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

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

大妃死後,努爾哈赤的遺言也隨之而去。

老爸沒有遺言,兒子們該怎麼辦?后金暫時處在群龍無的狀態,如果不想打得頭破血流,就只有暫時實行集體領導。

此前己經存在的八和碩貝勒執政的體制在努爾哈赤死後繼續揮作用,維持着局面。

八和碩貝勒又分為四大貝勒和四小貝勒,四大貝勒分別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和四貝勒皇太極。四小貝勒分別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和濟爾哈朗。

四小貝勒年少無知,政權主要操縱在四大貝勒手中。

國不可一日無君,大汗的位置也不能空着,既然老爸沒有指定人選,那就只能通過選舉產生了。

根據歷史和現實,新汗只能從八和碩貝勒中的四大貝勒中選出。

四大貝勒中阿敏是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之子,自然難以爭位。剩下的只有代善、莽古

爾泰和皇太極。

代善有勇有謀,為人低調,在努爾哈赤創業初期,他立下汗馬功勞,那時他的弟弟們還都穿着開襠褲,因此,從能力,從功勞,從長幼順序上看,他都有一定的優勢。

作為大貝勒,代善曾經離汗位很近,深得努爾哈赤倚重。

但是隨着努爾哈赤的事業越做越大,繼承人的位子也越來越熾手可熱,對代善有想法的人也越來越多。

作為出頭鳥,代善的**一半坐在大汗的位置上,另一半卻坐在火山口上。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儘管他處處小心,時時留意,但由於惦記他的人太多,他出事只是時間問題。

終於有一天,他被人抓住了小辮,努爾哈赤的庶妃塔因查告代善與大福晉富察氏有染。按照游牧民族的習慣,人死了以後常把妻子和幼子託付給大兒子養育,因此,大福晉與代善交往多一點也是正常的,況且大福晉與代善年齡相差懸殊,這個告很有可能是捕風捉影的誣告。

但是那些惦記代善的人並不在意真相如何,在他們看來,只要能把代善搞臭,什麼事情都是可能的。

在「三人成虎,眾口爍金」的情況下,代善越抹越黑,最終名譽掃地,從此受到努爾哈赤的冷遇。

三貝勒莽古爾泰作戰英勇,屢立戰功,被努爾哈赤看上,但是他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性格暴躁。

無巧不成書,與代善鬧出緋聞的富察氏是莽古爾泰的生母,醜聞令莽古爾泰感到顏面全無,更重要的是,富察氏獲罪后被努爾哈赤廢棄,這使得本有希望以嫡子身份繼位的莽古爾泰受到了影響,繼位的希望大打折扣。

好怒之人遇到可怒之事,結果令人震驚,他一怒之下,親手將母親殺死。

努爾哈赤原本擔心富察氏的子女們傷心所以饒她不死,沒想到她竟然死在自己兒子的手裏,莽古爾泰暴躁的性格可見一斑。

弒母的惡行使莽古爾泰名聲狼籍,臭不可聞。他的處境更為不利,他當然也會將此歸罪於大貝勒代善。

四大貝勒中阿敏沒有資格,代善和莽古爾泰名聲不好,彼此仇視,選誰都會遭到另外一個的反對,剩下的只有皇太極了。

皇太極與代善、莽古爾泰、多爾袞等人不同,後者的母親都曾經是努爾哈赤的正室,皇太極的母親只是一個並不受寵的妃子,沒有子以母貴的先天優勢。

作為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他在年齡上也沒有優勢。

從戰功上看,與其他能征善戰的兄弟比起來也不算耀眼。

皇太極之所以以夠越其它兄弟成為四大執政貝勒之一,很有可能是依靠智謀而不是武功。總總跡象表明,他是一個城府很深,工於心計,四平八穩的人,他繼承了努爾哈赤長於縱橫捭合的特點。

低調而狡猾的代善仔細權衡,認為自己沒有繼位的希望,不如變被動為主動,提議由皇太極繼位,這樣既可以送皇太極一個大人情,又可以打擊政敵莽古爾泰,可謂一箭雙鵰。

因此,在推舉新汗的會議上,他率先提出皇太極繼位的建議。

八大貝勒中阿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隨聲附和;四小貝勒也不敢提出異議;莽古爾泰雖心有不甘,但勢孤力薄,只好同意。

天聰元年(1627年)九月初二,皇太極正式即位。

這樣努爾哈赤死後的政權危機成功軟著6,形成了以皇太極為大汗的八大貝勒共同執掌政權的政治格局。

皇太極雖然得到了汗位,但只是名義上的元,實際權力仍然掌握在四大貝勒手中,四大貝勒同時南面而坐,史稱「四尊佛」。「四尊佛」輪流執政,每月一輪值,互相牽制,限制新汗的權力。

此外,新汗也並非終身制,如有必要,可以隨時選舉撤換。

作為皇太極來講,他只成功了一半,他的地位還很不穩固,另外「三尊佛」如同三座大山,攔在他通往權力巔峰的道路上,剷除其它三大貝勒,獨攬大權,形成唯我獨尊的局面,是他追求的一個政治目標。

在後來的工作和生活中,皇太極揮愚公移山的精神,時刻在等待機會,為傾覆「三座大山」創造條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從萬曆到永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從萬曆到永曆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三章 皇太極繼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