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感懷傷世

第五十一章 感懷傷世

東道巡察使、大都府府尹張靜進宮面聖,給皇帝詳細的彙報了山匪不日將要前來攻打都城大消息,皇帝正在因為南方伐宋失利之事兒心煩意亂,現在又聽見張靜報說山匪來侵,氣的把手裏報章重重的摔在預案上大罵:「這些沒用的東西,拿着朝廷的俸祿也不知道是幹什麼吃的?眼看着到嘴的鴨子又飛了,那文天祥怎麼就那麼難抓呢?」

張靜跪在殿上點頭不語,皇帝一抬頭看見他就問道:「張愛卿啊,你也是漢人,你說說,那個文天祥你應該知道他的名聲了嗎?」張靜不知道皇帝要讓自己說什麼,只得回答道:「臣聽說過文天祥。該章節由{中文網}提供在線閱讀」皇帝頭也不抬的又問:「那你給朕說說他的事情。」張靜問道:「不知道皇上想知道他的什麼事情?」皇帝沒頭沒腦的說了一句道:「你就說說他為什麼不怕吧?」張靜點頭沉思了片刻說:「臣以為是源於一個責任。文天祥十九歲時獲廬陵鄉校考第一名,翌年寶祐四年入吉州白鷺洲院讀,同年中選吉州貢士,並隨父前往南宋都臨安應試。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宋理宗親拔為第一,也成為權相賈似道門生,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但四天後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三年。開慶初年蒙古軍攻鄂州,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以避敵鋒,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以振人心,並獻禦敵之計,未被採納。后歷任簽甯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咸淳六年因得罪奸相賈似道而遭罷斥。

宋恭帝德祐元年正月,因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傑,組建了一支萬餘人的義軍,開赴臨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松關。由於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但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兵鋒。

次年正月,元軍兵臨臨安,文武官員都紛紛出逃。謝太後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出城與伯顏談判,企圖與元軍講和。文天祥到了元軍大營,卻被伯顏扣留。謝太后見大勢已去,只好獻城納土,向元軍投降。

元軍佔領了臨安,但兩淮、江南、閩廣等地還未被元軍完全控制和佔領。於是,伯顏企圖誘降文天祥,利用他的聲望來儘快收拾殘局。文天祥寧死不屈,伯顏只好將他押解北方。行至鎮江,文天祥冒險出逃,經過許多艱難險阻,於景炎元年五月二十六日輾轉到達福州,被小皇帝宋端宗趙昰任命為右丞相。為臣之道,盡臣之忠,這就是文天祥之所以不怕死的原因。其實,臣以為不是他不怕死,而是朝廷、國家、命運都不允許他去怕死。」

皇帝讚賞道:「張愛卿果然是有學問的人啊,出口成章。好一句,為臣之道,盡臣之忠。」皇帝說着,走下御座,來到張靜的面前拉着他的手和他席地而坐。張靜跪在地上點頭不語。皇帝問道:「張愛卿啊,如果朕沒有記錯的話,你今年也已經四十有七了吧?」張靜心裏一陣感動急忙道:「謝皇上還記得臣的賤更,實不相瞞,臣今年正好四十有七了。」皇帝點點頭道:「愛卿忠君愛國,這些朕都知道。愛卿對我大元朝是有功勞的。前幾日,丞相在奏章里提到愛卿了,說愛卿對大元朝的功勞可與狄懷英相論啊。」張靜立刻跪倒在地上道:「臣不敢,臣只求天子腳下、臣之轄內平安無事兒。」皇帝點點頭說:「朕昨天觀看歷史讀到一個人物,很是佩服啊。今天朕說給愛卿聽一聽。」張靜伏在地上道:「臣洗耳恭聽。」皇帝道:「郭威,邢州堯山人。年少時孤貧,初為軍吏,後漢時拜為樞密副使。

公元他奉命討平了李守貞的叛亂,后封為鄴都留守兼天雄軍節度使。公元後漢隱帝劉承祐猜忌他,派使要到魏州殺郭威。郭威起兵反漢,下令攻進了京城,允許士兵大搶1后郭威進入汴京,縱軍大肆搶掠,並逼太後任他為「監國」,奪得國政。公元正月丁卯日,稱帝,國號為周,定都汴京,建年號為「廣順」,史稱後周。

郭威文仲,邢州堯山人。父郭簡,後晉時任順州刺史,後為劉仁恭所殺。唐天祐元年月二十八日郭威生於堯山,3歲時徙家太原,不久就成為孤兒,由姨母韓氏撫養。他身材魁梧,習武好鬥時往依潞州故人常氏,其時李繼韜在潞州招募兵勇,郭威前去投軍,得到李繼韜的賞識。郭威有些違法犯禁之事,常得其庇護。一次,「威嘗游於市,市有屠,常以勇服其市人。威酒醉,呼屠,使進幾割肉,割不如法,叱之,屠披其腹示之曰:『爾勇,能殺我乎?』威即前取刀刺殺之,一市皆驚」1。結果還是李繼韜設法讓他脫逃后又招致麾下。後來李存勗殺李繼韜,將其部屬編入自己的親軍「從馬直」的郭威也在其中,而且因通算而當上了軍吏。這時他認真讀了《閫外春秋》,因而略知兵法,處事也不再鹵莽。

劉知遠任後晉侍衛親軍都虞候時,他已主動歸隸其下,很受器重。不論劉知遠調任何處,他都跟隨左右而成心腹。契丹滅後晉時,郭威和蘇逢吉、楊邠、史弘肇等力勸劉知遠建號,成為後漢的開國元勛。「時百度草創,四方猶梗,經綸締構」1,都悉心竭力,知無不為,是劉知遠最重要的輔弼功臣之一。

討平三鎮劉知遠臨終前,以郭威與楊邠、史弘肇等為顧命大臣,要他們輔佐年僅18歲的劉承佑。劉承佑繼位后,以郭威為樞密使。不久,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動叛亂,劉承佑派白文珂、郭從義、常思等分別討伐,久而無功。劉承佑徵求郭威的意見,想請他出征。郭威說:「臣不敢請,亦不敢辭,惟陛下命。」2於是劉承佑就加給他同中門下平章事的頭銜,督諸將征討三鎮。

郭威在軍中接見賓客時,衣着寬袍大袖,風度儒雅;上陣打仗時,身着短裝,與士兵一樣。「臨矢石,冒鋒刃,必以身先,與士伍分甘共苦」3。士兵立功,即與厚賞;作戰負傷不管誰提建議,他都能和顏悅色地接待;即使有人得罪了他也不介意,因此深得部下愛戴。這次出征,在議論用兵先後時,他虛心聽取部將扈彥珂的意見而先擊河中。他自柵於城東,令常思柵於城南,白文珂柵於城西,又調壯丁2萬人築連壘以護三柵,用圍而不打的戰術消耗對方實力。一年後,城中兵食俱盡,他下令攻城,一舉獲勝,李守貞與其妻子而死。在此先後,勢力較弱的趙思綰、王景崇也或降或死,從而穩定了局面。

劉承佑論功行賞,加給他檢校太師兼侍中的官爵,要送玉帶給他。郭威說破賊不是他一人之功,還有當朝將相安朝廷,撫內外,使饋餉不斷的辛勞,不能獨受。於是劉承佑把楊邠、史弘肇等一批大臣都召來賜以玉帶。郭威又推功大臣,於是竇貞固、蘇逢吉等都加官進爵。此外,他又提出漢諸宗室、天下方鎮、州縣官員等,於是濫賞遍於天下,而郭威則藉此大大提高了聲譽。鄴都起兵乾祐三年月,郭威被任為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且以樞密使名義節制河北各州軍事。這年十一月,劉承祐不願再受顧命大臣的控制,與舅父李業等定計,先殺在京的史弘肇、楊邠、王章等,又派人去各地殺郭威、王殷、王峻等人。郭威得知汴京事變后,與親信魏仁浦商量對策,「仁浦勸威反,教威倒用留守印,更為詔,詔威誅諸將校以激怒之,將校皆憤然效用」1。於是郭威就以清君側、殺李業等為名在鄴都起兵,渡河南下。劉承佑一面派兵抵禦,一面殺郭威在京的全部家屬,「嬰孺無免」1。幾天後兵臨開封城下,劉承佑為亂兵所殺。郭威入京師,縱火大掠」2。為了穩住局面,他沒有立即稱帝,而是讓太後下令立劉知遠的侄子劉贇為嗣,派大臣去徐州迎接,同時又讓王峻派人在途中將劉贇殺死。他自己則以北伐契丹為名帶兵北上,在澶州,「諸軍將士大噪趨驛,如牆而進,帝閉門拒之。軍士登牆越屋而入,請帝為天子。亂軍山積,登階匝陛,扶抱擁迫,或有裂黃旗以被帝體,以代赭袍,山呼震地。」然後返回汴京,迫使太後下令由郭威監國。他還布一篇文告,說自己「遜避無由,g俯遵承,夙夜憂愧」3。其實這場擁戴鬧劇,只是為了遮人耳目。

滅漢建周,革故鼎新郭威就任監國不到一個月,就於次年正月正式即帝位,廟號太祖。他自認為是周朝虢叔的後裔,所以定國號為周,史稱後周,改為廣順元年建都東京開封府。

郭威雖是刺史之子,但幼年孤貧,知道民間疾苦,因而即位后就着手革除前朝弊政,減輕賦稅和刑罰。即位當月下詔:「凡倉場庫務掌納官吏,無得收『斗余』、『稱耗』。舊所進羨餘物,悉罷之。」這就減免了原先所收的「斗余」、「稱耗」、「羨餘」等額外稅收,大為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同詔又說:「犯竊盜及奸,並依晉天福元年前刑名,罪人非反逆,無得誅及親族,籍沒家貲。」這比後漢時「竊盜一錢以上皆死,又罪非反逆往往族誅籍沒」的規定有了明顯的減輕。廣順二年月,針對後漢時「犯私鹽、曲無問多少抵死」的規定,下詔:「犯鹽、曲以斤兩定刑有差」。具體規定:「諸色犯鹽犯一斤已下至一兩,杖八十,配役;五斤已。郭威能留心搜羅人才,所任用的魏仁浦、李轂、王溥、范質等人都能忠於職守,遵守法度,君臣合力,逐漸改革了一些弊政,使北方地區的經濟,政治形勢漸漸趨向好轉。因此,郭威在五代十國時期,算得上是一個好皇帝。

斤已上,徒三年;五斤已上,重杖一頓,處死。」1同年十一月又下詔:「約每歲民間所輸牛皮,三分減二。計田十頃,稅取一皮,余聽民自用及買賣,惟禁賣於敵國。」這比起原先「兵興以來,禁民私賣牛皮,悉令輸官受直,」在政策上是大大放寬。因為所謂「受直」,後唐明宗時只給些鹽;後晉天福中期,連鹽也不給了;後漢更嚴厲到「犯私牛皮一寸抵死」的程度。然而,牛皮「民間日用實不可無,帝素知其弊,至是李谷建議均于田畝,公私便之」2。

唐末以來,在中原有戶部管理的營田務,流弊很多;還有當年朱溫征討淮南時,將掠得的以千萬計的耕牛租給農民,可數十年後,「牛死而租不除,民甚苦之。帝素知其弊」。廣順三年月,「敕悉罷戶部營田務,以其民隸州縣,其田農器並賜見佃為永業,悉除租牛課。」這樣做無疑會大大調動受益農民的積極性,努力恢復和展生產。在處理這一問題時,有人曾建議將部分肥沃的營田出賣,「可得錢數十萬緡以資國。帝曰:『利在於民,猶在國也。朕用此錢何為?』」3由此可見郭威的確與那些只知一味搜刮的帝王不一樣。

郭威在整頓朝廷加強皇權方面也頗有些作為。廣順元年二月,劉知遠的同母異父弟泰寧節度使據兗州反,郭威隨即於次年正月派曹英等前去討伐,五月又親征,斬慕容延等,鞏固了政權。大臣王峻恃功不遜,干涉皇權,郭威於廣順三年其貶為商州司馬,不久病死在那裏。至於有「震主之勢」的王殷,乘其入朝加以貶殺。

郭威在懲治貪官方面也有許多記載。他的這些改革與整頓,為後周世宗柴榮的著名改革奠定了基礎,開創了局面。

此外,還應提及的是郭威是歷史上較為節儉的皇帝。他即位伊始就對近臣說:「朕起於寒微,備嘗艱苦,遭時喪亂,一旦為帝王,豈敢厚自奉養以病下民乎!」1下詔悉罷四方貢獻珍美食物出寶玉器及金銀結縷寶裝床幾、飲食之具數十,碎之於殿廷。帝謂侍臣曰:『凡為帝王,安用此!』仍詔有司,凡珍華悅目之物,不得入宮。」2直到他臨終前,又下詔薄葬:「陵所務從儉素,應緣山陵役力人匠,並須和雇,不計近遠,不得差配百姓。陵寢不須用石柱,費人功,只以磚代之。用瓦棺紙衣..切不得傷他人命。勿修下宮,不要守陵宮人,亦不得用石人石獸。只立一石記子,鐫字云:『大周天子臨晏駕,與嗣帝約,緣平生好儉素,只令著瓦棺紙衣葬。』若違此言,陰靈不相助。」3這種精神在封建帝王中是難能可貴的。

公元顯德元年正月,郭威病重。他自己知道難以恢復,便囑咐養子郭榮(日後的周世宗柴榮不行了,你趕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讓靈柩留在宮中太久。陵墓務必從簡,別去驚動,擾害百姓,不要用許多工匠,不要派宮人守陵,也用不着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獸,只要用紙衣裝殮,用瓦棺作槨就可以了。安葬后,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免他們的徭役,讓他們守護陵墓。陵墓前替我立一塊石碑,上面刻幾句話,就說我平生習慣於節儉,遺詔命令用衣瓦棺。」又告誡郭榮說:「我從前西征時,見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寢統統被人掘、盜竊,這都是由於陵墓里藏着許多金銀財寶的緣故,而漢文帝因為一貫節儉,簡單地安葬在霸陵原上,陵墓到今天還完好無損。你到了每年的寒食節,可以派人來掃我的墓,如果不派人來,在京城裏遙祭也可以。但是,你要叫人在河府、魏府各葬一副劍甲,在澶州葬一件通天冠絳紗袍,在東京葬一件平天冠袞龍袍。這件事你切不可忘了。」接着,他大封群臣,命郭榮繼位說:「我看當世的文才,莫過於范質、王溥,如今他倆並列為宰相,你有了好輔弼,我死也瞑目了。」當晚,郭威病死於汴京宮中的滋德殿。終年5威死後的廟號為太祖。

郭威在位期間,對改革累朝弊政頗有成績。免除後漢所設額外苛斂以及中唐以來地方官進奉的「羨餘物色」;廢止了後晉、後漢一些極殘忍的刑法;民眾與蕃人「一聽私便交易」,諸州所差散從親事官等,一齊遣散;對累朝極為嚴酷的鹽革的禁令稍予放寬;廢除京城內無名額的僧尼寺院等。對恢復農業生產,郭威也採取了有效措施。授無主田土給數十萬歸中原的幽州饑民,放免其差稅。以田分給現佃戶充永業,使編戶增加3萬多。無主荒地聽任農民耕墾為永業,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在提倡節儉、嚴懲貪官、嚴禁軍隊擾民等方面,郭威也推行了一些有益的措施,使唐末以來極為混亂的北方社會開始走上安定的道路。」

張靜不知道皇帝給自己將這些是什麼意思,所以,不敢答語。皇帝哀嘆幾聲道:「朕欲有郭文仲之功,可惜命不少矣。」張靜俯不敢答話。皇帝坐在地上閉上眼睛道:「張愛卿去忙吧!你的奏章朕都已經看過了,該怎麼辦你就怎麼辦吧!」張靜扣頭而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方神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東方神都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感懷傷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