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一章

在羅龍文,實在沒有想到會有此一筆意外之財。可是,他覺得還是辭謝為妙,因為他也聽到頗有人不服。既然如此,何必為了三千銀子成為眾矢之的。

「只怕不行!」當他跟趙忠商量時,趙忠勸他:「你知道的,我家的『那一位』,不是寬宏大量的人,尤其恨人不識抬舉!你何必惹他誤會,平白里生出許多意見?」

「本來就是卻之不恭,受之有愧的一件事,加上大家有閑話,我更不能要這筆錢了。」

趙忠想了一會,突然問道:「你真的不要?」

「真的不要!」

於是趙忠為羅龍文出一個主意。未說正題以前,先有一段「閑話」。趙文華的老母,今年八十歲整壽。生日之期,正在趙文華奉旨領兵南來途中;以他這樣的身分地位,遇到這樣難得的喜事,竟未能好好熱鬧一番,自覺愧對高堂,一直耿耿於懷。

「當然,生日是可以補做的,我家那位已經有話了,此番凱旋迴朝,要大大請一回客,讓老太太高興高興。我在想,你如果真的不要這三千兩銀子,何不以趙老太太的名義,捐給尼姑庵,為老太太念一壇添福添壽佛經?這一來,我家那一位,一定更見你的情;對外頭來說,表明你並不想分他們的財帛。豈非一舉兩得之計?」

這個主意確實很好。羅龍文欣然接納,但有一層顧慮,「這裏的『花庵』很多,是不是一視同仁普遍分潤?」他半開玩笑地說:「六根不凈的比丘尼,念的經管不管用,恐怕大成疑問。」

「當然是疑問。這件事要嘛不做,要做就要規規矩矩,象個樣子,不能有一點點失體統。照我看,無需多請教,挑個兩三座清規出名的庵做佛事就可以了。」

「是,是!」羅龍文提筆寫了一張領到三千兩銀子獎金的收據,蓋上圖章,交到趙忠手裏:「一客不煩二主,我重重拜託,請你偏勞。」

趙忠欠了羅龍文好些人情,而且這個主意又是他出的,再說此舉亦可討好於主人,所以毫不遲疑地接受,而且決定盡心儘力地要把這件佛事辦得毫無瑕疵。

在回家的途中就想好了,辦這樣的事,朱友仁最在行。因此一下了馬,就關照司奔走的雜役,立即去找朱友仁來。

為了吳四的事,趙忠對朱友仁頗有歉意;加以此時又想他格外出力,所以詞色之間,頗為客氣,「老朱,」他說,「我有件事要請你幫忙。」

朱友仁受寵若驚地答說:「總管太客氣了!有話請儘管吩咐!」

「事情是羅師爺的,不過我答應他了。這件事也是趙大人的事,只要你辦好了,趙大人一定也會說你好。」

「是,是!全靠總管提拔吧!」

於是趙忠說明經過,接着問道:「你看,嘉興哪幾座庵是真正守清規的?」

「不多!不多!等我細想一想。」

朱友仁舉了五座庵,第一座就是法雲庵。又仔細說了這五座庵的規模大小:法雲庵高高在上,第二座華嚴庵比起來只得法雲庵一半大,其餘的就更不足道了。

「那就這樣,法雲庵送一千兩;其餘每處五百,你看如何?」

「這樣分配最好!」朱友仁說,「法雲庵的心雲老師太,我是見不著的,要托一位老太太去說。」

「好!都隨你的便。」

這位老太太姓陸,是陸炳的嬸母;女子而有男人氣概,喜歡管地方上的閑事。她倒無意倚仗侄子的勢力;但官府總以為她是錦衣衛大堂的長親,須得賣帳。久而久之,造成她一種特殊的地位,提起「陸太婆」三字,不由自主浮鋪敬畏之心。「陸太婆」倒也還明白是非,不做什麼傷天害理之事;不過排難解紛之時,武斷在所不免,所以也有人聽見「陸太婆」的名字而大搖其頭的。

「這『陸太婆』有樣嗜好,喜歡戲文。江南的戲文,稱為『南唱』,一共四種腔調,最盛行的是『海鹽腔』;朱友仁是海鹽人,耳濡目染,唱得極好,雖非專業的『海鹽子弟』,而有時客中,常能博得滿堂采聲。陸太婆就很賞識他;曾經表示願意支助他『團』一個班子,只是朱友仁志不在此,沒有成功。」

他在想,法雲庵的護法是陸炳,以此淵源,心雲老師太必與陸太婆熟識,也一定要看陸炳的面子,賣她三分帳。所以托她去向心雲有所關說,事必有成。

「總管,這件事我一定可以辦得很漂亮。不過,有個人,要請總管先給她一個面子。」接着,朱友仁細敘了陸太婆的來歷。

「可以,可以!既是錦衣衛陸大人的長輩,趙大人也應該有一番禮貌!」趙忠想了一會,取了一張趙文華的名貼給他,教了他一套話,又叫他備辦四色儀禮,馬上到平湖去看陸太婆。

※※※

「我是趙大人叫我來的。」朱友仁說,「趙大人早就聽說你老人家了;他說,錦衣衛陸大人跟他的交情,同弟兄一樣,既是陸大人的長輩,就是他的長輩。不過,欽命在身,行動受限制;再說又是堂客,不便來拜。聽說我常在府上走動,所以特地派我來給你老人家請安。」

陸太婆象一般外場人物那樣,最好面子;聽得這番話,大為高興,「真難為他!『請安』二字不敢當。」她說:「我倒也常在想,趙大人是世交,應該請他吃頓飯,也算地主之誼。不過我女流之輩,驚官動府,怕有人說閑話。現在趙大人看得起我,友仁你看,我怎麼樣盡點道理?」

「話到了就可以了。你老人家不必再費心。」朱友仁起身呵一呵腰,「太平,來看看趙大人的四樣禮。」

四樣禮並不貴重,緞匹、鞋帽、拐杖之類,都是小輩孝敬長輩常備之物。因為如此,陸太婆更覺得趙文華有意思,連連說道:「真正不敢當!一定要退回給他。」

—023—·高陽歷史小說系列·「那,」朱友仁搖搖頭,作個告饒的姿態,「你老人家不要出難題目我做。如果你老人家不收,退了回去,趙大人不會想到是你老人家謙虛,一定說我不會辦事。」

「這話倒也實在,我只好老實受了。」陸太婆接着又說:「聽說你在趙大人那裏很得意,做了官沒有?」

「保上去了!這趟軍功案子很大,保的人多,準不準還不曉得。」

「一定準的。皇帝很看重趙大人,沒有不准你的道理。恭喜,恭喜,你要做官了。」

「這個官,」朱友仁有些抑鬱,「還不知道做得成、做不成?」

這又是何緣故?陸太婆的經驗閱歷,非一般足跡難得出大門的老太太可比,心知朱友仁話外有話,便很沉着地說:「怎麼會做不成?你慢慢說個道理我聽!」

朱友仁想了一下問道:「太平,巡撫衙門的羅師爺,想來總知道?」

「是不是會做墨的那個『徽駱駝』?」

浙西稱徽州人叫做『徽駱駝』,朱友仁只知道羅龍文是徽州人,卻不知道他會制墨,只好道出名字:「羅師爺叫羅龍文——」

「對了!就是他。」陸太婆問說:「羅師爺怎麼樣?」

於是朱友仁細敘緣由,提到趙忠交付的任務,他愁眉苦臉地說:「太平知道的,法雲庵清規最嚴,我連庵門都進不去,哪裏還談得到見心雲老師太?不見當家,毫無用處。這樁差使辦不成功,讓趙大人知道了,你老人家倒想,他還會給我官做?」

「原來如此!」陸太婆慢吞吞地說,「我也聽說,趙大人有時氣量很狹,容不下人,說不定會對你不高興。」

「一定不高興!」朱友仁趁機懇求,「太平,你老人家要提拔提拔我。」

「提拔二字不敢當,只有趙大人能提拔你。」陸太婆沉吟了好一會說:「心雲老師太,我跟她倒也說得上話。不過,這件事恐怕跟你說的情形不大一樣。」

「怎麼不一樣?」朱友仁愕然,「太平,請你吩咐下來,說明白些。」

「說起來象是羅師爺討好趙大人,倘或趙大人根本不知道這回事,或者雖然知道,可不怎麼看重這件事,倒象我們不相干的人在瞎巴結。這樣子,就太無味了!」

「不會的!趙大人最孝順,這樣的大事,他哪有不看重的道理。」朱友仁忽然明白了:陸太婆是要在心雲老師太面前顯顯面子,便即問道:「太平,你說要怎麼樣才能讓大家知道,趙大人很看重這件事?」

「那很容易!」趙大人如果真的看重這件事,自然要到法雲庵去拈香,當面給心雲老師太道過謝。那一來,滿城文武也會去道喜,補祝趙老太太的生日,庵門前擺滿大官兒的『導子』,豈不是大家都知道了。」

原來陸太婆要藉此耍耍手面,這是朱友仁所料想不到的。但細細想去,這一來趙文華當然很高興,趙忠與羅龍文亦有面子,而自己的才幹,也就在這一場熱鬧之中,大大地露了一露。皆大歡喜之事,何樂不為!

想停當了,朱友仁很興奮地答道:「好!太平,我們一言為定。」

「你先不要高興,滿飯好吃,滿話難說,你不如回去先跟趙總管商量妥當了,再來跟我接頭。」

「是!」朱友仁聽她這麼說,就索性不客氣地釘一句;「太婆,我有句話,你不要動氣;我那面說好了,萬一心雲老師太——」

「你不必說下去了!」陸太婆打斷了他的話,「一切有我!」

「是,是!我是多說了的。」朱友仁興沖沖地告辭而去。「慢慢!慢慢!」陸太婆擱住他說,「我跟你一起到嘉興去。」

「這表示了很負責的態度,朱友仁更為欣慰,陪陸太婆坐着她家自造的畫舫,直航嘉興,一路殷勤陪侍,哄得陸太婆笑口常開,更願替他幫忙。

「友仁,」將到嘉興時,她說,「你索性跟我一起到法雲庵,聽我的回話好不好?」

這原是再好不過的事,但朱友仁別有顧慮——王翠翹落髮的那天,他曾上庵騷擾,怕那裏的比丘尼認出他的真面目,彼此尷尬。所以躊躇著難以回答。

「怎麼?你有啥為難的地方?」

既然已看奇他的心事,只好實說,不過有關王翠翹的一切,自然不必明言。他只怨荒唐,說法是喝醉了酒,心裏糊塗,曾到法雲庵門前鬧過一場,自覺無顏上門。同時要求陸太平,不必向心雲提其他的名字。

「你也是!」陸太婆諒解了,「那,那就各走各路,明天上午到我女婿家來聽信。」

※※※

聽完朱友仁平湖之行的經過,趙忠怔怔地發愣,然後望着窗外,只見雙眼亂眨,好半天都不開口。

這個態度很奇怪,朱友仁百思不能索解,終於忍不住問了出來:「總管,陸太婆的話,你老不便跟上頭去說?」「不是!」趙忠答說,「這時候也沒有辦法跟你細談,請明天一早,務必來一趟。」

朱友仁狐疑滿腹地答應着,作別而去。趙忠便親自去訪羅龍文——由朱友仁的話,觸動了他的一個念頭,而這個念頭要化為事實,非得羅龍文出力不可。

說了朱友仁去訪陸太婆的經過,趙忠緊接着說:「我在想,我們那位主兒,總算很幫胡總督的忙,而且臨走之前,樣樣從簡,替地方上省了許多事。大家也應該表示一點意思。現在倒有個很好的題目,索性在法雲庵替老太太補祝一祝壽辰。你看,如何?」

「好啊!怎麼不好!原來大家就要公餞,一舉兩得,熱鬧熱鬧,讓華公高高興興班師,將來也好多照應照應浙江。」

「就是這話嘛!不過,這件事要個人出面。」

羅龍文略想一想答說:「還不止一個人出面!請總督、巡撫、文武大員一同發起公祝。這件事這樣,我跟你兩個合辦,如今第一件事歸我,我馬上跟胡總督去說,請徐文長好好做一起公平,立刻發了出去。至於在法雲庵鋪設壽堂,那就歸你了。」

「好!就這樣。不過,要定個日子,不宜晚,可也不能太早,不然籌備不及。」

「今天九月初二,我看定在重陽,如何?」

「日子稍為緊促一點。不過,重陽這個日子太好,大家趕一趕吧!」

「當然要趕。」羅龍文說,「一切費用,打它一萬銀子歸發其人公攤。不夠再想辦法,老大,請你放手辦事!我們把它弄漂亮一點。」

計議停當,分頭辦事。羅龍文去見胡宗憲,細說究竟,自然沒有不同意的。當時便寫信給浙江巡撫阮鶚,聯名發起,分函文武官員,到齊拜壽。同時又請徐文長做了一起四六文章的壽序,用朱紅灑金箋工楷繕正,精工裝裱,由胡宗憲帶着羅龍文,親自送到趙文華那裏。

趙文華早已從趙忠那裏得知其事,口中謙虛,心裏卻着實高興;所以一見胡、羅兩人來送壽序,非常客氣,滿面笑容地不斷稱謝。

等將裱好的壽序懸掛起來,少不得細細欣賞一番。壽序一共裱了十六幅,而正文只佔四幅——這是羅龍文的主意,由胡宗憲、阮鶚領銜,將文武大小官員的名字,通通列在上面,好讓趙文華看了過癮。

果然!趙文華是頗為感動的神情。看完落款的姓名,回頭再看正文。徐文長的手筆,自然不凡。趙文華看一句贊一句,反反覆覆看了三、四遍方始命趙忠將壽序收起來,到齊送到法雲庵去懸掛。

丟開這一段,談到祝壽以外的事,趙文華立即想起一件事,「汝貞,」他說,「你來得正好,我有一通文件給你看!」

「這通文件是個手卷,一望而知是倭人的書寫方式,打開一看,入眼便感詫異:「是汪直的信?」

「不是信,是一道奏疏。你先細細看完了再說!」

因看到羅龍文關切的神色,為讓他亦能先聞為快,胡宗憲便不看而讀:「『帶罪犯人汪直,即汪五峰,南直隸徽州府歙縣民,奏為陳悃報國,以靖邊疆,以弭群凶事:竊臣覓利商海,賣貨浙福,與人同利,為國捍邊,絕無勾引賊黨侵擾情事,此天地神人所共知者。夫何屢立微功,蒙蔽不能上達,反遭藉沒家產,舉家監禁之厄,臣心實有不甘。』」念到這裏,他抬眼說道,「看來是告我的狀!」

「請往下念!」羅龍文說,「看他如何自辯?」

於是胡宗憲接着念道:「『連年倭賊犯邊,為浙直等處患,皆賊眾所擄奸民,反為響導,劫掠滿載,致使來賊聞風仿效,紛至沓來,致成中國大患。舊年四月,賊船大小千餘,盟誓復行深入,分途搶掠;幸我朝福德格天,海神默佑,反風阻滯,久泊食盡,遂劫本國五島地方,縱燒廬舍,自相吞噬。』」

到這裏胡宗憲又要停下來了,「有這樣自相吞噬的事嗎?」他問羅龍文:「似乎沒有聽說過。」

「這大概是汪直顛倒是非!」羅龍文答說,「那時他盤踞在五島列島,倭人認為上了他的當,心懷不忿,有所報復;所謂『自相吞噬』如是而已。」

「原來如此!」胡宗憲又念:「但其間先得渡者,已至中國地方,餘黨乘風順流海上,南侵琉球,北掠高麗,后歸聚本國薩摩州尚眾。此臣拊心刻骨,欲插翅上達愚衷;請為說客遊說諸國,自相禁治。」

接下來是敘述日本的近況,汪直寫道:「日本雖統於一君,近來君弱臣強,不過徒存名號而已。其國尚有六十六國,互相雄長。其犯中國之賊,大致出於沿海九州,其他十有二島,臣已遍歷,勸自約束,今年夷船殆少至矣!」

「華公,」胡宗憲有些氣憤了,「這不是胡說八道!照他所說,華公親領大軍南下剿倭,一無用處;夷船少至,是他的功勞?」

「後面還有大言不慚的話,你先看完了,我們再談。」

汪直這段大言不慚的話是:「臣料九州諸夷,經臣撫諭,必不敢仍請攻犯。臣當自五島徵兵剿滅,以夷攻夷!此臣之素志,事猶反掌也,如皇上慈仁恩宥,赦臣之罪,得效犬馬之微勞馳驅,浙江定海外港,仍如粵中事例,通關納稅,又使不失貢期;宣諭諸島,其主各為禁制,倭奴不得復為跋扈,所謂不戰而屈人兵者也。敢不捐軀報效,贖萬死之罪。」

看是看完了,胡宗憲卻有茫然之感。裏面有些話是胡言亂語,卻也有些話,如最後一段「不戰而屈人之兵」,顯得相當動聽。同時這通文件的來歷不明,趙文華的態度亦很曖昧,使得他無法對這件事表示意見,只有默然等待。

羅龍文卻頗有領悟,看胡宗憲不作聲,便幫他發問:「趙大人,這是汪直請大人代遞的奏疏?」

「是的!今天剛接到。」趙文華問道:「汪直是不是有個養子叫毛海峰?」

「是的。」羅龍文答說,「又叫毛烈。」

「這個稿子,就是毛海峰送來的。」

「毛海峰當面所呈?」

「不!」趙文華說:「他要見我,我沒有理他,派趙忠代見的。」

「另外總有話吧?」

「對!另外有句話,如果我願意為汪直代奏,毛海峰還有話要當面跟我說。」

「那麼,」胡宗憲介面問道:「華公何不就接見他?」

「此事須慎重!第一,我不明白,為什麼有話一定要當面跟我說?第二,我不知道汪直什麼意思?先得跟你商量一下。」

聽得最後一句,胡宗憲深感欣慰;也覺得趙文華確以至誠相待,因而很恭敬地說:「華公如此存心,感激之至。」

「我一向沒有拿你當外人。」

「是,是!我不能不知道。」胡宗憲指著羅龍文,「小華也不是外人,他的腦筋好,讓他參謀參謀!」

等趙文華深深點頭,與胡宗憲一起將目光投注過去時,羅龍文起身來,甩一甩衣袖,整一整衣冠,朝上長揖到地。

「這,這是幹什麼?」趙文華問道:「何以多禮?」

「為國相賀!」羅龍文庄容答說:「兩公推心置腹,精誠相見,真正是國家之洪福,百姓之大幸,安得不賀?」

若說是對大人物的恭維,這話也用得上,但此時此地,此人此事而有此言,決非泛泛的恭維。所以趙、胡二人不表接受,亦無須謙虛,只聚精會神地等他說下去。

「汪直已托陳可帶回話來,頗有投誠之意,只是必須明山和尚去接頭,他才肯深談。這件事是總督在辦,汪直托陳可帶話,亦是帶給總督。既然如此,兩公請想,汪直是不是應該靜等陳可的答覆?」

「我所不解者,就在此!」趙文華問,「是不是你們那裏回絕他了?」

「不,不!」胡宗憲答說:「我們正在找明山,果真找不到,也會另外派人跟他去接頭。能不動兵革而就撫,總是好事,怎麼可以絕人之路。」

「那就怪了!汪直何必多此一舉?」

「在現在看,是多此一舉。倘或趙大人不以汪直的來稿相示,則此舉就不為多餘。很明顯的,汪直首鼠兩端,無非挑撥兩公的感情;如果趙大人不是開誠相見,則各自為謀,互相猜忌,恰好中了汪直的狡計!」

「啊,啊!」趙、胡二人不約而同相視,交換了一個欣慰的微笑。

羅龍文的觀察自然很銳利,可是他覺得話說得過分了。這樣去評估汪直,則其人奸詐陰險,不宜善待,豈非影響了撫局?因此,他省悟到有把話接回來的必要。

「或者我的持論太苛了!平心而論,人防虎,虎亦防人,汪直此舉是一種試探。倘或托陳可帶來的話,趙大人不知道;而毛海峰送來的這通文件,總督不知道,那他就要考慮了。怕一方答應了他的,另一方會不贊成,不就讓他擠在夾縫裏?如今倒是很好的一個機會,可以讓汪直明白,兩公和衷共濟,凡有措施,彼此支持,汪直果有投誠之意,儘管過來,不必有任何顧慮。」

「小華這個看法很好。華公不妨傳見毛海峰,明白相示,將來我在這裏進行招撫汪直,就會順手得多。這一點,無論如何,要請華公支持!」

「當然,我一定支持你。不過,我一直覺得徐海不是善類,現在看汪直用這樣的手腕,可知是個難相與的人物,而脾氣引徐海為心腹,則徐海是何等樣人,亦就可想而知了!」

聽得這話,胡宗憲與羅龍文都有些着急。趙文華一直疑心胡宗憲與徐海之間,有着一種不可究詰的密約,這一陣,好不容易用各種方法來解釋表白,剛剛抹去了趙文華心頭的暗影,不道節外生枝又有汪直這個意想不到的舉動。以致漫天疑雲又籠罩在他頭上!如之奈何?

胡宗憲要避嫌疑,不能為徐海說話,羅龍文了解到這一點,便即說道:「明山講義氣、重承諾,為汪直所信任,所以非找他不可。」

「不盡然!不盡然!」趙文華只是搖頭。

羅龍文還想再說什麼,胡宗憲搖搖手,示意徒爭無益。他覺得趙文華的成見太深,一時無可化解,倒不如將順他的意思,至少自己還可以洗一洗嫌疑。

主意一定,隨即開口,「華公,」他說,「疑人莫用,用人莫疑,既然華公認為明山不可靠,就不用他!不過招撫汪直是上策,斷斷不可放棄。華公,著派什麼人好?」

「我看陳可還不錯。」

「那就用陳可!萬里風濤,兩度涉險;只有等事成以後,奏請從優獎敘,藉為酬庸了。」

趙文華點點頭,轉臉問羅龍文:「你可認識毛海峰?」

羅龍文是認識毛海峰的。只是懍於趙文華的態度,知道他的疑心病很重:如說毛海峰是素識,豈不要懷疑他亦是盜黨?因此,羅龍文便不肯說實話了。

「從未見過,不過他是徽州人,聽說過其名而已。」

「不認識也不要緊!小華,我委託你代為約見毛海峰,你就說我說的:汪直的奏疏,不便代呈;如果汪直肯投誠,當然會給他一條自新之路。我跟胡總督商量定了,仍舊派陳可跟汪直去接頭;毛海峰倘或認為他義父確有誠意,不妨留在這裏作人質,等陳可回來再放他走。若無誠意,亦就不必再談;只是以後如再潛回入境,拿住一定處死!」

這番指示,相當具體,羅龍文一諾無辭。接受趙文華的款待,與胡宗憲稱謝告辭,一車同行。

※※※

第二天,羅龍文特為去訪趙忠。這幾天他們每日下午在一起盤桓,像這樣清晨登門,卻還是第一次,趙忠知道他是有所為而來的。

「上頭已經告訴我了,托你代見毛海峰。」趙忠問道:「是要我代為安排會面?還是你直接跟他去接頭?」

這話平淡無奇,其實有深意在內。羅龍文亦很機警,心想,如說直接去接頭,足見是舊交,對趙文華所說「從未見過」毛海峰,便是假話;倘請趙忠代為安排,自然要邀他一起同見,以趙忠的老練,對他們是初次相見,還是久別重逢,哪會看不出來?

好在他本來就打算跟趙忠說實話,此刻見他的意存試探,越覺得自己的態度不錯。於是笑一笑道:「老趙,這件事本與我無干,不知道趙大人何以委我這個差使?我想請你安排,我們一起跟他見面,我只把趙大人的話一字不漏地轉告他。此外有話,請你跟他說。」

「羅師爺,我不大明白你的意思,為什麼要把我拉在一起?」

「為的請你做個證人。」

「要證明什麼?」

「證明我跟毛海峰語不及私。因為我跟他是舊交。」

「那,」趙忠問道,「何以你說跟毛海峰從未見過?」

「因為當時我已經看出趙大人的意思,想委我跟毛海峰打交道。我不想擔任這個差使,故意說不認識,想讓他說一句:不認識就算了!誰知還是逃不脫。」

「羅師爺,你很夠朋友!」趙忠的聲音很誠懇,「你沒有把我當外人,我當然也要拿你當自己人。我馬上要到法雲庵去看他們佈置壽堂,也實在沒功夫,我派人帶你去看毛海峰。至於上頭問到我,你要我怎麼說,我怎麼說。你看如何?」

「這還有什麼話說。趙大人要問到你,你只說不知道,要問我就是。」

趙忠答一聲:「我有數!」隨即派人將羅龍文領到毛海峰那裏。

※※※

毛海峰住在寺院裏。這座寺叫做戒壇寺,香火不盛,卻是建於宋朝的古剎。羅龍文去時,毛海峰正在跟和尚吵架。

原來,這住處是趙忠所安排的,只為他的身分特殊,趙忠派了人看守着,限制他的行動,不得外出。而毛海峰在日本住得久了,生活習慣似倭人;每天非吃蘸了芥末的生魚豈不可,央托看守的人,偷偷兒替他買一條魚來,正在親自動手做生魚平時,為和尚發現;一個指責,一個不受,兩下吵了起來。

「施主,請你脾氣理!請看又是鱗,又是血,豈不罪過,他壞我戒壇寺的清規,斷斷不可!」

羅龍文笑了。「海峰,多年不見,你還是那種任性,不肯委屈自己的脾氣,好了,」他說,「遇見我算你走運,你要吃什麼都行,走!」

看守的人不認識羅龍文,只憑領去的人一句話,讓羅龍文帶走了毛海峰,一直來到胡元規的當鋪。

胡元規跟毛海峰亦是素識,久別重逢,少不得殷勤款待。毛海峰大嚼了一頓生魚片,也嘗了久已不曾吃過的徽州菜,方始向羅龍文問道:「羅先生,我由日本回來,你是怎麼知道的?」「說來話長!你先吃茶。」

胡元規聽這一說,便知需要迴避,道聲:「失陪!」隨即走了。

「海峰,我先問你一句話,你要老實答我。你義父到底是什麼心思?是不是想挑撥趙、胡兩公,搞出窩裏反來,他好有機會來搗亂?」

「不是!是叫我來看看情形。」毛海峰答說,「聽說趙、胡不和,有沒有這回事?」

「那麼,那道奏疏呢?真的想趙侍郎替他代遞?」

「這是試他!看他是何態度。」

「我不懂!」羅龍文搖搖頭,「他的態度你們怎麼看得出?就算看出來了,又怎麼樣?」

「這話,」毛海峰忽然問道:「羅先生,請你先說,你來看我,有什麼話說?」

「當然有話!你要先答了我問你的話,我才能告訴你。」

毛海峰作了個好笑的表情,「這不大公平吧?」他拖長了聲音說。

「好!那麼我先跟你說一句,如果你義父落葉歸根,真的想回來,我可以幫他的忙。」

「羅先生一向說話算話。既然是好意,我就統通說與你老聽。」

於是促膝並首,毛海峰細談了他的義父的處境與希望,原來汪直上了年紀,加以在日本不甚得意,所以鄉思極重。但平湖殺降一事,使得他大生疑懼;雖也聽說,胡宗憲的態度與趙文華不同,主張多方保全;徐海就是他設法掩護,方能脫出囹圄,但亦僅止於傳聞而已。他托陳可帶話回來,唯有派徐海去接頭,他才願歸順,作用就是在作一個印證,徐海究竟是死是活?倘或活着,又是如何得有一條活路?此外葉麻等人為官方誘捕的經過,亦想細細地問一問徐海。

不過,大致說來,汪直對胡宗憲還是信多於疑,而對趙文華則是疑多於信,更要確確實實探明究竟;同時趙、胡不和的傳言亦很盛,需要了解真相;否則,一個幫汪直,另一個就一定會反對,兩下明爭暗鬥,最後是汪直犧牲在夾縫中。

這一看法,羅龍文聽來,頗為同情;因為徐海搞成今天這種窘迫的境況,正就是在夾縫中受擠的結果。所以他深深點頭說道:「姜到底是老的辣,你那義父的這番打算,絲毫不錯。不過,那道奏疏,是何作用,實在莫名氣妙!」

「我說過,這就是試探趙侍郎的法子。如果趙、胡不和是謠言,那麼,趙侍郎就一定會拿這個稿子給胡總督看,胡總督一定哈哈一笑,可是趙對胡的態度,是試出來了。」

「這,你這話有味道!」羅龍文想一想問道:「何以見得胡總督看了那稿子,會付之一笑?」

「你老請想,『自五島徵兵剿滅,以夷攻夷』,不是夢話?且不說我義父沒有那樣的神通,能征倭兵;倭人自己肯不肯以夷攻夷,自相殘殺,更是疑問,哪裏可以這樣吹牛吹得沒有邊?」

「是啊!我也覺得不大對勁。」羅龍文很好奇地問,「照這樣說,你義父不是作弄趙侍郎?倘或他貿然入奏,將來完全辦不到,朝廷不是要責備他了嗎?」

「那是他自己草包!自取之咎。我義父就不會跟他共事了。」

「這話也不錯。不過,你義父不也犯了欺罔之罪,自絕回國之路?」

「不會的!果然趙侍郎冒冒失失做出這種事來,我義父當然又會寫信給他,把前面說過的話收回。或者,」毛海峰說,「另外請人再上奏,聲明情勢有變化,『以夷攻夷』這一點,做起來有困難。」

「這樣出爾反爾,可害了趙侍郎了。這且不去說它;我倒問你,你說『另外請人』,想請什麼人呢?」

「我義父沒有跟我說,照我想,大概是胡總督。」

羅龍文將他的話,從頭細想了一遍,發覺還有最要緊的一件事沒有問:「趙侍郎告訴我,你要單獨見他。如果趙侍郎接見了,你預備跟他說些什麼?」

「不是說些什麼,是問些什麼!」

「這話我又不懂了!」

「很好明白的。我當然說我義父如何忠順。然後就看他的意思,拿話套話;這一談下來,他為人如何,心裏是何打算,以及跟胡總督是和衷共濟,還是各干各的,就統通都知道了!」

「原來也是試探之意。」羅龍文反問,「現在情況的變化,出乎你的意料,你又怎麼辦呢?」

「那就要請教你老羅!」

由此開始,便都是羅龍文的話了。名為趙文華派來的人,看來卻象是幫汪直的忙;而實際上,他是要利用這個機會,解除徐海的困擾,毛海峰多少也了解他的意向,反正他只要能讓他義父安返故土,一家團圓,此行就算不虛;至於如何讓人利用,他是毫不在乎的。

※※※

復命之時,是趙忠陪着羅龍文一起去的。當然,這是出於羅龍文的要求,為多一個人幫腔,更易於說服趙文華。「汪直確有投誠之意,毛海峰的話說得很率直,我倒不便學給大人聽!」

這是欲揚故抑的手法。趙文華知道話不好聽,但也不能不聽;好在心裏已有準備,不好聽就當作不曾聽見好了。於是他說:「不要緊!你說。」

「汪直的意思,做官的當然看他們是草寇;對付草寇,不必講什麼信義。只要能斬草除根,上對得起皇上,下對起百姓,對草寇不講信義,是問心無愧的!」

「這倒是搔著癢處的實話。」趙文華笑道,「也不算什麼難聽的話。」

「大人不見怪,我就可以放膽說了。汪直道是,他這一把年紀,不死在刀兵之下,不死在風濤之中;回心向善,反落個身首異處,那是自己對不起自己,死難瞑目。」

「我答應,不教他身首異處就是。」

「我也這麼跟毛海峰說。趙、胡兩位大人都是一樣的心思,只要投誠,一定奏請朝廷寬赦;皇上對趙大人言聽計從,所以趙大人答應了,就算數了。毛海峰迴答我說道,這話,他也跟義父說過,官軍沒有殺降的道理。哪知汪直說出一句話來,不但毛海峰無話可答,就是我,」羅龍文裝得很吃力地說:「我也覺得有點說不響。」

「是怎樣一句話?」

「汪直問毛海峰:你說官軍不會殺降,那麼葉麻、徐海他們在哪裏?」

「這,這情形不同的。葉麻之流,罪惡照彰,而且並非真心投誠,只是藉此脫困而已。而況,徐海亦沒有死!」

羅龍文就希望他說這句話,立即介面:「這就是汪直托陳可帶信,要徐海跟他去接頭的緣故。因為陳可跟他說的話,意思跟大人的話差不多;汪直為了要證明,所以要見了徐海本人,才肯相信官軍不會殺降。」

趙文華與徐海有着解不開的死結。這個死結牽絲扳藤,重重疑惑誤會糾纏而成:第一,他始終認為徐海由海盜變和尚,由和尚又變為海盜,行藏詭秘,決非善類;第二,他一直覺得胡宗憲與徐海之間,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在;第三,他疑心徐海的財富驚人,不知有多少江南舊家的珍藏,落入他手中?譬如胡宗憲送趙忠那方岳武穆的硯台,一定出於徐海的貢獻;第四,他自以為此行事事差強人意,唯一的缺憾,就是徐海漏網,將來回朝復命,這一點無法交代;第五,最令他不服氣的是,徐海似乎處處有辦法,事事拔頭籌,譬如王翠翹,這樣艷聲遠播的名妓,亦竟為徐海所佔,而且為他削髮出家!此人到底何德何能,而能如此風光?

想到最後一點,趙文華心裏總會泛其一種難以形容的酸味,什麼事都鼓不起興緻,恨不得即時就把徐海抓了來,綁上法場,一刀斬訖。

如今聽得羅龍文的話,又平添了一段委屈;看起來竟真的少不了徐海!自己到底輸給他了!可是,認輸並不是服輸。

往來蹀躞,思前想後,好不容易將心中的波瀾平伏下來,只考慮公事,亦有許多疑問,須先澄清。

「小華,」他說,「既然你們都以為非徐海不足以招致汪直,我亦無話可說。不過,我不能無疑。」

羅文龍見此光景,說話格外謹慎,想一想答說:「大人高瞻遠矚,必有我們所見不到的地方。此事所關不細,當然要信得過才能派出去;請大人明示可疑之處,以便進一步研究。」

「研究倒也不必,你們對徐海所知,一定比我多得多,只要解釋就行了。」趙文華說,「第一,徐海到底找得到找不到?」

說找得到,似乎坐實了有勾結;但如說找不到,就一切都不必談了。兩難相權,總不能自己否定自己;羅龍文便即答道:「大概可以找到。」

「第二,能找得到徐海,是因為他未曾出海;出了海,可就難說了。你們不以為他會一去不歸?」

這就不儘是解釋,而是要有切實的保證;羅龍文心想,第一句話已犯了嫌疑,如果再作肯定的保證,嫌疑更重,必須避免。

於是,他不提將來,只說過去:「以前,徐海都是講義氣的!」

「你是說,以後他也會講義氣?要知道,義氣不專為一人而講;他對汪直當然也要講義氣,如果照實而言,汪直不仍舊有顧慮,以為做官的說話不算話?」

「是!這一點,」羅龍文覺得不難回答,「義氣有各種講法,說實話固然是講義氣;不說實話而於對方有好處,更是講義氣!」

「這話倒也是一種說法。」

「如果徐海當汪直是朋友,知道他的心愿是葉落歸根,回家鄉來安度余年,他當然會幫他達成心愿;也就不會說些掃興的話。不過,一定要徐海有這麼一種想法,回來總不致有危險。否則,他是不會勸汪直回來的。」

這話的意思很明顯,不與徐海為難,便能讓他親身感覺到,自新之路並無陷人坑在。趙文華到這時才有些回心轉意。

接下來是趙忠也幫腔,說他最近也聽得好些人談起,徐海實在並不壞,不但講義氣,而且很明白事理。這趟派他去招撫汪直,事先不妨跟他說清楚,只能說好話,不能說壞話;否則寧願不要他去。徐海最重承諾,答應了的事,一定不會反悔。

「好吧!」趙文華終於點頭了,「這件事,你們跟胡總督去說。他願意怎麼辦,就怎麼辦,我不說話就是!」

多少天的慘淡經營,方能有此結果;徐海可以出頭,不必偷偷摸摸的做個「黑人」,是毫無疑問的了。但羅龍文很冷靜,並不因為有此成就而忽略了應該表示的態度,和應該說的話,。

「大人,話不是這麼說,大人與胡總督同辦一件大事,論責任,當然大人更來得重;派徐海去招降汪直,成功了,是大人的功德,朝廷敘功,必推大人居首,如今聽大人的話,彷彿只是胡總督一個人的事,似乎錯了。」

這番駁他的話,實際上卻是護着他的利益。趙文華自然不以為忤,笑笑答道:「若能如你所說,豈不甚妙?好了!我支持胡總督。」

「是!胡總督有大人這句話,一定也覺得興奮。至於毛海峰,請大人賞他一個面子,接見他一次,說幾句撫慰的話。」

「那無所謂,你們去安排好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草莽英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草莽英雄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