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六大國策

第一章 六大國策

在送走了李揆等人後,赤松德贊便把寧國公主李鈺帶來的寶貴的一百三十名工匠的安置提上日程鈺在帶來工匠的同時,亦帶來了大量的工藝書籍和農具。吐蕃農業生產技術非常落後,生產的糧食極為有限,改善農業工藝,提高糧食產量和牲畜數量被赤松德贊列為內政的項重點工作。

吐蕃的土地是以適合放牧的牧草地為主,因此吐蕃農業是以畜牧業為主,而適合種植的耕地絕大部分分佈在藏河、邏些河和嘉曲等江河干、支流的河谷階地、山麓斜坡、沖積扇地和湖泊平原一帶。以地區論則集中在約茹和伍茹地區。由於吐蕃大部分的土地土質差,加上吐蕃大部分地區光照強,白晝溫度相對高。降水主要集中高溫的夏季,這對作物種類的要求非常高,而吐蕃又欠缺相關的技術和知識,因此農牧業生產技術水平極低。

這天,赤松德贊召集了吐蕃農本畜本等主要農牧業官員和隨李鈺到吐蕃的大唐工匠代表一起到葉色拉康,召開了一個改善約茹的農牧業狀況的會議。赤松德贊現在身為南路德論,約茹歸置在他的管轄之下,而約茹是吐蕃的糧倉,因此召集農本等官員與會亦屬情理之中。

「各位,現在剛進入雨季,正是百物生長旺盛的好時節。大家都知道,隨着近些年吐蕃人口的增長,糧食短缺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前幾年我吐蕃一直對唐作戰,徵調了大量有限的糧食,導致餓死的農奴不在少數。春夏秋天還好一些,但到了冬天,每年吐蕃餓死的人不在少數。據本王了解,在農業生產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第一,大量可以開的土地未能得到有效的開和利用;就拿就近的邏些河河套地區為例,就近的乃烏和葉爾巴等地由於地勢平緩加上較靠近邏些城所以開的程度還算可以,但遠一點的機南木、溫江多和猛拉的情狀就不盡如人意。第二,存在着水多卻用不上的問題。我吐蕃境內河流眾多,水資源十分豐富,但絕大部分白白的流走了,並沒有應用到農業的展上。第三,物種單一,產量低下。這個主要原因是我們選擇的範圍有限,加上吐蕃地區溫差大,不利很多作物的生長。第四,是技術非常落後。這方面沒比較還不知道,這幾天我詳細問過跟隨王妃過來的李大匠,方才知道大唐的農作技術已展得相當全面了。第五,是地區農牧業展不平衡,吐蕃民眾展農牧業的積極性還不夠高。本王自知對吐蕃農牧業展現狀了解有限,希望上述所言能拋磚引玉,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儘管提出來。」赤松德贊介紹這段吐蕃農牧業現狀時是一條一條的例舉出來的,顯得非常有條理,聽到包括兀論樣郭等人目瞪口呆。兀論樣郭還好一些,他畢竟知道赤松德贊不是尋常的人,素具有大才。但農畜本聶·達佔東塞等人就驚詫得不得了。赤松德贊所說的情況雖然還不夠完全,但已把制約吐蕃農來生產的最關鍵的問題提了出來。他畢竟才剛剛成年,這些情況,就算聶·達佔東塞等人也沒掌握到,他是如何得知的?

本來聶·達佔東塞被赤松德贊召來與大唐工匠一起開這麼個會議是抱着懷疑的態度來的,他可不相信剛成年的王子能有什麼真知卓見,至於大唐來的工匠,他也不相信他們會有什麼大作為,吐蕃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畢竟與大唐的絕大多數地方是完全不同的,大唐的經驗並不見得會適用於吐蕃佔東塞在來之前是一點都不看好這次會議的,也並不打算提什麼意見,這時見赤松德贊如此重視農牧業的展,頓時便來精神了。

「對於吐蕃貴族和平民農牧業生產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下官早就有考慮過,我們要以作硬性的規定平民每戶必須飼養一匹馬、一頭耗牛、一頭奶牛和一頭羊以上的牲畜以展畜牧業,並保證征戰時對戰馬的需要。對於畜牧業,還存在着一個季節性差異的問題:夏季時分,草原上草肥水美,牛羊可啃吃綠色的青草,可是到了冬季,狂風呼嘯,雪花飛舞,嫩綠的青草經受不住寒冬的折磨而枯萎了,草原變成了黃色,牲口就會由於糧草短缺而出現死亡,以往有不少民眾都只能在冬季來臨之前宰殺了牛羊把肉風乾當作冬天糧食。下官看可以把夏秋節多餘的糧草收割曬乾,保存起來以準備在冬天時給牛羊等德牲口使用,這樣就可以不宰殺牛羊了。至於作物方面,下官看了一下這次公主王妃帶來了很多新的種子,其中有叫做大豆和玉米什麼的,可以嘗試種植一下。」達佔東塞作為吐蕃身兼畜本和農本的農牧業最高階官員,對吐蕃的農牧業還是非常熟悉的。

赤松德贊自然知道歷史上正是由於達佔東塞提出的這個每戶強制性養牲的建議,才使到吐蕃的畜牧業得到很大的展,因此在達佔東塞話音剛落便話了:「本王非常贊同農畜本的意見。這兩項政策待本王報告過父王后便先在約茹試種大豆和玉米等新種子,在孫波茹試行每戶的強制養牲口計劃。大相,你看如何?」

「很好!一等贊普同意本相就馬上把政策落實下去。還有關於大量土地尚未得到開的問題,我看可以通過對於新開的土地給與一定年限的減免稅賦措施應該會可行。」兀論樣郭也提出了他的建議。

一項也加入進來一起實施。」赤松德贊先是肯定了兀論樣郭的建議,然後轉頭用唐話問一直靜聽赤松德贊等人用藏語討論的李大匠等人:「李師傅,我們吐蕃的農業生產技術非常落後,對於這方面,你們有沒有什麼好提議?」

「回稟王子,對於這方面太子詹事李揆大人早在挑老朽們進吐蕃時就交待過了。說吐蕃現在一則短缺耕作工具,二則缺乏灌溉工具和技術,三則缺乏灌渠等水利設施。大唐東江早在開元年間就明了東江犁。東江犁也叫做曲轅犁,由十一個部件組成。即犁鏵、犁壁、犁底、壓鑱、策額、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和犁盤。這裏有一張圖紙,是李揆大人特意叫老朽帶過來的。王子如有留意到的話應該也在陪嫁物品當中見過東江犁的實物了。」李大匠邊說邊把一塊布帛圖樣遞給赤松德贊。

曲轅犁的出現是耕作農具成熟的標誌,赤松德贊自然是聽說過的,沒想到這時被李揆讓李大匠帶了過來。

「東江犁操作時犁身可以擺動,富有機動性,便於深耕,且輕巧柔便,利於迴旋,適宜了江南地區水田面積小的特點。老朽自到達邏些城后,曾就近到乃烏等地的農田裏看過。現這時的農田跟江南地區農田的特點相似,應該可以派上大用場。還有,老朽現邏些城水流湍急,落差也比較大,而河流兩岸很多農地高低不一,針對這一特點,老朽認為用水車和筒車來灌溉就非常方便了。尤其是筒車,其形狀類似紡車,用細竹製成,四周縛以竹筒之類,隨水流自行旋轉,竹筒在低處舀水,至高處瀉水,在不同的高度修築一些水渠,河流里的水就能入渠灌田。筒車由於使用自然力,且日夜自轉,因而大大節省了人力,可極大提高效率。老朽這次並沒有帶筒車實物過來,但帶了筒車圖紙了,而且隨同老朽前來吐蕃的還有不少的工匠,只用王子同意,相信不久就可以做出來。」李大匠對農業器具非常熟悉,是李揆在進吐蕃前挖掘的重要技術人才,此時所說無一不是會對吐蕃農業生產影響巨大的技術改進,說得赤松德贊連連點頭,心想,這回可執到寶了。

當即,赤松德贊便任命李大匠為約茹地區農官,全權處理東江犁和筒車等農具器械的製作和渠道等水利工程的興建。並命兀論樣郭和達佔東塞全力支持李大匠的工作。此次在葉色拉康召開的農業問題會議取得了極大的成果,會後赤松德贊向赤德祖贊提出了會上達成的減免稅賦鼓勵開荒、強制實施每戶養畜、夏草冬用、擴大作物種類範圍、採用東江犁和筒車等先進大唐農具以及興建水利設施等六大項革命性的改進農牧業生產的重大政策。赤德祖贊自是不敢怠慢,馬上召集了眾大臣召開了一次農業工作會議,會上一致通過了赤松德贊提出的六項政策,並決定馬上在吐蕃全境實施。此後的事實證明,赤松德贊所提出的這六項政策對吐蕃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在此後短短的數年裏,吐蕃可耕作和可放牧的土地大為增加,可用牲畜和戰馬得到了充足的供應,且農作物的產量大大增加,吐蕃王廷終於實現充足存糧,人口也獲得快的增長,吐蕃的綜合國力得到明顯的增強,使吐蕃走上了由一個王國走向強大帝國的快通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藏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藏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六大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