所謂投獻田地之人揪了出來,將強佔去的田畝查了清楚明白,罪證也做得乾淨漂亮,沒有半點兒含糊。

從知縣、知州、同知、知府、布政使至德王這一路彈劾上去。

對於王府,更是不肯給半分遮掩。

那邊說什麼德王爺年邁,被小人蒙蔽了。

張禬便冷笑着說便是先前不知情,現下總歸知情了,就請把田畝還來吧,且王爺仁慈,還該給小民些許補償安撫一二才是。

擺明了是要王府將到嘴的肉吐出來。

德王府耍起無賴來算得天下無敵,便跟着左一封摺子右一封摺子的遞進大內,張口便嚷嚷着窮,竟連今年每畝應繳的稅銀都拒交了。

那邊淳安大長公主是又氣又恨,派了幾波心腹去罵,然都無濟於事。

小皇帝更是火冒三丈,唬得一干老臣忙摁著,生怕他衝動了下狠手把德王的地收了,引得諸藩動蕩。

在這麼個時候,京中楊廷和那邊也給沈瑞來了書信,讓他穩紮穩打,萬不要冒進。

畢竟德王這件事是沈瑞捅上去的,上頭一個處置不好,惹了簍子,皇上可不會「有錯」,罪責便都是下邊兒的,屆時沈瑞被推出來頂罪也不是沒有可能。

是以王家的事,幾位師爺的意思也是先不要去管,待德王這事兒塵埃落定后,再行處置。

但不理會的前提是沈瑞得在府城獃著,可以說寧海州、文登縣故意隱瞞,知府不知情所以沒處理。

若是沈瑞下去文登縣,直面這件事,便不好不理會了。

沈瑞卻道:「順子那邊還得了些消息,王家,與海上,怕也有些勾連。」

文登也是個走私猖獗的地方,不少大戶雖不置船下海,卻收海上來的東西,坐地銷贓。

「便是現在不是處置的時候,也總要看個明白。」

沈瑞又道,「我原就想一到任上,就先將下頭幾個州縣都走遍了,對地方情況也作個簡單了解,日後施政也好更有針對性。」

「只是諸事纏身,只最初打招遠、黃縣來,又去棲霞看了看,別處還未走過。

「這次若一路東行,看看福山、寧海州、文登,調頭往西再到萊陽,也算是走全了。正能在大冷之前回蓬萊。」

陳師爺沉吟道:「這時節倒是恰好的,今年夏稅、秋稅也都免了,自留賑災,秋收也能更從容些。」

又說起,「沈大人遷了左參政,想來,那些鎮日琢磨生事的也能安分些。」

沈瑞點了點頭。沈理能留在山東再好不過,而今的山東,也算得是清凈。——若要沒那些藩王就更好了。

因介面道:「皇上這般看重山東,我也只有竭盡所能以報皇恩了。」

陳師爺想到先前皇上將沈瑾調去戶部山東清吏司,日後肯定是要為登州大開方便之門的,便點頭稱是,也不再對沈瑞的出行提出異議。

「原沒想到小沈狀元能去了戶部。」陳師爺感慨了一句,又搖頭笑道:「也沒想着大公子能去了四夷館。」

他原是楊廷和身邊幕僚,叫楊慎為大公子習慣了。

沈瑞也嘆道:「我也沒想到舅兄能去四夷館。不過,舅兄做學問也是極好的。」

不止是他們倆,滿朝文武誰也沒想到楊慎去四夷館。

雖說四夷館是李東陽主持,楊慎乃是李東陽的弟子,稱得上是「弟子服其勞」,但楊慎是楊廷和的長子,又是真材實料考出來的狀元,合該是被重點培養,委以重任的。

目前的四夷館,可不是為着同西洋做買賣設的,沈瑞自然也不會自戀的以為小皇帝把楊慎弄進去也是為了他好,為了開海。

李東陽既讓陝西雲南鎮巡等官訪取精曉韃靼、西番、高昌、西天、百夷言語文字與漢字之人,自是意在蒙古了。

這幾年山陝邊關也不太平。

沈瑞暗自揣度著,是不是也有要培養遣派細作的緣故。

楊慎做學問是極好的,沈瑞也相信,他會是一個很好的語言大師,只是,四夷館若不單單是「外國語學院」,那楊慎性格可同特工人員差得太多了。

相較之下,沈瑞倒覺得龐天青為人機敏,辦事利落,比楊慎更適合做個特工人員培訓師。

雖教細作,但只是在京做個教師,又不是去前線,安全得緊。這個位置又重要得緊,想來淳安大長公主府不會攔著。

而蔡家人又掌握著不少軍事力量,大長公主又得皇帝信任,對於龐天青接管那些密探機構也是極大助益。

沈瑞起了念頭,便打算回去修書一封給岳丈楊廷和,看看這事可行與否。

*

回了內宅,沈瑞向徐氏稟明了想往文登去,怕要兩三個月方回來。

徐氏含笑應道:「你只管去便是,不用惦著家中。」

又指著楊恬道:「叢蘭大人原是你上峰,既去文登不好不拜訪叢家。叢家老大人、老夫人皆在,你將恬兒帶上,讓她去與老夫人請安,代我問候老夫人,盡了禮數。」

楊恬忙道:「我自是要在家裏侍奉母親的。」

徐氏笑道:「家裏人多著,哪裏還要特特留下你。你且去吧,這陣子也忙得緊,該鬆散鬆散。」

沈瑞揣度著,徐氏雖沒有催促過他們子嗣的事,但不可能不關心,想來這也是不想讓他們小夫妻才相聚又分離。他有心帶楊恬四處走走,便也笑替楊恬應下。

徐氏又道要往京里送回信,讓沈瑞走前安排下人。

「你理六嫂子,操心小林哥的婚事,想求京中各家親戚幫着尋尋可有合適的人家。」徐氏道。

卻是先前因礙著劉瑾,無人敢同謝氏打聽沈林的婚事。

而這次在劉瑾打壓劉謝舊人時,沈理還能屹立不倒,倒讓不少人動了心思。如今便也有媒人上門了。

謝氏原就沒打算在山東這邊尋兒媳婦,這幫官家夫人的作態更讓人齒冷。

因此她便緊著往登州來信,想央磨徐氏乃至楊恬繼母楊夫人在京中為她兒子尋個得力的親家,最好是趁著朝中看好沈理這檔口,迅速將兒媳定下來。

沈瑞不由皺眉,瞧著屋裏沒人,低聲道:「母親,關起門來我說句不太妥當的話,理六嫂子這等人,就是給她找個公主,她還得嫌棄公主不能繼承皇位!還是莫要管她兒子的事罷,別再鬧枚姐兒婚事那一出。」

徐氏聽了公主皇位等語唬了一跳,拍他道:「又渾說!」

末了聽完,又嘆氣道:「謝閣老先是狀元,后是閣老,她自小風光,又嫁了狀元郎,難免帶了些驕嬌二氣。如今,也已是改了許多了。便不沖她,也要衝理哥兒、沖小林哥不是。」

沈瑞也嘆了口氣,他自然也是盼著小林哥有得力妻族的,便也不好說什麼了。

這邊說妥了,沈瑞牽着楊恬出來回自家院子。

摩挲着她的小手,因低聲嘆道:「理六嫂子這事兒,也讓你為難了。」

雖說俞氏與楊恬如今似親母女般親近,但,到底不是親母女。

楊恬心下一暖,低聲笑道:「不為難。母親親自寫信呢。而且……」

她頓了頓,聲音更低幾分:「你也知六嫂子的性子,與其讓她自家找親事,還不若咱們幫着找了。」

沈瑞一愣,隨即笑道:「正是這個道理,是我想左了。還是夫人聰穎。」

楊恬白了他一眼,啐道:「又取笑我。」便也打趣他道:「知府大人日理萬機,哪裏理會得些許后宅小事。」

說話間進了東院正房,沈瑞見一旁几上白絮琉璃盤子擺着幾枚紅蛋,紅白相稱倒是好看,不由多打量了一眼。

楊恬見了,道:「那個善編筐簍的工坊管事家得了個七斤的大胖小子,送了一籃子喜蛋去府衙,小於師爺打發人與我送來,恰趕上戚家嫂子等幾位過來,都說討個喜氣,便分了她們去。」

她口中戚家嫂子便是戚景通妻子張氏。

戚景通與沈瑞一般,都是嗣子,又都是膝下無子。

過繼嗣子便是為了香火,因此作為嗣子的妻子,張氏與楊恬的壓力要遠大於尋常人家無子婦人。

兩人因境況相同,不免有些同病相憐,又都是恬靜性子,因此關係處得頗近。

沈瑞見楊恬望着喜蛋的悵然神情,不由心下暗嘆。

便攬着她開解道:「先前不都與你說開了么。不想那麼多,都交給老天爺安排,老天爺賜我們個孩子,我們便歡喜接着;若終是無緣,日後還有四哥兒,還有小楠哥,總少不得咱們的供奉便是。」

楊恬低低應了一聲,並沒有言語。

沈瑞也知子嗣也始終是楊恬的心結,便是怎樣開導,也不可能真正讓她釋懷。

也不指望一朝一夕就令她改變,便笑着打岔道:「這兩日你可要忙了,打點咱們兩個人的行李,現下是熱,沒準兒路上就入秋了,厚衣裳也帶着些。」

楊恬便也跟着笑道:「我的知府大老爺,難道會叫你凍著!」

卻又不免遲疑道:「我是當留下來侍奉母親的。」

沈瑞道:「不過去兩三月罷了,母親都發話了,你便隨我去吧。且叢家,我們確實是要好好拜會的。且我也想見一見沿海諸衛所的指揮使、指揮僉事,你們女眷走動,更妥當些。」

楊恬點頭應下,又笑道:「你原還說帶我游這兒玩那兒,這幾個月了,就只坐了一回海船上海島。」

沈瑞連連作揖道:「夫人恕罪,夫人恕罪,小生這趟就好生補償夫人……」

*

山東登州府,文登縣

文登縣多溫泉,縣城東北處更有一鎮在宋時就有溫水鎮之名,元時改為溫泉鎮至今。

因多泉眼,富貴人家多來建莊子,更設有巡檢司,且離威海衛、成山衛都不遠,遂成一處極繁華的所在。

自來這樣繁華之地便少不了青樓楚館。

這邊的青樓東家又格外有頭腦,也仿照富貴人家莊園樣式將樓子蓋在了泉眼邊,更推出了些龍女戲水的節目,更受人追捧。

此處便漸漸形成特殊的脂粉區,甚至許多外地富貴閑人慕名前來,竟比文登縣城更熱鬧幾分。

這邊最有名的青樓名喚醉香閣,新近調教出十二位姑娘來,皆是以花為名,春蘭秋菊各有風情,排下來更好是一年十二個月,遂起個諢名喚作十二花仙,一時名聲大噪,客似雲來。

這一日,恰是十二位姑娘一起獻舞,但見綵帶翻飛,客人如痴如醉,打賞聲不斷。

一旁獨屬於醉香閣頭牌姑娘金玉珠的小樓上,開着半扇窗,一個嬌媚姑娘伏在窗框上,歪頭看着那邊的喧囂,手裏輕輕搖晃着扇子,像在驅趕蚊蠅,一副百無聊賴的模樣。

但見她一張團團臉,薄施粉黛,額間朱紅花鈿,看着極是甜美嬌憨,卻並非是金玉珠,而是那金寶珠。

那正主玉珠姑娘正在那邊竹榻上歪著,與對面幾個草莽漢子說着話。

案几旁,三個小丫鬟鋪開紙,運筆如飛,將他們提到的東西與價錢一一記錄下來。

少一時這幾位走了,那玉珠姑娘剛停下來喝了口茶潤潤嗓子,外面鴇母又探頭探腦進來,堆笑道是某某爺來了。

玉珠姑娘翻了個白眼,話也懶得說,只招招手,那鴇母會意,知道又是一注賞錢到手了,便歡天喜地出去喚人了。

很快又進來三兩位,都是熟面孔,沒有寒暄,張口便是報東西報價。

最近這般情形時常出現,蓋因南邊兒海上立規矩的九頭蛟分崩離析,規矩一壞,各路妖魔鬼怪便都跑出來打劫了。

初時還是閩浙一帶,如今已是南直隸乃至山東青州府南部都有大小海寇出沒。

因海商多是走私買賣,便是在海上遇襲,也不敢回來報官——報官了沒準兒賊沒被抓,自家先被問罪了。

況且報官也沒用。

這些個海寇吸取了巨鯊幫的教訓,通常只縱橫海上打劫船隻,基本不會上岸搶掠的。

沿海衛所多是守土,便是王守仁的水師,也不會遠赴海上剿匪。

無人遏制,海寇越發猖獗。

然海寇劫掠容易,銷贓卻不容易,還是要調頭來找坐地戶的。

東西是賣到越遠的地方越安全,青樓楚館又是有錢人的聚集之地,故而玉珠姑娘這個中間人近來生意十分火爆。

好容易又送走兩撥人,玉珠姑娘打發幾個小丫鬟歇著去了,走到窗邊的身邊,推了一把寶珠道:「給我累成這樣,你竟也不幫幫我。」

寶珠拿扇子掩口打了個哈欠,道:「我又不懂這些,若記亂了,你叫我賠銀子可怎生是好。」

玉珠狠狠一戳她額角,啐道:「你不是要上岸?沒些個本事,怎麼上岸!」

寶珠一甩頭,撇嘴道:「沒本事我早被扔亂葬崗喂野狗了,還能被派到你這兒來。」

頓了頓,又道:「你也別抻著了,便你不想上岸,多一個後台也總是好的。你這一行,不就做的路子買賣么。

「大人都進了寧海州了,說話間順子爺就該先到了。大人或許好說話,順子爺可是個蛇信子,你再瞞他不過的。」

玉珠又啐她道:「糊塗!手裏不捏著些東西,如何賣得好價錢?這會兒就全抖落開了,回頭沒得可賣了,還不被人一腳踢開?」

寶珠卻去摸她的臉,嬉笑道:「姐姐就憑這張臉,這一支簫,便沒人捨得將你丟開手吶。」

玉珠反掐她臉道:「你當我是好糊弄的?你這張臉、你這手琴又差到哪兒去了?還不是憑着挖空了琉璃作坊才站住腳?」

寶珠聽罷,也不玩鬧了,攤了攤手,嘆了口氣。

玉珠又是嗤了一聲,道:「嘆什麼氣,現下這樣不是更好?」

她們這行當,通常是兩條路。

要麼在歡場沉浮一輩子,年老色衰時買幾個小姑娘調教著,當個鴇母。

要麼從良,尋個人嫁了——

小門小戶的她們瞧不上,也養她們不起,沒準哪一日窮了再把她們賣了。

理想的就是尋個高門大戶,或是富貴人家,正經做個妾室,從此終身有靠。

金胭脂一直是做着兩手準備的,玉珠寶珠就是她從一個鴇母手上買來的,認作妹妹,卻一直調教著迎來送往的諸事。

另一邊她也在努力往第二條路上走,無論最開始靠上九頭蛟的龍頭孟弘通,還是後來想跟秦耀、如今跟了張禬,都是極力想從良。

玉珠從胭脂身邊離開自立門戶,本也是想效仿她走她的老路。

到了文登后,搭上了靖海衛的指揮使馮佑,金玉珠眼前的路就開闊了。

因跟着胭脂,她原也認識些海上的人,再通過馮佑的路子,給人牽線銷贓拿好處,便也攢下不菲的身價。

馮家門她是進不得了,至多是個外室。

且馮佑雖此時是指揮使,但誰知道多暫能調走呢。

等她搭上了外戚王家,就踏實多了。

王家是不會走的,地方上也無人敢惹這樣的外戚人家。

她想着背靠王家,便是不嫁,自家開個青樓,當個省心省力的東家也是好的。

直到寶珠來到她面前,給她帶來了一條全新的路。

「我有本事有手段,在大人手下當個女管事綽綽有餘。大人仁義,從不虧待手下人,也許了我了,與我尋個得力的夫婿,正經做個太太奶奶去。

「他日便是我說是寡婦再嫁,坐產招夫,有大人做靠山,也是不怕的。總好過一輩子在這臭泥里陪酒賣笑。」

要說玉珠為此就動心了,也不盡然。

但玉珠最大的優點就是,識時務。

在人家手掌心裏,她不應又豈會有好果子吃?

她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捏著些有用的消息,將自家賣個好價錢罷了。

兩人沉默以對半晌,門外忽然傳來鴇母焦急的叫嚷聲。

「這位爺,這位爺!姑娘歇著呢,容我通傳一聲啊!哎哎,你再往裏闖,我可不客氣了,叫人打了你出去!」

屋內兩人對視一眼,都皺了眉頭。

這種硬闖的事在青樓里太常見了,鴇母若是處理得了,早就叫打手將人打出去了。

能這樣大呼小叫的,便是根本惹不起的硬茬子,知會裏頭姑娘小心罷了。

寶珠立時機警的躥到衣櫃邊,取了個家什在手中,藏在身後。

很快大門便被人踹開了,一個高壯的刀疤臉漢子闖了進來,回頭沖鴇母大吼一聲「滾」,聲若洪鐘,面目猙獰可怖,氣勢駭人。

玉珠卻在聽到這一聲后鬆懈下來,揮手讓鴇母退出去,又打發了小丫鬟看着外頭,方慢悠悠坐下來,敲著桌上殘席,問來人道:「怎的弄了這副鬼樣子來,誰認得出!吃了嗎?可要叫人換了酒菜來?」

那漢子摸了摸臉上粘著的猙獰刀疤,嘿然一笑,道:「就是讓人認不出才好。」說着又警惕的看向寶珠。

聽玉珠道是自己人不用疑心,那漢子方擺手繼續道:「吃什麼,哪兒有心思吃了。有個大買賣,俺只覺得不踏實,來與你說道說道,許能賣給馮指揮使,叫他立個功。」

玉珠翻了翻眼睛,譏諷道:「你還有能讓馮指揮立功的事兒呢?不是要平了你對頭的山寨吧!」

那漢子吐了口痰在地上,待要罵她兩句,卻又生生忍住,道:「前次俺與你說巨鯊想要些糧食和火油……」

「我也與你說了,做夢去吧!」玉珠不耐煩道。「朝廷是一心要剿了巨鯊幫的,他們的生意我不接。」

那漢子嘿了一聲,道:「如今,可不用你了,有人肯出這糧食和火油,讓巨鯊作尋常上岸劫掠,了結一個人性命,另外還有酬勞。」

玉珠奇道:「想殺人何必用巨鯊?這多麻煩!難道巨鯊是好打發的?沒準兒出錢的也被一勺燴了呢。」

那漢子立刻嘲諷道:「你見天的說這個蠢那個笨,今兒也有你這聰明腦瓜猜不到?當然是……」

然而他的話戛然而止,又憤怒又驚恐的瞪着對面。

玉珠一呆,下意識回頭一看,只見不知何時寶珠手中已持上一把小巧的短弩,正對着那漢子腦袋。

弩箭尖端在燭火下閃著幽蘭的光,竟像是淬了毒的。

寶珠扯了扯嘴角,露出個甜美的笑來,輕啟朱唇,道:「當然是要殺的人來頭太大了,若尋常山賊殺了,地方上必要挖地三尺也要尋出兇手來,沒準兒就把幕後人也牽扯出來了。故此才想做成個海寇上岸劫掠殺人的假象。」

「那位的師父就曾率軍圍剿過巨鯊幫,而那位身邊,還有一個與巨鯊幫有仇的人,出了事推說是海寇尋仇也能圓上。」

「你想賣這個消息給馮佑,想讓馮佑去搭救。因先前有人救過那位,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馮佑必會動心。

「何況巨鯊如今連糧食和火油都見底兒了,只怕也支撐不了多久,馮佑滅了巨鯊輕而易舉,更能向朝廷邀功,他自然會去。」

那漢子像看怪物一樣看着眼前千嬌百媚的女子,強擠出個笑來,道:「姑奶奶……真是半仙兒……不,不,真是神仙,整個兒的神仙……掐算得半點兒不錯。姑奶奶,您手可穩些……」

寶珠聲音驟然轉冷,道:「那就說吧,是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你老實全講出來,姑奶奶的手自然就穩當。若有一句不實,嘿,這弩箭上的毒,姑奶奶可是沒有解藥的。」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望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偵探推理 大明望族
上一章下一章

666.第665章 向海而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