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變法者時代俊傑

第845章 變法者時代俊傑

夜色溫柔,街道兩邊的燈光極有穿透力,刺破了黑暗與墨色的水面,對岸的樹蔭在湖面上依然能照出影子,朦朦朧朧看不真切,但又有一種別樣的靜美。

調研第五天,來到了最後一站淄瀾市。

淮南省的高技術產業形勢並沒有像文字材料中顯示得那麼大好,尤其是從淮南北部這些城市走下來,方誌誠深深地感受到儘管華夏一直強調科技興國、強國,但才蹣跚得走了幾步而已。在上報給省里的材料中,總是出現一系列振奮人心的典型,但事實上,走到基層就能發現,那些都是帶有包裝成分在內。國家一直在強調萬眾創新,但大部分企業家都還處於生存階段,創新對於他們還太過於遙遠。

以淄瀾市為例,全市沒有一個能夠拿得出手的高技術企業,即使有點技術含量的,那也是依靠別人的技術資質,如果合作方撤離的話,那麼企業就垮了。

換位思考,在淄瀾市這類三線城市,企業家如果想要依靠高新技術賺錢,一方面沒有人才,另一方面即使有了核心技術,但周圍沒有市場認可他們。他們想要推廣核心技術,缺少一個圈子和氛圍。

所以像深州、雲海、銀州這樣的城市,本身就擁有高技術的元素,所以推動高技術產業擁有更加適合的土壤。但淮南北這些城市就難了。

正因為艱難,越是要去解決苦難,站在高技術產業處處長的位置上,方誌誠不得不考慮,如何引導全省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扭轉現在的局面。因為大家都知道,淮南想要保持高速增長,目光就得落在淮南北的幾所城市。這也是為何方誌誠選擇調研此處的原因。

湖邊停了兩輛黑色的轎車,四周散落地站着幾人。

淄瀾市與曹堯市的接待工作由不同之處,相比較而言,淄瀾市的接待工作就顯得簡單了一點。造成如此差異有兩個原因,第一,兩個城市在看待高技術產業時,想法不一樣。曹堯市看中了高技術產業的潛力,但淄瀾市並沒有如此意識;第二,分管領導的重視程度不一樣。此次分管發改委的副市長,只是在用餐時露了個面,隨後就是由發改委主任陪同。

不過,這也方便方誌誠從發改委主任口中了解淄瀾市高技術產業的實際情況。

眾人在吃過飯之後,並沒有去ktv或者其他休閑中心,而是站在城市的母親湖淄瀾湖畔走了一圈。淄瀾市耗費三年打造了淄瀾湖風景觀光帶,儘管已經到了晚上十點,觀光帶上依然很熱鬧。

淄瀾市發改委主任張振,年齡比方誌誠大十歲,但在淄瀾市正處級幹部梯隊中已屬於年輕一輩。張振的父親曾經是淄瀾市的老市長,所以張振在淄瀾市的仕途也走得極為順利。如果不出意外,五年之內能夠順利地進入市級領導班子。

與張振兩日相處下來,方誌誠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有句話這麼說,千萬不要小覷天下人,方誌誠在官場多年,很少能遇到在見識上跟自己不相上下的年輕人,而張振就是這麼個人物。

身處淄瀾市發改委主任的位置,張振在區域規劃發展上有自己的獨到心得。這些心得不僅僅包括高技術產業處,而是涉及到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方誌誠竟然有種期待,張振未來能將淄瀾市改造成什麼樣的場景。

張振從方誌誠手裏接過了一支煙,點燃后抽了一口,笑道:「方處長,你知道基層在的心態嗎?」

方誌誠點了點頭,道:「我是從基層上來的,自然知道基層的心態。對於省里的各項政策及指示,更多地是一種應付與交差。站在你們的角度,省里不知道下面的具體情況,太高屋建瓴,所以工作起來,心中想必有很多怨言。」

張振與方誌誠相處下來,覺得與他有共同話題,所以說話也就隨便了不少,他頷首笑道:「說是應付,稍微顯得太消極了。不過,基層發改委的任務量很多,很多時候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以淄瀾市發改委為例,經常加班加點,但作出的成績卻不多。」

方誌誠道:「你覺得如何改進呢?」

張振彈了彈手指尖的香煙,蹦出了幾粒火星,他緩緩道:「要務實一點。希望省里下發的指導性文件能夠務實,貼近咱們的工作實際。這樣才能讓我們找准方向,如此一來才能避免上面發了個政策,下面摸不清頭腦,難以下手。等到真正知道怎麼下手的時候,趨勢已經發生變化了。」

方誌誠認真地點了點頭,道:「張主任,你這個提議我記下了。」

……

高技術產業處所有人員至全省十二個地市進行調研一周。回到發改委之後,先經過集中討論,然後再集中整理材料,最終形成了《關於淮南省高技術產業狀況調查研究報告》。這份報告足有一百多頁,詳細闡述了現在淮南省高技術產業的具體狀況,並初步給出了結論。之前,類似的研究報告,一般是由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編製,所以高技術產業處的行為,讓其他處室有些看不慣。

沈寒春將調研報告仔細翻閱一遍,然後匆匆離開辦公室,往一號樓去了。

省長辦公室內,魏群凝眉沉思,將調研報告翻到一半的時候,抬起頭,道:「寒春同志,這份調研報告是誰做的?結論很精闢,讓人眼前一亮。」

沈寒春如實說道:「這是高技術產業處花費半個月編製的。之前他們處室所有人到地方跑了一趟,最終拿回了這份報告。」

魏群是從發改委主任調到淮南擔任省長,所以他對發改委系統的工作格外熟悉,知道這份調研報告的含金量。因為對發改委熟悉,所以魏群對發改委格外重視。不過呢,這也導致了一些小問題,雖說同樣都出自北方派系,魏群對江永卻是有些戒備。

江永是省委書記文景隆的心腹,他有一日在發改委,魏群就覺得那裏有一雙眼睛在窺視着自己。雖然同出一脈,但魏群和文景隆的關係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融洽。

這是權力的特質。或許在派系立場上,兩人會保持緊密配合,堅定不移地執行派系的決定,但在私人利益的博弈中,魏群和文景隆之間的矛盾甚至比當初卜一仁在淮南時更加明顯。

沈寒春之所以跳過江永,找到魏群,就是看中關鍵所在。沈寒春和魏群的關係很好,因為沈寒春在淮南發改委資歷很深,當初跑國家發改委的頻次很多,所以跟魏群的關係相處得很融洽。

魏群很欣賞沈寒春的能力。所以雖然卜一仁離開了淮南,對於原有的官員結構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但對於沈寒春而言,他其實是獲得了新生的機會。

魏群將材料合上,頷首道:「高技術產業處是方誌誠所負責的吧?之前我關注過他在地方上的表現,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年輕人。在淮南北部城市調研結論中,他提出一個觀點非常新穎。加大跨區域產學研合作,是推動北部城市高技術產業的核心任務。所謂的跨區域,不僅指的是省內高校資源的流動,而是從全國高校引入資源,輸入淮南北。有了人才,淮南北部城市才真正有了創新的土壤。」

沈寒春笑着點了點頭,道:「之前我們一直都在強調要多出*台政策,多給地方資金補貼,但卻忘記了一個根本性的東西,人才是社會發展變革的主要推動者。報告中也隱晦地提及了現在省發改委引導資金的去向,更多地是被地方納入到財政稅收,並沒有對地方企業起到刺激作用。其實也不是地方政府不想推動社會進步與改革,而是苦於乏力,找不到正確的方法。」

魏群右手成拳,在辦公桌上輕輕地叩擊了幾下,語氣凝重地吩咐道:「高技術產業處此次調研工作,起了一個很好的頭,也揭露了以前省府機構在工作時的缺點,脫離實際,出*台的文件不少,但真正執行並實施的屈指可數。黨中央一直在推動,群眾路線工作,我看也可以將之聯繫起來。鼓勵同志們多下去走走,並拿出有實際意義的調研報告。這比閉門造車,要好很多啊。」

沈寒春笑道:「希望能讓淮南官場帶來一個巨大的改變。」

改變,是發改委官員口中經常會提到的一個詞語。從秦國的商鞅變法,再到宋朝的王安石變法,引起制度或社會突變的變法者,總是充滿爭議,而他們身上會有種獨特的氣質。

這種氣質,魏群身上有,沈寒春身上有,而方誌誠的身上也多了這種氣質。

因為有了變化,才能讓社會的車輪不斷地往前走。不進則退,是華夏建國後幾十年才慢慢摸索得出的道理。

出了魏群的辦公室,沈寒春輕吐了一口氣,心中暗想,這方誌誠究竟是運氣使然,還是謀定後動?

他是不是早就預料到,魏群會將之作引,繼而演變成鞏固其地位的一場行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步步高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步步高升
上一章下一章

第845章 變法者時代俊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