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死亡

第一章 死亡

在我們周圍十光年的宇宙空間里,人類天文學家發現了十一個太陽,它們是:比鄰星,半人馬座A,半人馬座B,以上三顆恆星在彼此的引力下維繫在一起運行,構成了一個三星系統;天狼星A,天狼星B、盧伊頓726-8A,盧伊頓726-8B,以上四顆恆星分別構成了兩個雙星系統;巴納德星,佛耳夫359,萊蘭21185,羅斯154,以上四顆是單星。一個悲劇性的事實是,人類天文學家已經把目光延伸到了150億光年之外,但他們始終沒發現,在這片鄰近太陽系的空間里還有一個被星際塵埃擋住的恆星。

恰恰是這顆不可見的恆星結束了人類的文明史。

那時天文學家們已注意到,這片空間中有大團的宇宙塵埃存在,像是漂浮在宇宙夜海中的烏雲。安裝在人造衛星上的紫外探測器對準這團遙遠的星際塵埃時,在吸收光譜中發現了一個216毫米的吸收峰,由此認為這些星際塵埃可能是由碳微粒組成的。通過這些星雲的反射性質推測,組成星雲的碳微粒的外部還覆蓋着一層薄冰。塵埃粒子的大小範圍從2毫微米到200毫微米,與可見光的波長屬同一數量級,對可見光是不透明的。正是這片星際塵埃,擋住了距地球八光年的那顆恆星。它的直徑是太陽的二十三倍,質量是太陽的六十七倍。現在它已進入了漫長演化的最後階段,離開主星序,步人自己的晚年期。當它把死亡播撒到地球上之後,地球人類把它命名為死星,死亡之星。

如果它有記憶的話,也許能記住自己的童年。它誕生於五億年前,母親是一片普通的星雲。原子的運動和來自銀河系中心的輻射擾亂了那片星雲的平靜,所有的雲體粒子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向一個中心凝結。這莊嚴的塵埃大雨下了二百萬年,在凝成的氣團中心,重力形成的高壓點燃了核反應,氫原子開始聚變成氦,童年的死星便在核火焰中誕生了。

經過劇變的童年時代和騷動的青年時代,核聚變的能量一直抵抗著恆星外殼的坍縮,死星進人了漫長的中年期。童年時代以小時、分鐘甚至秒來計算的演化,現在以億年來計算了,銀河系廣漠的星海又多了一個平靜的光點。但如果飛近死星的表面,就會發現這種平靜是虛假的。這顆巨星的表面是核火焰的大洋,熾熱的火的巨浪發着紅光咆嘯撞擊,把高能粒子暴雨般地撒向太空;無法想像的巨大能量從死星深深的中心湧上來,在廣闊的火海上翻起一團團刺目的涌浪;火海之上,核能的颱風在一刻不停地刮著,暗紅色的等離子體在強磁場的扭曲下,形成一根根上千萬公里高的龍捲柱,像伸向宇宙的紅色海藻群死星的巨大是人類頭腦很難把握的,按照比例,如果把地球放到它的火海上,就像把一個籃球扔到太平洋上一樣。

本來,死星在地球的星空中應該是很亮的,它的視星等是一7.5,如果不是它前方三光年處那星際塵埃一直擋住它射向地球的光線,將有一顆比最亮的恆星――天狼星還亮五倍的星星照耀着人類歷史。在沒有月光的夜晚,那顆星星能在地上映出淡淡的人影。那夢幻般的藍色星光,一定會使多愁善感的詩人多一些創作的靈感。

死星平靜地燃燒了四億八千萬年,它的生命歷程壯麗而輝煌,但冷酷的能量守恆定律使它的內部不可避免地發生著變化:核火焰消耗著氫,而聚變產物氦原子在星體的中心一點點地累積起來。這變化對於擁有巨量物質的死星來說是極其緩慢的,人類的整個歷史對它來說不過是彈指一揮間。但四億八千萬年的消耗終於產生了它能感覺到的結果----惰性較大的氦已累積到相當的數量,它那曾是能量源泉的心臟漸漸變暗。死星老了。

但另一些更為複雜的物理法則,決定了死星必須以一種壯烈的方式走完自己的晚年。它中心的氦越擠越緊,周圍的氫仍在聚變,產生的高溫點燃了中心的氦,使其也發生了核聚變。恆星中所有的氦在一瞬間燃起核大火,使死星發出一道強光。但氦聚變產生的核能僅為氫的十分之一,所以死星在這次掙扎之後更虛弱了。這被天文學家稱為氦閃。氦閃的強光在太空中穿行三年後到達了那片星際塵埃,其中波長較長的紅光成功地穿過這道宇宙屏障。這束紅光又在宇宙中旅行了五年,到達一個比死星小得多的普普通通的恆星――太陽,也照到被這顆恆星的引力抓住的幾粒宇宙灰塵上。人們把這幾粒灰塵分別叫做:冥王星、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火星、金星、水星,當然還有地球。

在那與地球近在咫尺又遠得無法想像的外太空,死星繼續走向自己的末日。又發生了幾次氦閃,但規模比第一次小,氦聚變生成的碳和氧又組成一個新的核心。緊接着,碳氧核心又被點燃,產生出更重的氖、硫和矽元素。這時,恆星內產生大量的中微子,向宇宙空間散發。這種不和任何物質發生作用的幽靈般的粒子,不斷地帶走核心的能量。漸漸地,死星中心的核聚變已無法支撐沉重的外殼,曾使死星誕生的萬有引力現在干起了相反的事,死星在引力之下坍縮,成了一個緻密的小球。組成它的原子在不可思議的壓強下被壓碎,中子和中子擠在一起。這時,死星上一茶匙的物質就有十億噸重。首先坍塌的是核心,隨後失去支撐的外殼也塌了下來,猛烈地撞擊緻密的核心,在一瞬間最後一次點燃了核反應。

五億年引力和火焰的史詩結束了,一道雪亮的閃電撕裂了宇宙,死星化做億萬塊碎片和巨量的塵埃。強大的能量化為電磁輻射和高能粒子的洪流,以光速湧向宇宙的各個方向。在死星爆發三年後,能量的巨浪輕而易舉地推開了那片星際塵埃,向太陽撲來。

在死星爆發時,八光年外的人類正處於鼎盛時期。雖然,他們早已得知自己生活在宇宙間一粒小小的塵埃上,但他們並未從心理上接受這一事實。在剛剛過去的那個世紀中,他們掌握了核裂變和核聚變的巨大能量,用禁錮在矽片中的電脈衝造出了複雜的智能機器,自以為已掌握了征服宇宙的力量。他們還破譯了DNA的秘密,自以為可以代替上帝來管理萬物的生死。沒有人知道,死星的能量正以光速日夜兼程地撲向這個小小的藍色行星。

死星的強光越過了人馬座三星后,又在冷寂而廣漠的外太空走了四年,終於到達太陽系的外圍。在那兒,太陽的光壓已經很弱,慧星失去了慧尾,在死寂的空間遊盪。死星的能量在這兒同人類進行了第一次間接的接觸:距地球十多億公里的遠方,有一個人造的物體在銀河系的星海里孤獨地跋涉著,這就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從地球啟程的旅行者號星際探測器。它像一把形狀奇怪的傘,傘面是對準地球的拋物面天線。探測器上帶着一塊人類的名片,那是一塊畫有兩個裸體人的鉛合金板,還有一張唱片,上面錄有聯合國秘書長對外星文明的問候,還錄有地球大海的濤聲、小鳥的鳴叫和中國古曲流水等。這個人類向銀河系派出的使者首先領略了宇宙的嚴酷,在它被死星之光淹沒后,立刻變成一堆熾熱的金屬。傘狀天線從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突然升溫而變形扭曲。檢測高能射線的蓋革計數儀因射線強度過大面呈飽和狀態,讀數反而為零;只有紫外線探測器和磁場儀正常地工作了兩秒鐘,在集成電路被高能射線摧毀之前,旅行者號上的計算機向地球發回了一串令它的製造者難以置信的觀測數據。由於發射天線已經損壞,設在內華達和澳大利亞的高靈敏度天線陣列永遠也不會收到這串數據。但這已無關緊要,因為死光的洪流已經與這串信號同步到達了。

死星的強光越過了太陽系的邊界----冥王星,在它那固態氮的藍色晶體大地上激起一片蒸氣;很快,強光又越過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使它們的星環變得晶瑩透明;越過了土星和木星,高能粒子的狂風在它們的液體表面掀起一陣磷光;死星的能量又以光速飛行了一個半小時,到達月球,哥白尼環形山和雨海平原發出一片刺目的白光。死星的光芒也照亮了雨海平原上的一排人類腳印,那是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20世紀70年代留下的,當時不遠處的藍色行星上有上億人在電視中看着他們,在那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很多人都認為宇宙是為他們而存在的。

又過了一秒鐘,在太空中行走了八年的死星光芒到達地球。(以上摘自劉慈欣著<超新星紀元>,有刪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海豚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海豚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