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不久前,一樁歷史懸案終於被揭開了迷底。

8年底,科學家們用現代化科技手段(核分析法),對光緒帝的頭、遺骨和衣物進行了周密細緻的分析化驗,確定光緒帝死於砒霜中毒。

眾所周知,光緒與慈禧有不共戴天之仇,而光緒在慈禧去世前一天死去,民間一直就流傳光緒帝是被人害死的。

然而所有的正史、檔案、病歷都明確記錄為病死,史家常引以為據,對傳說和野史進行批駁。

百年來,事實真相一直牽掛在所有關心歷史的人們心中。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歷史真相遲早會大白於天下。

現在,迷題終於解開了,這是野史的一次勝利,也是草根的一次勝利。它的意義在於再一次向世人證明,歷史是多麼容易被利益集團偽造和篡改,而真相常不得不以野史的面目出現併流傳。

正是因為史料的局限性,我們在看待歷史時不能盲目輕信,人云亦云,否則,掌握的史料越多,可能離真相越遠。事實上,史料不僅不可靠,而且數量有限、內容簡煉、缺少細節。如果事事都以史料為證據的話,歷史學的展將受到很大局限性,因此邏輯推理、分析判斷,對於我們探知歷史真相必不可少。

種種跡象表明,清人所編寫的《明史》問題很多。著名歷史學家孟森認為,自古以來,朝代更替之際,後代在修前代歷史的時候,在涉及到新朝的地方,無一例外都要有所隱沒和扭曲,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涉及的年代不長,所有隱沒和扭曲的地方,後人在讀史的過程中也能現並了解,從來沒有像《明史》這樣,始終在扭曲歷史,隱沒一代史的全部。

明代歷史被扭曲集中在明末,主要來自兩方面的因素:一個是滿清的御用文人,一個是東林黨的殘餘勢力。

滿清出於維護統治的需要,為消除人們對明朝的歸屬感,對明史進行了隱蔽的歪曲,有意放大污點,以偏蓋全,詆毀明朝皇帝的形象。

另一方面,參與編寫《明史》的東林黨殘餘勢力,從自己黨派的立場出,維護黨派的利益,將明末黨爭的實際情況進行歪曲,對涉及到人和事按照東林黨的是非對錯標準進行評判,嚴重失實。

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明史》中對於封建社會和封建帝王的詆毀附合意識形態的需要,因此對明史歪曲沒有得到及時糾正,以至於清朝己經滅亡一百年後,仍在誤導著人們。

當今以科學展觀為統領,提倡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為糾正明史中的錯誤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萬曆到永曆這一段歷史,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也是明朝走向衰亡的時期,與它的名字相反,明朝從「萬曆」變成了「少歷」,從「永曆」變成了「無歷」。一個傲然聳立的王朝在極短的時間內轟然倒塌,其中必有非常值得我們深入探究的原因和寶貴的經驗教訓。

在這段歷史時期,黨爭逐漸形成並掀起**,成為明朝政治迅**的總源地,明清歷史也在此交匯,是清人重點扭曲和今人需要重點注意的部分。我們就從這段歷史開始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從萬曆到永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從萬曆到永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